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1213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细胞:由膜包围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以动态观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生活史的学科。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4.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什么是细胞学说?有何意义?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4.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意义:提出了生物同一性的细胞学基础,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之一(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怎样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1. 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 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5. 细胞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细胞生物学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细胞学的创立,16651840。第二阶段:细胞学经典时期,18401900。第三阶段:细胞学成熟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1900现在。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一)细胞的重要性1. 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 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5. 细胞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二)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第二章类病毒:是亚病毒的一种,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一裸露的环状RNA分子。不能像病毒那样感染细胞,只有当植物细胞受到损伤,失去了膜屏障,它们才能在供体植株与受体植/株间传染。古核细胞(古细菌):常常发现于几段特殊环境中,与真细菌有明显不同的,具有一些特殊性质的细菌。最早发现的古细菌是产甲烷菌,后又发现了盐细菌、亲热酸菌、热支原体等100多种。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性的mRNA序列荚膜:某些细菌最外表的一层边界明显的多糖类物质称荚膜。功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被吞噬;选择性的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病毒: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生物。蛋白质感染因子(朊病毒):一类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是机体某一处蛋白质构象改变所形成。能够引起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炎(疯牛病)支原体:分类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能在细胞内寄生繁殖,不少为致病的病原体。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质粒:细菌中除核区DNA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1、 具备细胞的基本形态,有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存在的特点a) 具典型的细胞质膜,环状DNA,多聚核糖体b) 一分为二的分裂式繁殖c) 能在培养基上生长2、 从保证一个细胞生命活动运转必须的条件看a) 完成酶促反应,至少需要100种酶;b) 酶促反应需要的空间:约50nm;c) 加上核糖体(直径10-20nm)、细胞膜(10nm)、核酸等,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200nm,支原体已接近此极限。 结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细胞根本不可能存在。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根本区别: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遗传信息量和表达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共性有哪些?结构共性:1.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3.遗传物质(DNA和RNA)4.都具有核糖体5.都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酶系统)功能共性:1.都能进行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2.都能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3.细胞都具有运动性(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物质的运动)病毒的主要特征与增殖周期?1)个体极小 , 20200nm,电镜观察2)专性寄生 3)没有细胞结构,遗传载体多样性。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4)增殖方式特别核酸复制增殖周期:吸附、侵入、复制、成熟、释放真核细胞的三大结构体系?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系统:膜厚度8-10nm, 蛋白质-脂,保护,结构区室化 (compartmentalization)。使细胞内表面积增加了数十倍,代谢能力增强。2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直径10-20nm, DNA-蛋白质,RNA-蛋白质,遗传信息存储与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翻译。3由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5-20nm,特异蛋白组成网架系统,细胞形态,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器移动和细胞移动。细菌细胞膜的特点?是由双层磷脂及蛋白质构成,厚约810nm,外侧紧贴细胞壁,通常不形成内膜系统。主要功能:进行选择性交换物质显著特点:多功能性 A. 膜外侧含有受体蛋白与酶,执行细菌细胞识别的功能; B. 膜内侧含有酶,与核糖体共同执行向外分泌蛋白的功能; C.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酶系,执行真核细胞线粒体的部分功能;间体(中膜体):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泡状、管状或包层状膜结构,一个或数个,革兰氏阳性菌明显,为DNA复制的支点。为什么要将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划分出来?