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3671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推拿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推拿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1.推拿又称:按摩,按跷,按玩,案扤,乔摩,,挢引,导引,折支,矫摩2.“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3.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4推拿学的特点: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症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5.推拿意外发生原因:诊断不明或误诊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认识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当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6.怎么避免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选择适当体位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第二章1.推拿起源,可能萌芽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发源于中央,今河南一带先秦时期,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导引图,引书)还用于临床急救秦汉时期,有较完整的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学巨著东汉金匮要略膏摩开始应用于临床最早的按摩工具,圆针和鍉针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第三章1.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2.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第四章特定穴;是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推拿操作顺序;一般情况下来说.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亦有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先推主穴,后推配穴;先推配穴,后推主穴小儿体位而定顺序先后,可以灵活掌握。动作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小儿特定穴1坎宫(线),又称推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2.天门(线),又称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3、天柱骨(线):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降逆止呕,祛风散寒。4、耳后高骨(点):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疏风解表,安神除烦。5、乳根,乳下2分,宽胸理气,止咳化痰6.乳旁,乳外旁开2分,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宽胸理气,止咳化痰7.胁肋,从腋下两肋至天枢处,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8.腹,腹部,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消食和胃,降逆止呕;掌过四指摩称摩腹,顺,通热导滞,泄热,逆,益气涩肠固脱9.丹田:或揉或摩。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到3寸之间】。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10.肚角,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止腹痛11.脊柱,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12.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温阳止泻(推上),泻热通便(推下)13龟尾,尾椎骨端,调理大肠14,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15.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泌别清浊,滋阴补虚,清热利尿16.大肠,食指桡侧缘,自食指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补,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推肝胆火17.肾纹,手相面,小指第2指尖关节横纹处,祛风明目,散热结18.肾顶,小指顶端,收敛元气,固表止汗19.四横纹,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1指尖关节横纹处20.小横纹,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干啰音21.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湿啰音,治疗百日咳肺炎要穴22.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或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23.内劳宫,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清实热,虚热不能用)24、小天心【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揉小天心用于清心经热;掐、捣用于惊风抽搐、夜啼。25.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26大横纹(阴阳),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27.中指甲根桡侧/尺侧赤白肉际处,左/右端正,升阳止泻/降逆止呕28.老龙,在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1分许29.五指节,掌背五指第1指尖关节30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31.上马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32.