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2551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篇土壤分析.81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811.1土壤样品的采集.811.2土壤样品的处理.912土壤水分的测定 1012.1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1012.2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1013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114土壤中氮的测定 1314.1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1314.2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1415 土壤中磷的测定. .1515.1 土壤全磷的测定.1515.2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17 16 土壤钾素的测定.1816.1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1816.2 土壤全钾量的测定.18 17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19 18 土壤可溶性盐分的测定.2118.1 待测液的制备.2118.2 水溶性盐分总量的测定.2118.3 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2118.4 氯离子的测定.2218.5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2218.6 钙和镁离子的测定.2318.7 钠和钾离子的测定.24 19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2519.1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2519.2 土壤有效钼的测定.2519.3 土壤中铜、锌、锰、铁的测定.27 110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27110.1 混合指示剂比色法.27110.2 电位测定法.28 111 土壤容重和孔度的测定(环刀法).28111.1 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28111.2 土壤孔度的测定.29第二篇 肥料分析.31 21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121.1 化学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121.2 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1 22 肥料含水量的测定.3122.1 常见化肥中含水量的测定.3122.2 有机肥料中含水量的测定.29 23 氮素化肥分析.3223.1 氮素化肥总氮量的测定.3223.2 氮素化肥中铵态氮的测定.3323.3 氮素化肥中硝态氮的测定.3323.4 尿素中氮的测定.34 24 磷素化肥分析.3424.1 磷素化肥全磷量的测定.3424.2 过磷酸钙中游离酸的测定.3524.3 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3624.4 碱性热制磷肥有效磷的测定.3624.5 磷矿粉中全磷量的测定.3724.6 磷矿粉中有效磷的测定.37 25 钾素化学肥料全钾量分析.37 26 复合肥料的分析.3827 有机肥料的分析.3827.1 有机肥料全氮量的测定(铁锌粉还原法).38第三篇 植物分析.40 31 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4031.1 植物样品的采集.4031.2 植物组织样品的制备与保存.4131.3 植物微量元素分析样品的制备与保存.41 32 植物营养诊断.4132.1 植株汁液和浸提液的制备.4132.2 试剂配制.4232.3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的测定.4232.4 植物组织中磷的测定.4332.5 植物组织中钾的测定.44 33 植物水分的测定.4533.1 风干植物样品水分的测定.4533.2 新鲜植物样品水分的测定.45 34 植物粗灰分的测定.46 35 植物常量元素的分析.4735.1 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47 35.1.1 植物样品的消煮.47 35.1.2 植物全氮的测定.48 35.1.3 植物全磷的测定.48 35.1.4 植物全钾的测定.4935.2 植物全钙、镁的测定.50 36 植物微量元素分析.5136.1 植物硼的测定.5236.2 植物钼的测定.5336.3 植物铁、锰、铜、锌的测定.53 37 植物全碳的测定.54第四篇 农产品分析.55 41 农产品样品的采取制备与保存.5541.1 籽粒样品的采集、制备与贮存.5541.2 水果蔬菜样品的采集、制备与贮存.55 42 水分的测定(植物产品).56 43 蛋白质的分析.58 43.1 开氏法测定粗蛋白质58 43.2 铜盐沉淀法测纯蛋白质59 44 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6044.1 糖分的分析.60 44.1.1 果蔬含糖量的测定.61 44.1.2 作物可溶性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6244.2 淀粉的测定.64 44.2.1 谷物中淀粉的测定(酸水解法).64 44.2.2 酶水解法.6544.3 植物中粗纤维的测定(酸碱洗涤重量法).66 45 植物中粗脂肪的测定.6745.1 油重法.6745.2 残余法.6846植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 (2%草酸浸提2,6二氯靛酚滴定法).70 47 农产品酸度测定(滴定法).7247.1 总酸度测定(滴定法).73 48 农产品氨基酸的测定.7448.1 单指示剂甲醛滴定法.7548.2 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7548.3 茚三酮比色法.7649 果品硬度的测定.77 410 果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折射仪法).77 附录A.79第一篇 土壤分析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另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处理方法。11.1 土壤样品的采集1 土样的采集时间和工具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供应的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采样时要特别注意时间因素,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常用的采样工具有铁锨、管形土钻和螺旋土钻。