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5285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加乘减》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乘加乘减》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乘加乘减》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二)过程与方法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口算(开火车) 13= 55= 11= 33= 42= 23= 34= 35= 22= 45= 52= 44= 3、看图列乘法算式:(多媒体出示)4、出示例5主题图(1)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解题方法(1)呈现问题情境: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预设一:33+2=11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预设二:34-1=11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预设三:3+3+3+2=11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3探究计算顺序(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乘加乘减课评情况: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1 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2 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3 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4 评价和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的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一、浅显(多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的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心态的参与。 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不足之处:1、在学生汇报时让他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的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让孩子试着看算式画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效果会更好!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