手背第2.3/3.4掌骨歧缝间,威灵/精宁33.膊阳池,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34、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发散风寒。35、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本穴性温热,非虚寒病慎用。36、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清热、凉血、解毒。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37、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本穴清热不伤阴。38、箕门;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作用:利尿39黄蜂入洞,两鼻孔下,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手食、中两指的指端着力,紧贴在患儿两鼻翼内侧下缘处(口禾髎),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不间断揉动50-100次。,发汗解表,宣肺通窍。40水底捞明月: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水底捞明月”。性凉,可清虚热。5、 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 是以第3腰椎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特点的慢性腰痛 诊断;腰痛,部分患者牵及腿痛但痛不过膝;腰3横突处压痛,阳性,可触及痛性肥厚硬结节;伴腰椎活动障碍;多见于瘦长体型。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呈完整的腰椎体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临床上以向前滑脱多见。好发于第4个第5腰椎,台阶感7. 骶髂关节紊乱症,是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4字试验阳性8、 退行性脊柱炎 广泛深压痛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滑脱部位不能“按”,退行性脊柱炎,多指增生性腰椎炎,退行性腰椎炎,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晨起腰部僵硬,酸痛,不能久坐,稍活动减轻,劳累加重为特点。8、 腰肌劳损 中医学称为肾虚腰痛 广泛分布浅压痛 诊断标准:有慢性腰痛病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难愈酸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若病久,腰痛与 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痛重,若急性发作。可腰背脊柱侧腕,腰肌痉挛,有压痛。9、 梨状肌综合症 诊断:一侧或两侧臀部疼痛,呈跳痛样,刀割样剧痛,沿坐骨神经放射痛沿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60度以下痛甚,大于60度痛减或不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部分患者会阴部不适,睾丸抽痛,性机能减退梨状肌压痛阳性,病久臀肌萎缩下肢肌肉萎缩,可触及梨状肌束。12、 腕管综合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管腔狭窄时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质、月骨脱位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临床表现(1)拇、食、中指疼痛和麻木,夜间加剧。少数病人疼痛可放射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2)久病可出现拇指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功能障碍。少数患者晚期可有手指发凉、发绀、皮肤发亮、指甲增厚脱落、少汗多汗等自主神经营养改变症状。13、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表现特点: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初起时,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和夜间疼痛较重,上下楼梯时明显,跑跳跪蹲均受不同程度的限制,活动关节时可有摩擦或弹响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1,头痛的推拿治疗;疏经,通络,止痛 颈源性头痛,外感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基本治疗;头面部 手法有抹,分推,掐按,掐揉,大鱼际揉,拿五经,扫散法。穴位有印堂,太阳,鱼腰。攒足,丝竹空,上星,百会等。操作坐位,术者抹,分推法于前额及面部往返施术。指端按揉穴位,大鱼际,揉前额面部拿五经,56次扫散法颈项部手法有gun,揉,拿,捏,点,按,揉,搓,合擦等。穴位有风池,风府,颈夹脊,肩井,上肢,颈部诸穴。操作gun,揉拿捏颈项部,疏通气血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擦法透热为度。辩证治疗;风寒头痛-拿风池,风府,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风热头痛疏风清热穴位,揉合谷,外关,曲池,擦膀胱经。肝阳上亢头痛-推桥弓,揉太冲。肾虚头痛,揉肾俞,擦肾俞至命门一线。血虚头痛,擦脾胃区,按揉膈俞,血海,局部擦法,活血化瘀。2,失眠,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 宁心安神,平衡阴阳3,高血压肝阳上亢,痰浊壅盛4,胃脘通推拿治疗;理气止痛,病邪阻滞,脏腑失调基本治法胃脘部,手法有抹,揉,一指禅推,按,掌振法等穴位有阿是穴,中脘,阑门,足三里。操作仰卧位,摩,揉上腹35min一指禅或按揉成三角按穴位得气为度掌振胃脘部,施术透热为度背部手法有gun,揉,点,按,推等。穴位有大抒至三焦俞。肩臂胁肋部手法有拿捏点按搓穴位有肩井,手三里。合谷,内关。操作坐位,术者拿捏肩井,循臂肘而下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搓摩胁肋 6、 痛经治疗:【治疗】治则:通调气血。气滞血瘀证者,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寒湿凝滞证者,治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湿热瘀阻证者,治以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气血虚弱证者,治以益气补血,调经止痛;肝肾亏损证者,治以补养肝肾,调经止痛。