2 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采样的方法因分析目的不同而不同。(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一般每层采样1kg,分别装入袋中并做好标记。(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必须采集原状土壤样品。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样品不变形,并要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部分。(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可从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4)耕作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只取耕作层20cm深度的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或熟土层较厚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采样点的选择一般可根据土壤、作物、地形、灌溉条件等划分采样单位。在同一采样单位里地形、土壤、生产条件应基本相同。土壤的混合样品是由多点混合而成。一般采样区的面积小于10亩时,可取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为1040亩时,可取51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大于40亩时,可取1520个点的土壤混合。在丘陵山区,一般51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在平原地区,一般305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采样点的分布方式主要有:对角线取样法(图1):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地块。棋盘式取样法(图2):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但地力不均匀的地块。之字形取样法(图3):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的地块。如果采来的土壤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保留1kg左右的土壤即可。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混合并铺成四方形,然后划对角线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所得的样品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取土样1kg装袋,袋内外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图1 图2 图311.2 土壤样品的处理土壤样品的处理包括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等操作过程。1 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除特殊要求鲜样外,一般要及时风干。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把样品弄碎后平铺在干净的牛皮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并且经常翻动,加速干燥。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稍干后,要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结成硬块后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虫体以及土壤中的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等,若石子过多,将其拣出并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2 磨细、过筛和保存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牛皮纸上,用木块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通过1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牛皮纸上重新碾磨。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不得抛弃或遗漏,但石砾切勿压碎。筛子上的石砾应拣出称重并保存,以备石砾称重计算之用。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土壤颗粒分析以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化学分析时,取风干好的土样如以上方法将其研碎,并使其全部通过18号筛(孔径1mm)。所得的土壤样品,可用以测定速效性养分、pH值等。测定全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时,可将通过18号筛的土壤样品,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孔径0.25mm)。测定全钾时,应将全部通过100号筛(孔径0.149mm)的土壤样品,作为其分析用。研磨过筛后的土壤样品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并注明其样号、土类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筛孔径、采集人等。一般样品在广口瓶内可保存半年至一年。瓶内的样品应保存在样品架上,尽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否则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主要仪器土壤筛、土钻、牛皮纸、木块、广口瓶、米尺、铁锨、土壤袋、标签、铅笔。12 土壤水分的测定(吸湿水和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排除重力水后,本身所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数量。它是研究土、水、植物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改良、合理灌溉不可缺少的水分常数。吸湿水是风干土样水分的含量,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12.1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测定原理风干土壤样品中的吸湿水在1052的烘箱中可被烘干,从而可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后土重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烘干,然而土壤有机质不能被分解。 