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上传人:QQ加14****9609 文档编号:89548 上传时间:2017-06-2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I - 一氧化碳报警器 摘要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空气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煤气的不完全燃烧也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而一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室内通风条件不大好的情况下,可能引起人体中毒,产生致命后果。因此需要对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进行监测。 本文主要对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一氧化碳传感器探测信号的模式分类及识别,其原理是采用温度调制模式,基于统计学原理,采用 贝叶斯公式对各模式进行识别。对于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主要介绍了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 (离散小波变换方法 (同时还对目前一氧化碳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最后,根据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原理,针对家庭中一氧化碳气体的监测,初步确定一氧化碳传报警器的设计要求,根据当前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发展状况,选用 司的 片进行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同时对 感器的结构及工作模式进行了介绍。根据片的结构及工作模式,设计了报警器电路,并对报警器的控制软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最后完成了对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报警器是可以 在实际中使用。 关键词 一氧化碳报警器;温度调制模式;传感器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Co of of is At of O in O is a of is in to is So it is to O in O on of O O is on O At O At on O to O in O to O to O At At O O be in CO 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目录 摘要 . I . 1 章 绪论 . 1 题背景 . 1 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氧化碳报警器的发展状况 . 2 第 2 章 一氧化碳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 . 5 体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 . 5 号预处理 . 5 式分类,识别和量化 . 7 体传感器温度调制及信号处理技术 . 10 度调制模式 . 10 号处理方法 . 12 在的问题 . 12 章小结 . 13 第 3 章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 14 件的结构原理 . 14 件的工作模式 . 15 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 16 路原理 . 17 制过程 . 18 于温度变化的特性处理 (假设 0 . 18 . 19 试和结果 . 20 章小结 . 20 结论 . 21 致谢 . 22 参考文献 . 23 附录 A . 26 附录 B . 34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章 绪论 题背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空气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对大气中有毒气体的监测也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大气中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的毒害是致命的,因此 ,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仪器来检测家庭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氧化碳气体。 究的目的和意义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为 无色、无味气体,相对分子量为 空气相对密度为 标准状况 下, 1L 气体质量为 1000C),燃烧时为淡 蓝 色火焰。 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强烈的毒害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时,使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妨碍了机体各组织的输氧功能,造成缺氧症。当一氧化碳浓度为 ,无自觉症状, 会出现头痛、疲倦、恶性、头晕 等感觉, 700mg/发生心悸亢进,并伴随有虚脱危险, 1250 mg/出现昏睡,痉挛而死亡。