部位及取穴:腹部、腰骶部、胁肋部、督脉、左侧背部、背部腔胱经第一侧线;气海、关元、肾俞、八髎、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命门、中极、膀胱俞、委中、阴陵泉、蠡沟、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涌泉、太溪。手法:摩法、揉法、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擦法、分推法、推法。拿肩井,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掐拿风池,凤凰展翅【清热类】清肝经,清心经,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清胃经,退六腑,掐揉小天心,运内劳,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月,掐四横纹,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揉肾纹,推脊,(清天河水,推涌泉可用于虚热)【补益类】补脾经、肾经、肺经、大肠、小肠,揉二马,揉丹田,推三关,逆摩腹,捏脊【温阳散寒类】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掐揉二扇门,弱)揉丹田【消食化滞类】清补脾经,运板门,顺运内八卦,分阴阳,分推腹阴阳,揉足三里【止泻类】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向上推按后承山,掐左端正,揉龟尾,捏脊(虚证腹泻)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逆摩腹,揉天枢。右揉涌泉【止腹痛类】揉一窝风,拿肚角,拿后承山,摩腹【通大便类】清大肠,揉膊阳池,向下推按后承山,顺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止呕吐类】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分推腹阴阳,掐右端正,左揉涌泉,逆运内八卦,清胃经,按弦走搓摩,揉天突【利小便类】推箕门,清小肠,按揉丹田,揉小天心,清肾经,揉膊阳池【止咳化痰类】推揉膻中,揉乳根乳旁,清肺经,顺运内八卦,揉天突,按弦走搓摩,和阴阳,分推肩胛骨,揉掌小横纹,推小横纹【理气类】顺运内八卦,顺摩腹,推揉膻中,按弦走搓摩【镇惊安神类】开天门,揉耳后高骨,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肝经,清心经,猿猴摘果,按揉百会,啥印堂【开窍醒神】掐人中,掐十宣,掐老龙,掐威灵精宁,掐端正【通鼻窍】揉迎香,黄蜂入洞,推囟门,清肝经【固表止汗】揉肾顶,运太阳(补)补脾经,补肾经【通经络,调气血】按摇洪池,拿肩井,揉一窝风,天门入虎口1、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又简称为“斜颈”,俗称“歪脖”。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所引起的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目的】舒筋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消肿,纠正头歪畸形,改善和恢复颈椎活动功能2、小儿发热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外感发热(清热解毒,发散外邪)肺胃实热(倾泻里热,理气消食)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气虚发热(健脾益气,佐以清热)3、小儿咳嗽 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均可引起咳嗽 治则:止咳。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内伤咳嗽(健脾养胃,止咳化痰)4、小儿腹泻: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如水样。相当于现代医学消化不良、部分肠炎等 治则:消食导滞,理肠止泻。大肠,脾经,胃经,肾经加摩腹,七节骨,揉龟尾,揉大肠俞,天枢,上巨虚1伤食泻:消食导滞,和中助运。2寒湿泻:温中散寒,化湿止泻。3脾虚泻:健脾益气,温阳止泻。4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止泻。脾肾阳虚,健脾温肾,温阳止泻5、厌食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甚至拒食的病症 治则:调理脾胃。脾胃虚弱(健脾胃,助运化)胃阴不足(滋养胃阴)6、遗尿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将小便尿在床上,又称尿床 温补脾肾,固涩下元。7.疳积:指疳证和积滞总称。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 现代医学所说小儿营养不良与疳证相似 积滞伤脾(消积导滞) 气血两亏(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胃或肠道呈逆行性蠕动所致。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胃寒吐(温中散寒,和胃降逆)胃热吐(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伤食吐(消食导滞,和中降逆)惊恐吐(镇惊止吐)夜啼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不眠,甚至通宵达旦,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夜啼 清心经,清肝经,开天门,揉耳后高骨加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摩揉百会,摩揉囟门,猿猴摘果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心经积热(清心导赤)惊骇恐惧(镇惊安神)乳食积滞(消食导滞)扌衮 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 / 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 放松,肘部自然下垂。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紧推: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慢移:缓慢的移动。(二)操作要求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4、即所谓紧推慢移。(三)临床运用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二、揉法:1.大鱼际揉: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沉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2掌根揉: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3.拇指揉: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4.