(1)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真细菌都含有肽聚糖。(2)质膜中的脂质由带有分支的C-H链末端以醚键,而不是酯键与甘油结合。(3) 部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含有重复序列及内含子,真细菌不含重复序列及内含子。(4)核糖体及其蛋白质介于真核细胞与真细菌之间。 根据对5S rRNA序列的分析(1986年霍斯曼等人)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与真细菌差距甚远。推测古细菌比真细菌更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1. 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 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5. 细胞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细菌鞭毛的组成?细菌运动器官。由鞭毛蛋白构成,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第三章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的某一细胞系中筛选分离出单个细胞,并由此增殖呈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细胞系:原代培养的细胞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可以继续传代即为细胞系。细胞培养: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冷冻蚀刻技术: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冰冻断裂与蚀刻复型两步。样品经冷冻断裂后,在真空中短暂暴露,使断裂面上的一层薄冰升华,暴露出蚀刻面,以便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超薄切片技术:电子束穿透力很弱,用于电镜观察的标本,如一个直径为20m的细胞,制成厚度仅4050 nm的超薄切片几百片,用超薄切片机制作。包括固定、脱水、包埋、染色、制片等步骤负染色技术: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或醋酸双氧铀)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染色;吸去染料,干燥后,背景黑暗,而未被包埋的样品颗粒则透明光亮,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力可达1.5 nm左右。多应用于病毒、细胞骨架、核糖体、蛋白质颗粒等的研究 。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介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hybridization)。分子杂交: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分子片段,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RNA-RNA杂交的双链分子。这种技术可用来测定单链分子核苷酸序列间是否具有互补关系。 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方法。用于检测细胞内或染色体上的特殊DNA或RNA序列。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PR:利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迁移速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通过两个很近的荧光分子间产生的能量转移现象,检测活细胞内两种蛋白质分子是否直接相互作用杂交瘤技术: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但不能长期培养的的正常B淋巴细胞(如小鼠脾细胞)与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分泌抗体的瘤细胞(如骨髓瘤)进行融合。放射自显影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原理: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前体物掺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制取切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放射性曝光使乳胶感光,显示细胞内同位素所在位置。应用: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动态合成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方法:灭活的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电击和激光。 补充:植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去掉细胞壁,再让原生质体融合。 第四章流动镶嵌模型:(1) 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可作侧向运动。(2) 各化学成分的分布是高度不对称性;蛋白质或镶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3) 糖链在膜的外表面上与膜脂、膜蛋白相连,如同天线一样伸向四方。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细胞提供能量,需特异蛋白“协助”,转运特异性提高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并对代谢毒性敏感;都依赖载体蛋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协同运输:是一类不直接消耗ATP,靠间接提供能量、离子泵建立的浓度梯度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又称偶联运输、继发性、次级主动运输。血影蛋白:外周蛋白。为长的、可伸缩纤维状结构;由结构相似的链、链反向平行排列,扭曲成麻花状,组成异二聚体, 100nm;两个二聚体头与头相连形成200nm的四聚体,和其它细胞骨架成分连接。作用:红细胞膜骨架的重要成分,维持血影形状。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浓缩机制,为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有被小泡从细胞外液摄取大量特定大分子、同时避免吸入大量液体的有效途径。网格蛋白: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8105和4104的重链和轻链组成二聚体,3个二聚体形成组成包被的基本装配单位:三联体骨架(triskelion),是包被的结构单位低密度脂蛋白:血液中的胆固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成颗粒,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组成型胞吐: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分泌囊泡向细胞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不需信号触发自动进行,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为细胞外提供酶、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膜整合蛋白、膜脂。