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1658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发展心理学论文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作 者 赵文慧 系(院) 教育科学学院专 业 教育学年 级 11 级学 号 110704004日 期 2012,12,15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赵文慧(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摘要】 :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存在着与正常家庭儿童生活处境与生活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这引起了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困惑。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缺乏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缺乏倾诉和求助对象,导致单亲家庭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纪律性不高、社会认知有误、早恋倾向等问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键词 】: 单亲家庭;社会问题;单亲儿童;早恋倾向;心理健康 儿童教育是最微妙、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教育阶段,儿童教育必以爱心为本。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但在教育实践中,爱心教育最容易被忽视,批评教育最容易登场,这是值得每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深思和亟待纠正的。爱的大部分来源是出自于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同伴。当然,父母的爱是占据大部分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的数量的日益增加,孩子们得到的爱减少了一半甚至是全部的。这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创伤。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单亲家庭呈现上升趋势 据妇女权益部门不完全统计,建国50 多年来,中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高潮,其中20 世纪50 年代的离婚高潮中,全国出现了110 多万对离婚者;“文革”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高潮,离婚人数高达180 多万对;第三次离婚高潮是在90 年代初。从此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盘升势头。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 万到60 万的数量递增。据对全国27 个省市自治区900 名父母离异的儿童和800 名完整儿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儿童在智力发展,情感情绪,社会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犯罪率更是高达40%。逐渐增多的单亲家庭及离异子女,已成为社会又一特殊弱势群体。(一) 单亲家庭儿童普遍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的年轻父母普遍没有接受过怎样教育子女的学习训练,缺少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如再遇到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在家庭中扮演两个角色,因此,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是不平衡、不正常的。单亲家庭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与父母离婚前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冲突造成的紧张人际关系,以及父母离婚后对一方家长产生的分离焦虑、悲伤,对既往家庭幸福的回忆等有关。此外,也与进入单亲家庭核心家庭的不适应,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羞辱、自卑、无助等情况相关。其表现如下:1.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不断争吵直至离异,给心灵蒙上阴影,精神失去寄托,或陷于哀伤痛苦,或沉迷于幻想美好生活,或放纵于吃喝玩乐,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前进动力。某同学今年十八岁,十四岁那年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差,父亲常年下岗在家,喜欢赌博。他在学校成绩很差,经常留级。“爸妈离婚前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很小的地方,爸爸总是打麻将打到很晚,他们两个就吵架,我从睡梦中常被他们吵醒。我对他们说明天要上课,但他们还是不停地吵爸爸只关心输赢,从来不问我的学习,我成绩下降,他就打我骂我,说我给他丢脸我好想妈妈,可是爸爸不许妈妈来看我,同学们也都笑话我,我真的不想再上学了可见,父母离婚最苦的是孩子。为了孩子,一定要慎重行事。2 不良情绪和性格 一位记者在某精神病院采访时正赶上家长探视,小波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正由她姥姥和妈妈领着,走进病房。据大夫说他曾因害怕受同学欺负而在家休学两年,可是这个在外面有的胆小鬼在家却霸道得不得了,屡次拿针去扎姥姥的手。他这种变态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小波的爸爸是某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小对儿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可孩子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其父大失所望,一次竟用枕头捂住孩子的脸压在沙发上这之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小,父母也因其教育问题屡次争吵直至离婚。他干脆不去上学,反而在家里找碴撒气,姥姥基于对他的疼爱和怜悯,一直包容忍让,最终成为他霸道行为的出气筒。期望值过高导致小波父亲的暴力教育,而随之而来的夫妻离异,又在小波就旧伤未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因为年纪小,小波的宣泄指向还仅停留在“向内”的话,有朝一日,随着他年龄增长和体力能力的增加,他的种种不满,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家庭走向社会,那时候后果才是更可怕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3 不良习惯 加拿大学者曾就单亲家庭孩子身心健康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单亲儿童在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有21%嗜毒,70%以上不同程度的酗酒,而且有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由于父亲或母亲过分的溺爱或者不闻不问,再加上儿童本身自制力尚弱、情绪的影响波动以及外界的巨大诱惑,单亲子女易被网络游戏、抽烟、酗酒、赌博等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缠身而难以自拔。4 品行障碍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精神扯皮”的过程中,承担了一个聆听者、目睹者和他们宣泄彼此间仇恨的暴力承受者的角色,那么这些孩子对社会的仇恨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会在父母的行为中,习得“以暴制暴”,因为他们成长的家庭就是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师协作网协作律师时茂福前不久对河北某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作了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该市近三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由2002年121人上升到2005年221人。且暴力性犯罪如杀人、重伤害等严重犯罪较为突出。