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初中生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4655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初中生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毕业论文-初中生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毕业论文-初中生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目的: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不同年级中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SPSS软件程序对北京市普通中学六个年级的353名中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并作分析比较。结果:(1)在性别变量上,对手机依赖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由男女生手机依赖总分均值可以看出,女生手机依赖总分远远高于男生得分,说明女生相对于男生有较强的手机依赖倾向;(2)在学科变量和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在手机依赖总分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学生年龄与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与总花费,包括通信费和上网费以及开机时间都存在显著相关(p0.01)。说明手机消费越多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强,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的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3)在卡方检验当中,手机总分与年级之间有差异性(p0.01),这说明手机依赖的年级差异显著,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高二年级的手机总分和高一,初一,初二,初三差异显著,只和高三的不显著;并且高三和所有年级的手机总分都不显著;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适应性标准分和开放性标准分这两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显著的,在适应性标准分得分上高二年级分数最高,说明高二年级不能使用手机时会更加的紧张焦虑,在开放性标准分上高一年级分数最高,说明高一年级的学生更追求新奇的感觉;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量表评定总分这两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显著的,在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量表评定总分最高分的年级是初三年级,说明初三年级处于中考阶段接受的无论是从自己或外界获得的支持都较多;不同年级在应对方式上-忍耐,逃避和发泄情绪这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显著的,在这三个维度上分数最高的都是初三年级,说明初三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好;中学生年级、社会应对、社会支持、大五人格对手机依赖总分的采用逐步回归,先后有适应性、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幻想或否认、年级等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这些因子都应显著预测手机依赖。结论: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年级对手机依赖总分有显著影响。关键字:中学生,手机依赖,年级,回归方程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level of dependency on cellphones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in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under the era wher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s extremely rapid. Methodology:Use 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PSS) program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353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who are from six different grade levels.Results:Fir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ependency on cellphone between sexes (p 0.01). Female students have a much higher total dependency level than male students, which indicates that female students are bonded more strongly with their cellphones. Second,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was found when changing the variable major and the variable that if the student is the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 Also, age i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dependency level but indeed correlated (p 0.01) with total expenditure including cellphone expense and internet expense and the total time they spent on their cellphones. Higher expenditure and longer time both led to a stronger dependency level on cellphones. Third,from the Chi-square test, we see clearly that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have different cellphone dependency levels (p 0.01). This shows that the phone reli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rades.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the LSD results show that 2nd grade high school students total scores are largely different with all other lower grade students except the 3rd grad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fact, seniors in high school are indifferent with students from any other grades. The variances of the standard scores from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Adaptability test and Sociability test as well as the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re notable among different grades. In two dimensions with the highest score are third gra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 in they accept either support themselves or obtained from outside are more in the test stage.Moreover, when looking at the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variances from students reactionstolerance, avoidance, and