调节型胞吐:特殊机能的细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物(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向外释放。 小泡的形成有选择性,高尔基体TGN;具有浓缩作用。离子载体:一些能够极大提高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物质,使得靶细胞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而死亡。多为细菌产生的抗生素钠钾泵:由、各2个亚基组成的4聚体。亚基具磷酸化位点和ATP酶活性,细胞质侧有ATP和Na+结合位点,细胞外侧有K+结合位点;亚基帮助亚基进行折叠。存在于一切动物的质膜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1. 双分子片层模型2. 片层结构模型3. “单位膜”模型4. 流动镶嵌模型5. 脂筏模型6. 液晶态模型7. 板块镶嵌模型膜流动性的主要研究方法?(1)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1970年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促融合剂,让两种细胞融合。(2) 淋巴细胞的成帽capping反应: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均匀分布成簇成斑成帽。膜蛋白的流动性(3) 荧光漂白恢复用荧光标记的蛋白或脂质,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由于膜流动性,淬灭区域光亮逐渐增加,与周围强度相等。不仅能够证明膜的流动性,同时也能测量膜蛋白或膜脂扩散的速率。(4) 凝集素(Lectin)凝集实验:如ConA可以和细胞外的葡萄糖和甘露糖残基结合,引起细胞凝集。肿瘤细胞凝集性显著增强。膜蛋白流动性(5)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最早证明脂双层中脂的流动性是20世纪60年代Harden McConnell和O.Hayes Griffith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获得的。主动运输特点?逆浓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并对代谢毒性敏感;都依赖载体蛋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被动运输特点?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不需要提供能量;无膜转运蛋白的协助。协助扩散:特异性和选择性;具有饱和性,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简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配体与受体结合有被小窝有被小泡脱包被胞内体融合配体被转运至溶酶体降解;受体运回质膜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生理功能?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构象改变,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红细胞血影测得)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功能:1. 维持低Na+ 、高K+的细胞内环境;2.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体积;3. 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为神经肌肉冲动传导提供基础;4. 吸收营养:建立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梯度的同时,为葡萄糖的协同运输提供驱动力。简述细胞膜的功能?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导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反应高效有序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链接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膜表面特化结构7.膜蛋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靶标胞吞作用有哪几种形式?和有何特点?据吞噬泡大小及吞噬物质分为:1、吞噬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信号触发过程2、胞饮作用 细胞连续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连续发生的过程3、微胞饮作用 与胞饮并无根本的区别,只是微胞饮泡的体积小,直径约65nm。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分为: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2、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分析人体吸收葡萄糖时的运输方式?1.大多数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2.红细胞中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 直接能量来源: 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如菌紫红质;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如细菌对葡萄糖的基团转运。 间接能量来源: Na+ /葡萄糖同向协同运输; Na+ /H + 反向协同运输 H质子动力势-被膜细胞器。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通过与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特异的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几分钟内便通过网格蛋白包被膜泡的内化作用进入细胞,经过脱包被作用并与胞内体融合。胞内体是动物细胞内由膜包裹的细胞器,其作用是传输由胞吞作用新摄入的物质到溶酶体。胞内体膜上有ATP驱动的质子泵,将氢离子泵入胞内体腔中,使ph值降低,使LDL与受体分离,而胞内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返回细胞质膜,受体重复使用。然后含有LDL的胞内体与溶酶体融合,低密度脂蛋白被水解,释放出胆固醇和脂肪酸供细胞利用。举例说明什么是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浓缩机制,为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有被小泡从细胞外液摄取大量特定大分子、同时避免吸入大量液体的有效途径。动物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 肝细胞摄入转铁蛋白;某些激素如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等。第五章、第六章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多聚核糖体: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信号肽:又称开始转移序列,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有的可位于中部。