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7244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花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桂花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桂花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花雨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2.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3.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阅读提示】中国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当桂花开放时,很多百姓喜欢摘一朵桂花挂在胸前,香气扑鼻。但从未听说过什么桂花雨,它能下雨吗?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纯真的思乡之情。【难句解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是仅仅打个比方,是说,在母亲的内心,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比得上。【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桂花雨的教学设计刘晓静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二、学情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三、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五、预设流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引入课题,板书课题。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5、 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好的童年生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阅读提示: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三)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了解桂花树的样子: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展示桂花树与梅花树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桂花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梳理课文脉络: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体会桂花的香: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时香,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品尝桂花的香和甜。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感受摇花的乐: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读写摇花乐的句子,感受摇花的高兴: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学生表演“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身临其境,展开想象,自由评说。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出示母亲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六、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能动性,打开了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激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动的对话磁场。由童年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孩子们会比较爱学,也使学生有的说爱说,整个流程体现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学时可以有的放矢,且能够抓住重点,学有目标,理解时更加透彻,设计中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想象,学生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母亲话里的含义,感受到桂花的香,体会到摇花的快乐,也更切身地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吸引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在本设计中得以完美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