在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而不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25%以上。单亲家庭儿童或是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许多孩子厌学、逃学、辍学而不能接受正常学校教育,有的甚至被家长教唆犯罪;或是由于心理、精神受到伤害产生仇视、厌世情绪,这在少年犯中占三分之一左右;再如父母离异生活困难,升学乃至生活有沉重的经济负担,过早走向社会思想的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低使他们更容易从小偷小摸,打架滋事到走上诈骗、抢劫、乃至杀人的犯罪道路。5不能适应社会大部分单亲家庭儿童由于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不满,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己,在学校中沉默寡言,孤僻自闭,不能与他人正常相处,亦不参加组织活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潜在的和深刻的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以后各种心理适应不良。进入社会便更难立足,稍有挫败或不如意就会造成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以上表现在单亲家庭子女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其中突出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不良情绪和性格、品行障碍。6出现早恋倾向大部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在爷爷奶奶那里又得不到真正自己想要的爱,在伙伴那里由于面子问题心理也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会在异性同学那里产生一些类似于爱情的东西,通过和异性同学的诉说,吐露自己内心长久的压抑,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多结交自己认为很好的朋友。但这早恋是不被大家所认可的,早恋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学业荒废、思想道德滑坡、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为此,单亲儿童内心缺少的爱是只有父母能够给与的,是不能被任何东西来替代的。(二)、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姆斯基说过:“任何方法如果以儿童需要为基础,那么便会成功,反之,则不会达到目的”。为提出更好的对策,研究儿童心理需要十分必要。单亲家庭儿童比正常儿童有着更强烈的心理需要:1 经济和安全 孩子需要父母给予稳定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只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忍饥挨饿,不会因为缺吃少穿而去偷去抢;只有父母宽大而有力的翅膀,才能给他们安定,不必提心吊胆,不必担惊受怕。其中,经济是基础,身心安全是保障。2 爱与情感 单亲家庭儿童更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爱。由于他们家庭的特殊性,他们有的只得到了父爱,有的只得到了母爱;有的父母为了争孩子的抚养权展开拉锯战,使孩子夹在中间无所适从;有的父母都撒手不管,把孩子丢给年迈的老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老师的爱成了孩子强烈的企盼与渴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同学,朋友的关爱与友谊。班里有的学生受世俗、家长的影响不愿意与单亲家庭子女交往,单亲孩子表面虽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很渴望融入集体中去的,只是他们自尊心过强,怕同学嫌弃,没有勇气主动接近人家。同时,家庭的残缺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多创伤,他们有很多苦闷要向人倾诉,也需要别人给予更多的安慰。3尊重与承认曾经有一个实例就是,小海的母亲和其父离婚后再组家庭,小海的父亲是个赌鬼,每逢深夜输钱回家就将气撒在孩子身上,骂他是“讨债鬼”,小海思念妈妈,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更觉得抬不起头来,小小年纪跳楼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父母的“离婚战”中,儿童常感到自己是多余的,心灵和精神的创伤难以弥补,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因此更希望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从而树立信心。每个做父母的都应十分清楚,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小的量变积累到大的质变的飞跃, 孩子学好变坏也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万里长城, 起于垒土;千里之堤, 溃之蚁穴。越是在优越的条件下,做父母的越是应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千万不要冲动行事,悔恨终生。儿童心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做父母的懂得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些父母偏偏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以身作则。要知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性质是至关重要的。对未涉世的孩童来说,家庭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就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无声的启示。因此, 父母爱孩子, 首先应自尊、自爱、自强,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塑造一个好的形象模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当今时代,一般父母都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神童、少年大学生这些耀眼的光环,使无数年轻的父母们为之倾倒。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不但是无可非议的,而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美好前程。美好前程是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再加上自己的不仅如此,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所有的父母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品德优良。但是,不少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有的方法简单粗暴,轻则口训,重则棒打;有的放任自流, 相信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就好了,如此等等。父母如果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就会既不苛刻求成,又不放任自流,而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孩子,以自身的优良品质无声润物哺育健康的心灵,以促进孩子身心顺利健康地发展。总之,儿童身心的发展与父母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做父母的懂点儿童心理学,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掌握一些教育培养儿童的正确方法与途径,一切从实际出发,会大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才能使父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参考文献1林崇德,儿童发展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关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J2011年赵文慧11070400411级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实践作业 姓名:赵文慧 专业:教育学 学号: 110704004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