测定步骤1.取一干净又经烘干的有标号的铝盒 (或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为A。2.然后加入风干土样510g(精确到0.0001g),并精确称出铝盒与土样的总重量B。3.将铝盒盖斜盖在铝盒上面呈半开启状态,放入烘箱中,保持烘箱内温度1052,烘6小时。4.待烘箱内温度冷却到50时,将铝盒从烘箱中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再启开铝盒盖烘2小时,冷却后称其恒重为C。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3mg。结果计算该土样吸湿水的含量(%) = (B-A)-(C-A)(C-A)100%=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注意事项(1)要控制好烘箱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052,过高过低都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2)干燥器内所放的干燥剂要在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烘干土样。否则干燥剂要重新烘干或更换后方可放入干燥器中。主要仪器铝盒、分析天平(0.0001g)、角匙、烘箱、坩埚钳、干燥器、瓷盘。 12.2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测定方法(铁框法)1.在田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面积不少于0.5m2,仔细平整地面。2.将铁框击入平整好的地块约67cm深,其中大框(5050cm2)在外,小框(2525cm2)在内,大小框之间为保护区,其之间距离要均匀一致。小框内为测定区。3.在上述地块旁挖一剖面,测定各层容重及其自然含水量。从而计算出总孔隙度及自然含水量所占容积%,然后根据总孔隙度与现有自然含水量所占容积%之差,求出实验土层(一般为1m左右)全部孔隙都充满水时应灌水的数量,为保证土壤充分渗透,实际灌水量将为计算需水量的1.5倍。按下式计算测试区和保护区的灌水量:灌水量(m3)=H(a-w)dsh式中:a土壤饱和含水量(%);w土壤自然含水量(%);d土壤容重(g/cm3);s测试区面积(m2);h土层需灌水深度(m);H使土壤达饱和含水量的保证系数。H值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深度有关,通常为1.53,一般粘性土或地下水位浅的土壤选用1.5,反之,选用2或3。4.灌水前在测试区和保护区各插厘米尺一根,灌水时,为防止土壤冲刷,应在灌水处铺上草或席子。5.灌水时先往保护区灌水,灌到一定程度后,立即向测定区灌水,使内外均保持5cm厚的水层,一直到灌完为止。6.灌水完毕,土表要用草或席子以及塑料布盖严,以防蒸发和雨淋。7.取样时间,一般为砂土类、壤土类在灌水后24小时取样,粘土类必须在48小时或更长时间以后方可采样测定。8.采样于测定区按正方形对角线打钻,每次打3个钻孔,从上至下按土壤发生层分别采土1520g(精确到0.01g),放入铝盒,测其含水量。以后每天测定一次,直到前后两天的含水量无显著差异,水分运动基本平衡为止。结果计算重量田间持水量%=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容积田间持水量=重量田间持水量容积注意事项因地下水位的高低可影响所测得的田间持水量的数值,因此在报所测田间持水量的结果时必须注明地下水的深度。主要仪器铁锨、锤子、铁框(5050cm2和2525cm2各1个)、草席、塑料布、水桶、土钻、铝盒、天平(0.01g)、厘米尺。1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测定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测定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10ml,(在加入约3ml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淡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4.在测定样品的同时必须做两个空白试验,取其平均值。可用石英砂代替样品,其他过程同上。结果计算在本反应中,有机质氧化率平均为90%,所以氧化校正常数为10090,即为1.1。有机质中碳的含量为58%,故58g碳约等于100g有机质,1g碳约等于1.724g有机质。由前面的两个反应式可知:1mol的K2Cr2O7可氧化32mol的C,滴定1molK2Cr2O7,可消耗6mol FeSO4,则消耗1molFeSO4即氧化了3216C=14C=3计算公式为:有机质g/kg= (V0-V)N0.0031.7241.1)样品重1000式中:V0滴定空白液时所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V滴定样品液时所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N标准硫酸亚铁的浓度。mol/L附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分级表如下,以供参考。级 别一 级二 级三 级四 级五 级六 级有机质(%)403040203010206106注意事项1.根据样品 有机质含量决定称样量。有机质含量在大于50g/kg的土样称0.1g,2040g/kg的称0.3g,少于20g/kg的可称0.5g以上。2.消化煮沸时,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3.最好用液体石蜡或磷酸浴代替植物油,以保证结果准确。磷酸浴需用玻璃容器。4.对含有氯化物的样品,可加少量硫酸银除去其影响。对于石灰性土样,须慢慢加入浓硫酸,以防由于碳酸钙的分解而引起剧烈发泡。对水稻土和长期渍水的土壤,必须预先磨细,在通风干燥处摊成薄层,风干10天左右。5.一般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量不小于空白用量的1/3,否则,氧化不完全,应弃去重做。消煮后溶液以绿色为主,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应减少样品量重做。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分析天平(0.0001g)、硬质试管、长条腊光纸、油浴锅 、铁丝笼(消煮时插试管用)、温度计(0360 )、滴定管(25ml)、吸管(10ml)、三角瓶(250ml)、小漏斗、量筒(100ml)、角匙、滴定台、吸水纸、滴瓶(50ml)、试管夹、吸耳球、试剂瓶(500ml)。2.试剂(1)0.136mol/LK2Cr2O7H2SO4的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分析纯重铬酸钾(K2Cr2O7)40g溶于500ml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L,然后缓慢加入比重为1.84的浓硫酸(H2SO4)1000ml,并不断搅拌,每加入200ml时,应放置1020分钟使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第二份浓硫酸(H2SO4)。加酸完毕,待冷后存于试剂瓶中备用。