releasing emotions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found. In three dimensions with the highest score are third gra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 they illustrate the problem better in the manner.After running linear regressions of the dependency level against grades, Social Response ,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est, I was able to do som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gression model shows that Fantasy or Denial, Positive Rationalization, Adaptability test score and Grad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re all significant .These five variables are all the predictors of a students dependency level on cellphone.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tudents dependency on their cellphones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grade level. 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dependency on cellphone;grade;regression model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V引 言.11、文献综述.11.1手机依赖.11.2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21.2.1主体因素2 1.2.1.1性别因素2 1.2.1.2个体特质因素2 1.2.1.3社会交往的因素31.2.2客体因素3 1.2.2.1手机功能的强大性3 1.2.2.2学校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影响4 1.2.2.3家庭因素4 1.3手机依赖的发展研究.41.4问题提出.52、研究对象和方法.62.1被试.62.2测量工具.62.2.1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62.2.2大五人格评定量表6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62.2.4社会应对方式量表72.3数据处理 73、数据结果分析.73.1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73.1.1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7 3.1.2中学生手机依赖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分布情况8 3.1.3中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检验8 3.1.4中学生手机依赖在学科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检验9 3.2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手机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103.3不同年级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大五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 .10 3.3.1手机依赖分类与年级的卡方检验.10 3.3.2不同年级在手机依赖上的方差分析.11 3.3.3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上的方差分析.12 3.3.4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的方差分析.15 3.3.5不同年级在应对方式上的方差分析.17 3.3.6中学生年级、社会应对、社会支持、大五人格对手机依赖总分的回归分.214、讨论与分析.23 4.1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状况的讨论.23 4.2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手机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讨论.23 4.3不同年级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大五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讨论.24 4.4中学生年级、社会应对、社会支持、大五人格对手机依赖总分的回归分析讨论.26 4.2创新与不足.26结论.27参考文献.28附录.30致谢.31引 言目的:探讨不同年级中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比较研究。任务: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交往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都对手机有了依赖性,情绪会出现些许变化当手机不在身边的时候,如易怒,粗言秽语;或情绪低落,忧郁,这种现象实在是令人上瘾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手机依赖症”。中学生是一种常见的手机用户在手机用户群体中,那么中学生对手机有没有依赖性呢,他们对于手机的心理健康情况具体是如何的。不同年级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与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是我们讨论的主要议题。11.文献综述11手机依赖手机依赖是指对手机产生的一定程度的成瘾和依赖的表现。对于“手机依赖”的定义,还没有个明确的定义和概念,广义的定义是,手机是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工具和人际交往能力持续依赖。有专家认为,手机依赖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手机不在身边,心情就会大大改变,如抑郁,情绪不稳,易怒; ( 2 )手机没有电,信号不好,留言或来电要少得多,就会有烦躁不安,紧张,焦虑等情绪; ( 3 )掏出他的手机要定期检查,看看是否有邮件,往往吧别人的手机铃声以为是自己的; ( 4 )一段时间没有手机后会感到瘙痒。2 有很多当地学者和专家对手机成瘾的术语的来定义,如一个学生课题组来自周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所存在的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韩登亮、齐志斐等人将手机依赖定义为: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的时候,其原因是由于过度滥用手机。屠斌斌、章俊龙等人将其定义为:慢性或反复发作而引起的反复使用手机的着迷状态,并有强烈的需求,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的支持,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成瘾娱乐,移动信息采集三种类型的瘾。界定手机依赖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影响使用者的生活和学习当你使用过多的时候;三是身体会出现不适反应当手机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如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反应。3采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该量表是5点自评量表,包括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功能、生理反应等四个维度,每个题目按“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五级评分,得分越高,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高。4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具有一定信度,但并不太高,我想可能是量表需要在更大规模样本中进行检验,于是决定在我这次毕论文中使用其问卷,选取370名被试;此量表有很高的效度。