一般1626个氨基酸残基: N端含有至少1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中部含有6-12个疏水氨基酸,C端具有可被信号肽酶识别的位点。引导核糖体到内质网并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开始穿膜转移KDEL序列:也称腔蛋白,在C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retrieval signals)Lys-Asp-Glu-Leu(KDEL);受体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顺、反面管网区、COPI和COPII有被小泡膜上。 磷脂转换蛋白:一种水溶性的介导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向其他膜转运的蛋白质肌质网: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特化的内质网,贮存钙离子的细胞器,网膜上有Ca2+-ATPase。N端规则:每种蛋白质起始合成时是甲硫氨酸(细菌中为甲酰甲硫氨酸),但合成后不久,就被特异的氨基肽酶水解掉,加接一个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氨基酸残基。蛋白质N端与其寿命的关系称之为N端规则。如果蛋白质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Pro、Gly、Cys、Val、Ala、Met、Ser或Thr,则蛋白质不立即被降解,是稳定的;如果是其它的12个氨基酸,则很快被降解,是不稳定的。N-连接的糖基化:大多数寡糖链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从内质网膜上磷酸多萜醇载体转移到靶蛋白三氨基酸残基(Asn-X-Ser/Thr,X为除Per以外的任意氨基酸)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过程:O-连接的糖基化:少数糖基化发生在靶蛋白丝氨酸或丝氨酸残基上,或发生在靶蛋白羟赖氨酸或脯氨酸残基上(如胶原蛋白),称为O-连接的糖基化。异质性细胞器:是指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该细胞器的形态、大小, 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微粒体:微粒体只是生化分析过程中的膜性结构碎片,主要是ER碎片,混杂有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的碎片,它不是细胞内固有的结构共转译:信号肽与SRP结合肽链延伸终止SRP与受体结合SRP脱离信号肽肽链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同时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肽链延伸至终止翻译体系解散。这种肽链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共转译后转译:在细胞质基质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或者成为细胞质基质可溶性驻留蛋白和骨架蛋白胞质溶胶与胞质基质的含义有哪些差异?胞质溶胶: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匀浆物中的各种细胞器,先后分别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等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上清部分,蛋白质含量占20%-30%,强调蛋白质组成、生理活动细胞质基质:主要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等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其中蛋白质分子和其他分子以凝聚状态或暂时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包括作为细胞质基质主要成分的各种酶和代谢中间产物,以及溶解状态存在的微丝微管。强调基质的高度有序性和细胞骨架在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 为某些蛋白质、脂肪酸合成提供场所。2. 胞质骨架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及物质运输。3. 提供离子环境以维持各细胞器的实体完整性。4. 蛋白质的修饰与选择性降解5. 影响细胞分化 ,如卵子细胞质对于分化起重要作用。细胞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中,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关的、由单层膜围绕形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内膜系统,如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各种小泡及液泡等。不含DNA,其功能活动、装配完全受核DNA的控制;各种内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交流 。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不属于内膜系统。溶酶体酶的特点以及溶酶体膜的特点?酶类: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等50多种水解酶,酸性条件下具最高活力,最适pH3-6(5)。酸性磷酸酶是标志酶。 酶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每一个溶酶体中所含有酶的种类有限,即各个溶酶体含有不同的酶组合。膜特点:1. 由一层单位膜组成,维持溶酶体的稳定性:2. 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pH值降低。3. 含有多种载体蛋白,可及时将水解产物转运出去。4.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5. 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利于其稳定。溶酶体有何特点?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特点: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m,最大的可超过1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m。具有异质性、动态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内有类似溶酶体功能的细胞器,如圆球体、糊粉粒及中央液泡。功能:1. “清道夫”作用。2. 防御功能。3. 细胞内消化,提供营养。4. 自溶作用(autophagy)。5. 参与激素分泌过程的调节:如将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6. 细胞外消化:受精的顶体反应。试将两种蛋白质糖基化方式进行比较?分泌型糖蛋白质从合成到运输至细胞外的过程如何?主要有哪些细胞器的参与?试说明这些细胞器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分泌蛋白的N端含有信号肽,可将多肽和核糖体引导到ER膜上的,多肽通过ER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ER腔中,在合成的同时进行转移,内质网上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蛋白质以出芽的方式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上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然后进行分选并以膜泡形式与质膜融合排出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内质网:蛋白质合成、糖基化、正确折叠、组装、运输高尔基体:对蛋白进一步加工,糖基化,并完成蛋白质的分选和最终运出试述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转运过程?