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监理细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0178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通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监理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电力通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监理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电力通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监理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及防治监理细则编制:审核:成都衡泰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2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 工程概况12.1电力排管工程12.2电力隧道工程12.3变电站场平工程1三、监理组织及人员配备23.1监理组织机构23.2项目监理部人员配备计划3四、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1.沟槽开挖质量通病及防治42.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73.顶管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04.电力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55.电力排管质量通病及防治246.砌块、砖砌筑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267.砂浆通病及防治278.模板拆卸的质量通病及防治299.钢筋加工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3010.钢筋焊接要求及质量标准3411钢筋闪光对焊的质量缺陷及防治3512.钢筋安装及埋设的质量通病及防治4013.砼浇注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4614.养护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5215.隐蔽缺陷及防治57五、监理工作方法及预控措施60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措施602.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措施623.旁站监理方案634.竣工验收及保修期的监理措施66一、编制依据1.1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及建设文件。1.2业主提供的勘察文件。1.3已批准的监理规划。1.4国家行业的质量评定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和相关图集。1.5国家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1.6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二. 工程概况2.1电力排管工程成都市天府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构建“三横四纵”地下电力隧道骨架网络,“三横”即为:华牧路、沈阳路(天保大道)、广州路(三岔湖快速路);“四纵”:剑南大道(元华路)、站华路、天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根据供电格局,220KV毛家湾变电站向天宝大道沿线的麓湖变电站及地铁5号线专用变电站供电,因此在在剑南大道东侧红线外需要新增加一条16孔的电力通道。本次排管施工即为沈阳路至广州路之间范围段的电力通道工程。利州大道段(北京路至蜀蓉大街),拟采用电力排管,其中明挖约4950m,D1200顶管610m,L=3m检查井98座,土石方开挖约19万m。2.2电力隧道工程梓州大道(兴隆130路深圳路)段规划两根BH=2.42.7m隧道,其中一根为远期预留,拟建隧道分别与兴隆130路及深圳路规划电力隧道十字交叉,形成兴隆湖周边110k创新站及110kv兴隆站主干输电通道,其中明挖双仓隧道约2670m,暗挖双仓隧道约356.4m,明挖单仓隧道360m,暗挖单仓隧道约546.6m,圆形竖井4座,矩形竖井两座,风人孔63座,土石方开挖约42万m。2.3变电站场平工程本合同范围内包括5座变电站(创新站、秦皇寺站、桐子湾站、香山站、麓湖站)的场平施工,土石方开挖约40万m,填方约1万m。三、监理组织及人员配备3.1监理组织机构第一批电力通道建设项目工程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理员:资 料 员:市政专业监理工程师造价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实验专业监理工程师结构、通信专业监理工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图3.2项目监理部人员配备计划序号姓名职务专业职称资格进退场计划1总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2总代市政公用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3市政专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4市政专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5通信专监市政公用中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6结构专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7造价专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造价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8安全专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安全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9安全专监市政公用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8测量专监勘察工程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9实验专监市政公用高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1月进场常驻10监理员工民建助工监理员2015年11月进场常驻11监理员土木工程助工监理员2015年11月进场常驻12监理员工民建助工监理员2015年11月进场常驻13监理员工民建助工监理员2015年11月进场常驻14资料员道路桥梁助工监理员2015年11月进场常驻注:项目监理人员可根据工程进度的需求,及时对个别专业人员进行调整。四、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沟槽开挖质量通病及防治1.1边坡塌方1.1.1现象:在挖槽过程中或挖槽之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部分坍塌或滑坡。1.1.2原因分析:(1)为了节省土方,边坡坡率过陡(不符合规范规定)或没有根据槽深和土质特性建成相应坡率的边坡,致使槽帮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2)在有地下水作用的土层或有地面水冲刷沟槽边坡时,没有预先采取有效的排、降水措施,土层浸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塌方。(3)槽边堆积物过高,负重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4)土质松软,挖槽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1.1.3危害:由于塌方易使地基受到扰动使下道工序难以进行。严重的会影响槽边以外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易造成人财物的损失。1.1.4预防措施:(1)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开挖坡度。