(2)0.2mol/LFeSO4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分析纯硫酸亚铁(FeSO47H2O)56g或硫酸亚铁铵Fe(NH4)2(SO4)26H2O80g,溶解于蒸馏水中,加3mol/L的硫酸(H2SO4)60ml,然后加水稀释至1L,此溶液的标准浓度,可以用0.0167mol/L重铬酸钾(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3)邻啡罗啉指示剂。称取分析纯邻啡罗啉1.485g,化学纯硫酸亚铁(FeSO47H2O)0.69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贮于棕色滴瓶中(此指示剂以临用时配制为好)。14 土壤中氮的测定(全氮、速效氮)14.1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土壤含氮量的多少及其存在状态,常与作物的产量在某一条件下有一定的正相关,从目前我国土壤肥力状况看,80%左右的土壤都缺乏氮素。因此,了解土壤全氮量,可作为施肥的参考,以便指导施肥达到增产效果。方法原理土壤与浓硫酸及还原性催化剂共同加热,使有机氮转化成氨,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无机的铵态氮转化成硫酸铵;极微量的硝态氮在加热过程中逸出损失;有机质氧化成CO2。样品消化后,再用浓碱蒸馏,使硫酸铵转化成氨逸出,并被硼酸所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主要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NH2CH2CONH-CH2COOH+H2SO4=2NH2-CH2COOH+SO2+ONH2-CH2COOH+3H2SO4=NH3+2CO2+3SO2+4H2O2NH2-CH2COOH+2K2Cr2O7+9H2SO4=(NH4)2SO4+2K2SO4+2Cr2(SO4)3+4CO2+10H2O(NH4)2SO42NaOH=NaSO4+2H2O+2NH3NH3+H3BO3=H3BO3NH3H3BO3NH3+HCl=H3BO3+NH4Cl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通过60号筛(孔径为0.25mm)的风干土壤样品0.51g(精确到0.001g),然后放入150ml开氏瓶中。2.加浓硫酸(H2SO4)5ml,并在瓶口加一只弯颈小漏斗,然后放在调温电炉上高温消煮15分钟左右,使硫酸大量冒烟,当看不到黑色碳粒存在时即可(如果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应加12g焦硫酸钾,以提高温度加强硫酸的氧化能力)。3.待冷却后,加5ml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在电炉上微沸5分钟,这时切勿使硫酸发烟。4.消化结束后,在开氏瓶中加蒸馏水或不含氮的自来水70ml,摇匀后接在蒸馏装置上,再用筒形漏斗通过Y形管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NaOH)25ml。5.将一三角瓶接在冷凝管的下端,并使冷凝管浸在三角瓶的液面下,三角瓶内盛有25ml 2%硼酸吸收液和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6.将螺丝夹打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要预先加热至沸),通入蒸汽,并打开电炉和通自来水冷凝。7.蒸馏20分钟后,检查蒸馏是否完全。检查方法:取出三角瓶,在冷凝管下端取1滴蒸出液于白色瓷板上,加纳氏试剂1滴,如无黄色出现,即表示蒸馏完全,否则应继续蒸馏,直到蒸馏完全为止(或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8.蒸馏完全后,降低三角瓶的位置,使冷凝管的下端离开液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的管的下端(洗入三角瓶中),然后用0.02mol/L盐酸(HCl)标准液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酒红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测定时同时要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它操作相同。结果计算N%= (V-V0)N0.014样品重100式中:V滴定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V0滴定空白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0.014氮原子的毫摩尔质量g/mmol;100换算成百分数。注意事项1.在使用蒸馏装置前,要先空蒸5分钟左右,把蒸汽发生器及蒸馏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含氮杂质去除干净,并用纳氏试剂检查。2.样品经浓硫酸消煮后须充分冷却,然后再加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否则作用非常激烈,易使样品溅出。加入重铬酸钾后,如果溶液出现绿色,或消化12分钟后即变绿色,这说明重铬酸钾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补加1g固体重铬酸钾(K2Cr2O7),然后继续消化。3.若蒸馏产生倒吸现象,可再补加硼酸吸收液,仍可继续蒸馏。4.在蒸馏过程中必须冷凝充分,否则会使吸收液发热,使氨因受热而挥发,影响测定结果。5.蒸馏时不要使开氏瓶内温度太低,使蒸气充足,否则易出现倒吸现象。另外,在实验结束时要先取下三角瓶,然后停止加热,或降低三角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开氏瓶(150ml)、弯颈小漏斗、分析天平、电炉、普通定氮蒸馏装置。2.试剂:(1) 浓硫酸(化学纯,比重1.84)。(2)饱和重铬酸钾溶液。称取200g(化学纯)重铬酸钾溶于1000ml热蒸馏水中。(3)40%氢氧化钠(NaOH)溶液。称取工业用氢氧化钠(NaOH)400g,加水溶解不断搅拌,再稀释定容至1000ml贮于塑料瓶中。(4)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加入热蒸馏水(60)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至1000ml,最后用稀盐酸(HCl)或稀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5)定氮混合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和0.5g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00ml95%酒精研磨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6)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取浓盐酸(HCl)(比重1.19)1.67ml,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然后用标准碱液或硼砂标定。(7)钠氏试剂(定性检查用)。