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赵寨子乡二渠干上游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6420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唐县赵寨子乡二渠干上游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唐县赵寨子乡二渠干上游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唐县赵寨子乡二渠干上游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唐县赵寨子乡二干渠上游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综合说明赵寨子二干渠上游项目区位于高唐县西北部,涉及姜官屯、毛庄、高寨子、张庙等十一个自然村,风沙片总面积15.2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55km2,现有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3km2,项目区有多年治理风沙的经验,总人口7546人。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该项目的实施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实施方案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 km2,其中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300hm2,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整治沟渠16 km,修田间道路13km,发展农田防护林带21公顷,打机井35眼。项目总投资980万元。本项目计划工期为一年。本实施方案所有措施设计均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16453.62008)和水利部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进行,对不同各类的措施分别进行设计。本方案投资概算部分的编制以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估)算定额(黄河水利出版社)、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及关于发布山东省水利工程人工预算单价的通知(鲁水定字20081号文)为依据进行投资概算编制。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后,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为标准进行效益分析。通过计算,该项目区年平均净增加经济效益109.69万元,林木覆盖率增加7.3%,保水6.96万m3,保土0.42万吨,经济净现值为937.28万元,经济内部回收率47.36%,经济效益费用比1.32。项目切实可行。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理概况项目区位于高唐县西北部,涉及赵寨子乡一个乡镇,总面积15.29km2,属河滩高地。二、地貌项目区属于黄泛冲积平原,地势高亢,由于受黄河历次决口泛滥、改道和自然侵蚀的影响,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地形起伏变化频繁,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三、土地、土壤土壤类型为沙壤、褐土化潮土和沙碱并存,沙质土层厚25米。据土质化验,强度侵蚀区的有机质含量为0.48%,含全氮0.51%、全磷0.12%、速效磷4.6ppm、速效钾73.69ppm,土壤养份含量属于缺乏或极缺乏范围。该区土壤多沙质,适宜造林和发展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5.29km2,总人口7546人,其中农地803.99hm2、占总面积的52.58%、人均0.11hm2;林地334.7hm2、占总面积的21.89%、人均0.04hm2;水域16.26hm2、占总面积的1.06%、人均0.002hm2;果园52.5hm2、占总面积的6.08%、人均0.01hm2;其他用地321.55hm2、占总面积的21.03%、人均0.04hm2。项目区的农地利用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只有小部分林地。由于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较贵,虽说国家对农业税收进行了减免,在当前人均耕地比较少的情况下,靠种植农作物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难以实现的。根据对项目区进行调查表明,农村80%的青壮年(1845岁)劳力都在外务工,农地主要靠家庭妇女和年龄偏大的老人来耕作。所以说对农地的利用谈不上精耕细作和实行保护地栽培。90%的农耕地实行传统种植,一年两茬,一茬麦子、一茬玉米,加上田地沙化、漏肥、漏水、产量不高。因市场木料价格、加工板材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扬、而种植林木省时、省力、收入比农作物高,所以农民种植树木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对农地要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林网和片林建设,实行易林则林、易网则网。四、植被项目区地处温带,属落叶阔叶树植被类型。长期的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对自然植被影响极深,原始的自然植被已荡然无存,只有人工植被,人工林面积387.2hm2,分布在各个自然村,主要栽植毛白杨、速生杨、刺槐、苹果、梨等,林木覆盖率为38%,郁闭度在0.30.7之间。五、水文、气象1、降水项目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564mm,最大降水量942mm,最小降水量308mm,35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1.6%,69月份降水量多年平均420mm,占全年的74.47%。2、温度与光热资源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41.7,大于等于10积温4464.3,年均日照时数2480.2h,无霜期一般年均204天,最长233天,最短117天,霜期出现于10月底或11月上旬,结束于次年的3月底或4月初。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划、人口与劳动力项目区涉及涉及姜官屯、毛庄、高寨子、张庙等十一个自然村,总人口7546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152人,农业人口密度493人/km2。