首先核糖体上合成肽链,肽链通过信号肽和内质网结合,若肽链中有停止转移的序列,那么肽链会停止延伸,留在内质网膜上,形成跨膜蛋白,进入内质网腔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进行糖基化、酰基化、羟基化等初加工,并正确折叠组装,以COPII介导的膜泡运输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组装,进行分选以膜泡的形式运至细胞内各结构处生命进化中最早出现的大分子生物是什么?依据有哪些?RNA依据:1. RNA既可作为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又可作为酶,有催化活性2. 某些病毒只含单链RNA不含DNA,存在逆转录现象3.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发现了断裂基因,即内显子与外显子相间排列4. 由于RNA酶的发现人们提出了从多核苷酸到多肽的学说阐述内膜系统的形成对细胞生命活动有哪些重要的作用?1. 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进行2. 细胞内形成区室化,提高重要分子浓度进而提高反应效率3. 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统一进行,提高效率,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4. 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ph差异等,以便于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5. 内膜系统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性和蛋白的定向运输,保证了膜结构的更新和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6. 许多酶反应在膜上进行,互不干扰阐述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1. 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进行2. 细胞内形成区室化,提高重要分子浓度进而提高反应效率3. 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统一进行,提高效率,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4. 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ph差异等,以便于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5. 内膜系统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性和蛋白的定向运输,保证了膜结构的更新和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6. 许多酶反应在膜上进行,互不干扰 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谈高尔基体的极性?结构上的极性:形态呈弓形或半球形,常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质膜之间。由4-8个扁平膜囊堆在一起形成的高度有极性的细胞器,凸出的一面对着细胞核称为形成面或顺面(cis face);凹进的一面对着质膜称为成熟面或反面(trans face)。分为三个功能区室:1. 顺面的网络结构(cis Golgi network,CGN),是高尔基体的入口区域,由小泡和管网结构组成。作用:作为初级分选站,负责对内质网转来的蛋白质进行鉴别。2. 中间膜囊(medial Golgi),为中间潴泡、扁平膜囊和管道。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糖合成均发生于此处。3. 反面的网络结构(trans Golgi network,TGN),由管状囊泡结构形成的网络。是高尔基体的出口区域,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最后输出。功能上的极性:高尔基体虽然是由膜囊构成的复合体,但是不同的膜囊有不同的功能,执行功能时又是“流水式”操作,这就是高尔基体的极性简述肽链在信号肽指导下到达内质网膜的过程?信号肽与SRP结合,使肽链停止延伸,SRP与内质网的SRP受体结合,使肽链和核糖体移至内质网上,SRP脱离信号肽使肽链在内质网上继续延伸,同时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断,肽链终止延伸,翻译体系解散简述信号假说的内容?1. 蛋白的合成始于游离核糖体;2. 合成的N-端信号序列露出核糖体后, 靠自由碰撞与内质网膜接触,然后靠N-端信号序列的疏水性插入内质网的膜;3. 蛋白质继续合成,并以袢环形式穿过内质网的膜;4. 如是分泌蛋白,则信号序列被信号肽酶切除,进入内质网腔;若是膜蛋白,则由一个或多个停止转移信号将蛋白质锚定在内质网膜上。第七章氧化磷酸化:ATP合成时的磷酸化过程以电子传递中的氧化过程为基础并依托线粒体内膜同时进行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耦联而生成ATP的过程半自主性细胞器:为什么说线粒体与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1. 大多数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DNA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运送到线粒体:如核糖体蛋白质, 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蛋白合成因子等。2. 少数几种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合成体系3. 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S期和G2期复制叶绿体:1. 具有自身的DNA及转译体系。绿色植物细胞内存在3个遗传系统。2. 叶绿体蛋白质的三种合成方式:chDNA编码, ch上合成;核DNA编码,细胞质中合成;核DNA编码,ch上合成。(可用放射菌素酮鉴别)。3. cpDNA以半保留方式于G1期进行复制。简述电子传递与ATP合成之间的耦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呼吸链的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当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内膜基质侧(M侧)泵至膜间隙(C侧),形成质子动力势,在此梯度驱动下,H+穿过内膜上的ATP合成酶,流回基质,其能量促使 ADP和Pi形成ATP。简述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呼吸链的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当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内膜基质侧(M侧)泵至膜间隙(C侧),形成质子动力势,在此梯度驱动下,H+穿过内膜上的ATP合成酶,流回基质,其能量促使 ADP和Pi形成ATP。线粒体各结构的标志酶?外膜标志酶:单胺氧化酶内膜标志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隙:腺苷酸激酶基质:苹果酸脱氢酶阐述内共生假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依据:1. 