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0264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见欢二、练习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 、李煜 ,史称 李后主 ,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 凄婉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西楼台 ,时间是夜晚 ,季节是 秋天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月如钩 ”一句是写仰望之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一句是俯视之景。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练习】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2表现作者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态度的句子是哪几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曹操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4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风格?慷慨,豪迈,激昂。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 、 落花 和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感时伤春 情怀,这是运用了 以景传情 的表现手法。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 孤寂伤感 情感;词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 落寞,孤独 无可奈何花落去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练习】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暮春,从花落去可以看出。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试题链接】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 词牌名。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 、落花 和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落寞、孤独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9、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10、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九年级上册:(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6、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7、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 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 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 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到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属予作文以记之:我;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胜景。衔远山,吞长江:连接。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边;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描述;详尽。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虽然如此,那么;尽。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淫雨霏霏: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放晴;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迫近;离开。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日光;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小草;小洲;穷尽。 宠辱偕忘:荣耀;:一起。把酒临风: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两者之为:或许;指两种心情。庙堂:朝廷。江湖:民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没有;这;归依。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不以物喜:因为。心旷神怡 :愉快。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十一)醉翁亭记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2、生字 环滁(ch) 林壑(h) 琅琊(lng y) 饮少辄醉(zh) 岩穴暝(mng) 伛偻(y l) 酒洌(li) 山肴野蔌(s)觥筹(gng chu)射者中(zhng) 弈者胜(y) 颓然(tu) 阴翳(y)3、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洌,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4、重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一、词语解释: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绕;:包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秀丽。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飞泻。 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名之者谁:给命名。 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云归而岩穴暝:聚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跟从。吾谁与归:归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香花;滋长。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山肴野蔌:野味;菜蔬。 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弈者胜:下棋。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于。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太守谓谁:是。二、句子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三、文章内容理解: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风烟俱净 净:消散 2、从流飘荡 从:顺着 3、任意东西 东西: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4、一百许里 许:表约数 大约5、天下独绝 绝:独一无二6、水皆缥碧 缥碧:青绿色7、急湍甚箭 湍:湍急的水流 甚:超过8、猛浪若奔 奔:奔驰的快马9、负势竞上 负:凭借 势:山势 竞:争着 上:向上10、互相轩邈 轩:比高 邈:比远 11、争高直指 指:向上 12、泉水激石 激:冲击 1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好:美丽的 嘤嘤:鸟叫声 14、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蝉鸣 穷:停 15、猿则百叫无绝 绝:断 16、鸢飞戾天者 戾:到 17、经纶世务者 经纶:办理 18、窥谷忘反 窥:看 反:同“返”:返回 19、横柯上蔽 柯:树枝 蔽:遮蔽 20、疏条交映 疏:稀疏 交:互相 映:掩映二、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翻译:(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翻译: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快马。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翻译:(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三、内容与理解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a、清澈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 静态(详写) 水深-千丈见底 侧面烘托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态描写(略写) 动态(略写)3、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奇山:山势奇特 山音奇特 山林奇特 高远 陡峭 生气、活力a、视觉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化静为动) b、听觉 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 (以声衬静)感受:息心忘反(烘托山水巨大的魅力;也表现作者否定世俗,对大自然的向往)4、文章的特点a结构美 总-分b意境美 异水图 奇山图c志趣美 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纵情山水d语言美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5、主题 作品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的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