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同步练习(I)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95121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同步练习(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同步练习(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同步练习(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8 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同步练习 I 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选择题 共 20 题 共 68 分 1 2 分 读图完成 关于图中甲 乙两地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地区的地形特征为 三山夹两盆 水能资源丰富 B 甲地区的人口 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盆地中部 C 乙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D 乙地区人口稠密 科技力量雄厚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 2 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沪宁杭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 以轻工业为主 B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C 临近海洋 D 临近东南亚 3 2 分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工业基地是 A 辽中南工业基地 B 京津唐工业基地 第 2 页 共 18 页 C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 2 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 地表支离破碎 沟壑纵横 B 地面平坦广阔 沃野千里 C 地形以丘陵为主 平均海拔在 50 米以下 D 地势低平 河网密布 湖泊星罗 5 2 分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工业基地是 A 辽中南工业基地 B 京津唐工业基地 C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6 10 分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 位于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第 3 页 共 18 页 D 丁 2 图中湖泊是 A 太湖 B 鄱阳湖 C 洞庭湖 D 西湖 3 连接南京到上海两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A 京哈线 B 京沪线 C 京广线 D 陇海线 4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A 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B 轻工业为主的城市 C 综合性工业城市 D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城市 5 长江三角洲农耕条件优越 农业历史悠久 农业生产水平高 是举世闻名的 A 温带水果之乡 B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C 热带植物王国 D 热带动物王国 第 4 页 共 18 页 7 4 分 2018 年 4 月 26 日 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 要讲话 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最 读 长江沿江经济带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图中四城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是重庆 位于长江干流上游 地势第一阶梯上 B 是武汉 位于赣江与长江干流的交汇处 C 是南京 位于长江干流下游 江苏省行政中心 D 是杭州 位于长江入海口 2 有关长江沿江经济带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长江经济带是利用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和经济文化优势形成的 B 大力发展航运 开发下游水能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C 长江三角洲经济 科技发达 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辐射带动作用 D 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 沟通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 8 6 分 读图 回答问题 1 如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第 5 页 共 18 页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辽中南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京津唐地区 2 该地区城市密集 其中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3 下列能反映该地区特色景观的是 A B C D 9 6 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 人口众多 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 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 间 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这种现象被称为 同城效应 图为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示意图 读 图 回答下题 第 6 页 共 18 页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2 同城效应 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长江水运 B 航空运输 C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 海洋运输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寒带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2 分 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第 7 页 共 18 页 A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 B 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 C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 中华门 D 历代文人雅士的 精神家园 西湖 11 2 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 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驰名中外的著名旅游景点 是 A 苏州古典园林 B 杭州西湖 C 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 D 景色秀美的雁荡山 12 2 分 长江沿江四大城市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 正确的是 A 武汉 重庆 南京 上海 B 重庆 南京 武汉 上海 C 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D 南京 重庆 武汉 上海 13 2 分 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是 A 杭州 B 上海 C 耒阳 D 昆明 14 2 分 对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8 页 A 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 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B 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 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人才众多 C 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便利 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D 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 科技力量强 消费市场大 15 2 分 读甲 乙两省区轮廓示意图 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是河南省 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a 是太行山 其东侧是东北平原 b 是秦岭 走向为东西走向 甲乙两省相邻 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A B C D 16 2 分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是 曲文化 丝绸文化 二人转 文化 茶文化 赛马 射箭文化 A B C 第 9 页 共 18 页 D 17 2 分 我围最大的工业城市是 A 北京 B 重庆 C 上海 D 广州 18 4 分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题 1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区域东部临南海 扼长江 南海交汇之要冲 B 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C 长江三角洲区域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D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2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好 现代化程度高 B 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 技术力量雄厚 C 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者进口 D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 19 2 分 形成上海与杭州 同城效应 的最主要条件是 A 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第 10 页 共 18 页 C 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上海与杭州的交通更加快捷 D 上海与杭州两个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20 10 分 继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 中国 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 天津 自由贸易试 验区 中国 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 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迎来 2 0 时代 勾画出改革开 放 创新发展新格局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角洲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 靠近海洋 有便利的水运 B 气候适宜 畜牧业发达 C 均为重要的全国政治中心 D 煤 石油矿产资源丰富 2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 A 科技力量极为雄厚 B 地形平坦 土壤较为肥沃 C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D 毗邻港澳 很多地方是侨乡 3 关于长江三角洲的优势 叙述正确的是 第 11 页 共 18 页 A 邻近马六甲海峡交通便利 B 能源矿产丰富 C 我国经济第二发达的地区 D 技术力量雄厚 4 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A 上海 B 南京 C 杭州 D 苏州 5 下列不属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的是 A 提供灌溉水源 B 提供便利水运 C 提供旅游资源 D 提供水利发电 二 综合题 共 5 题 共 53 分 21 5 分 下面三幅图分别代表我国甲 乙 丙三个地区 读图完成有关问题 第 12 页 共 18 页 1 三个地区中主要位于湿润区的是 填代号 2 甲图中铁路 是 线 3 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是 4 三个地区中能源供应最紧张的是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将 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的输入 使其能源紧张的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22 19 分 读 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工业中心城市名称 A 是 南京 B 是 杭州 C 是 2 图中可以看出 本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类型 至少写两种 3 本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请写出两项世界文化遗产 4 上海附近没有发展钢铁工业所必需的煤 铁等资源 但是在上海却分布着我国特大型的钢铁企 业 宝山钢铁 试从市场和交通两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山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5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主要条件是 23 13 分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第 13 页 共 18 页 1 图中岛屿甲的名称是 2 图中铁路干线丙的名称是 3 沪宁杭 城市群中的 宁 指的是 城市名 4 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三角洲成为 鱼米之乡 的原因 5 简述乙河段的水文特征 24 7 分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此图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 第 14 页 共 18 页 2 其中 A 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 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 B 为 3 C 为我国最长的河流 D 为 湖 4 该城市群中的重要铁路分别为 F G 25 9 分 同处我国东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是当前创新发 展的先导 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 下图为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图为 珠江三角洲地 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市 南京市 市为核心 地跨沪 浙三省市 2 说出长江三角洲成为 鱼米之乡 的自然条件 3 珠江三角洲地区濒临的海洋是 A 铁路的建设 使得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更 加紧密 4 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中 适合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是 市 适合发展为我国东南沿海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是 市 5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特有的优势条件是 第 15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20 题 共 68 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6 2 6 3 6 4 6 5 7 1 7 2 8 1 8 2 8 3 第 16 页 共 18 页 9 1 9 2 9 3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8 2 19 1 20 1 20 2 20 3 第 17 页 共 18 页 20 4 20 5 二 综合题 共 5 题 共 53 分 21 1 21 2 21 3 21 4 22 1 22 2 22 3 22 4 22 5 23 1 23 2 23 3 23 4 第 18 页 共 18 页 23 5 24 1 24 2 24 3 24 4 25 1 25 2 25 3 25 4 25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