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6257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试题,仅供参考,祝各位同学考出好成绩!1、 什么是中医学?学科属性是什么?答: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预防等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丰富的理法方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中,形成的医学理论思想与技术,从古至今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在疾病的预防和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科属性:中医学是经过千百年临床应用发展起来的,强调以临床实践为主,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止,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的知识体系,具有明确的医学科学的特性,所以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2、 举例详述中医学7个研究方法?答:一:揆度奇恒是指诊断中要善于观察一般的规律和特殊的变化 ,才能正确地判断病情。例如,素问平人气象论通过脉率的比较,以区分和鉴别平脉、病脉和危重病脉的方法。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为五虚。”此为临床采用比较法鉴别病人虚实的实例。二:以表知里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和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认知和研究方法。例如,肺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呼吸则是肺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咳嗽、气喘、咯血等则是肺病表现于外的病理征象。通过上述功能和症状的观察分析可以了解肺主气、司呼吸以及宣发肃降功能异常的表现。再如通过舌象、脉象、面色及心胸部位的外在征象和症状的分析,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功能的状态,以及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等生理联系的变化。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和认知方法。例如对肝脏的生理活动的认识,肝在五行属于木,而树木具有升发和枝条生长舒展、畅达,于是肝脏亦就具有升发和喜条达的生理活动特点。根据推理分析,中医学认为,肝气主升,能使人体气机向上升散和发泄,若肝气太旺,升发之力过强就会导致血随气逆,人体气血上壅,则可出现面红耳赤,头胀头痛等病变。临床治疗,则当平肝降逆,而使肝气得以平复,故常用“平肝”、“泻肝”之中药,或以针灸等疗法泻肝或平肝,则可能收到良好疗效。四:援物比类:又称“取类比象”,主要是运用形象的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或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类同,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和推论,认为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者类同,据此推导出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逻辑方法。五:试探和反证:试探是指对复杂的现象先作一番考察,尝试性的提出假设,并采用一些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做出适当调整,完善或修订原有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逐步深入接近实质的认知方法。反证,是指从结果来追溯或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的认知方法。例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比便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此先少用小承气汤,进行试验性治疗,便是试探法之应用。六:内景返观:又称内视法、内照法。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如某些气功家练功时常能清晰地体察都自己“内气”的运行情况,若能沿任脉、督脉环形,则成“小周天”功法;若能使之沿十二经脉环形,则成“大周天”功法;若能加以引导调控,则能起到某些治疗作用,获得某些特殊功效。可见所谓大、小周天功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内景图像导引功法,而气功则是一种内在自我调控的方法。3、 举例论述神在临床的具体运用?答:中医学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属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称为“五神脏”。五脏所藏的精气,即是“五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即是人的认知活动。例如,不寐在临床中的应用,根据临床表现主证之不同与五脏的关系大致分为五类,分属五脏,具体有:并在心者典型表现为入寐唯艰,甚则彻夜不眠,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神不入于舍。病在肝者典型表现为梦扰纷纭、或夜寐梦多、或梦魇、或梦游而至睡眠质量下降,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肝魂不如于舍。病在脾者典型表现为思虑纷纭、喜意往事、或思及将来而令人迟寐,甚至不寐,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脾意不入于舍。病在肺者典型表现为夜寐轻浅、易寤或频寤,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魄不入于舍。病在肾者典型表现为夜寐早寤,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肾志不入于舍。4、 举例例证论述阴阳属性或阴阳关系?答:(一)阴阳属性分为可分性和相对可变性;阴阳是对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应双方属性的概括。以阴阳归类事物的属性,主要依据事物双方的性质、动态、位置、发展趋势等。如上下、左右、内外、昼夜、寒热、刚柔、清浊、动静、迟数、升降等,均可根据其属性不同而划分阴阳。如天地、男女、水火等也可划分阴阳。阴阳属性也是可变的,1)随对立面的变化而 变化,如秋凉,相对于夏热而言属于阴,与冬寒相比,又属于阳。2) 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相反方向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比阴”。3)阴阳之中再分阴阳,如“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着为阴,腑着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六腑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二)阴阳之间存在阴阳交感相错、阴阳相反相搏、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胜夏转化等五个关系。阴阳交感相错指阴阳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感应、相互作用,强调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之本始所在。就脏腑而言,肾属于水脏而为阴,心属于火脏而为阳,心肾始终处于上承下济、相互交感的状态。否则,将导致一系列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变化。阴阳相反相搏指阴阳属性是相互对应、相矛盾的。某些范畴的阴阳在属性对应的同时,还存在相互争搏、相互制约的趋势,两者呈现你强我弱的态势。生理过程中,功能的兴奋和抑制,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阴阳的相反相搏。再如疾病的过程中,人体感受阴邪,体内阴偏盛,对阳的制约太过,必然造成阳气的耗损,导致“阴盛则阳病”。同理,感受阳邪,可致“阳胜则阴病”。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为用。例如,生理变化:气之与血,阳气能生血、行血;阴血能载气、养气。病理变化:当阴血虚至一定程度时,“无阴则阳无以化”,导致“阴损及阳”;同样,阳气虚到一定程度时,“无阳则阴无以生”,导致“阳损及阴”。再如张景岳提出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所谓:“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阴阳消长平衡指阴阳双方在力量上或者数量上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所谓消长指阴阳的盛衰变化,平衡指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内、限度及时空之内而言。阴阳之间的消长是绝对的、无休止的,而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这种阴阳消长变化超过了正常的限度,阴阳间的平衡协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等异常变化。在人体则表现为,如阴盛则阳病,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胜等。阴阳胜复转化指在阴阳消长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所谓,热极生寒,寒极生热。5、 举例例证论述五行的阴阳属性?答:“阴阳为五行之性,五行为阴阳之质”,五行之中有阴阳,阴阳之中有五行。如“木曰曲直”,说明木有条达与柔顺的两种特性:条达属阳,柔和属阴。“金曰从革”,说明金有顺从与变革的两种属性:顺从属阴,变革属阳。“水曰润下”,水因寒凉滋润而属阴,水由天阳所生,即所谓“天一生水”,“中有微阳之气”。“火曰炎上”,火因温热向上而属阳,然而火由地阴所生,即所谓“地二生火”。“土曰稼穑”,稼种为阳,穑收为阴;又土有阴土和阳土之分,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中焦脾胃属土,太阴脾为阴土(湿土),阳明胃为阳土(燥土)。6、 举例例证五行制化的病理表现形式?答: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结合,即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五行之间的协调和稳定。五行之中只要有一行过于亢盛,必然接着有另一行来克制它,从而出现五行之间的新的协调和稳定。以木为例,木能克土,但是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通过这种调节,使木既不能过度克土,又不能过度被金所克。临床上见脾胃虚损之病,每因情绪变化(肝气郁结)而发作或加重,这时,我们应该补益肺气,因为金可以克制木。金为土之子,子复母仇。7、 举例脾气不升的临床证治以说明脾气不升的危害?答: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而升清则是脾气的运动特点。如脾气衰弱,则升清失司。症见面色不华、眩晕、易汗、短气、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或见眼花、视蒙、耳聋、食不知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缓等。若因湿浊食滞以致脾气不升,则见头重如蒙、怠倦、不欲食、腹胀或腹痛,舌苔厚腻,脉沉缓。治须补中益气,升阳益胃。8、 详述气虚发热证因脉治及核心机理?答: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耗损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脾胃气虚则下流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元气不足,而心火独胜,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