这在人格的水平,社会状况在量表得分高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还体现在量表总分上有高相关,各维度之间及各维度总分与量表总分的显著相关和被试对手机依赖程度的自我评价。但他们的结论与国外手机依赖的研究一致(手机不当是用的原因有不好的社会关系和情绪的不稳定) ,甚至依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在互联网上的依赖也是一种行为成瘾)的研究也显示出一致性。我认为该量表在大学生手机依赖研究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信效度,并且有从四个维度的得分方面来分析手机依赖得分,本研究用此问卷来检测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41.2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1.2.1主体因素1.2.1.1性别因素以往的研究表明性别在接受新的技术上会有差异性,例如Takao 和Takahashi等人在手机使用方面妇女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他们认为可能是文化或种族的背景影响了女性的成瘾行为。另外Jenaro 和Flore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过渡使用手机方面女性几率更大,并且女性过度使用手机与高焦虑和失眠相关。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新技术上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可以接受,Bianchi 和菲利普斯的研究也证明了年轻人会更多地体验问题使用,他们更多地使用短信息功能,而因为工作原因而使用手机更大程度上发生在老年人身上。31.2.1.2个体特质因素人格特征作为潜在的预测者在很多研究中,与成因行为有较大的相关性。通常容易形成个性手机成瘾的特征包括:外倾性,低自尊,神经质,孤独,易于和焦虑等。凯瑟琳,一项研究发现,手机成瘾者有特定的人格特质,外倾性和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倾向于手机成瘾。Bianchi 和Phillips 的研究表明在问题使用方面外向和低自尊的可能性大;WoongKi Park 的研究表明了孤独与手机成瘾相关;Reid 和Reid 的研究表明愿意打电话的大部分内心孤独,因为他们认为发短信是一个缺乏亲密感的联系方式,但是对于焦虑的个体,他们更偏爱于发短信。3韩艳萍的论文蒙汉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比较研究中,应对方式是重要的预测者。她对不同年级蒙汉高中生的应对方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级在问题解决,幻想的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求助、退避、发泄、忍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1、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起伏状,高二年级至高三年级有升高的走向,高一年级到高二年级呈现降低的趋势的理由是:一方面,和初中阶段相比较,随着学科增加,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难度增加。由于高一学生对于新生活的不适应随之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面临着许多矛盾之处: 成熟的主观经验和客观的相对不成熟 ;独立性和依赖性 ; 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强烈的活动需要 ;强烈渴望知识和识别的能力减少的矛盾。这些矛盾使高中学生的心理更加冲突,迫切需要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然而,由于高一学生的在认知水平上限制,面对一些补课控制的压力时他们会很困惑,所以是他们是在积极应对方式的紧张局势可能下降,甚至到非常低的水平。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已经适应了这种学科多难度大的生活啦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心理冲突减少,当他们面对冲突和压力,更喜欢积极的方式来解决它。 选择和使用的幻想随着年级的增加和减少。 出现这一趋势可能有两个原因。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一方面,个体独立意识增加,“成人感”也将增强。成熟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增强活动,扩大活动的范围,越发强烈的高中生的独立自主需求。 他们希望自己独立学习、生活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年人的认可,达到成人相同的社会地位。 如果你问别人的帮助,那也许就是自我暴露啦,把自己的弱点和对他人的依赖性展现出来啦。可能是,在另一方面,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是有局限性的,不能够解决内部冲。因此,以缓冲压力和冲突,获得心理平衡,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幻想应对方式。由于知识的积累,心理逐渐成熟,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可以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突和混乱。基于上述原因,高中学生用幻想应对方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181.2.1.3社会交往的因素 手机可以减少紧张感,但在以手机为维持人际关系的主要途径,就会减少和现实交往空间。一些学生将花更多的时间与手机通话,发短信,就会很少时间参加其他社会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远离和现实中的人们交流。与此同时,因为手机的网络功能,可以让大学生进入人际关系的虚拟世界中去,也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不太恰当的和人们沟通,以及与他人,削弱了人际交往的人和人的互动。31.2.2客体因素1.2.2.1手机功能的强大性 我们都知道,我们使用的其中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机,基本上一台电脑换成手机可以做得一样好。许多应用程序可供下载,通过手机我们可以社交网络,购物,旅游,买车票可以做到这一切,也有无线上网的选项。61.2.2.2学校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人们迷恋手机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学校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活对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并呈上升松散,其特点是: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视,以及可用资金和空闲时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学校教育有许多盲点:考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轻视人文,重视专业;缺乏社交能力,特别是社交技巧;在缺乏道德教育必要的信息,这有可能使大学生的心理和适应能力性存在不足。学校老师对于手机成瘾这种新问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这在教育方面就有些滞后性。61.2.2.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表现在父母的教育态度,孩子在不当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关系会存在更多的问题。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更容易出现这种类型的调节障碍,会导致学生沉迷于消极后果手机。6韦耀阳的论文中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家庭支持与手机依赖的时间管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当今大学生的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高,则社会支持呈现较低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当大学生如果在困难的时候,从家人,朋友和在现实生活中其他支持得到切实的帮助,它会降低这种形式的虚拟电话的依赖。当有较高的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不太可能积极争取社会现实的帮助,社会支持会更低。在手机依赖中依赖性越低反而家庭支持越强。