农村80%的青壮年(1845岁)劳力都在外务工,农地主要靠家庭妇女和年龄偏大的老人来耕作。一年中用于农业生产的时间为 136天,用于水土保持的时间约为30天。二、农林牧各业生产情况(一)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2009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为3969.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14.3万元,林果业产值810.45万元,牧业产值98.1万元,其他业产值46.35万元,各业产值比例为3.72:1:0.12:0.06。农业年人均纯收入3124元。(二)农村各业生产情况1、农业生产:基本农田以种粮(小麦、玉米)为主,其它耕地种植花生、小杂粮作物。正常年份情况下粮食生产平均单产在9000kg/hm2左右,其它杂粮作物单产在3375kg/hm2左右。2009年项目区粮食总产为994.94万kg,农业人均产粮1318kg。2、林业生产:项目区有水保林334.7hm2,以速生杨为主,生长期一般为8年,轮伐时胸径平均为20cm;果园经济林52.5hm2,以种植梨为主,水保林和经济林均承包到户进行管理。3、牧业生产:项目区畜牧养殖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养殖,主要品种为猪、牛、羊等,各村都实行了牛、羊圈养,共有猪215头,牛57头,羊2010只。牛羊类饲养以农作物秸杆、玉米面和麦麸为饲料。养猪多以饲料厂配制的精饲料为主要饲料,辅以家庭自制饲料进行养殖。由于近几年饲料价格比较贵,畜牧收入受市场因素波动比较大,经济收入情况很不稳定。4、其他业生产:主要为农产品经营、劳务输出、居民工程建筑等。第三节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一、水土流失现状该项目区现有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3km2,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为主,水力侵蚀次之。从水土流失的分级来看,轻度侵蚀面积3.83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6%;中度侵蚀面积3.13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6%;强度侵蚀面积1.3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6.4%;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216t/km2a,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并兼以强度侵蚀,具体详见表1-3-1。赵寨子项目区水土流失分级表表1-3-1类别面积(km2)占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模数(t/km2a)备注微度轻度3.83461050中度3.1337.62980强度1.3716.45068极强度剧烈合计8.331003216二、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1、成因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土壤抗蚀性差、地势起伏不平、林草覆盖率低、不利的降雨。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毁林造田、乱砍滥伐林木等以及基本生产建设中弃土弃渣的乱堆乱放,掠夺式的生产活动都加剧了水土流失。2、危害水土流失对本区农业生态环境危害非常严重。一是由于水土流失的存在导致了河床台高,水资源紧缺,影响着本区经济的发展;二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减退、沙化、土壤结构涣散,作物产量下降,林地立地条件差,幼苗成活率低,成林生长缓慢;三是恶化生态环境,流失大量的泥沙,造成河道淤积严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四是水土流失造成浅层地下水补给困难,汛期降雨除少量的雨水被表土层吸收外,其余的水随地表径流白白地流失掉。三、水土保持现状高唐县是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自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以来,县委县政府各届领导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每年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到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发实施以来,该县从建立机构、健全法规、强化监督入手,先后成立了规划治理、监督管理等业务股室,出台了一些地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尤其是“十五”以来,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的决定,按照山东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2050)的总体要求,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坚持以国家、省财政扶持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依托,集中治理、示范带动,以风沙片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新的进程,有力促进了该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几十年来项目区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8年底,共保存治理面积7.22km2,占总面积的47.22%,现有防风固沙片林334.7hm2,经济果园52.5hm2,农田林网418.5hm2,现有机井112眼,灌溉沟渠11.4km。第二章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第一节建设目标一、治理水土流失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47.22%达到81.88%,土壤流失量减少0.42万t,增加蓄水量6.96万m3。二、改善生态环境目标林地面积达宜林面积的80%以上,林木覆盖率提高7.3%,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水保工程渡汛安全,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循环。