有时根据碳氧血红蛋白( 评价室内一氧化碳低暴露水平对人体的影响, 3儿童 均饱和度为 12不吸烟人群为 但成年不吸烟人群中 4%的人 过 2室内污染所致 和度只有超过2%,才会影响心肺病人的活动能力,加重心血管的缺血症状。 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若没有室内燃烧污染源,室内度与室外是相同的。室内使用燃气灶或小型煤油加热 器,其释放 0 倍。厨房使用燃气灶 10平在 于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很稳定,如果室内通风较差, 会长时间滞留在室内。 因此,很容易致人中毒。 同时,在工农业生产中,尤其在煤炭生产基地,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很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引起严重的事故和后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而作好煤炭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和防灭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人们发现了测温法来进行温度可燃气体的监测。测温法是发现煤炭自热和探寻高温点及火源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但煤 体内部温度的测温技术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仅作为掌握自燃动态、确定自燃区位置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1。测定矿内空气成分变化,是早期预报自燃火灾应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2 - 用最广而且比较可靠的方法。煤类火灾的主要指标是 乙烯 烯 炔 。它们是按一氧化碳 -氢 -乙烯 -丙烯 -乙炔的顺序生成、释放并随温度而增加的。当温度异常时,首先出现 温度增高,出现 后是 接着是 后出现 其他气体 2。由于一氧化碳生成温度低,生成量大,其生成量随温度升高按指数 规律增加。所以,煤矿井下广泛以一氧化碳气体作为预报煤炭自燃的指标气体。它的变化一直在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更是如此。在煤矿井下, 来源一般是由于煤自热或自燃产生的。所以当井下出现 体或 体浓度稳定地增长时,就认为煤炭在自然发火或有自然发火的危险。然而,有些矿井,煤层中本身就含有 煤层开采过程中,就逸出到采掘空间的风流中来,如果对其逸出量及规律不能掌握,就会造成煤炭自燃火灾的误报,对预报和防治煤炭自然发火造成不利影响 3。大水头煤矿是煤层具有自然发火 倾向性的矿井,经过对大水头煤矿几十次煤炭自然发火灾害有关参数的反复观察分析认为,同样是煤炭自燃造成的火灾,但每次其自然发火期的长短、氧化速度、各种灾害气体的浓度等都随时间、地点的不同有所差异,这其中的原因除一些外在的因素和煤层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个不被人们所掌握的内在因素 O 成份在起着潜移默化、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确定的煤层自然发火期是 3月,但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例:掘进工作面后巷几十米处高顶就有 体出现;炮采工作面刚开采,短期内上隅角就检测出 体 :综放面每月 推进 60m 左右,其支架顶部煤体中仍能查出高浓度 (的 体成份。通过分析表明煤电钻打的孔内实测 而且一氧化碳检测管变色环呈血红色,比火区测定的还要高。因此要必要开发 警器来对 行监测,指导安全生产。 氧化碳报警器的发展状况 1964 年,由 用气体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研制出了第一个气敏传感器, 1982 年英国 学的 提出了利用气敏传感器模拟动物嗅觉系统的结构 4,自此后气体传感器飞速发展,应用 于各种场合,比如气体泄漏检测,环境检测等。现在各国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有毒性气体和可燃烧性气体,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如何提高传感器的敏感度和工作性能、恶劣环境中的工作时间以及降低成本和智能化等。 下面简单介绍各种常用的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最新的研究进展。一氧化碳报警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监测系统,由各种传感器组成,另一部分是报警系统,根据检测系统的指标作出报警判断。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3 - 首先简单介绍下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发展状况。气体传感器主要有半导体传感器(电阻型和非电阻型)、绝缘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和电容式)、电化学式(恒电位 电解式、伽伐尼电池式),还有红外吸收型、石英振荡型、光纤型、热传导型、声表面波型、气体色谱法等 5。 电阻式半导体气敏元件是根据半导体接触到气体时其阻值的改变来检测气体的浓度;非电阻式半导体气敏元件则是根据气体的吸附和反应使其某些特性发生变化对气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检测。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是基于强催化剂使气体在其表面燃烧时产生热量,使传感器温度上升,这种温度变化可使贵金属电极电导随之变化的原理而设计的。另外与半导体传感器不同的是,它几乎不受周围环境湿度的影响。电容式气体传感器则是根据敏感材料吸附气体后其 介电常数发生改变导致电容变化的原理而设计。