称氢氧化钾(KOH)134g溶于460ml蒸馏水中;称取碘化钾(KI)20g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碘化汞(HgI)使溶液至饱和状态(大约32g左右)。然后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即成。14.2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土壤水解性氮,包括矿质态氮和有机态氮中比较易于分解的部分。其测定结果与作物氮素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测定原理在密封的扩散皿中,用1.8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水解土壤样品,在恒温条件下使有效氮碱解转化为氨气状态,并不断地扩散逸出,由硼酸(H3BO3)吸收,再用标准盐酸滴定,计算出土壤水解性氮的含量。旱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需加硫酸亚铁使之还原成铵态氮 。由于硫酸亚铁本身会中和部分氢氧化钠,故需提高碱的浓度(1.8mol/L,使碱保持1.2mol/L的浓度)。水稻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极微,可以省去加硫酸亚铁,直接用1.2mol/L氢氧化钠水解。操作步骤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1mm)风干样品2g(精确到0.001g)和1g硫酸亚铁粉剂,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内,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水稻土样品则不必加硫酸亚铁。)2.用吸管吸取2%硼酸溶液2ml,加入扩散皿内室,并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特制胶水,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以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用移液管加入10ml1.8mol/L氢氧化钠于皿的外室(水稻土样品则加入10ml1.2mol/L氢氧化钠),立即用毛玻璃盖严。3.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碱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橡皮筋固定,贴上标签,随后放入40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再以0.01mol/LHCl标准溶液用微量滴定管滴定内室所吸收的氮量,溶液由蓝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用量毫升数V。同时要做空白试验,滴定所用盐酸量为V0。结果计算水解性氮(mg/100g土)= N(V-V0)14样品重100式中: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V滴定样品时所用去的盐酸的毫升数;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标准盐酸的毫升数;14一个氮原子的摩尔质量mg/mol;100换算成每百克样品中氮的毫克数。注意事项(1)滴定前首先要检查滴定管的下端是否充有气泡。若有,首先要把气泡排出。(2)滴定时,标准酸要逐滴加入,在接近终点时,用玻璃棒从滴定管尖端沾取少量标准酸滴入扩散皿内。(3)特制胶水一定不能沾污到内室,否则测定结果将会偏高。(4)扩散皿在抹有特制胶水后必须盖严,以防漏气。主要仪器扩散皿、微量滴定管、1/1000分析天平、恒温箱、玻璃棒 毛玻璃、皮筋、吸管(2ml和10ml),腊光纸、角匙、瓷盘。试剂(1)1.8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72g,用蒸馏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000ml。(2)1.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48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3)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用热蒸馏水(约60)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ml,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4)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先配制1.0mol/L盐酸溶液,然后稀释100倍,用标准碱标定。(5)定氮混合指示剂。与土壤全氮的测定配法相同。(6)特制胶水。阿拉伯胶(称取10g粉状阿拉伯胶,溶于15ml蒸馏水中)10份、甘油10份,饱和碳酸钾5份混合即成(最好放置在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以除去氨)。(7)硫酸亚铁(粉状)。将分析纯硫酸亚铁磨细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15 土壤中磷的测定(全磷、速效磷)15.1 土壤全磷的测定(硫酸一高氯酸消煮法)方法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与高沸点的硫酸和强氧化剂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而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孔径为0.25mm)的土壤样品1g(精确到0.0001)置于50ml三角瓶中,以少量水湿润,并加入浓H2SO48ml,摇动后(最好放置过夜)再加入7072%的高氯酸(HClO4)10滴摇匀。2.于瓶口上放一小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至瓶内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分钟,全部消煮时间约为4560分钟。3.将冷却后的消煮液用水小心地洗入100ml容量瓶中,冲冼时用水应少量多次。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用水定容,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将溶液滤入干燥的100ml三角瓶中。同时做空白试验。4.吸取滤液2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30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稀硫酸(H2SO4)溶液调节pH至溶液刚呈微黄色。5.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用水定容至刻度。6.在室温高于15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700nm的波长比色,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液调零点,读取吸收值,在工作曲线上查出显色液的Pmg/L数。7.