三、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项目措施的实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改善,使项目区栽植林木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四、其他目标通过治理,使项目区群众能够完全解决“三料”问题,解决项目区90%的人畜饮水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第二节建设规模针对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及水土保持现状和特点,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注重效益”的综合治理原则。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合理搭配,项目建设规模为: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 km2,其中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300hm2,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整治沟渠16 km,修田间道路13km,发展农田防护林带21公顷,打机井35眼。项目总投资980万元。第三节工程总体布局一、布局原则根据实地调查,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为当地的木材加工尽量多的提供可利用资源,综合考虑到排洪、抗旱,保护基本农田这一指导思想,本着因地制宜、平衡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二、措施总体布局通过本次治理,该项目区共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2km2,其中:防风固沙片林394.7hm2,农田林网458.8hm2,果园92.5hm2,沟渠12.4km,机井143眼,小型桥涵10座。此方案计划对毛庄周围的300hm2沙质地进行平整;对沙河沟以东、二干渠以西完善各项治理措施。第三章工程设计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为标准,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对不同各类的措施分别进行设计。第一节平整土地的设计一、措施设计的立地条件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内有300hm2肥力低、农业立地条件较差、地貌高洼不平复杂多变的低产田,这种地块不仅难以实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措施,也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所在,更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计划对该种地类进行平整,以实现耕地畦田化,达到便于灌溉、耕作,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率,促进项目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设计标准根据道路或沟渠布设进行划片,用74kw推土机进行土地平整,以地块平均高程作为设计高程,以“散点法”进行土地平整,按挖高填低的原则随挖随填。对挖方或填方较大的保留表土并实行表土覆盖,保证当年增产。根据项目区规划田块大小,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土方运距选用50m。为便于灌溉和耕作,平整后进行打畦,设计畦宽610米,长150200米,畦埂宽35cm,高30cm,达到防御10年一遇6h最大暴雨效果。根据项目区的地形特点,选取方田的四角、方田的最高点、最低点、次高点、次低点等10个测点计算出每公顷的土方量为600m3。第二节机井设计一、设计原则为实现“旱年保收,井渠配套”的建设目标,根据现有机井的分布,在无井地块或机井分布稀疏,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无引水条件的地块,安排打机井。二、设计标准根据地下水源分布的特点和无引用客水条件的地块确定打井地点,新打机井35眼。项目区地下水埋深大于75米,83米开始见砂,90米以下即可成井。为保证出水量不小于每小时30方,设计机井井深90110米,计算时采取平均深度100米,确保每眼机井的灌溉面积为3.5公顷。采用40100cm的混凝土预制砂管,每眼机井需砂管100根。第三节建防风固沙片林、建农田林网的设计一、设计原则本标准设计是在该项目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该区进行水土保持造林经验,结合现有栽培水平进行的。主要设计原则为: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改善立地条件和较快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2、选择适宜的树种或经多年栽培适应性强的优质树种品种,提高成活率。二、技术措施1、造林树种选用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根据当地多年的造林经验,树种选择生长快、效益高的速生杨。品种以“107”为主。2、造林密度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为依据。本设计按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1645322008)标准,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造林树种的密度。项目区土层深厚,苗木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为了兼顾农民的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效益,造林密度按株行距34m,以使幼林期农民仍可在行间种植农作物。3、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基于当地繁育速生杨的苗圃地较多,采取就地起苗、随起随栽,减少苗木的运程,降低苗木水分的蒸发。栽植时期若遇天气干旱多风采取顶部截干,确保苗木的成活率。4、幼林管护常年抚育,集约化经营,每年夏、秋各一次,并保持浇水、松土、除草、施肥、喷药等抚育工作。5、造林标准设计(1)农田林网标准设计立地条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建农田林网,以原有农田为基础,在道路两侧布设,原则上掌握南北间距200300米,东西间距300400米,每侧2行。整地规格:春季栽植前挖0.8m见方大坑,株行距采取44m,三角型排列。栽植方法:实行表土回填,苗木根系舒展,加压填实。每公顷苗木用量及规格如下:树种 类别树种 名称栽植方式每公顷用苗量苗木规格落叶 乔木速生杨道路两侧每侧二行99株二年生平茬苗胸径3cm以上,根5条以上(2)防风固沙片林标准设计立地条件类型:沙质薄地。农作物立地条件极差,产量非常低,投入和产出几乎相等。从现有林木的生长量看,林木的立地条件中等偏上,林木成活率达95%以上。整地规格:栽植实行大坑整地,规格0.8m见方。株行距采取34m,三角型排列。