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主要利用两个电极之间的化学电位差,一个在气体中测量气体浓度,另一个是固定的参比电极。电化学式传感器采用恒电位电解方式和伽伐尼电池方式工作。有液体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而液体电解质又分为电位型和电流型。电位型是利用电极电势和气体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电流型采用极限电流原理,利用气体通过薄层透气膜或毛细孔扩散作为限流措施,获得稳定的传质条件,产生正比于气体浓度或分压的极限扩散电流。 红外吸收型传感器,当红外光通过待测气体时, 这些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 的红外光有吸收, 其吸收关系服从朗伯 收定律,通过光强的变化测出气体的浓度。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关键是 荡器,它由压电材料基片和沉积在基片上不同功能的叉指换能器所组成,由延迟型和振子型两种振荡器。 感器自身固有一个振荡频率,当外界待测量变化时,会引起振荡频率的变化,从而测出气体浓度。 对 体检测的适用方法有比色法、半导体法、红外吸收探测法、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检测法等。 比色法是根据 体是还原性气体,能使氧化物发生 反应,因而使化合物颜色改变,通过颜色变化来测定气体的浓度,这种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没有电功耗。 半导体 感器,通过溶胶 凝胶法获得 材料,在基材料中掺杂金属催化剂来测定气体 6。现国外有研究对 材料中掺杂,并发现当传感器工作在 220C 时,在 掺杂 2%的,传感器对 有最大的敏感度。由于气体传感器的交叉感应,使得 感器对很多气体如 都有感应,但是采用上面的方法使得对其他气体的敏感度下降很多 7。 化学气体传感器敏感电极如常 用的金属材料电化学电极有 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4 - W、 过渡金属元素,这类元素具有空余的 d、 f 电子轨道和多余的 d、 f 电子,可在氧化还原的过程中提供电子空位或电子,也可以形成络合物,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 8。又研制了一种新型的 化学式气体传感器,即把多壁碳纳米管自组装到铂微电极上,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以其为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 为对比电极,多孔聚四氟乙烯膜作为透气膜制成传感器,对 有显著的电化学催化效应,其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 9。 利用 体近红外吸收机理,研究了 一种光谱吸收型光纤 体传感器,该仪器检测灵敏度可达到 100。另一种光学型传感器是用溶胶 凝胶盐酸催化法和超声制得 膜,将薄膜浸入氯化钯、氯化铜混合溶液,匀速提拉,干燥后制得敏感膜,利用钯盐与 应,生成钯单质,引起吸光度变化 11。 采用超频率音响增强电镀铁酸盐方法获得磁敏感膜,磁饱和度和矫顽磁力决定对气体的响应敏感度。当温度加热到 85C 时,得到最大响应,检测范围 333500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5 - 第 2章 一氧化碳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 一氧化碳报警器主要由气体传感器和报警电路 组成,而其性能的好坏又取决于气体传感器,因此,气体传感器所采用技术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在一氧化碳传感器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 体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 与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类似,气体传感器阵列是一氧化碳传感系统的“气味感受细胞”,感受到气味时就将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及一些预处理电路 (生物嗅觉中对应的部位为“嗅球” )然后传到信息处理中心 (大脑 ),通过“大脑”内的嗅觉信号处理,完成对气味的识别和简单量化,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该系统称为电子鼻系统。其信息处理中心通常由电脑或微处理器实现,其中的“嗅 觉”信号处理技术对于电子鼻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从气体传感器阵列和电子鼻的概念提出后,就一直都没有间断过。一个成功的气体 (气味 )识别和量化系统通常要涉及到多种多维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回归、聚类以及验证等 13,基于统计的模式识别方法、神经网络等多种信号处理方法己在电子鼻领域里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号预处理 信号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有滤波、基线处理、漂移补偿、信息压缩以及归一化等。图 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一般测量电路,其中串联 负载电阻, 气体传感器的电阻, 测量电压, V 为实际传感器测量电压。 图 2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的单臂电桥测量电路 传感器的描述信号可用电压信号 (V)、电阻信号 (R)和电导信号 (G)等物理量表示,三个物理量互相关联,电阻和电导互为倒数,其中电压信号受串联电阻的影响,在量程大且需更改串联电阻的情况下不宜使用。