中指揉:中指之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1.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推法:1.指推法: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有拇指平推、三指推法。2.掌推法: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3.肘推法: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另一侧手以掌扶术手拳顶以固定、助力。【治疗作用】推法通经活脉,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外感发热,腹胀便秘,食积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感觉迟钝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紧贴皮肤,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单向直线推进。不可推破皮肤。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擦法:【操作要领】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治疗作用】较好的温经散寒作用,能治疗一切寒证。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恶寒,风湿痹痛,胃脘痛喜温喜按者,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肿痛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2.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3.不可擦破皮肤。 4.不可屏息操作。五、按法: 1.指按法: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2.掌按法: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3.肘压法: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治疗作用】有刺激强和舒适特点。可补虚泻实。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组织深部。2.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3.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4.不可突施暴力。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主要包括摇法、扳法和拔伸法。六、扳法: 1.颈椎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环枢关节旋转扳法。2.胸背部扳法 :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3.腰部扳法:包括 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后伸扳法。4.肩关节扳法:包括 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5.肘关节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坐于其侧。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如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加压,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遇到明显阻力时,握前臂的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短促而有控制的肘关节屈曲位加压扳动;如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则向反方向依法扳动。6.腕关节扳法:主要分为 屈腕扳法 和 伸腕扳法。7.髋关节扳法:分为屈髋屈膝扳法、后伸扳法、“4”字扳法、外展扳法、直腿抬高扳法。8.膝关节扳法:(1)膝关节伸膝扳法(2)膝关节屈膝扳法9踝关节扳法:分为 背伸扳法 和 跖屈扳法。【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1.要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2.扳法操作宜分阶段进行。第一步先小范围活动或摇动,使其放松、松弛;第二步将关节极度屈曲或伸展、旋转,使其达到明显阻力位,稍停片刻再进行第三步扳法。3.扳法实施时用的是“巧力寸劲”。 4.发力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5.操作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 6.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7.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及粘连组织的撕裂声。8.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9.老年人有较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或禁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10.时间久、粘连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在实施扳法时不宜一次性分解粘连,以免关节囊撕裂而加重病情。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严重侧隐窝狭窄者,在实施直腿抬高扳法时不可强力操作。以免腰部神经根撕裂【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七、拔伸法: 拔伸 颈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正骨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1. 颈椎拔伸法: (1) 颈椎掌托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双手拇指端及罗纹面分别顶抵住其枕骨下方的两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两小臂置于其两侧肩上部的肩井穴内侧。两手臂部协调用力,即拇指上顶,双掌上托,同时前臂下压,缓慢的向上拔伸12分钟。(2) 颈椎肘托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于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套住其下颌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臂协同用力,向上缓慢拔伸12分钟。 