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2. 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3. 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4. 以缢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5. 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6. 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7. 现仍有内共生现象。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可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光系统I、II光系统(PS): 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至少包括12条多肽链。包括一个捕光复合体和一个反应中心复合物组成,多位于基粒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功能是利用光能在类囊体膜腔面一侧裂解水并在基质侧还原质体醌,使类囊体膜的两侧形成质子梯度。 光系统(PS ): 能被波长700nm的光激发,包含多条肽链,由捕光复合体I和反应中心复合物构成。多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功能是利用吸收的光能或传递来的激发能在类囊体膜的基质侧将NADP+还原为NADPH。何谓呼吸链?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如何?呼吸链是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主呼吸链:由复合物I、III、IV组成,催化NADH的脱氢氧化。次呼吸链:由复合物II、III、IV组成,催化琥珀酸的脱氢氧化。任何两个复合物之间没有稳定的连接结构,而是由CoQ和CytC这样的可扩散性分子连接。合物I:NADH脱氢酶 复合物II:琥珀酸脱氢酶 复合物III:细胞色素还原酶 复合物IV:细胞色素c氧化酶线粒体基质蛋白是如何定位的?前体蛋白在游离核糖体合成释放之后,在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的帮助下解折叠,然后通过N-端的转运肽同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并在受体(或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contact site)处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驱动前体蛋白进入转运蛋白(protein translocator)的运输通道,然后由电化学梯度驱动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基质中, 由线粒体分子伴侣Hsp70(mHsp70)继续维持前体蛋白的解折叠状态。接着在Hsp60的帮助下,前体蛋白进行正确折叠,最后由转运肽酶切除导向序列,成为成熟的线粒体基质蛋白第八章踏车模型:微丝、微管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进行装配时,一端因亚基单位增加而延长,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缩短,当两端聚合与解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现象 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生理或实验处理后,细胞内微管重新进行组装的发生区域,如:中心体、鞭毛基体、着丝粒、成膜体。微丝、微管体外装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体外组装有什么动力学特征?微丝:1. G-actin临界浓度(正常体外溶液中ATP-actin的临界浓度(critical concentration, Cc):0.1mol/L)2. ATP;3. 适宜温度;4. Mg2+和高浓度的K+或Na+。动力学特征:(1)极性(polarity):结构、功能方面(2)踏车行为(treadmilling):ATP-actin处于临界浓度,在(+)端添加,从(-)端分离,微丝净长度不变。 微管:1. 微管蛋白的浓度:临界浓度 Cc大约为1mg/ml;2. 最适pH: pH 6.9;3. 离子:除去Ca2+(EDTA螯合),Mg2+为装配必须;4. 温度:37装配,0解聚;5. GTP的供应。动力学特征:(1)极性及动态不稳定性 结构具有极性: +极的最外端结合有GTP ,亦称头端、生长端; +极的相反端称为-极,亦称尾端、起始端。 生长装配具有极性: 与、二聚体的浓度、 GTP水解的速度有关。 动态不稳定性: 依赖于微管末端 微管蛋白上GTP的有无。(2)踏车现象比较微管、微丝、中间纤维三种细胞骨架成分微丝微管中间纤维单体肌动蛋白球蛋白杆状蛋白结合核苷酸ATP-G-actin2GTP/二聚体无纤维直径7nm24nm10nm结构双链螺旋13根原纤丝组成空心管状纤维8个4聚体或4个8聚体组成的空心管状纤维极性有有无组织特异性无无有单体蛋白库有有无踏车行为有有无动力结合蛋白肌球蛋白动力蛋白,驱动蛋白无特异性药物细胞松驰素鬼笔环肽秋水仙素,诺考达唑,紫杉酚无细胞内分布细胞质膜内侧从细胞核周围发散至整个细胞从核周围发散至整个细胞试述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构成a.作为支架,为维持细胞的形态提供支持结构,并给细胞器定位。b.为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器的运输运动提供机械支持。c.为细胞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移动提供动力。d.为信使RNA提供锚定位点,促进mRNA翻译成多肽。e.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分泌活动有关。什么是踏车现象?为什么在微丝微管装配过程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微丝、微管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进行装配时,一端因亚基单位增加而延长,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缩短,当两端聚合与解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现象1.与各自参与组装反应的底物浓度有关,装配过程中,单体蛋白浓度降低,减少到预值时会出现踏车现象2.由于ATP和GTP都要发生水解,微丝末端形成肌动蛋白-ATP帽时,可持续组装,反之趋于解聚;同理微管末端形成GTP帽时稳定延伸,反之结构不稳定3.正负极组装速度不同在细胞骨架的研究中,特异性药物起到什么作用?微丝的特异性药物:1.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可切断微丝纤维,并结合在微丝末端抑制肌动蛋白聚合到微丝纤维上,特异性的抑制微丝功能。2. 鬼笔环肽(phalloidin)与微丝能够特异性的结合,使微丝纤维稳定而抑制其解聚,不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可特异性的显示微丝。微管的特异性药物:1. 秋水仙素(colchicine)、长春花碱、鬼臼素等药物都抑制微管的组装,对去组装无影响,可破坏纺锤体。2. 诺考达唑(Nocodazole)是一种抗癌药物,通过使微管解聚发挥作用。3. 紫杉醇(taxol)、重水(D2O)阻止微管的去组装,稳定微管和促进装配,但这种稳定性会破坏微管的正常功能。第九章常染色质:染色质在间期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对碱性染料着色浅(主要指单一序列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并非都有转录活性。