造林方法及季节:按照常规春季植苗造林,要求苗木胸径3cm以上,根系发达有58条根,随起苗随栽植,确保苗木成活。造林地点: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为了更有效的发挥造林效果,确定造林地点4处。树种类别树种名称株行距每公顷用苗量苗木规格落叶乔木速生杨3m4m830株二年生平茬苗胸径3cm以上,根5条以上第四节 沟渠的典型设计一、渠道平面布置沿交通道路进行布设,充分利用原沟渠进行适当扩宽,尽量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全长16千米,设计控制灌溉面积2350亩,设计流量0.3立方米/秒。二、纵断面设计根据渠道沿程地质主要为砂壤土情况,考虑渠道不冲流速要求,渠道比降按1/15000进行设计。以低于干渠正常输水位0.3米确定引水水面线,本着昼减少渠道挖深的原则确定渠底。三、横断面设计1、断面形式及底宽渠道断面采用梯形单式断面,底宽为1米。2、边坡系数渠道土壤民砂壤土为主。根据渠床的土壤条件和地下水位较深等情况,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推荐值,并考虑尽量减少开挖土方工程量和边坡稳定,参考现有沟渠边坡系数及运行稳定性,边坡系数采用最小值2.0。3、渠床糙率的确定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现有河道的实际运行经验,渠床糙率采用0.025。4、横断面设计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Q流量 A过水断面面积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 I比降取1/5000、1/6000 n糙率取0.025经计算流速=0.19米/秒,小于0.32米/秒,满足不冲要求。第五节 小型桥涵的典型设计为满足项目区生产和生活需要,在现有沟渠上建造小型桥涵5座,现有沟渠上口宽12米,底宽1.5米,深4.5米。根据现有沟道现状对新建桥涵按防御10年一遇6h最大暴雨进行典型设计,小型桥涵建设计划为1.5米直径钢筋砼管砌砖结构。做宽250cm,厚50cm的砌砖基础,做顶宽50cm,边坡比1:0.3,的砌砖挡土墙,砌体完成后路面以下留40cm回填素土夯实,上用3:7灰土夯实45cm,建成后桥面宽4米,长14米,经计算每座桥涵需砌砖挡土墙砖砌体78方,砌砖基础砖砌体15方,基坑开挖需动土200m3,回填夯实需动土260 m3,用直径为1.5m的钢筋砼管2节。设计标准人工工时基坑开挖土方(m3)回填夯实土方(m3)砌砖基础(m3)砌砖墙体(m3)直径1.5米钢筋砼管,桥面宽4米,长14米10332002601578第六节 经济果园的设计及布局一、建园立地条件及必要性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按照项目区群众的要求,以原有梨园为依托,扩大梨园面积,达到相应规模,形成高品质梨果生产基地,以吸引更多的果品商,使所生产的果品能够及时销售出去。选在交通方便,地势高亢,能排能灌,土层深厚,适宜梨树生长,能够保证梨果品质,农业生产条件低劣的沙质薄地上建园。在果树未结果前,可间作矮杆农作物,挂果后专营果树生产。二、果树品种设计及授粉树的配置结合该项目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果园建设以优质黄冠梨为主栽品种,以黄金梨作为授粉树,为便于对果树的管理,提高果品品质,授粉树的配置采取行列式配置方式,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栽植比例为6:1,具体栽植模式见典型设计图。授粉树的配置主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花期一致;二是授粉亲和力强与主栽品种互相授粉结实良好;三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三、栽植密度、栽植方法设计及布局本设计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为标准,果树的栽植密度因树种、品种、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不同而异,本项目区果树栽植密度根据当地经验采取株行距34米,每公顷栽植830株。栽植方法采用80cm见方大坑整地栽植。建园地点安排在有多年果树栽培技术的村,现有梨园东侧,与现有梨园组成一定的果园生产规模。在建园的同时,做好园内生产道路和灌排设施的设计,以便更好地进行果树生产。计划在新建果园内打机井三眼,修筑南北方向生产道路一条,东西方向生产道路三条,围果园四周开挖总排水沟,使果树生产达到旱能灌、涝能排,从而提高果园生产效益。四、果园管护田六村就果园管护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五统一、一分散”模式, “五统一”即:统一各项管理措施时间、统一病虫害防治用药的品种及采购、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技术指导;“一分散”即:以承包户为单位具体实施各项管理措施。这种管理模式既保证了管理效果,又节约了管理费用,对新建果园将继续沿用原有的管理模式。主栽品种授粉品种株行距每公顷用苗量(株)苗木规格黄冠梨黄金梨3m4m830一级优质苗木第四章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安排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一、组织形式工程措施经过招投标的形式承包给具有施工资质的专业施工队。农田林网、防风固沙片林、果园等植物措施由承包户承包,同时签订施工承包合同,要求按合同规定完成任务。二、材料供应和劳力安排本项目主要涉及到林业、水利、技术培训几方面的内容,物资的需求量比较大。主要包括油料、化肥、苗木等。根据多年的治理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在物资供应上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速生杨苗、果树苗、化肥等均从当地直接采购,县城内具有两个优良品种苗木繁育基地,无论从质量上或是数量上均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二是凡机械施工的治理措施如:机井、沟渠、平整土地、建小型桥涵等工程,采取竞包的方式,把施工权转让给具有施工资质的个体或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管理部门只负责检验材料质量,不负责其进料渠道。三、道路交通及水电项目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道路宽广、四通八达,劳动力充裕,有足够的农用交通工具,电力资源丰富。第二节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一年,根据各项措施对时间、季节及人工调配情况的要求,全面整地工程在10月中旬进行施工,栽植林木在春季进行,开挖沟渠、修路小型建筑物避开雨季施工,打井在冬季进行。