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论文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896576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概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概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概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概论课程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现代农业之农业科学技术 摘要 合理开发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本出路 在于科技进步 我国人均资源量少 生态环境脆弱 尤其是土地沙 化 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当突出 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 业科技工作急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 越 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 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 中去 加速科学技术 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 大幅度提 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 推进新的农 业科技革命 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 也是各级政 府 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关键字 科学技术 功能 推广 农业教育 1 什么是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 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 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 包括种植 养 殖 化肥农药的用法 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 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 几方面 邓小平同志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赖以 生存的基础是农业 从狩猎到养殖 从采摘野果到种植工作者 离 不开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探索和研究 今天 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 的年代 但是 我们不能忘记农业仍然需要发展 更需要科学 2 农业科技进步的进程与动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产品实现 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全国农村 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建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调整农业结 构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一 农业的发展 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1 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 展 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 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 措施 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 破并迅速产业化 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农业的面貌 设施 农业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 农业高新技 术企业不断涌现 带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 境 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挑战 和机遇 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 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 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 在 这种形势下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也蕴含着巨大潜力和难 得机遇 2 我国新阶段的农业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更大需求 调整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要通过培育专用 优质新品种发展畜牧业 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业整体 质量和效益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科技提 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人口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将对农业生产包 括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水 耕地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保持 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确保粮食安全 也必须依靠科 技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开发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本出路在于科 技进步 我国人均资源量少 生态环境脆弱 尤其是土地沙化 水 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当突出 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科技 工作急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我国农产品质量 差 生产成本高 国际竞争力弱 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 在关键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才能迅速提高农业的国际 竞争力 二 实现农业发展的跨越 必须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促使先进适用 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加速科学技术 特别是高新 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 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实现农业生 产力水平质的飞跃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 新世纪的历史使命 也是各级政府 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 巨任务 三 农业科技的功能 1 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进步 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 农业机械 运输工具 生产性建筑设施等 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 备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规模效益化 成本降低 提高投入产出率 2 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 一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 如化肥 地 膜等 提高生产效率 二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 提高投入 产出比 三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 改善和提高各种农 艺技术水品 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或投入产出比率 改善和提 高农产品质量 3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 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 源的利用效率 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 还可促进 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 源配置 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 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 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 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减少或避 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 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 5 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 劳动强度不断降低 收入 水平不断提高 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 是农民努力学习 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旦被农民掌 握 必将引起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 生产 方式和生活习惯 4 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 1 常规技术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大量的技术领域 在任何农 业发展阶段都是提高生产力的主体 主要有 1 育种和良种繁育 2 作物种植制度 3 作物栽培技术 4 平衡施肥技术 5 灌溉与节水技术 6 植物保护技术 7 畜禽饲养与防疫技 8 农产品储藏 保鲜 加工技 9 农业机械和工程技术 2 高新技术是技术上某个领域中某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新的突 破或进展 它们是促进农业生产的生长点 是对农业技术领域的补充 发展和 完善 并逐步融合成为常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宜将高新 技术与常规技术对立起来 主要有1 转基因技术或称基因工程 2 信息技术 3 精确农业技 4 新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 5 农业技术的推广 一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与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 采取教育 咨 询 开发 服务等形式 通过示范 培训 技术指导等方法 将农 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新技术 新技能 新知识与信息扩散 普及 应用到农村 农业 农民中去的一种实用性 社会性 综合性的 农业活动过程 其目的是将农业潜在生产力 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它的功能是 1 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它是面向农民的一种社会性农业职业 技术教育 直接的社会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2 发展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功能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农业生 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例如 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 大大 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 省工 省药 增产增收 3 发展农业科技的功能 推广并不是单向的技术传输 而是农业科 学技术的延续和发展 推广一项农业技术必须经过试验 对它在当 地条件下的技术先进性 环境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经济合理性以 及 配套技术等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研究 才能确定这项成果是 否在当地推广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农业技术研究的延续 二 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 农业技术推广是属于公益性事业 一般以非营利性的渠道为主 辅 之以其他渠道 当前 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渠道有 1 政府渠道或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渠道 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 在一些国家 如印度 由政府建立全国性分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 负责向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 宣传 培训 指导 普及 在另一些国家 如美国 则由政府资助的大学或农业研究机构负责 农业技术推广 中国采取的是前一种方式 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但自 20世纪90 年代以后 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逐渐陷入 网破 线断 人散 的局面 有的则将公益性服务转变为营利性服务 2 群众性自助渠道 主要是通过各种群众性合作组织推广 交流新 技术 如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省的 农协 当前我国大陆兴起的专 业协会 技术协会 生产技术合作等形式都属于群众性自助渠道 3 企业性营利渠道 与农民合作的公司 股份合作社 商贸机构等 在产品生产 收购 储藏加 工的同时 进行该企业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与监督 六 农业教育 一 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发展要靠先进的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 先进物质装备的使用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人才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这是现代农业发 展的必然规律 大力加强农业教育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 质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专门人才 是实施科教 兴农战略 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 二 培养适应于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人才 1 现代化的农业必须有掌握农业现代化科学知识 技能的专门人才 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人才 农业教育人才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农 村经营管理人才等 科技人才对农业现代化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2 提高农民的素质 我国农村人口多 农业劳动力丰富 但文化 技术素质低 严重制 约着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龄只有 6 7 年 其中 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龄更低 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和 半文盲 对比之下 美国人受教育年龄为12年 4个农民中 3个是 高中或中专毕业 1个是大学毕业 法国规定 凡申请经营农场的青年 都要经过九年制的中等学校义 务教育 然后进农业基础学校学习3个月 再到农场做3年学徒 考 试毕业后还要进省市农业学校学习半年农场管理知识 这样才能获 得经营农场的资格 有了这种资格才可申请低息或无息贷款 购买 土地 农业机械等并开始营业 3 传承文明科技创新 在教育后人培养人才的同时 农业教育还承 担着传承文明科技创新的任务 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 技术推广是紧密相关的 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丰富了教学内容并提 高了教学的质量 而教学的过程又促进了研究的深人和发展 推广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华东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D 湖南大学 2008年 2 李维生 加强科技推广工作 促进农业科研创新 J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05期 3 孙联辉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 4 肖爱利 改进农业科技推广思路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J 河南农业 2011年11期 5 焦占力 搞好农业科技推广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0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