颈椎拔伸亦可 仰卧位拔伸。2.肩关节拔伸法: (1) 肩关节对抗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合前臂上段,于肩关节外展45-60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以与牵拉之力相对抗,持续拔伸12分钟。(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身侧。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约外展20左右,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在外展20位得到一个持续的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3肘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将其上肢置于外展位,助手两手握住其上臂上段以固定,术者一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握其前臂下段进行拔伸。4.腕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一手握住其前臂中段,另一手握其手掌部,两手对抗施力进行拔伸。5.腰椎拔伸法: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肩部,术者立于其足端,以双手分开握住其两下肢足踝部,身体宜后倾,逐渐向其足端拔伸。6.髋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助手以双手按于其两髂前上棘以固定。使其一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于膝部,另一侧上肢屈肘以前臂部托住其腘窝部,胸胁部抵住其小腿。两手臂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其髋关节向上拔伸。7.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足端,助手以双手合握住其一侧下肢股部中段以固定,术者以两手分别握住足踝部和小腿下段,身体后倾,向其足端方向拔伸膝关节。8.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足端,一手握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跖部,两手对抗用力,持续拔伸踝关节。【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分解粘连的作用。用于关节脱位、骨折及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动作宜稳、用力宜均,要掌握好拔伸的方向和角度。2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力。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3. 不可以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1手法:是特定技巧和规范动作在受术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类临床技能。2单式手法:是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3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指具有特定动作与步骤,特定名称和主治功用的一类手法4复合类手法: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构成另一种新的手法。5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有: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6运动关节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2运法【操作】以一手托握住患儿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朝上,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运动,或在穴位的周围做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频率为80120次分钟【要领及注意事项】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转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操作时可配合使用推拿介质,以保护患儿皮肤。3捣法【操作】以一手握持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患儿手掌朝上。用另一手的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后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其他手指屈曲相握,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着力部分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520次【要领及注意事项】1叩击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用力要有弹性,不要用暴力。2术者要事先将指甲修剪圆钝,以免损伤小儿肌肤。7、 推法与擦法区别;相同处:贴紧皮肤,直线运动,产热,均需介质;不同处:推法-直去不回,有方向性,力量渗透于皮肤和肌肉之间或肌肉层,慢速温和产热。擦法-来回操作,没有方向性;力量多于皮肤之上,快速生热。8、 拿法:【操作】用拇指指面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的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着力的,称为三指拿法(图11-46)。用拇指与其他四指着力的,称为拿法【要领及注意事项】1动作要连续不断而有节奏。2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3用指面着力,而不用指端着力。9、 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奏的摩动。指摩法,掌摩法12.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称14. 点法,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点压施术部位学位 指点法,肘点法11抖法:【操作】1抖上肢法患者坐位,肩臂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将患肢抬起60左右,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频率250次分钟左右。