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mg/L标准溶液0,1,2,3,4,5,6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约30ml,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定容。即得0,0.1,0.2,0.3,0.4,0.5,0.6,mg/LP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溶液同时比色,读取吸收值。在方格坐标纸上以吸收值为纵坐标,Pmg/L数为横坐标,绘制成工作曲线。结果计算全P %=显色液mg/L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W106)100式中:显色液P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Pmg/L;显色液体积本操作中为50ml;分取倍数消煮溶液定容体积/吸取消煮溶液体积;106将ug换算成gW土样重(g)。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为0.005%。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分析天平、小漏斗、大漏斗、三角瓶(50ml和100ml)、容量瓶(50ml和100ml)、移液管(5ml和10ml)、电炉、分光光度计。2.试剂:(1)0.5mol/L碳酸氢钠浸提液。称取化学纯碳酸氢钠42.0g溶于800ml水中,以0.5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8.5,洗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贮存于试剂瓶中。此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比在玻璃瓶中容易保存,若贮存超过1个月,应检查pH值是否改变。(2)无磷活性炭。活性碳常常含有磷,应做空白试验,检查有无磷存在。如含磷较多,须先用2mol/L盐酸浸泡过夜,用蒸馏水冲洗多次后,再用0.5mol/L碳酸氢钠浸泡过夜,在平瓷漏斗上抽气过滤,每次用少量蒸馏水淋洗多次,并检查到无磷为止。如含磷较少,则直接用碳酸氢钠处理即可。(3)磷(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45烘干48小时的分析纯磷酸二氢钾0.2197g于小烧杯中,以少量水溶解,将溶液全部洗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此溶液即为含50mg/L的磷基准溶液。吸取50ml此溶液稀释至500ml,即为5mg/L的磷标准溶液(此溶液不能长期保存)。比色时按标准曲线系列配制。(4)硫酸钼锑贮存液。取蒸馏水约400ml,放入1000ml烧杯中,将烧杯浸在冷水中,然后缓缓注入分析纯浓硫酸208.3ml,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另称取分析纯钼酸铵20g溶于约60的200ml蒸馏水中,冷却。然后将硫酸溶液徐徐倒入钼酸铵溶液中,不断搅拌,再加入100ml0.5%酒石酸锑钾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试剂瓶中。(5)二硝基酚。称取0.25g二硝基酚溶于100ml蒸馏水中。(6)钼锑抗混合色剂。在100ml钼锑贮存液中,加入1.5g左旋(旋光度+21+22)抗坏血酸,此试剂有效期24小时,宜用前配制。15.2 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法)了解土壤中速效磷供应状况,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由于提取剂的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致。提取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各种土壤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采用碳酸氢钠来提取,酸性土壤采用酸性氟化铵或氢氧化钠草酸钠法来提取。方法原理石灰性土壤由于大量游离碳酸钙存在,不能用酸溶液来提取速效磷,可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这样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HCO-3、CO2-3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交换,因此,碳酸氢钠不仅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中速效磷的提取。待测液用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在常温下进行还原,使黄色的锑磷钼杂多酸还原成为磷钼蓝进行比色。操作步骤: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为1mm)的风干土样5g(精确到0.01g)于200ml三角瓶中,准确加入0.5mol/L碳酸氢钠溶液100ml,再加一小角勺无磷活性碳,塞紧瓶塞,在振荡机上振荡30分钟(振荡机速率为每分钟150180次),立即用无磷滤纸干过滤,滤液承接于100ml三角瓶中。最初78ml滤液弃去。2.吸取滤液10ml(含磷量高时吸取2.55ml;同时应补加0.5mol/L碳酸氢钠溶液至10ml)于50ml量瓶中,加硫酸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充分摇匀,排出二氧化碳后加水定容至刻度,再充分摇匀。3.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波长660nm),比色时须同时做空白测定。4.磷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5mg/L磷标准溶液0、1、2、3、4、5ml于50ml容量瓶中,每一容量瓶即为0、0.1、0.2、0.3、0.4、0.5mg/L磷,再逐个加入0.5mol/L碳酸氢钠10ml和硫酸一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然后同待测液一样进行比色。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计算土壤速效Pmg/kg=比色液mg/L定容体积/W分取倍数式中:比色液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比色液磷的mg/L数;W称取土样重量(g)。分取倍数100/10土壤速效磷(P)mg/kg 等级5 低510 中10 高注意事项1.活性碳一定要洗至无磷无氯反应。2.钼锑抗混合剂的加入量要十分准确,特别是钼酸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显色的深浅和稳定性。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比色酸度应保持基本一致,它的加入量应随比色时定容体积的大小按比例增减。3.温度的大小影响着测定结果。提取时要求温度在25左右。室温太低时,可将容量瓶放入4050的烘箱或热水中保温20分钟,稍冷后方可比色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