19这可能是由于家庭对大学生的援助,使他们能够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而不仅仅是从手机方面开始。20通过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上的回归模型分析中,并且可以在回归系数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手机依赖。在社会交往和联系中感受的理解、尊重和对于支持的满意程度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支持,这与主观感受很大的关系。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是否自信取决于时候感受到来自他爱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自信的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会减少。换句话说,低水平的依赖感具有高的社会支持,高水平的依赖感具有低的社会支持。因此,由于其对手机的依赖性不同程度也会导致社会支持有不同的级别,导致会在手机依赖上的显著差异。151.3手机依赖的发展研究黄时华的论文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中,她考察大学生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间的相关和手机使用情况和依赖的情况,使用了自我接纳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和手机依赖问卷,本研究显示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7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手机依赖性最高,其次是大二,大四,大三的手机依赖程度最低。大学生们常常面临各种人际适应,学习,他们往往会去寻找他们的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和援助,特别是在遇到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时,具有很多优点的手机短信的沟通方式就成为了新生的首选,社交能力差和性格内向的可能更容易手机依赖。12大二大三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大三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基本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得到满足,不需要从手机这获得安全感,对手机上的依赖会相对减少。而,大四学生找工作可能又增加了对其的需求。7胥鉴霖和王泗通的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探究-以HH大学J校区为例中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进教室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采用自编的手机依赖问卷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研究,并且从年级方面对比较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本次调查对象为大一到研三七个年级,由方差分析得知,年级因素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并且研二、研三的学生并没有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原因可能是样本太少和其他社会原因);由于研究生手机依赖情况较少,她又通过均值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了本科生低年级和高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原因如下:在大一大二时的课程在大学生活中较多,HH学业压力较重,较少的空闲时间,低年级学生除了做学习的东西没有空闲做其他的事情。大三大四的学生课程较少,有更多的时间,同时,面临就业和考研压力沉重。首先,他们必须通过电话释放内心的郁闷:二是通过与外界的世界沟通,找出路和工作什么的,所以他们依赖程度这款手机也是非常高的。16王小辉的论文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年级中学生在手机依赖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将所有中学生分为高中、初中两个年级段,并以年段为固定变量进行差异比较。他对不同年级,年段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他从量表总分和,凸显性,戒断性,强迫性三个维度来做的差异分析。在手机总分上,高中段显著高于初中部;在凸显性上,高中组也是显著高于初中组的,并且高三的分数最高,高中三个年级凸显性得分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戒断性上,高中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组,初一年级的得分最低;在强迫性得分上,高中组依旧高于初中组,初一年级的得分最低,高三年级的得分最高。通过做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得知,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情况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手机依赖的分上高三年级分数最高,初一年级分数低。131.4问题提出1、对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基本有了系统等研究,但是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初中生真的会有手机依赖有待探讨。2、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上是否会有明显差异。3、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探讨大五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2.研究对象和方法2.1被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北京某普通高中的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370份。分别包含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收回问卷37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53份,有效率为95.4。2.2测量工具2.2.1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问卷根据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该量表是5点自评量表,共包括13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戒断性、耐受性、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经改编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达到0.764、0.653、0.655和0.630。手机依赖程度的自评分数与量表总分的相关达到0.632(p0.01)。各维度之间的达到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 而各维度与量表总分之间呈显著的高相关。这说明改变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有点不符合,3代表不置可否,4代表有点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量表总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深。42.2.2大五人格评定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即NEO人格量表,是建立在大五人格理论的基础之上,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在1987年编制成,属于人格理论中特质流派的人格测试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Costa( 1992 )的大五人格简式量表(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共25个项目5个因子:神经质、责任感、外倾性、宜人性和开放性,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指出你一般最想描述的点。21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属于整体功能测量,是由肖水源(1987)编制的,分为三个纬度: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共十个项目,对支持的利用度是第四,八,九题,客观支持是第六,七,十题,主观支持有第一,二,三,五题。