2抖下肢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在其正前方,双手分别握住其两踝部将其抬高30cm左右,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频率100次分钟左右。也可两侧下肢轮流抖动【要领及注意事项】 1被抖的肢体要放松,自然伸直。2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3有习惯性肩、肘、腕关节脱位者禁用。39、 捏脊法由捏法、捻法、提法、推法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40、 牵抖法注意事项;1、牵抖法要将牵引力同抖动里有机结合起来。先牵引是第一步,然后减缓牵引力,再行瞬间的突然较大幅度的抖动,要把握好抖动的时机。2、在持续牵引力未减之前不可进行抖动,亦不可完全撤去牵引力的情况下抖动。3、四肢长骨骨质疏松者禁止牵抖肩、髋关节。颈椎病:常见疾病,随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压迫或影响血运实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分颈型、N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N型。治疗目的:改善其力学特性,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治则:松解,调整。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手法: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一指禅推法、扌衮 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颈椎病 推拿的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部受较重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的一系列症状。多发于L4 / 5 、L5 / S1之间的椎间盘。【诊断】临床症状: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反射至小腿或足部;腰背部板滞、活动功能障碍。病程较久者,常有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的主观麻木感。直腿抬高、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屈颈试验(+),严重者坐位屈颈试验不能完成;下肢后伸试验(+)。腹压增高时腰痛加剧,且伴有下肢反射性疼痛。L4 / 5、L5 / S1棘间韧带侧方可触及明显压痛点,按压痛点时可引起小腿或足部的反射性疼痛。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体征1.压痛点。2.麻木及感觉异常3.腱反射异常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6.脊柱功能受限7.脊柱侧凸8.X线正位片见侧弯;侧位片见受限椎间盘变窄,腰椎前凹消失;9. CT显示神经根受压、突出大小和相应位置。10. MRI显示突出部位及椎管内情况。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见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唯一依据,可借此排除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疾患。【鉴别】和 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增生性脊柱炎、梨状肌综合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感染性腰骶神经根炎、原发性坐骨神经炎、L3横突综合征等病鉴别。【治疗】目的:1.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2.降低椎间盘内压,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3.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4.加强气血循行,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分型】(一)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1.向后突出 (最重要) ;2.向前突出;3.向椎体内突出 (多发于青年)。(二)根据向后突出部位不同分:1.单侧型:临床最多见,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一侧。2.双侧型: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均受压迫。3.中央型:髓核自后中部突出,不压迫神经根,只压迫下行马尾神经,引起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三)根据髓核突出程度分:1.隐藏型(幼弱型):纤维环不全破裂,外层尚保持完整。2.突出型(移行型):纤维环裂隙较大,但不完全破裂,外层尚保持完整。3.破裂型(成熟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外突出。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部位及取穴: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手法:揉法、按压法、扌衮 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治疗操作】:(1)松解腰肌、解痉止痛:腰臀部及下肢先用轻柔的扌衮 、按、推等手法。轻到重反复约10分钟。(加强气血循行)(2)拉腿抖腰,导引减压:主要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降低椎间盘内压)(3)压腰扳腿,增加外压:患者俯卧,医者双手节奏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固定患部,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然后改为仰卧,腰部垫上一至二个枕头,尽量延长后伸姿势时间。(改变突出物位置)(4)阴阳开合,调后关节: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后伸扳法或旋转扳、定位扳复位手法,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持续十多天反复进行,逐渐松解。(5)直腿压脚,剥离粘连:患者仰卧位,用强制手段进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等法牵拉坐骨神经、腘绳肌,用力逐步加大!不可用蛮力。