基线的概念为传感器在空气中的信号,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差值法,比例法和分数比值法。以电导物理量为例,定义其在空气中的基线值为 被测气体中的值为 那么对应的三种处理方法见 表 2用的处理方法为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6 - 分数比值法,因此 为衡量传感器气敏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上述基线的处理方法仅是对气体传感器信号的简单处理,基线漂移的抑制是气体传感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作为一种化学传感器,受空气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基线漂移缓慢、随机,迄今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理论来描述。小波变换技术在基线漂移抑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4。 表 2线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说明 差值法 G=除叠加性噪声和漂移 比例法 除乘积性 噪声和漂移 分数比值法 是 (,气体传感器的特征信号有多种,如稳态信号、瞬态信号等。特征是直接从传感器的原始信号提取出来的参数,各特征之间相互关联,由于交叉敏感的影响,各传感器之间也相互关联,因此这样一个原始的特征参数集是一个富含冗余信息的高维向量。维数增多引起后续信号处理的复杂程度呈指数上升,也就是所谓的“维数咒语”问题,使得降维处理成为必要。同时,信息冗余容易导致信号参数的协方差矩阵奇异,因此特 征选择和特征提取成为气体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的两个必要步骤。特征选择的目的是从 M 个特征中选择 N 个参数 (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称为误差项。由实验观测到 P 组输入输出向量,那么。 C= (mp, S= (mp,输入输出关系为 C=。忽略误差项,当 c1(t) c2(t) cm(t) 传感器 1 接口 1 信号处理器 1 阵列信号预处理 传感器 2 接口 2 信号处理器 2 传感器 m 接口 m 信号处理器 m 识 判 别 断 量 决 化 策 y1(t) y2(t) y3(t) ym(t) t)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9 - 为非奇异阵时参数矩阵可由 A=算得到,但是作为观测向量, S 可能为奇异阵。因此在矩阵分析中引入伪逆来解决这一问题。 T 1)( (2S+为 S 的伪逆, S+S=I,上式为正规的二乘估计算法。 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方程中使用了所有传感器的输出项进行估计,由 于交叉敏感和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相似性,信号之间相关性大,通过 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提取主成分用于回归方程,该种方法就是主成分回归法 (主成分的提取法则是沿着观测数据向量方差最大的方向提取,因此它们与被测气体浓度之间的线性依赖关系也并非最好 24。偏最小二乘法 (够处理共线性数据,在化学计量的数据分析中使用较多。与 同, 次寻找各传感器与混合气体浓度之间的最大相关性。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基础模型都是线性回归模型,随着测试气体浓度范围的扩展,传感器响应与气体 浓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逐渐增强,具有非线性扩展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函数逼近网络 )和遗传算法在混合气体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5。 聚类分析在电子鼻数据处理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它是一种无监督学习过程,用于寻找数据样本之间的空间关系或相似性,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a) 定义样本之间的不相似性法则,通常采用欧式距离; (b)定义一种优化聚类的法则,通常基于类内和类间结构 (如扩展类间距离,压缩类内距离等 ); (c)定义一种搜索算法,用于将某一测试样本赋给某一类。目前应用较多的聚类方法主要有树状图法 (、 C 均值法以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树状图法可以通过自底向上的凝聚算法或者自顶向下的分裂算法形成。 6等使用树状图法分析了 12 个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对几种酒精的识别。将训练样本随机设定为 C 个不相连的类,计算每个类的均值,然后重新分配各样本到 C 个类中再计算各类的平均值,直到相邻两次重新分配的各类均值不变就结束迭代计算,这种方法就是 C 均值法。随着模糊数学的发展,模糊集理论在气体分析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并在 C 均值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模糊 C 均值算法。 一种能够产生拓扑分布结构的互连接技术,通常是一个二维的网格结构,首先通过竞争机制选择网格中与数据样本最近的神经元及其附近的神经元并激活,调整其在二维网格中的坐标使得它们更接近于数据样本 27。 聚类、分类和回归都是气体分析和气味识别中的重要问题,聚类是无监督的,从广义上来讲,聚类属于分类。倘若将“类”作为一个变量寻求输入和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那么分类实际上又是回归的一种。