这个量表的信度是 0.80,效度 0.89,被应用广泛。222.2.4社会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有2个分量表,一个是“情绪指向性的应对”分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一个是“问题指向性的应对”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3 个因子;4个因子。每个因子由几个条目组成,条目为4 级评分,“1= 不采用;2=偶尔采用;3=有时采用;4=经常采用”。因子分由条目分相加即可,属于同一分量表的因子分相加即分量表分数。2.3数据处理所得数据使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3.数据结果分析3.1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3.1.1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状况353名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均分为29.2238分,其中最低分13分,最高分为64分,结果见表1。 表1 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戒断性3534.0020.009.24363.88728耐受性3534.0020.0010.10483.96545社会功能3533.0015.006.14162.68779生理反应3532.0010.003.73371.89119手机依赖总分35313.0064.0029.223810.26182 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根据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常模,每题得分高于3分即判定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对手机依赖各维度平均分大于3分的中学生人数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表2 手机依赖人数比较手机依赖非手机依赖人数57296比率(%)1684 由表2可知,手机依赖总分大于39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6%,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手机,少数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3.1.2中学生手机依赖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分布情况 被试分布情况,见表3。表3 被试分布情况人数性别男生188女生165年级高一52高二65高三62学科文科186理科167是否独生子女是280否73以北京地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六个年级3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53份,有效率为95.4%,被试年龄介于11-19岁。3.1.3中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对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进行整理,以了解分数分布的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考察对不同性别手机依赖总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表4 不同性别在手机依赖上的得分上的t检验N均值 标准差tp男生18827.601 9.69235-3.2130.001女生16531.072 10.6040总数35330.98 11.13 注:* .01水平上显著 * .05水平上显著。由表4可知,在性别变量上,对手机依赖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由男女生手机依赖总分均值可以看出,女生手机依赖总分远远高于男生得分,说明女生相对于男生有较强的手机依赖倾向。3.1.4中学生手机依赖在学科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对不同学科类别、是否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进行整理,以了解分数分布的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考察对不同的学科手机依赖总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5。对是否独生子女手机依赖总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6。表5 不同学科类别在手机依赖上的得分上的t检验N均值标准差tp文科18629.18310.9009-0.079 0.937理科16729.2699.53209总数35330.9811.13 注:* .01水平上显著 * .05水平上显著。由表5可知,在学科变量上,文科、理科的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6 是否独生子女在手机依赖上的得分上的t检验N均值标准差t p是28029.2110.44-0.060 0.952否7329.299.63总数35330.9811.13 注:* .01水平上显著 * .05水平上显著。由表6可知,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2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手机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根据中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的内容,对学生的年龄、手机话费及手机使用的时间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7。表7 手机依赖总分对手机使用情况的相关分析年龄总话费短信费通信费上网费开机时间手机依赖总分0.1690.164*0.08880.153*0.212*0.272*显著性(p)0.1260.0020.0970.0040.0000.000人数(N)353353353353353353 注:* .01水平上显著 * .05水平上显著。 由表7可知,学生年龄与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与总花费,包括通信费和上网费以及开机时间都存在显著相关(p0.01)。说明手机消费越多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强,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的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3.3不同年级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大五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3.3.1手机依赖分类与年级的卡方检验根据中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的内容,对学生的手机依赖分类与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8.表8 手机依赖分类与年级的卡方检验年级 手机总分分类合计 p 非依赖 依赖高一45(86.5%)7(13.5%)5223.4770.000高二42(64.6%)23(35.4%)65高三54(87.1%)8(12.9%)62初一66(93%)5(7%)71初二40(85.1%)7(14.9%)47初三49(87.5%)7(12.5%)56合计29657353 由表8可知,卡方分析表明,不同年级中手机依赖者与非手机依赖者分布显著不同。高二在高中三个年级中手机依赖者比例最高;而初中三个年级中比例最高的是初二;总体来说,高中生手机依赖者比例高于初中生。这提示,手机依赖在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3.3.2不同年级在手机依赖上的得分方差分析353名不同年级中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分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表9 不同年级在手机依赖上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228.639.4713.0053.003.4150.005高二6533.469.7513.0056.00高三6230.028.3817.0061.00初一7127.209.3013.0053.00初二4727.5512.4413.0064.00初三5627.9511.4513.0056.00总数35329.2210.2613.0064.00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高二年级的手机总分和高一,初一,初二,初三差异显著(p0.01),只和高三的不显著(p0.01);并且高三和所有年级的手机总分都不显著。