(6)促进受损神经根恢复功能:以上手法进行后,要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扌衮 、按、点、揉、拿多种手法。(7)随证加减:1肾虚明显者,肾俞、关元俞、命门等穴用直擦、横擦督脉及腰骶,透热为度。2腰脊柱侧弯兼后凸明显者,经悬吊下肢压腰法后无明显改善者,加用踩跷法。急性腰扭伤指在外力作用下引起腰部两侧肌肉和腰背筋膜、韧带、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称“闪腰”青壮年多。【目的】增加局部组织痛阈,加强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防止主症粘连,修复腰肌病损组织,恢复腰部活动功能。【治则】急性扭伤24小时内,要进行冷敷,使受伤血管收缩,防止和减少继续出血,减轻肿胀和疼痛,休息1-2天后可进行推拿治疗。治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取穴和部位】腰阳关、肾俞、委中、环跳、承扶等。【手法】扌衮 、按、揉、擦、提、拿法,以及腰部被动活动。【操作】(1)腰部痛点扌衮 法:俯卧,医者用扌衮 法在压痛点周围适力治疗,逐渐移至疼痛之处,然后在外侧顺骶棘肌纤维方向扌衮 法操作,往返3-4遍从轻到重,要有渗透力。(2)腰部诸肌提拿直擦法:患者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对合用力,提拿腰部各肌肉。提拿方向与肌腹垂直,从腰1至骶5至臀大肌,由上而下,由轻而重,先健侧后患侧进行。重点放在腰骶棘肌和痛点处,反复3到5分钟。然后,在受伤一侧沿骶肌纤维方向直擦,透热为度。(3)腰部推揉舒筋法:俯卧,医者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病变部作半环形揉压。上而下,下而上,先健侧后患侧,微热为宜,约2分钟。再掌根部或小鱼际肌紧贴患腰皮肤,掌根用力,沿脊柱作鱼摆式推揉,由下而上,先健侧后患侧,重点在患处,反复3到12次。(4)腰部斜扳法:侧卧位,两手交叉于胸前,上肢伸直,下肢屈膝屈髋。医者一手固定患者肩,右手推压患者臀部。先摇松再闪动,可听到自腰部的“咯嗒”声。(5)下肢单腿倒扳法;(6)双下肢倒扳法;(7)点按揉拍腰结束法(重点在腰阳关、肾俞、腰骶部肌肉)。梨状肌综合征和臀上皮神经损伤的 对比异同?都是在下腰部及臀部、股部等部位疼痛。严重时一样会影响活动使体位受限,都有压痛和条索状物。年壮劳力多见。梨状肌:1. 疼痛在深部;2. 向下肢放射;3. 压痛点在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区。臀上皮神经:1. 下腰部或臀部皮肤及肌肉;2. 无神经根刺激征,是牵拉痛;3. 在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明显。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属“肩痹”范畴,因风寒湿邪侵袭致病。多为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粘连性关节囊炎”少数人可自己康复。【X线】病程日久者,可见肱骨头有斑点状骨质疏松,肱骨大结节有不规则增生的致密阴影,余无异常发现。【鉴别】1.神经根型颈椎病;2.风湿性肩关节炎;3.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部扭挫伤。【治疗目的】初期增加痛阈,改善血循环,加速吸收,促进修复;后期改善关节活动,松解粘连,加大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为主要目的。【治则】1.急性期:手法柔和轻巧,以解痉活血、通络和炎症吸收为目的;2.恢复期:手法强度加大,功力要深透,主要松解粘连、活动关节为目的。【取穴与部位】天宗、肩井、肩贞、肩前、缺盆、曲池、臂臑、合谷等穴。【手法】扌衮 、一指禅推、点、按、拿、扳、拔伸、摇、搓、抖等。【操作】1.患肩松解法:患者坐位,垂肩或医者托肘使外展,对肩颈及上臂周围软组织拿、揉、扌衮 。对胸大肌和背部肌肉反复提拿,局部穴进行点、按、揉;2.患肩分筋法:用于胸大肌筋膜挛缩,或肱二头肌长头腱粘连。医在患肩斜前方,一手虎口按在患肩前方,大拇指扣住挛缩胸大肌筋膜,另一手拿住患肢四指,将患肢肘部屈曲抬高,手指到肩部,用力将患肢向斜前下方拔伸,同时扣住挛缩的性大肌筋膜的拇指,向上用力推按胸大肌筋膜。3患肩点按弹拨法:在二头肌腱短头周围和结节间沟的二头肌长腱进行点按、弹拨。在三角肌前部锁骨外1 / 3、肱骨粗隆附着处、肱骨大结节冈上肌附着处、冈下窝的冈下肌及大、小圆肌等附着处的反应点,进行点按、点揉和弹拨。然后用抖法、搓法疏解肩周肌肉和韧带。4.患肩摇扳法:根据病情酌情选用摇、扳法,循序渐进,以患者能忍为度,不可蛮干。1托肘摇肩法;2肩关节多方向活动法;3患肩内收扳肩梳头法;4患肩后伸屈肘摸脊法;5扳肩旋转法;6患肩轻柔搓抖结束法。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又称肱外侧疼痛综合征。指前臂伸肌点(外上髁是肱桡肌和前臂伸肌总腱附着部)因急、慢性损伤造成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无菌炎症,出现患肢肘关节疼痛,乏力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体征】1.压痛点:1肱骨外上髁上方压痛-为桡侧伸腕长肌起点损伤。2肱骨外上髁上压痛点-桡侧伸腕短肌起点损伤;3桡骨小头附近压痛-环状韧带损伤;4桡侧伸腕肌上部广泛而明显压痛,则为血管神经束受挤压。2.网球肘试验阳性:伸肘,前臂旋前,腕关节被动屈曲时,肱骨外上髁疼痛。(桡侧腕长伸肌起点处扭伤)3.密耳征试验阳性: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伸肘时,肱桡关节外侧发生疼痛则为阳性,(肱骨外上髁炎)。4.X线检查:有时显示骨旁或骨膜有钙化点甚至骨化,极少数患者也有外上髁边缘骨质改变。【鉴别】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疼痛面积广泛,伴有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治疗】1.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2.取穴:尺泽、曲池、天井、阿是穴、外关、合谷。3.手法:扌衮 、按、揉、弹拨、拿、推、擦法等。4.操作:(1)肘臂扌衮 法:重点在肘部的内外侧周围。(2)拇指按揉法:清冷渊、尺泽、曲池、天井、痛点、外关、合谷等。(3)肘部推法:前臂,透热为度。(4)肘部屈伸弹拨法:肱骨外上髁前方及前上方周围。(5)肘关节运摇拔伸法(6)肘部旋转运动(7)肘关节扳法。屈肘曲腕前臂旋前,肘屈伸摇动数次,顺势向伸肘方向扳,常闻响声。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化性膝关节炎,由退行性变和慢性劳损而成。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增生、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体征】1.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关节挛缩或股四头肌萎缩。2.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硬化,骨赘形成,股骨内、外侧髁粗糙,胫骨髁间隙变尖,髌骨边缘增生。