第五章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第一节设计概算一、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该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确保工程成功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采取国家投资和地方匹配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黄河水利出版社)和关于发布山东省水利工程预算单价的通知书(鲁水定字20081号文)为依据进行设计概算。二、采用的定额和主要材料价格本项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版),人工单价采用山东省水利建筑工程现行规定单价,工程措施人工工资取44.1元/工日,林草措施人工工资取22.0元/工日,项目建设主要涉及的砂管、苗木、柴油等按当地的2009年第一季度市场价格进行预算,详见设计概算书附表“主要材料、苗木、草、种子预算价格汇总表”。三、设计概算投资和分项投资概况经概算,总概算经费98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589.5万元,林草措施300万元,独立费用80.5万元,基本预备费10万元,其单项措施投资概算结果如下表:总 概 算 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 安 工程费林草工程费设备费独立费用合计栽植费林草及 种子费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589.5589.5一机井25.94 25.94 二平整土地477477 三沟渠、路7070四小型桥涵16.5616.56第二部分 林草措施150150300一水土保持造林工程150150300第三部分 封育治理 措施第四部分 独立费用80.580.5一建设管理费3232二工程建设监理费1616三科研勘测设计费2020四征地及淹没补偿费10五水土流失监测费2.5六工程质量监督费一至四部分合计970970 基本预备费10静态总投资980价差预备费工程总投资980第二节资金筹措方案根据历年来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二是项目县财政配套资金,三是群众投劳折资。该项目总投资为980万元,申请上级资金360万元,县财政配套3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320万元。第六章效益分析本实施方案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为标准,对各项措施产生的效益结合当地实际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期为20年。第一节经济效益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由于项目区生产力水平低下,深加工产品占少部分,很难计算其经济价值。因此,在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只做直接效益分析,间接经济效益忽略不计。一、增产效益(1)农作物增产效益通过平整土地、机井建设、沟渠建设、水土保持林、农田林网等措施的实施,改善了作物的立地条件,农作物的产量将有明显提高。据已治理的项目区实际经验:春季小麦每公顷可增产360kg,夏粮作物玉米每公顷可增产875kg。按现行价格:小麦1.9元/kg、玉米1.7元/kg,年增产效益为:(3601.9+8751.7)710154.18(万元)(2)林木的增产效益通过栽植农田林网、防风片林,可增加树林5.98万株,这些树木生长期一般为8年,轮伐时胸径可达20cm,树高5米,木材价格按现行市场价600元/方,树木产生的木材效益为:600(0.22)23.1455.98870.41(万元)树木砍伐后,每株树干以上部分可产50公斤板材原料,按现行市场价格0.2元/公斤计算,年可增产10元。(3)经济果园效益果树栽植后第三年可形成产量,第六年进行盛果期。据调查,第三年平均每公顷产果2800kg,第四年每公顷产果8200kg,第五年平均每公顷产果20500kg,第六至二十年平均每公顷产果37500kg,按现行价格2.0元/kg计算,果园效益如下表:年份第1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20年总计产量(万kg)11.232.88222502376产值(万元)22.465.616445004752果园平均年增效益为537.6万元。经计算,所有项目实施后年增效益769.67万元。二、年运行费运行费是建成后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在生产、管护中每年需付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费、维护费和管理费。据调查,农田每公顷每年需4500元,林木每株需12.5元,果园每公顷需12000元,机井每眼需60元,沟渠每公里需1500元,小型桥涵每座需100元。其年运行费用为:4500710+12.559800+1200040+6031+15001.0+1005298.9(万元)通过分析评价,该项目的经济费用比R01.321,经济净现值P0937.280,经济内部回收率EIRR47.36%,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合理的,该治理方案是非常可行的。第二节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3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2km2,治理程度达到99.76%(占流失面积),项目区林木覆盖率由38%提高到45.3%。第三节社会效益(1)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各项措施实施后,将使项目区5.3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综合防治,土壤肥力提高,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地调整,林地、果园面积增加,农、林、牧、副等各业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经济产品,同时也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环境和资源支撑。(3)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农业高产稳产,实现人口、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4)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项目的实施,大规模发展果园、防风固沙片林等产业,必将带动果品贮运与加工、木材生产与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将为项目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治理区内将有一大批农民接受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将得到提高,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