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6009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议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议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议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议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县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硬件设施逐渐提升的同时,我们更用该关注城市软实力的建设和提高。“体育健身”“全民健身”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更是我们现在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日益拥挤的城市里,公共体育场地的空间已经被严重被压缩,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人健身的需求。将大量闲置的学校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向公众开放,无疑可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为那些流动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健身游击队”提供一个相对舒适而专业的活动场所。但是,对于长期习惯了封闭式办学的学校而言,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化需求,如何在维持日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将这些用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学校体育设施,反哺社会,成了这场“运动”的关键所在。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约65.6的体育设施被圈在学校的围墙以内,而在全国56万多个学校体育场馆中,对社会开放的仅占29.2。原本是公共财政投入建起的公办学校,为何难以向公众敞开大门?只要提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大多数学校负责人都心有余悸:校门打开了,进入学校的人员就会非常复杂,如何保证学校财产安全和人员自身的安全;场馆损耗、日常养护和新增管理人员工资等额外开支,由谁埋单这些,既是学校开放后校方不得不直面的难题,也是让众多校长举棋不定的一大原因。建议:除了行政推动,主要得借助社会化运作。这种社会化运作的大致路径就是:对于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统一由保险公司为居民健身安全承保;具体运行则委托社会体育俱乐部负责居民健身期间的管理,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场馆类型、开放时间和设施损耗的不同,每年予以一定补偿,对管理人员也予以相应津贴。“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并非一种城市形象工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社会闲置的体育资源,培养青少年、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在现行的社会环境下,政府的行政部署是有效的。但是,当前推行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既非安全、管理,也非体育设施的物耗,而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且根深蒂固的观念。由此,我们必须革新观念,转变思维模式,最大化的实现公办学校资源的公共属性和提高城市软实力的积极作用。建议拓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 展 渠 道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县各种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断增多,在教育、劳动、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服务、社会事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民办非企业单位缺乏严格地科学指导与规范管理,各行业之间发展也极端的不平衡。目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截止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近*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有近*家,约占全县社会组织的*%。总的来看,我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总体数量、发展速度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与全国部分省(市县区)及其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我县与全国部分省(市县)的纵向比例上相比发展不平衡。据近年有关数据显示,部分省市登记注册的民非单位在当地社会组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北京约占49.7%;广东约占52.3%;上海约占60.4%;山东约占68.8%;*约占59.3%。与全国约45.2%的均值相比,我县登记注册的民非单位也仅仅只占*%左右。 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力和影响力。在全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关于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要更加清晰,方针政策要更加全面,工作要求要更加具体。吃透各级政策和精神积极宣传;同时利用各级媒体、各种平台抓好宣传;二是严格监督管理,建立民非单位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改变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登记、轻管理的不良状况,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引导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非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出台一些政策和规定,如社会组织评估办法的出台、社会组织的调研立项、各类会议论坛的开展等。要按照坚持政府监督、引导自我监督、推动社会监督的管理方式,寓管理于社会服务与创新发展之中。三是改革创新体制,顺应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潮流,为打造华北第一县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学好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制(修)定、出台适应我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登记备案、建设管理与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好政策、好文件、好规定。同时要切实加强民非党建工作,要不断深化社会组织党组织机制创新,切实解决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培育不及时、机构不健全、活动不经常等问题。要按照民非单位分类,拓宽准入通道,建立备案注册,为实现全县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无限生机。让农家乐旅游成为山西旅游的新热点“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久居城市的居民到农村农家大院休闲娱乐。“农家乐”大多是城市郊区或郊县的农民结合自己的种植、养殖,如葡萄、果木、花卉、鱼塘等,同时庭院加以修饰改造,再利用院坝、小溪、水池营造出或小桥流水,或花鸟虫鱼的田园美景。游客至此,赏田园风光,闻泥土芳香,品农家风味,观民风民俗,真可谓其乐无比。作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农家乐充分使人得以回眸传统社会农家生活的自然乐趣,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劳动技能,又能展望到市场化、产业化和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这个结合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复杂特点。山西地处内陆,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农家乐旅游是农业产业改造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我省传统农业以种养为主,经济效益低,经营风险大。开展农家乐旅游,使农业从专注于土地本身单一经营发展到“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空间,可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家乐旅游不仅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供产销、旅工农、科工贸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下面笔者就如何加重“农家乐”旅游在山西旅游中的比重提几点建议:1、 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人文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山西旅游在传统旅游业方面很难再做到多么有特色,多么有卖点,所以首先应该另辟蹊径,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充分认识农业旅游对山西旅游大局的影响力和再拓展能力。2、 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抓住农业与旅游的完美契合点。农业、农村、农民。如何让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是要从农业这个根本上接解决问题,如何把旅游成功引入山西农业发展模式,如何让让两者相得益彰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关注的问题。3、 积极借鉴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如*、*、*等地的农家乐旅游。借鉴他们的发展思路与模式,然后结*西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一系列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措施和制度。总之,就是要紧紧抓住山西农业发展和旅游业的契合点,深入发掘农家乐旅游发展潜力,让农家乐旅游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成为山西省新的亮点!建议采取配套措施降低“春耕涨价”给农民带来的压力当前正值春耕季节,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给农民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山西省作为以农业为主要耕作收入的农业大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直接决定全省的三农问题的解决。目前农资物品价格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种子、柴油、化肥价格上涨最快。化肥和柴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左右,玉米种子上涨幅度高达50%。从调查情况看,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相当一部分被农资涨价等生活消费支出冲减。笔者认为国家的优惠补贴政策让经销商再次转嫁给农民,导致农民无法从国家的优惠政策中获取实际利益。然而,由于水、电、汽油等物资的价格上扬,农资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从宏观上调控销售渠道的农资价格,阻力不断加大,怎样综合经销商和农民朋友的双方利益,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为此建议:1、 国家有关部门应提高现有种粮的补贴标准和补贴类别,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加大农业投入的顾虑,增加农民的积极性。2、 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器械的补贴和扶持力度,扩大现代化农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优越性,降低投入成本,腾出利益空间。3、 加大对主要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重要农资商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引导促进企业与农村、农户的联合,形成农业产业化模式。4、 加大对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引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