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95799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面关于药品取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用试管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滴某同学用10ml的量筒量取8.72ml的水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A . B . C . D . 2. (2分)下列概念图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面是李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性质与用途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B . 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C . 生活常识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防菜刀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 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D .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4. (2分)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A . 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B . 准备好灭火器材C . 通风并严禁烟火D . 戴呼吸面具5. (2分)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记录的有关氧气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组(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氧化铁;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实验室制氧气时,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测得的氧气含量不准确A . B . C . D . 6. (2分)小曹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杯里的水都不流出,如图纸片也不掉下。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目的:研究大气压强的特点B . 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吗C . 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可能都有压强D . 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7. (2分)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B . 图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 图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 图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8. (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一定量的水,通过电解水的装置电解B . 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应C . 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D . 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9. (2分)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 高原反应空气含氧量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 . 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 .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D . 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10. (2分)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 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 . MgCO3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氧化镁,也可作阻燃剂11. (2分)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 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 .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12. (2分)中国举办的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 . 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 . 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用于制造霓虹灯D . 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13. (2分)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 . 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 .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 .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4. (2分)小明同学在课堂上举了几个有关“大气中存在水的例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 夏天把冷饮放在玻璃杯中,不一会儿在外壁上可以看到水珠出现B . 香脆的饼干放了几天后会变软C . 在夏天,蜡烛容易变软D . 在我国南方特别潮湿的天气,地在和墙壁会有湿湿的感觉15. (2分)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与加入的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6. (2分)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 . 积雪的厚度B . 脚印的面积C . 脚印的深度D .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17. (2分)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 .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 .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 .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18. (2分)20C时,在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A、B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 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是130克C . 烧杯甲中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D . 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19. (2分)校运会上,跑完1000米的小东同学因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大腿酸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氧呼吸是小东跑步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B .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C . 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D . 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20.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20,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则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B . NaCl的饱和溶液一定比NaCl的不饱和溶液浓C . 向15g10%的NaCl溶液加入15g水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D . 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为饱和的NaCl溶液二、 填空题(共 8 题,共 20 分) (共8题;共20分)21. (2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能结成冰,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水蒸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一位同学把一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学将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请从中找出: (1)水的一种化学性质:_。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_。 (3)水的化学变化:_。 22. (4分)现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约_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燃烧也离不开它;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23. (2分)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些霜是_经过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4. (2分)蒸馏法(部分装置如图一所示)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蒸馏法又焕发青春,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蒸馏室,水会在瞬间急速汽化,变成水蒸气(如图二所示),能源损耗大大降低。 (1)在图一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为_。 (2)海水进入B装置后瞬间急速汽化的原因是_。 25. (2分)已知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B装置的作用是_。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写出B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26. (2分)我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的“太阳能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 (1)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将_能先转化为_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2)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_垃圾桶(选填“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或“其他垃圾”),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27. (4.0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若t1=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_(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t3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_。 (4)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_方法提纯。 28. (2分)把一粒缺角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它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并在密闭条件下,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晶体的缺角会自动补上(成为完整的立方体)这时溶液的浓度_(“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晶体的质量_ 三、 实验探究题(共 4 题,共 32 分) (共4题;共32分)29. (6分)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外焰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_。 (2)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_;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_。 (3)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30. (8.0分)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_.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 31. (10.0分)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意味着食盐的经营将向私营企业开放。我国的食盐大多为加碘盐,某兴趣小组开展了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探究。 【查阅资料】碘在食盐中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国家规定:食盐中碘含量(以I计)标准为20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碘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方程式为: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单质碘(I2)难溶于水,碘与碘化钾溶液混合后生成易溶的KI3。KI3仍保持碘单质的化学性质。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淀粉的量充足时,颜色深浅度随碘含量变化而变化。【实验探究】步骤1:配制准备以下各种试剂:10克/100毫升食盐溶液、0.0254克/升碘溶液、10克/升淀粉溶液、196克/升稀硫酸、1.66克/升碘化钾溶液、蒸馏水。步骤2:取10支5毫升的小试管,贴上编号标签,按表要求分别滴入碘溶液、蒸馏水和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有序放置在试管架上,留作对比用。试管编号12345678910碘溶液滴数2724211815129630蒸馏水滴数0369121518212427淀粉溶液滴数3333333333步骤3: 【数据处理】小组学生经过计算,得出100毫升食盐溶液中含有碘酸钾0.428毫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1中,配置碘溶液时为了促进碘在水中的溶解,可以往水中加入适量的_。 (2)步骤2中,碘溶液用量的递减和蒸馏水用量的递增,其目的的是_。 (3)1千克食盐所含的碘酸钾是否符合标准?_。 32. (8.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检查图装置气密性方法:_。 (2)若用图装置实验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看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_。 (3)图实验中(铁架台略去)的操作步骤如下: 点燃酒精灯。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4)图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实验,你认为图实验有何优点? _。 四、 计算题(共 2 题,共 8 分) (共2题;共8分)33. (4分)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装置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图 1 用 50mL 试管作反应容器,磷的燃烧均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用 50mL 注射器(活塞事先处在 25mL 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 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加热白磷,观察试管中所发生的现象为 _,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约_mL 刻度处(取整数值),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2)图 2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 (选填序号),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A . 注射器内有液体B . 瓶中液面上升C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 .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3)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 X 的组成,做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他把注射器 A 中的气体 X 缓慢送入装有 CuO 的 B 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实验前 B 管及药品的质量为 21.32g,实验后为 21.16g。C 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得到 H 2 和 O 2 ,在 D 中收集到的是 N 2 ; X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143, 问:C 中收集到的液体,质量是_g,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4. (4分)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1)写出PM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3)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4)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0.1%)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共 8 题,共 20 分) (共8题;共20分)21-1、21-2、21-3、22-1、23-1、24-1、24-2、25-1、25-2、26-1、26-2、27-1、27-2、27-3、27-4、28-1、三、 实验探究题(共 4 题,共 32 分) (共4题;共32分)29-1、29-2、29-3、30-1、30-2、30-3、31-1、31-2、31-3、32-1、32-2、32-3、32-4、32-5、四、 计算题(共 2 题,共 8 分) (共2题;共8分)33-1、33-2、33-3、34-1、34-2、34-3、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