挖孔的施工技术交底卡(三级).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7766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孔的施工技术交底卡(三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挖孔的施工技术交底卡(三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挖孔的施工技术交底卡(三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三 )级施工技术交底工程名称:关龙山1#大桥 填写: 年 月 日 分部工程名称:挖孔桩施工 交底人: 挖孔桩施工技术交底挖孔桩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桩基定位支模浇筑井口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提升设备第二节桩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浇筑护壁混凝土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对桩孔直径、深度、持力层进行全面验收检查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1.人工挖孔1.1井口护壁开挖井孔,支模,浇筑宽度不小于35cm,深100cm的混凝土锁口,露出地面不小于30cm 。用以防止地表水或杂物掉入孔内。施工完成后,采用水准仪准确测出护壁顶面标高,用红油漆标注于护壁顶面。同时将各轴线引至护壁上口用小铁钉钉出标准轴线(桩中心线)“十字”方向标志,便于随时查验。1.2安设提升设备人员上下采用安全爬梯和卷扬机提升两种方式。安全爬梯安设于护壁混凝土预埋钢筋上。卷扬机支架宜放置在孔口坚实、平整的场地上,卷扬机上用重物(沙袋或混凝土预制块)压实并固定牢固。卷扬机牵引力不小于20KN。当人员上下时,必须确认安全带已绑扎牢固后方可起动卷扬机,且上下速度不能超过0.5m/s。1.3挖土施工采用镐或铁锹等工具直接开挖,开挖时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一般每挖掘50cm或100cm,则立即浇筑护壁。在挖孔桩成孔的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至关重要。(1)除在地表墩桩位置四周挖截水沟外,还应对从孔内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远离桩孔。(2)当出现地下渗水时,除及时支护孔壁外,渗水量大的一孔超前开挖、集中抽水,以降低其它孔内水位。地下水渗透量小时可随挖随用吊桶将泥水一起吊出,对大量渗水的,则在孔底一侧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将水排出孔外。(3)在灌注混凝土时,若数桩孔均只有小量渗水,应采取措施同时灌注,以免将水集中一孔增加困难。若多孔渗水时均大,影响灌注质量时,则应于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它各孔水位,此孔最后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1.4孔内爆破施工需进行孔内爆破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采用电雷管引爆。(2)必须打眼放炮时,严禁裸露药包,严格控制用药量,以浅眼松动爆破法为主。(3)有水眼孔要用防水炸药,尽量避免瞎炮,如有瞎炮要按安全操做规程处理。(4)炮眼附近的支撑应加固或设防护措施,以避免支撑炸坏引起塌孔。(5)一个孔内进行爆破,其它孔内的施工人员必须回到地面并在安全区域处躲避。 (6)孔内放炮后须迅速排烟,采用高压风管或小型轴流风机。干孔同时撒水降尘以提高通风效能和作业条件。1.5护壁施工桩孔挖掘与支撑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顿,以免坍孔。针对本桥地质情况,采用内齿式护壁,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20(一般与桩基同标号),护壁厚度不小于10cm ,上下护壁间搭接57cm。现浇混凝土护壁的施工,采用自制的钢模,每节段由四块拼装而成。浇筑混凝土时,拆上节,支下节,自上而下周转使用。护壁形式如下图所示:d为桩基设计直径t为护壁厚度 tdt护壁施工示意图1.6终孔检查处理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应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平整,无松渣、污泥及沉淀等软层。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了解地质情况,倘与设计资料不符,应提出变更设计。若孔底地质复杂或开挖中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时,应钎探查明孔底以下地质情况。1.7人工挖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孔底应平整,无松渣、淤泥、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孔径、孔深和孔型符合设计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顶面位置50mm测量检查2孔位中心50mm3倾斜度0.5%2.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2.1 桩基钢筋笼分段制作,两次吊装就位。2.2 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筋,标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用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强筋后,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放在支架上,套入螺旋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2.3 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方法: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两根搭接保证同轴线,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符合要求。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按照设计焊接保护层钢筋,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4个。2.4 骨架的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运输骨架,都不得使骨架变形,当骨架长度在6m以内时可用平板车运输。当长度超过6米时,应采用托架炮车运输,用翻斗车等牵引。 2.5 骨架的起吊和就位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或十字支撑,以加强其刚度,用两点吊。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上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部。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二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一吊点。随着第一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二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二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逐个取掉钢筋三角或十字支撑,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吊环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孔口护壁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壁5cm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3.干灌法灌注混凝土3.1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孔径、孔深、孔型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3.2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米,当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串筒等设施下落。3.3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1米左右。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时要快插慢拔,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3.4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笼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4.水下灌注混凝土4.1采用罐车配合吊车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和条件复杂的采用泵送法。导管采用250mm钢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进行水密、承压及接头抗拉强度试验。检查导管有无裂缝、弯折、胶垫、丝扣是否完好。4.2导管安装时,要固定在桩的中心,顶部托架要保持水平,使之位置居中、轴线顺之、稳步沉放,上部安装储料漏斗,底部离孔底3040cm。混凝土掺用高效缓凝剂,以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坍落度和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坍落度要控制在180220mm范围内。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掌握好拆除导管时间,使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始终保持26m内,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时测量混凝土面位置和导管埋混凝土深,并作好混凝土浇注详细记录。4.3距桩顶2m长度内用振捣棒加以振实。混凝土灌注终结时,桩顶要高出设计0.5m左右,以保证凿除桩头后桩的质量。 4.4混凝土灌注连续不得中断,所有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机械及动力设备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品。 5.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措施 5.1对场地临近的建筑物进行详细检查,对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的邻房,应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5.2施工现场所有设施、设备、安全装置、工具、配件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经常经检查,确保安全使用。 5.3桩间净距小于4.5米时,必须采用间隔开挖。 5.4下桩挖孔使钢爬梯,桩孔内壁设置尼龙保险绳,长度随桩深。 5.5挖出的土石方必须及时运走,周围2米内不得堆放淤泥杂物,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并制定泥浆和废渣处理方案。 5.6每天开工前将孔内积水抽干,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工地应备防毒面具。配备向孔内送风的专门设备。 5.7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一般加110cm高围栏;护壁要高出地面30厘米左右,以防杂物落入孔内伤人。 5.8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专职电工操作,所有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5.9采取可靠的支护孔壁的施工方法,防止坍塌等事故发生。 5.10每日开工前必须验测井下是否有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5.11加强通风和个人保护,严禁酒后作业和孔底使用明火,发现流沙、涌水、护壁变形和异味气体,立即停止作业并尽快撤离。 5.12施工时,井下通讯联络要畅通,井口不得少于2人,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常检查井下是否存在塌方、涌水、涌泥等可能的迹象,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并马上报告。 5.13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孔内有安全照明措施。 5.14如需孔内爆破,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地面安全距离,加盖后方可引爆,爆破后必须用抽气或放水等方法将孔内废气排除后再继续下孔作业。 5.15夜间一般禁止人工挖孔桩作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夜班作业时,必须经现场负责人书面同意,且要有领导和安全员在现场指挥和安全指导。 5.16施工现场应设安全检查员,消除隐患后再行作业。 5.17暂停作业时,加盖板封闭孔口并加设围栏,防止坠落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