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创新教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1352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创新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创新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创新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创新教育赵文蕾 滕跃民摘要:高职院校应开展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文章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利于创新型应用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不同高校核心资源存在的差异,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多维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国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也由科技竞争转向了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实用人才。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推动,而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关键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开展创新教育必须克服重传统继承,轻创新开拓的传统模式,构建新型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以多视角教育创新来实现多维度创新教育。一、 多维度创新教育:实证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趋激烈,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中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已由一次性创新轩昂持续创新发展;由个别创新向系列创新发展;由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呼吁高校要加强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创新教育,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将这种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从人才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用一种单规格的模式培养人才,或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试验、重精英轻大众,或重视加强技能训练,削弱必要的文化基础,仅满足于低层次的岗位竞争,这种培养模式已经明显无法满足国家和就业市场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根据本身的教育定位和在高等教育中承担的教育任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确保毕业生在技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主要看毕业生在技术、工艺和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新的教育管你,要求高职教育应主要着眼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战略、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思维活动往往被严重固化。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过渡,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以及人格品质多样化明显增强。面对如此客观情况,我们仍然千篇一律的培养方案、完全统一的课程内容、同样规格的知识结构、相同格式的教学大纲、缺乏新意的授课内容来“剪裁”学生,就必然导致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单一,视角也越狭隘。这一状况表明,目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对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二、 多维度创新教育:实证研究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和创新人才不足的关键,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在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其深层的原因是我国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的导向偏差、学校教育体系封闭、教育管理体制僵化、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机制缺乏,以及忽视教师素质和课程建设等。1、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以“课程/专业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模式进行,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实训教学内容手段却不多。近几年虽然有所加强,但很多学校由于有效管理方法的缺失,存在着实践实训流于形式,昂贵的试验器材空置浪费的现象。还有不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照搬本科,只是在其上减法,从而照成所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适应性较差,应变能力弱,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差距较大。2、 政府的管理职能转变较慢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较封闭,教育行政部对高职院校的指令性管理较强。代表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是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又是管理者,往往事无巨细、包揽过多。不利于高职院校发挥自身潜力。学校管理层以执行政府指令为主,竞争性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在制度上对创新性实用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3、 社会力量介入支持并参与学校发展的机制缺乏非政府的社会力量无法有效介入学校管理过程。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联系不多,沟通不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不一,一方面,企业得不到需要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培养重叠浪费,所学非所用。4、 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够教师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具备新思维、新知识、新技能、新教学方法并进行创造性教学的能力还很不够,因此指导学生心有余额为力不足。教师仍然以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为主,对于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缺少办法,而且许多教师没有生产实践或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流程了解和掌握不多。这必将制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5、 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收到抑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信会相应减弱。在进入高校之前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的压力在进入大学后立即卸了下来,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另外,由于学生习惯顺从教师、教材和专家,不会创先思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活动偏少,其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的机会。6、 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少是在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做减法,职业教育属性不强。课程的设置中核心课程的地位不突出,实践实训课程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极少;课程与企业需要的关联度不够。7、 评价体系僵化而且急功近利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高职院校的办学评估来看,其评价内容与方式方法过于重视学校硬件建设,轻视学校的软件建设;重视卷面考试等量化评价,轻视学生动态发展及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通过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轻视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三、 多维度创新教育: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实用人才培养模式1、 优化教育目标,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要构建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先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总目标,通过若干年大力度的投入,改革和建设初步形成科学、系统、高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也要培养高级岗位技能型人才和具有工程北京的实务运用人才。因此,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先转变教育观念,把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念上来;把过去以掌握知识多少来衡量教育质量的观念转变到用全面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来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观念上来,建立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以创新为中心的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专才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2、 变革课程设置方式,突出专业特色,贴近企业需求由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导,与企业和职业相比较,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更熟悉教育和学科,使课程模式难以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理论与实践割裂是学科课程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科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要求。由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不是弄清课程的宏观结构,而是在课程开封工作中如何使学习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高职院校课程不是本科的课程压缩,也不是中专科学校课程的发酵。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的特色和特点,注重精而不注重广、注重尖而不注重博,要由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和行业教育人才主管领导协同学校制定具有内在逻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学校专业设置要适度,专业不在多而在精,要改变现在这种千校一面的格局,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充分挖掘学校本身的特色和根基,办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既要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又要具有育人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3、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和实习知道教师严重短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仍不理想,总体结构不尽合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科学合理、学历层次高、知识技能水平高、双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与此同时应用型专业教师短期培训制度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培训制度建设应该被落实,以制度来规范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要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切实破除高校教师聘任渠道单一的壁垒,特聘企业和行业人员来校任教,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使用技能专业的技能培养在课堂上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必须走出去,到实践的岗位中去观察学习摸索,也许在课堂上花费巨大的精力也不能讲明白的一个道理在现场就会迎刃而解,而且高职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非得有大量的实训教学不可。实训基地房建设与有效运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途径多种多样,培训形式也应采取多样化的选择。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课内实验、校内实训都是培养人才的重节,要又结合起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善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条件,改革管理体制,尽可能按功能设置实验室,统筹规划,优化设置,使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停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行实训(实习)基地的开放管理,保证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参与实训(实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发展和巩固职业能力,就能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职场需求,受到行业和企业房欢迎。5、 以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与特长的培训。人才培训模式创新的实施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标准和人才评价机制、体系,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贫瘠,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规划、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多维创新,其核心是在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前瞻性的判断,人吃的培养在紧密依托企业、依托市场的同时,要紧紧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科学的预测做到人才的超前性培养,切实培养出创新型实用人才,适应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潮。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3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4李宣海, 沈晓明.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5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6孙德彪.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7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8罗时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9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固10美亨利纽曼.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