一般位于细胞核的中央部位,一部分介于异染色质之间并抵达核孔的内表面 。异染色质:细胞间期及早前期仍然保持压缩程度高的凝集状态出现,具有很强嗜碱性的染色浓的染色质。多分布于核的边缘,贴在核被膜的内表面上的致密区域。核小体:由组蛋白和DNA组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孔复合体:包括以膜为界限的核孔及其相关联的蛋白质复合体。功能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临时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内层与着丝粒结合,外层与动粒微管结合核仁组织区(NOR):是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所在的区域,能够合成核糖体的28S、18S和5.8S rRNA等(5S rRNA除外),与核仁的形成有关。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核篮结构:从核孔复合体内口核质侧伸出的纤维相互汇聚形成的一种捕鱼笼式的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或转运器染色质:染色质是真核细胞的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所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是间期核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多级螺旋模型:指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为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再螺旋盘绕形成直径约为30nm的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超螺线管,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染色体的结构模型。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在组蛋白H1协助下,由核小体串珠结构盘旋而成的中空结构。分子伴侣:由不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及跨膜转运,但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中的组分。端粒:为染色体端部的特征性结构,由高度重复的富含G的短序列组成,高度保守。作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灯刷染色体:主轴两侧有侧环,状如灯刷,侧环是RNA活跃转录的区域。二价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最早发现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双线期。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用于营养物储备和核糖体合成。何为端粒DNA序列?其作用如何?端粒序列是线性染色体两端的特殊序列,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高度保守,富含G。作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染色体三个功能序列及其功能各是什么?1. 自主复制序列(ARS),DNA复制的起点2. 着丝粒序列(,CEN) ,含卫星DNA,确保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 端粒序列(TEL) ,线性染色体两端的特殊序列,富含G。保持线性染色体稳定、完全复制。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简述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核被膜、核纤层 、染色质(体)、核仁 、核体、(核基质或核骨架)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遗传:通过DNA染色体的复制和细胞分裂,维持细胞和物种的世代连续性; 发育: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时空顺序,控制细胞的活动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的使命。简述染色质到染色体组装的逐级螺旋模型核蛋白的输入过程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核篮结构:从核孔复合体内口核质侧伸出的纤维相互汇聚形成的一种捕鱼笼式的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或转运器1)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双功能: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 双向性: 入核和出核 2)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运输一般10nm的分子可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自由出入核孔复合体,有的则由于含有信号序列或者和其它的分子结合成大分子而不能自由出入核孔复合体。3)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主要是指亲核蛋白的入核,RNA分子及核糖核蛋白颗粒(SNP)出核运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且是双向的选择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是信号识别和载体介导的过程;双向性:蛋白质的入核;RNA和核糖体亚单位的出核。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a、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b、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螺线管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C、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u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三级结构。d、超螺线管进一步折叠、压缩,形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即四级结构。分析中期染色体的3种功能元件及作用。1. 自主复制序列(ARS),DNA复制的起点2. 着丝粒序列(,CEN) ,含卫星DNA,确保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 端粒序列(TEL) ,线性染色体两端的特殊序列,富含G。保持线性染色体稳定、完全复制。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第十章黏着带:是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黏着斑:黏着斑指的是细胞外基质与一个细胞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之间的物理联系,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由纤维粘连蛋白、整联蛋白、肌动蛋白组成细胞粘附分子(CAM):至少有五类(钙粘蛋白、选择素、整联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透明质酸粘素)以上,均为膜整合糖蛋白,在细胞内与细胞骨架成分相连,多数依赖Ca2+或Mg2+起作用。