此结果表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差异应该是显著的,因为初中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还算比较低的,而高二的学生手机依赖总分算是高中组高的,高一年级属于新生所以高一和高二也有显著性差异。3.3.3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得分上的方差分析 对大五人格五个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0,11,12,13,14。表10 不同年级在大五大人格上(适应性标准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150.2511.1921.0073.002.5340.029高二6350.849.7025.0077.00高三6250.009.9829.0077.00初一6845.4011.4921.0077.00初二4647.227.9925.0062.00初三5448.7610.9925.0070.00总数34448.7210.4821.0077.00由表10可知,P值=0.0290.05,所以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适应性标准分)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有显著性的。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适应性标准分维度上,初一和高一,高二,高三的差异性显著,初二和初三与所有年级差异不显著。此结果说明:以高中和初中两个年级段进行比较,高中学生在适应性标准分得分都显著高于初一新生。 表11 不同年级在大五大人格上(社交性标准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249.219.2426.0067.000.3350.892高二6550.408.5228.0067.00高三6250.218.5530.0067.00初一7049.717.8228.0067.00初二4750.518.1435.0070.00初三5448.879.1430.0070.00总数35049.838.5126.0070.00 由表11可知,P值=0.0250.05,所以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社交性标准分)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不显著的。 表12 不同年级在大五大人格上(开放性标准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254.04109422.0076.003.3610.006高二6553.918.4637.0079.00高三6253.448.0534.0073.00初一7148.658.6922.0067.00初二4751.948.5722.0073.00初三5651.0910.5022.0070.00总数35352089.3522.0079.00由表12可知,P值=0.0060.05,所以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开放性标准分)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显著的。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开放性标准分维度上,初一和高一,高二,高三的差异性显著,初二和初三与所有年级差异不显著。此结果说明:以高中和初中两个年级段进行比较,高中学生在开放性标准分得分都显著高于初一新生。表13 不同年级在大五大人格上(利他性标准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151.479.8027.0071.000.6050.696高二6450.5811.2924.0071.00高三6151.799.6827.0071.00初一6951.439.7129.0071.00初二4751.859.5235.0071.00初三5348.9811.7520.0071.00总数34551.0210.3120.0071.00由表13可知,P值=0.6960.05,所以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利他性标准分)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不显著的。 表14 不同年级在大五大人格上(道德感标准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248.569.1224.0069.001.2670.278高二6550.237.6330.0065.00高三6151.316.8233.0069.00初一6951.389.2930.0069.00初二4752.286.9338.0067.00初三5450.918.7628.0069.00总数34850.788.2024.0069.00 由表14可知,P值=0.2780.05,所以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道德感标准分)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不显著的。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在大五人格道德感标准分维度上,初二和高一的差异显著,其他各个年级差异不显著。3.3.4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得分上的方差分析 对353名学生在社会支持四个维度上进行的方差分析,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量表评定总分四个维度上。结果见表15,16,17,18.表 15 不同年级社会支持上(客观支持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110.432.666.0019.001.6780.139高二6511.032.923.0024.00高三6010.172.236.0015.00初一709.233.423.0024.00初二4710.477.203.0055.00初三5610.913.934.0022.00总数34910.344.093.0055.00 由表15可知,P值=0.1390.05,所以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客观支持)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不显著的。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分维度上,初一和高二,初三两个年级差异显著,其他各个年级差异不显著。 表16 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主观支持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220.482.9114.0028.002.5980.025高二6520.423.8211.0027.00高三6219.713.829.0027.00初一7119.593.2210.0025.00初二4720.833.7613.0028.00初三5621.644.1410.0028.00总数35320.393.679.0028.00由表16可知,P值=0.0250.05,所以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分)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有显著性的。由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分维度上,初三和高三,初一两个年级差异显著,其他各个年级差异不显著。此结果表明:以初三分别和高三与初一学生做比较,在主观支持分上初三年级要高于这两个年级,并且从结果我们可知初一到初三主观支持分是逐渐升高的,高一到高三却是随着年级增长逐渐下降的,从六个年级总体来说,初三主观支持分最高。表17 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27.852.034.0012.000.8330.527高二657.692.194.0012.00高三627.351.664.0012.00初一717.372.281.0012.00初二477.811.744.0012.00初三567.882.113.0012.00总数3537.632.031.0012.00 由表17可知,P值=0.5270.05,所以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方差分析是不显著的。表18 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社会支持量表评定总分)的得分方差分析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Fp高一5138.766.0227.0053.002.8640.015高二6539.147.3221.0052.00高三6037.525.7326.0052.00初一7036.206.2020.0048.00初二473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