【鉴别】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折、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或副韧带损伤,膝内外翻及关节感染。【治疗】治则: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取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犊鼻、足三里、委中、承山、太溪、患膝髌周部位。【手法】扌衮 、按揉法、弹拨法、摇法等。【操作】1.点按扌衮 揉拿捏膝髌法;2.推挤按揉髌骨法;3.被动运动膝关节法;4.腘窝扌衮 动法。中风后遗症 1治疗原则: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2星期,适宜推拿治疗。平肝熄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是本病的治疗原则。2基本治法: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居髎、环跳、殷门、承扶、委中、承山、昆仑、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风市、梁丘、肾俞、大肠俞、命门等穴。手法:扌衮 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捻法、配合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操作: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以扌衮 法于背部脊柱两侧为时58分钟,在扌衮 腰骶部的同时配合腰后伸被动运动,接着扌衮 臀部及下肢后侧及跟腱,为时3分钟,在扌衮 臀部的同时配合髋外展被动运动,然后按揉大椎、膈俞、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诸穴以酸胀为度,擦腰骶部以热为度。2患者取侧卧位:医者施扌衮 法于居髎、风市、阳陵泉3分钟,并按揉上述诸穴以酸胀为度。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施扌衮 法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部并对患侧膝关节作极度屈曲,足掌踏床的姿势下扌衮 足背部,然后按揉伏兔、梁丘、两膝眼、足三里、丘墟、解溪、太冲诸穴以酸胀为度,拿委中、承山、昆仑、太溪,以酸胀为度。4患者取坐位:医者施扌衮 法于肩井和肩关节周围到上肢掌指部5分钟,在扌衮 肩前缘时结合肩关节上举、外展的被动运动,扌衮 腕部时结合腕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按揉肩内陵穴以酸胀为度,拿曲池、合谷穴以酸胀为度,摇掌指关节,捻指关节,最后搓肩部及上肢。5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施一指禅推法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58分钟,拿两侧风池、肩井结束。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分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外感发热苔薄黄,指纹红紫者为风热。指纹鲜红为风寒。 (酒精浴、耳尖放血)【治法】清热解表,发散外邪。【处方及操作】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风寒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风热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外关、揉合谷。【肺胃实热】 舌红苔黄燥,指纹深紫。【治法】清泻里热,理气消食。【处方及操作】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便干推下七节骨、摩腹。【阴虚内热】脉细数,指纹淡紫。 (水底捞月 清虚热)【治法】滋阴清热。【处方与操作】揉二马、清天河水、运内劳宫、补脾经、补肺经、揉足三里、推擦涌泉。盗、自汗揉肾顶、补肾经、捏脊、补脾经;烦躁不睡者,加清肝经、开天门、揉百会、掐揉五指节。【气虚发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指纹色淡。【治法】健脾益气,佐以清热。【处方及操作】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摩腹、分手阴阳、揉足三里、揉脾俞、揉肺俞、清天河水、清大肠、捏脊。腹胀、纳呆加运板门、分推腹阴阳、摩中脘;便稀,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恶心呕吐,推天柱骨、推中脘、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腹泻: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如水样。多见于1岁一下婴儿。多发于夏秋季。相当于单纯性消化不良。夏多为细菌感染;秋多为病毒感染。 止泻: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治则:消食导滞,理肠止泻。1伤食泻: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助运。方: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2寒湿泻: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方: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肠鸣腹痛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开天门。3脾虚泻: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久泻不止加按揉百会;腹胀加运内八卦;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4湿热泻: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疳积:指疳证和积滞总称。积滞指伤于食,积聚留滞;疳证指气液干凅,身体羸瘦。感染诸虫,可转为疳证。1 积滞伤脾: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2 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隔日一次或周二次,效果亦好。腹痛:此指腹中寒,乳食积滞所引起腹部绞痛。分:寒痛、伤食痛、虫痛、虚寒腹痛。1.寒痛: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2.伤食痛:消食导滞,和中止痛。方: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3.虫痛:温中行气,安蛔止痛。方: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4.虚寒腹痛:温补脾肾,益气止痛。方: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