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4004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而且层层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二、 教学目标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正确认读:沈阳、东北、东关模范学校、租界、洋人、巡警、欺凌、训斥、耀武扬威、妇女、衣裳褴褛、哭诉、轧死等词语。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因为课文所写的时代与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五、学习需求分析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如: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等,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学生可以先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为理解课文做铺垫。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1910年的中国,有一位12岁的少年,他非常热爱读书,而且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位少年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政府总理周恩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少年周恩来的文章。师:让我们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起!师:少年周恩来就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读书,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读书。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生词读一遍?指名读,齐读。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比较难写?学生自由谈。指导书写“嚷”字。2. 师:接下来,老师要听一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我请3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三部分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谈。(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自读课文16自然段,初识“中华不振”。 师:同学们,像这样故事性的文章,理清课文的脉络和叙述的顺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周恩来刚到沈阳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一部分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伯父对周恩来说了什么?(随机板书:中华不振)师:是啊,年少的周恩来,听伯父说到了“中华不振”,但他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反而对当时的租界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跟随着周恩来的脚步一起到租界中去看一看。第二部分:重点品读课文7-8自然段,理解“中华不振”。师: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7、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在租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来到租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先让学生说,有难度时再让学生找有关内容读)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位妇女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凶手却能逍遥法外,得意扬扬?(指读:中华不振)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巡警不惩处肇事的凶手,反而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帮凶和走狗?(指读:中华不振)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指读:中华不振)能不能结合你找到的资料谈一谈当时中国人在租界里的遭遇?师:是啊,在当时的租界里,像这位妇女一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中华不振!师: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租界中的景象,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繁华,多么热闹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洋人杀死中国人可以不用偿命,而且还有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为他们保驾护航。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奢华,多么的安逸啊!这就是当时的租界,它是帝国主义豺狼的乐园,却是中国人民的地狱。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中华不振!师:让我们连起来,再读一下这段文字,把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愤怒,我们的无奈表达出来!第三部分: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理解“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目睹了这一切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这所有的一切让周恩来陷入了沉思,他在思索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答案。)师:他那时就已经认识到:PP师呈现“是的,少年周恩来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师:周恩来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要立志- “振兴中华”(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再次感受周总理那铿锵有力的话语。 (四)拓展。深入体会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涵。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也周恩来终生奋斗的目标!师: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中学毕业后,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寻找救国的真理,临行前他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总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为了祖国的早日腾飞而日立万机,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的休息时间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誓言,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周总理逝世了,但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远大理想却被人们永远铭记!范读补充材料,配乐朗读。(五)推荐阅读,结束全文。 师: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读书也要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学了课文,你的内心一定难以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师:课后请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周恩来传,继续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附:板书设计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