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0371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导论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环境学导论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的属性:1最差(小)限制性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的分类:1聚落环境(以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2地理环境(是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环境的总体)3地质环境(地理环境中出生物圈以外的部分)4宇宙环境(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显隐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型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学2基础环境学3应用环境学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1)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2)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3)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4)水灾害日益严重5)水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严重1)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2)水污染状况远未更本解决3)城市噪声污染严重4)工业固体废物增加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控制人口2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实力3借助科技的进步解决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群体。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个体种群(同一种类)群落(生物)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总产量:食物链中个营养层次在单位时间内所合成有机物质的量。净产量:在总产量中,生物需耗用一部分能量进行呼吸,剩下的则成为净产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2能量只朝单一方向流动3流动中的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流失掉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平衡生态平衡: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耗和还原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1)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2)环境因素引起平衡的破坏3)信息系统的破坏生态学的一般规律:1相互依存于相互制约规律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3物质输出与输入的动态平衡规律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定律生态工业: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城市生态系统:凡拥有10万以上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线网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聚居的局域。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系统5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能量流动的性质:1遵守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流动中不断有损耗,不能构成循环(单向性)2除部分热损耗是辐射传输外,其余的能量都是有物质携带的,能流的特点体现在物质流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指数增长: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固定百分率增长。倍增期: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所需的时间。Td(倍增期)=0.7/r(增长率)我国人口特点:1人口基数大2农村人口比重大3人口老龄化4男女性别比偏高5人口素质有待提高6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容量:在一定生活水平下能供养的最高人数。经济适宜人口:将生活水平定在较高的标准上,人口容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经济适宜人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类食物的来源:1海洋食物2陆地食物粮食安全:主要粮食的产量、供求、丰歉动态平衡关系的总和,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1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减少水、旱灾害2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初级净产量3充分发挥初级净产量转变为食物的作用4遵循物流平衡规律,保护土地肥力5合理捕捞,保护海产资源能源:可以为人类利用获取有用能源的各种来源。能源的分类:1形成条件1)一次能源常规能源a可再生资源b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a可再生资源b不可再生资源2能否反复利用1)可再生资源2)不可再生资源3开发便用程度1) 常规能源2)新能源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1自然方面(巨大的水库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地表活动,身子地震)2地球化学方面(流入和流出水库的水在颜色和色味等物理化学方面发生改变)3生物方面(与水库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有关)4社会经济方面太阳能的利用:1光热转化2光电转化3光化学转化太阳能的间接利用与环境的影响:1生物质能(生物体直接或间接吸收太阳能并不断进行转化,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能源)2沼气(利用废弃物经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个阶段而得到的混合气体)3风能(直接来之于太阳能。风能属于洁净的,取之不尽的能源)4海洋能(来自海洋的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潮流能以及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他们均属于间接的太阳能)水的特性:1沸点高2蒸发热大3反膨胀性4良好的溶剂5热容高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型2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性4利用多样性水资源的自净作用:水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浓度逐步自然降低。水体污染源:1点源(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2面源(受外界气象、水文条件控制的不连续性、分散排放的污染物质)污水水质指标: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浊度、电导率、固体含量)2无机化学指标(pH值、硬度)3有机化学指标(BOD、COD、DO、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4细菌污染指标5毒理污染指标6放热性物质污染指标溶解氧(DO):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氧的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氧化剂一般指重铬酸钾,高锰酸盐指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水处理方法:1物理法(沉淀、筛滤过滤、气浮、均衡调节法、膜分离)2化学法(消毒、电解、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3生物法【耗氧法(活性淤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悬浮生长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稳定塘法),物理化学法(离子交换、吸附、凝聚、絮凝)】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2)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资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1)建造水库2)跨流域调水3)地下蓄水4)海水淡化5)托移冰山6)恢复河、湖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