因此多种算法都可以同时用于聚类、分类和回归,比如 经网络、 经网络、 。无论是何种问题,都需要一些先验 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完成模型的构建,最终模型的好坏需要通过一些新的数据样本来说明验证。验证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0 - 的过程就是使用构建的模型对新的样本进行估计,考察估计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这些新的样本就是测试样本的选取。测试样本的选取方法也有多种,如使用新的样本集或多次交叉验证法等,在气体分析中多采用新样本集进行验证。 体传感器温度调制及信号处理技术 作为一种化学传感器,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下,气敏材料对不同气体的吸附选择性和灵敏度不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气敏特性受器件温度的影响和控制,在不同工作温度范围内对不同气体的响应有所不同。因此,可将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调制在不同的温度模式下,测试传感器在给定温度模式下对不辰气体的动态响应信号,结合信号处理技术,提取传感器对不同气体成分的响应特征,用于气体的识别、量化和分类。 度调制模式 调查发现,最早关于温度调制方面的文献资料源于美国专利, 1975 8申请了用于 测的气体传感器温度调制技术方面的专利,即控制传感器低温检测、高温清洗的检测方法,该技术现已经被司的 感器采用 ;紧接着在 1975 年 请了一个将传感器控制在高低两个温度点而识 别甲烷干扰下的一氧化碳气体检测系统的专利保护; 1980 年 29提出了 3 个温度点的控制系统用于检测一氧化碳 :之后方波、锯齿波、三角波等相继被用于传感器的控制,试图识别不同种类的气体 30。气体传感器对温度依赖的一个重要现象为传感器在升温和降温时的滞回现象。 1是传感器动态响应的较早研究者之一,它研究了独立温度阶跃激励下的传感器在不同氧分压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并指出当传感器温度变化的足够慢时,迟滞效应会减弱至最低,他使用了半导体势垒理论来解释传感器的温度效应。 结 指出,提高气体检测系统的选择性,可以使用工作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传感器组成阵列,也可以使用一个依次工作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感器来实现。这构成了现在气体检测领域内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温度调制的一个最简单方式就是控制传感器的加热电压时通时断,1992 年, 2将 体传感器控制在脉冲加热电压下,传感器首先在 热电压下预热,当响应稳定时,断开加热电压,监测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再开启 热电压,依次周期性控制,脉冲电压的周期为 60s。 33每秒钟给传感器施加一个持续 时间为 8加热脉冲,得到的暂态响应用于定性识别 醇和氢气。这些都是两个温度点之间的阶跃 , 但是 5 等认为全量程周期性(热电压在传感器的温度调制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和发展前景。所谓全量程周期性加热电压,是指控制传感器遍历从室温到传感器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1 - 容许最高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所有温度点。原因有三 :1)由于不同气体对温度的依赖特性不同,周期性温度调制总能控制传感器针对不同气体给出典型曲线; 2)低温时传感器对气体的不完全响应有累积效应,高温则具有清洗作用; 3)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对应某种气体总有一个最高灵敏度工作温度点,因而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但是,当传感器遍历所有温度点时,传感器电阻本身受温度的影响极为显著,很多情况下需要调整匹配电阻才能准确测量到传感器电阻的变化,给测试带来困难。因此比较合适的方法还是在一定偏压和幅值下的温度调制技术,而“遍历”一定范围内的温度点的思想仍然得到了延续。迄今为止,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温度调制模式是正弦波,因为在正弦加热电压控制下,传感器的温度变化能够更好的跟踪加热电压的变化,并且能够遍历各个温度点。 由于烧结型传感器以及厚膜传感器 的加工工艺比较成熟,产品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市场,产品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有一定保证,因而它们也成为温度调制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如 司的 型号传感器。 自 1996 年开始针对 体传感器进行了一系列温度调制方面的研究 36,考察了 不同功耗加热下的 37,使用每秒钟高温 16加热脉冲调制传感器并观察到传感器输出信号在加热和降温过程中的迟滞现象,最终确定了正弦温度调制模式,频率 f 为 20间,电压为V=考察了该模式下传感器对高浓度 (1000氧化碳、丙烷、氨气和丙烯等气体的响应厚膜气体传感器较烧结型陶瓷传感器尺寸小,响应时间也较快,对气体的响应特征又与烧结型类似,因此在该领域内的温度调制技术研究也较多。 分别考察了厚膜气体传感器在正弦温度调制模式下的响应特征,频率都为 50度调制范围一般低温 2000C 至高温 4000C 左右。 