由三部分组成:胞外区,N端部分,负责与细胞外配体识别;跨膜区,多为单次跨膜;胞质区,C端部分,与质膜下的骨架成分直接相连,或与胞内的信号分子相连。桥粒:存在于两细胞间,赋予组织机械强度,两相邻细胞通过桥粒连接成纽扣状结构。跨膜粘附性蛋白是钙黏蛋白半桥粒:参与连接的是整联蛋白(integrin),已从半桥粒中分离到64,胞外基质为层粘连蛋白细胞外基质:是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网络。在结缔组织中含量较高。纤黏连蛋白:胶原:动物体内最丰富的蛋白质,是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约占人体总蛋白的25%,刚性、 抗张力强度大原胶原:原胶原是由3条肽链形成的右手超螺旋纤维状蛋白质,长300nm, 直径1.5nm, 由重复的Gly-X-Y序列构成。细胞连接的分类?1.封闭连接:紧密连接和间壁连接;2.锚定连接(斑块连接):粘着带和粘着斑,桥粒和半桥粒;3.通讯连接:间隙连接、化学突触和胞间连丝细胞外基质的分类?功能?是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网络。在结缔组织中含量较高。分类: 结构蛋白 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抗张力 粘连蛋白(adhesive proteins) 如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它们促使细胞粘连到胞外基质。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蛋白和多糖共价形成,高度亲水性,使胞外基质抗压。主要功能表现在:对细胞组织起支持、保护、提供营养,以及胚胎发育形态建成、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运动迁移、细胞识别、细胞粘着和通讯联络等方面。、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化学组成怎样?它们在细胞外基质中有何作用?氨基聚糖:二糖单位组成:通常由氨基己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和糖醛酸(含至少一个带负电的磺酸基和羧基团);蛋白聚糖:由许多糖胺聚糖(除HA)与一个核心蛋白的Ser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型分子,含糖90-95。若干个PG靠连接蛋白质(link protein)以非共价键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一个大分子。二者功能:赋予细胞抗压能力第十一章细胞通讯: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包含脂溶性其他分子如NO、CO等。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发生一系列反应而在细胞内最先产生的、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非蛋白类信号分子。一般为小的分子或离子,主要有:cAMP、cGMP、IP3、DAG、Ca2+PKC系统:双信使系统,系统由三个成分组成:配体、G蛋白、G蛋白效应酶:磷脂酶C。第二信使为磷脂肌醇。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蛋白,为与细胞质膜胞质侧,由、三个亚基组成,两亚基共价结合锚定于膜上稳定亚基,亚基具鸟苷三磷酸水解酶活性(GTPase),是分子开关蛋白 。G蛋白偶联型受体:7次跨膜蛋白,C端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偶联,调节相关酶活性;5、6螺旋间的环状结构域对G蛋白相互作用至关重要。钙调蛋白:一种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酶蛋白与钙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调解酶的活性。如磷酸化酶激酶是一种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分子开关: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cAMP信号通路:又称PKA系统。该系统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提高靶细胞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活化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 system, PKA) ,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引起细胞反应。组成:激活型受体(Rs)与活化型调节蛋白(Gs): 如肾上腺素型受体、胰高血糖素受体等。抑制型受体(Ri)与抑制型调节蛋白(Gi): 如前列腺素受体、肾上腺素2型受体、乙酰胆碱M型受体 cAMP信号途径的首要效应酶: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AC)相对分子量为150KD,为膜整合糖蛋白,在Mg2+或Mn2+的存在下,催化ATP生成cAMP。 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催化特定靶蛋白Ser/Thr磷酸化。靶蛋白具有X-Arg-(Arg/Lys)-X-(Ser/Thr)-序列。磷酸二酯酶(PDE):可降解cAMP或cGMP生成5-AMP或GMP,起终止信号的作用,该酶活性受Ca和钙调素的调节。论述PKC信号系统(双信使信号系统)的开启过程?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 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之后分别激活Ca2+依赖及蛋白激酶C(PKC)依赖的两个信号通路,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种类与基本特点?1.离子通道偶连受体:对配体有选择特异性,对运输的离子也具有选择性2.G蛋白偶联受体:进化上高度保守,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类似的7次跨膜结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受体与G蛋白结合3.酶偶联受体:单次跨膜蛋白,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启动下游信号转导,受体本身为酶,通过酶的连接反应。分析与人的血压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NO:乙酰胆碱血管内皮受体胞内Ca2+浓度升高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ArgNO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构象,酶活性增强cGMP合成增多 活化蛋白激酶G 抑制肌动-肌球蛋白滑动 平滑肌舒张;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浓度下降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心房排钠肽:与平滑肌表面受体(具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结合,引起平滑肌舒张,进而血管舒张比较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PKA信号通路和PKC信号通路有何异同?简述细胞化学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类型:水溶性信号分子、脂溶性信号分子特点:特异性,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