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5681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 姓名: 学号: 组别: 目录一、实习任务及目的2二、测区情况概述21.测区位置及范围22.测区人文地理情况2三、作业依据31.依据规范32.技术指标31.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32.测量精度指标3四、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4五、控制测量的实施61.仪器设备62.施测方案62.1踏勘选点62.2 任务量及安排72.2仪器的检校82.4 施测步骤8六、测量平差计算10七、提交成果资料107.1 技术总结107.2 控制点成果表107.3 控制网图10一、 实习任务及目的本次实习是结合上学期所学工程测量、大地测量等课本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掌握课本理论内容,并熟练掌握二等水准控制测量的相关技术设计、测量实施、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二、 测区情况概述1. 测区位置及范围 本次高程控制测量实习测区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四周,由成府路东口沿学院路至学院桥,由学院桥向西至展春二桥,再向北至成府路,再成府路向东至成府路东口。测区为一闭合矩形,面积0.92平方公里。2. 测区人文地理情况测区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周围,测区内有大小学、小区、公司等单位,测区内人车流量很大,在早晚高峰时期人流达到顶峰,导致通视条件较差。但测区地形平坦,路面开阔,在人流不多时能够保证较好通视。另外,人行道上有各种灯杆、树木各种杂物容易影响通视。尤其在北四环处人行道较窄且遮挡较多。设计路线时,应考虑以上。三、 作业依据1. 依据规范 GBT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 技术指标1.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2. 测量精度指标表 1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差监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闭合差平原山区二等1.02.06Ri4K0.8n4L注:1)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按式(1)计算: (1)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度,km ;测段数。2)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按式(2)计算: (2)式中:W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F水准环线周长,km ;N水准环数。二等水准技术指标:表2等级路线长度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二等400kmDSZ1、DS1铟钢往返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表 3等级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附合路线闭合差(mm)环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二等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附合路线长度,km ;F环线长度,km ;R检测测段长度,km 。四、 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本次实习高程控制网起算点为D18点,如下表所示控制点点名 坐标(m)D18XYH位置313497.82499658.9849.572学校东门向南汉庭门口辅路五、 控制测量的实施1. 仪器设备本次高程控制测量所用仪器为: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尺及尺垫2. 施测方案2.1 踏勘选点WD路线图如下图所示:WKWJD18WAWBWQWHWFWGWFWNWMWEWC(点位具体位置及编号详见点之记)选点原则:1 选点 1.1 选定水准路线 a)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 b)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c)应避开高速公路; d)应尽量避免通过行人车辆频繁的街道、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 e)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时,应会同地质、地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选定。 1.2 选定水准点位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定,具有地面高程代表性的地点,并且利于标石长期保存和高程连测,便于卫星定位技术测定坐标的地点。 水准点宜选在路线附近的政府机关、学校、公园内。设在路肩的道路水准点宜选在里程碑或道路上的固定方位物附近(2m以内)。下列地点,不应选定水准点: a)易受水淹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b)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c)路堤、河堤、冲积层河岸及地下水位变化较化(如油井、机井附近)的地点; d)距铁路50m、距公路30m(普通水准点除外)以内或其他受剧烈火震动的地点; e)不坚固或准备拆修的建筑物上; f)短期内将因修建而可能毁掉标石或不便观测的地点; g)道路上填方的地段。 2.2 任务量及安排 第一天:i角检验,熟悉仪器,熟练操作WH-WQ-WF-WG 闭合水准路线 WG-WF-WN-WE 附和水准路线 第二天:WF-WE-WM-WN 附和水准路线 WE-WK-D18 附和水准路线 第三天:WQ-WJ-WD 附和水准路线 第四天:WD-WC附和水准路线第五天:WC-WB-WA附和水准路线 第六天:WA-D18 附和水准路线 技术总结讨论2.2 仪器的检校原理如下图所示:2.4 施测步骤1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1.1往返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a、后视表尺;b、前视标尺;c、前视标尺;d、后视标尺;往返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a、前视表尺;b、后视标尺;c、后视标尺;d、前视标尺;1.2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1.3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该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1.4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d. 气温突变时;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2.5设置测站1.5.1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1.5.2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5规定执行。表5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 重复测量次数二等DS1、DSZ13且50m1.5m6.0m0.55且2.8m2次1.6间歇与检测1.6.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1.6.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6)要求,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任超限,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表6等级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基辅分划读数的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0.5cm刻划标尺1cm刻划标尺二等1.5mm3.0mm0.4mm0.6mm1.0mm对于数字水准仪两次,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限差。六、 测量平差计算 使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并生成平差报告,依据报告结果判断是否合格。七、 提交成果资料 7.1 技术总结 7.2 控制点成果表 7.3 控制网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