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针刺伤研究现状与防护对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7599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护士针刺伤研究现状与防护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床护士针刺伤研究现状与防护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床护士针刺伤研究现状与防护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护士针刺伤研究现状与防护对策关键词:护理人员、护士、针刺伤、防护摘要: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自1981年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危害以来,国内外大量学者调查研究显示: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如穿刺中与拔管时;传递锐器;双手回套针帽和处理用物等。为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关人士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有学者通过对临床的观察与思考制定出一些临床小技巧;各产品制造商也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从而生产出安全型新品代替普通型,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危险性。我国现已经制定出一系列针刺伤发生的急救措施,通过此程序能降低针刺伤对临床工作者的危害,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自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其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2。特别我国是乙肝高发国,总感染率达61%左右3;丙肝自90年代以来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而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4。因此,加强护士职业防护,是护理人员更安全地执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近期的文献总结,现综述如下。1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操作。虽然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针刺伤作为一种职业损伤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临床针刺伤的现状仍不容乐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有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5。最新统计显示,全世界每30秒便有1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每年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发生6。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EPINet)报告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2002年占医护人员的45%,2003年占37.8%。关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美国报道为10%34%;意大利报道外科护士为11%,内科护士为10.6%1。2007年中国学者对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显示,年平均针刺伤的发生率是88.84%,其中内科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5.16%7。毛秀英等5对1075名临床护士在过去一年里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调查者人均针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由此可见,针刺伤已经成为护士职业损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护士的健康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2.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操作中、后阶段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时机,主要是:穿刺中,拔除导管心时;转移血样到试管时;操作中传递刀片、注射器时;使用注射器后重新双手盖帽;拔针时与处理废物时;注射器用后毁弃时;操作后处理用物时;处理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时;运输用过的针头时7。3.针刺伤的防护对策3.1加强防护意识国内很多学者研究显示: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即将成为临床工作者的实习护生。段明娟等6对148名临床实习护生调查,其针刺伤的发生率是85.71%,8.33%护生未经任何处理,25.83%护生仅用清水冲洗,61.66%护生发生针刺伤后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85%未上报,甚至不知上报,仅1位做过1次血液检测。姜文莉8对179名护生调查示,85.5%的护生在掰安瓿时从未采取保护措施。经证实,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定期的在职教育,可防止3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9。因此,医院应重视各种形式的教育,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各科室在根据本科的实际情况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做好警示图。对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有3个学时的“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培训。相信通过点、面结合的教育,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3.2规范操作流程有关管理部门制定安全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每位护士掌握该流程。给病人做穿刺、注射时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时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能减50%以上5。操作后正确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必须分离时一定要小心,操作中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与他人交谈;使用过的锐器置入耐刺的容器中,容器外有醒目标志,锐器收集到容器容量的3/4时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更换;给不配合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传递锐器时,禁止将锐器利面朝向他人或自己,以免勿伤;使用后的物品应由操作者本人处理以降低针刺伤的危险性3,10-11。3.3完善防护措施如被刺伤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首先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流出,同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用抗菌肥皂清洗受伤部位;彻底冲洗后,再用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消毒创面;误伤者2天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果接触的是乙肝患者,应在24小时内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0.06mg/kg,同时进行血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注射全程乙肝疫苗;丙肝应注射干扰素300u/d,共3天,观察69个月;被HIV感染的血液,短期内口服大剂量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周期性复查(6周、12周、6个月等);完善锐器伤登记上报制度及暴露源、暴露者追踪随访制度,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填写完整的针刺伤登记表,以得到及时的处理,相关部门定期分析发生因素,制定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12-17。