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骨架习题及答案do.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3092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骨架习题及答案do.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骨架习题及答案do.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骨架习题及答案do.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章 细胞骨架 1. 何为“踏车”现象?微管和微丝的“踏车”现象有何生理意义?答:在同一根微管或微丝上,常可发现其正极端因装配而延长,负极端因去装配而缩短,而装配和去装配的速率相等时,微管或微丝的长度保持稳定,即所谓的踏车行为。踏车现象保证了微管或微丝长度的稳定,从而也保证了细胞骨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2. 为什么是()极指向MTOC,而(+)极背向MTOC?答:MOTC(微管组织中心)常见的有中心体和基体。至于微管组装时,()极指向MTOC,而(+)极背向MTOC,我认为负极组装较慢且去组装发生在这一极,它指向MOTC应该是为了防止微管的去组装,只让微管增长。3. 何为(9+2)微管模型,它与纤毛(鞭毛)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答:(9+2)是指纤毛或鞭毛中的外围有9组二联体微管环绕中央由中央鞘包围2个单体微管的结构。每个二联体中有A管和B管。A管管壁完整由13条原纤维构成。而B管管壁仅10条原纤维,另3条共用A管。每个A管上(顺时针)向相邻二联体的B管伸出2个“弯钩”状的动力蛋白臂(可在B管上滑动),此外还向中央鞘伸出一根放射幅(其幅头也可在中央鞘上滑动)。纤毛(鞭毛)的摆动可分解为若干局部弯曲运动,这是由轴心中所有的相邻二联体之间相互滑动所致,也就是说其轴心中的微管构型不是弹性结构,而是能变位联合的刚性结构。相邻二联体之间的相互滑动,关键在于动力蛋白臂。4. 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是如何向两极移动的?答:纺锤体的纺锤丝皆由微管构成,包括三种类型:着丝点(动粒)微管、连续微管、中间微管(星体微管)。细胞分裂后期两组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是由微管牵引所致(秋水仙素处理可证实),其作用机制可认为是:由动粒微管缩短产生的拉力加上连续微管伸出产生的推力(注意:拉是指拉染色体;推是推两极)的共同作用结果。上述两种微管的长度变化是因微管蛋白去组装或组装的缘故,而微管联接处的滑动是类动力蛋白(胞质动力蛋白)作用远因。5. 有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而缺失蛋白臂dymain,推测该患者有哪些病症?答:动力蛋白臂dymain主要存在于鞭毛、纤毛的结构中并决定它们的运动,如果缺失将导致鞭毛和纤毛不能运动,如果该患者是男性应该会有不育症(精子尾部鞭毛不能摆动)6. 微管 、微丝、中间纤维在成分 、结构 、行为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答: 如下表:成分结构行为功能微管微管蛋白二聚体二聚体头尾相接组成原纤维,多条原纤维并列再组成片状物,当片状物包含13条原纤维时,则卷拢形成微管组装形成中心体、基体、鞭毛纤毛等。1 维持细胞形态的支架作用。2 控制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运动。3 控制细胞内的物质运输:4 决定了鞭毛(或纤毛)的摆动机制。微丝肌动蛋白单体两股由G肌动蛋白联结成的单链相互缠绕螺旋形成纤维形成细肌丝等1 肌肉收缩2 控制细胞质的运动:胞质环流3 决定细胞的移动和形状变化:伪足,胞质分裂环。4 非肌细胞中的应力纤维:黏着带、黏着斑5 小肠微绒毛中间纤维中间丝蛋白中间丝多肽形成二聚体,二聚体反向平行交叠成四聚体,四聚体首尾相连形成原纤维,8根原纤维扭成10nm中间丝。参与形成桥粒,半桥粒1)参与细胞骨架的支撑作用; 2)固定细胞核和细胞器在细胞内的相对位置;3)推测它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及mRNA运输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