考察了凝胶溶胶法研制的厚 膜传感器在 20, 25, 30, 50个频率以及 20,100,150,200 和 250 几个温度范围调制下的矩形波的响应信号,以及 20率下的几个波形 (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等 )的调制效应,定性分析了各个波形的响应,并指出对所使用的传感器检测 酮较好的温度调制模式为 20250 的矩形波。于鹏等采用高低温加热控制下的 4 个传感器组成阵列用于白酒的识别 ;张正勇等考察了矩形波加热下的几种气体响应情况。 微 热板式薄膜气体传感器由于具有尺寸小、温度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能够快速跟踪加热电压的变化,在温度调制方面应更具有优越性。 1995 年发表了温度调制模式控制下的传感器响应,考察了以锯齿波为包络的脉冲电压调制模式,高温加热100降低至室温,隔 5时间然后采样传感器的电阻值,测试了传感器在丙酮、甲醛、乙醇和甲醇的饱和蒸汽中的响应。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2 - 号处理方法 温度调制扩展了气体传感器在时间上的响应信号,因此其信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与时间频率信号处理有关的快速傅立叶变换 (及离散小波变换 (法,通过 取与气体有关的特征信号,再结合阵列信号处理方法对气体模式进行识别和量化。 察了换后得到的 2 阶谐振信号的实部和虚部随 1000氧化碳、丙烷、氨气和丙烯气体浓度的变化,并且将 4 个传感器控制在正弦加热模式下,提取每个传感器的 2 阶谐振信号实部和虚部组成阵列来识别4 种气体 于该二阶信号比较微弱,他们又提出了使用 2 倍频的电压信号对正弦加热电压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叠加增强二阶谐振信号,提高信号的幅度 38, 及将考虑的谐频信号增加到 3 阶谐振,提高气体识别的准确率。 1995 年报导了气敏材料受器件温度的影响,并在1997 年报导了在正弦温度调制 (2000),频率为 50式下,传感器的电阻值经过傅立叶变换,然后提取特征值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 使用 及 取频率信号,结合 及神经网络技术对 体响应进行了识别,神经网络的输出为对气体模式的 01 编码。之后提出了小波变换与 结合的信号 处理方法,使用正弦信号或者多个正弦信号叠加后的信号加热,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典型频率特征,然后使用 定出几种频率的正弦信号叠加调制传感器的识别率中,哪几种频率的叠加最好。 入了半导体势垒模型来分析传感器受温度的影响 39,该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传感器表面的化学反应机制,并讨论了在材料表面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机理,对传感器的迟滞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解释。 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采用优化的方法,模拟了正弦温度 调制模式下的传感器响应,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 热板式薄膜气体传感器的温度调制基础上,纯粹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温度调制下的传感器响应函数,并在该函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模型在一定调制模式下对甲醇和乙醇的响应曲线的差值,以两曲线之间差值的最小均方根最大为目标,求解用于区别该两种气体的最佳温度调制模式,但是从实验结果来看,该方法效果不是很好。 在的问题 从基于统计的模式识别方法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各种多维信号处理方法在气体传感器阵列的信号处理中都有尝试和应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应用是气味 的识别。对于多成分气体的识别和量化技术,目前较成功的方法是将各个浓度的气体设定为一种模式,根据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响应特征对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3 - 各种模式进行识别,要识别的模式数目依赖于量化的精确程度。精确程度越高,浓度划分越细致,模式的数目就越多,导致训练神经网络的时间增长,计算量增多,所需测量的训练数据增多,给实际测量带来不便。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混合气体响应的回归模型。作为一种化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的响应受到环境中温度、湿度以及各种气体的影响,诸多干扰因素给气体传感器回归模型的建立增加了很多困难。 温度调制模式对传感器 选择性的改善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温度调制模式主要由调制波形、调制频率、调制温度的幅度以及偏移量等几个参数决定,而迄今为止,气体传感器的温度调制模式的选择仍处于试错研究阶段,依据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适用的温度调制模式,其中正弦温度调制模式使用最多。目前对温度调制模式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大部分都还局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温度调制方面的规律性的结论尚未形成。 章小结 本章主要 分析在一氧化碳传感器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 ,对气体传感器对信号的预处理、 模式分类、识别、量化和处理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 析,同时对这种处理技术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记录并分析其原因,对它的局限性也做了分析。