3.4临床新方法与新技术3.4.1安全留置针代替普通留置针临床针刺伤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为了保障护理职业的安全性,有部分医院已经用安全留置针代替普通留置针。传统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时,其套管内的针芯或钢针被抽出后,由于无特殊保护装置,当护理人员因意识薄弱而不正确传递或随意丢弃时易发生针刺伤。而安全型留置针装置了具有自动启动的保护夹,该保护夹在钢针从留置套管中拔出时能自动锁闭针尖,避免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慎导致针刺伤危险18。国内有学者研究显示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针刺伤发生率为0,而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针刺伤的发生率为1.4%4%不等19-20。 3.4.2临床预防针刺伤的新方法3.4.2.1用剪刀代替锐器收集盒的分离卡槽:为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国外要求将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不要分开,使用后立即置入坚固、耐刺、防渗漏的硬质容器中,密封焚烧处理。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目前很多医院在处理锐器时将注射针头和输液头皮针分离,只将针头部分投入到锐器收集盒。由于锐器盒的投放口大小有限,护理人员用卡槽分离针头和头皮针时比较困难,特别是带有胶布的头皮针,容易粘附操作人员手上或从卡槽中滑出。有学者研究显示用锐器盒卡槽分离一次性投放分离成功率只有71%21,其严重加大针刺伤的发生可能性。金小慧等22将输液完毕后拔除输液针立即插回输毕的药物瓶盖,以固定针头,回污物间剪下输液皮管将其放入医用垃圾袋,用剪刀拔除输液药物瓶盖中输液针、排气针、输液管插入针放入锐器盒,由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赵远莲等用临床实践和实验证明,把使用后的输液头皮针从锐器盒的投放口投入,从头皮针的延长部分紧靠针头位置用剪刀剪断分离,在减少污染、预防针刺伤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3.4.2.2临床预防针刺伤的小技巧:在我国,锐器盒是降低针刺伤有效方法之一,但有的医院将锐器盒放在治疗室污物台上或污染区的一个角,护士在配药及治疗后需移动才能丢弃使用后的锐器物;有的放在治疗车的下层或靠近操作者的地面上,由于锐器收集盒放置位置较低及收集入口小导致丢弃时可视性差,往往发生不能一次准确地投入到收集盒内,再次处理时,增加了操作者受伤的危险。由于锐器伤在针头使用后到丢弃之间的发生率较高23,所以宋平等24利用废弃小纸盒,将塑料泡沫放到纸盒的底部,将其作为锐器盒放在治疗盘内,治疗盘内另放小剪刀,当护士拔针时,携带治疗盘至床边,撤针后,立即将头皮针插入塑料泡沫内,用备好的小剪刀将连接处剪开,然后将盒盖关闭,带回再统一处理;李怀静25和何燕26在常规注射基础盘内备盛装泡沫或海绵的一个小托盘,在每次集中采血或注射后先把针头插进泡沫块中,再卸下注射器,再继续其他操作,等全部操作完毕后将针头集中回收锐器盒内封存、处理,托盘每日用消毒液浸泡。黄榕等27在每次注射治疗操作结束后拔出针头,嘱病人按紧注射部位,同时立即左手拿棉签柄部,轻轻将针头刺入棉签的棉花内,再将注射器带至处置室处理。这样就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总之,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健全一个职业暴露防护系统,才能保障护士的健康安全,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参考文献:1 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2-184.2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3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4 周英凤.职业性危害对护士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5):73-75.5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6 段明娟,钟玉杰.实习护生针刺伤伤口处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51-52.7 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2007,(5):90-92.8 姜文莉,吴永琴,高歌心,等.护生实验操作损伤及自我防护相关内容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0):57-58.9 韩晓玲,韩春玲,刘桂娟,等.护生实习前标志预防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1.10 薛秀丽,于长颖.高度重视临床针刺伤有效防护职业性危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33.11 龙月香,杨广清,赖兰萍,等.医务人员利器损伤回顾性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68-2770.12 曲海望,李翠香.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知与防范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96-1498.13 惠小芳.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学,2007,35(6):491-492.14 杨桂菊.戒毒所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244.15 张玉芝.锐器伤至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行杂志,2005,20(1):11-13.16 马钦丽,杨敏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3.17 姚卫凌.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防范J.当代护士,2010,2:84-85.18 周会兰.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比较J.护理研究,2010,24(5):1268-1269.19 王亚玲.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安全性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6,21(21):17.20 吴红.BD赢玛留置针在患者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4):3674-3675.21 赵远莲,江智霞,张咏梅.两种不同方法收集输液头皮针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09-1810.22 金小慧,俞继芳,石娜.分离输液针头导致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6.23 江智霞,张咏梅,张晓芳,等.锐器收集盒放置架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护士进行杂志,2006,21(9):850-851.24 宋平,王艳娜.介绍一种避免头皮针针刺伤的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25 李怀静.巧用泡沫块防针刺J.护理研究,2008,22(4):937.26 何燕.巧用海绵防针刺J.护理研究,2007,21(6):1433.27 黄榕,孙悦.巧用棉签预防针刺伤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499.裴义,江苏省肿瘤医院,105病区,护理,护师,江苏省肿瘤医院105病区,210009,13952040287,peiyi43503121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