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4 - 第 3章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设计一氧化碳报警器,需要根据其应用的场所确定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确定设计方案。我们设计的一氧化碳报警器主要应用家庭中,因此选用 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报警器的设计,下面我们对该传感器的原理及设计进行简单介绍。 件的结构原理 氧化碳 (传感器 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家庭的 测器。 其结构特点是采用微电子工艺 ,在微型硅桥结构中嵌入的加热器上制作一层 膜。这种结构不仅使 膜对 体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敏感性 , 且由于硅膜减少了热传导的损失 , 从而大大降低了功耗 ,其结构如图 3示。 图 3感器横截面图 该传感器共有 4 个管脚 ,两个为加热端 (管脚 1 和 3,脚 3 接地 ),两个为传感器输出端 (管脚 2 和 4 ),等效电路如图 3示。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5 - 图 3100 等效电路和引脚图 为使传感器对 敏感特性处于最佳状态 , 必须保证 常加热器及 的温度与加热电压 加热电流关。在 体中 ,O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件的工作模式 感器实际应用时 , 通常采用连续工作模式 , 此时用周期性脉冲电压对电阻加热 ,具体波形参见图 3 5V,持续 5 秒 , 1V,持续 10秒。由于加热器的电压为周期性电压 , 故敏感器的温度呈现出周期性地变化 ,参见图 3中在大约 400C 的高温时 , 对传感器的敏感部位进行清洁 (维持 300在小于 100 C 的低温时检测 图 3加热电压波形图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6 - 图 3加热温度变化图 在不同的温度下 ,传感器的传感电阻 阻值也不同 ,低值对应高温状态 ,高值对应低温状态 。 在低温段的最后时刻 , 测量对应于 s 阻值。若要得到重复性较好的 度测量 ,应在低温段的适当时刻对 行测量 。 实验表明 ,如果低温段时间为 10s ,在 时刻测量最适合。 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设计的 具有对 敏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 ; 报警器控制部分采用 通过它的A/ 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 其中包括传感器 (由于在探测 60 环境湿度的变化对 故忽略对传感器 。经过一定的算法 处理修正后 , 最后通过判断作出相应的数据显示和报警输出。 作为一种家用 它主要是测量环境 判断该浓度 从而作出相应的报警输出。报警输出分别采用光报警和声报警。其功能要求根据有关标准设定如表 3 表 3度 报警方法 X 400立即报警,亮红灯,蜂鸣 路原理 一氧化碳报警器电路原理如图 3 图 3一氧化碳报警器电路图 电路的核心部件为 感器 5s(5V,10的方波驱动。在 很容易利用 但其成本高 , 故可利用图 3 调试结果证明 , 符合器件工作状态的 要求。该电路同样适用于其他公司生产的 仅仅工作周期、驱动电流大小不同 , 需要加以调整即可。 本系统所需的直流电源 , 通过 7806、 7805稳压后 ,提供 + 6V 和 + 5中 + 5度传感器、 + 6境的 分别通过。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8 - 图 3方波产生电路 制过程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 控制过程 如图 3 其主要功能是 : 通过控制 输出电平 , 使方波产生电路产生方波 , 去驱动传感器 常设定在 115 同时对温度传感器采样 ,采集当时环境的温度值 , 实时进行传感器温度校正。由于环境湿度的对 故忽略 , 不进行湿度校正。对于温度的测量 , 由于使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 , 对于传感器的非线性输图出 , 可使用查表法得出最终结果。它具有程序简单、执行速度快等优点。 通常传感器 而且在 一定温度下 , 它的灵敏度输出特性也是非线性的。故对 于温度变化的特性处理 (假设 浓度为 60 在温度 传感器的输出电阻 R X, T ) =X, 25), 即 X, 25) = X, T )/ , 其中 R s (X, 25)为在一定 度下 (和 25 根据 如表 3 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19 - 初 始 状 态 的 设 定传 感 器 检 查显 示 故 障 灯预 加 热是 否 校 准产 生 驱 动 电 压 9 . 5 样 , 校 正判 断 、 报 警采 集 基 准 点 并 存 入E E P R O 常 正 常表 3温度 值 0 C5 C C15 C 5 C35 C 1 35 C50 C 性浓度分析。 传感器 6060100200400段 , 经分析 , 每一段可哈尔滨理工大学 远东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 20 - 作为直线处理近似。 只要预先记录 601002004005 由经过温度校正的电阻值 R s (X, 25C),的所属范围。根据表 3报警功能设定 , 由 试和结果 采用如图 3 由于 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加之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