(2)较深的沟槽,特别是深沟槽开挖,应严格按照经专家论证的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方案开挖,并做好基坑支护措施。(3)掌握天然排水系统和现况排水管道情况,做好地面排水和导流措施。当沟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排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并保持到回填土完毕。(4)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存位置。一般情况堆在沟槽两侧。堆土下坡脚与槽边的距离应根据槽深、土质、槽边坡来确定。其最小距离为1.0m。若计划在槽边运送材料,有机动车通行时,其最小距离为3.0m,当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5.0m。(5)沟槽挖方在竖直方向应自上而下分层,从平面上说应从下游开始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沟槽见底后应及时施工下一道工序,以防扰动地基。1.1.5处治方法;沟槽已经塌方,要及时将塌方清除,按规定做支撑加固措施。1.2 槽底泡水1.2.1现象:沟槽开挖后槽底土基被水浸泡。1.2.2原因分析:(1)天然降水或其他排水流进沟槽。(2)对地下水或浅层滞水,未采取排降水措施或排降水措施不力。(3)危害:槽基被浸泡后,地基土质变软,会大大降低其承载力,引起管道基础下沉,造成管道结构折裂损坏。1.2.3预防措施:(1)雨季施工,要将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必要时要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其它排水流入槽内。(2)下水道接通河道或接人旧雨水管渠的沟段,开槽应在枯水期先行施工,以防下游水倒灌入沟槽。(3)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使排水沟,集水井或各种井点排降水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保证正常运行。(4)沟槽见底后应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槽底以上可暂留20cm土层不予挖出,作为保护层。1.2.4治理方法:(1)沟槽已被泡水,应立即检查排降水设备,疏通排水沟,将水引走、排净。(2)已经被水浸泡而受扰动的地基土,可根据具体情况处治。当土层扰动在10cm以内时,要将扰动土挖出,换填级配砂砾或砾石夯实;当土层扰动深度达到30cm但下部坚硬时。要将扰动土挖出,换填大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将表面找平夯实。1.3槽底超挖1.3.1现象:所开挖的沟槽槽底,普遍或局部或个别处低于设计高程,即槽底设计高程以下土层被挖除或受到松动或扰动。1.3.2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的错误,造成超挖。(2)采用机械挖槽时,司驾人员或指挥、操作人员控制不严格局部多挖。1.3.3危害:(1)超挖部分要回填夯实,造成工力浪费。(2)回填夯实的原土或其他材料的密实度,均不如原状土均匀,易造成不均匀沉降。1.3.4预防措施:(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落实测量复核制度,挖槽时,要设专人把关检验。(2)使用机械挖槽时,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20cm土层,待人工清挖。1.3.5治理方法:(1)干槽超挖在15cm以内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2)干槽超挖在15cm以上者,可用石灰土处理,其密度不应低于轻型击实的95%。(3)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加夯时,可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1.4沟槽断面不符合要求1.4.1现象:沟槽坡脚线不直顺,沟槽坡度偏陡槽底宽度尺寸不够。1.4.2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之前没有认真学习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没有充分了解挖槽地段的土质、地下构筑物、地下水位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所确定的挖槽断面不合理。(2)挖槽的操作人员或机械开槽的司驾人员不按要求的开槽断面施工。又管理不力,一味图省工、省力。1.4.3危害: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不合理的窄槽、陡槽是人身伤亡事故的直接祸根是影响操作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1.4.4预防措施:(1)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在研究确定挖槽断面时既要考虑少挖土、少占地,更要考虑方便施工,确保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做到开槽断面合理。(2)开槽断面系由槽底宽、挖深、槽层、各层边坡坡率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槽底宽度,应为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3)操作人员要按照技术交底中合理的开槽断面和施工操作规程施工。1.4.5治理方法:(1)在只有槽底宽度较窄,不影响生产安全的情况下,在槽底部两侧削挖坡脚,加设短木护桩,使槽底宽度达到要求。(2)对于危及人身安全或严重影响操作,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的不符合要求的槽宽,可在慎重研究,采取安全措施后另行劈槽,直到符合标准为止。1.5堆土不符合规定1.5.1现象:土方堆放位置不妥当,槽边堆土超高,堆土堵塞排水出路,堵塞施工通道;严重时在已安装的管道上、盖板方沟上超高堆土。1.5.2原因分析:(1)管渠工程土方堆放问题,在施工管理人员中是常常被忽视的。(2)施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对堆土的有关规定不熟悉或虽知道但执行、落实不坚决不彻底。1.5.3危害:(1)槽边堆土超高、靠近槽边堆土,加大对槽帮的土压力易造成坍槽,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和管渠结构安全。(2)堆土靠近槽边不留通道,一则影响施工材料、设备运输;二则遇风吹、雨冲或其他震动,堆土易溜人槽内,影响施工操作,影响工程质量。(3)在已完工的管渠上超高堆土,易使管道结构压裂、渠道盖板压断。(4)在房根、墙根超高堆土,由于土的侧压力(特别在雨水将堆土浸湿下沉,侧压力骤增时)超过墙体允许的侧压力易压倒房墙。1.5.4预防措施:(1)在开槽挖土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施工环境、施工季节和作业方式,制定安全、易行、经济合理的堆土、弃土、运土、存土的施工方案。并作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2)全面熟悉和认真执行有关堆土的规定。(3)在回填的管道上堆土,其堆土高度与管道现有覆土深度之和不得大于该管道设计上允许的覆土深度。普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一般不超过6m,管壁加厚加重钢筋混凝土管一般不超过12m。1.5.5治理方法:对不符合规定的堆土,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处理。严重违犯规定的要重新整治或装运倒除。2.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特别是胸腔部分的回填密实度,直接影响管道的安全。排水管道因回填不善,可能造成管道内顶纵裂的质量事故。因此,沟槽回填施工中,必须注意控制好影响密实度的因素。2.1沟槽沉陷2.1.1现象:沟槽填土的局部地段或部位,甚至大部分沟槽(特别是检查井周围)出现程度不同的下沉。2.1.2原因分析:(1)松土回填,未分层夯实,或虽分层但超厚夯实,一经地面水浸入或经地面荷载作用,造成沉陷。(2)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清除和认真处理,虽经夯打,但在饱和土上不可能夯实;有机杂物一经腐烂,必造成回填土下沉。(3)部分槽段,尤其是小管径或雨水口连接管沟槽,槽宽较窄,夯实不力,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实度。(4)使用压路机碾压回填土的沟槽,在检查井周围和沟槽边角碾压不到的部位,又未用小型夯具夯实,造成局部漏夯。(5)在回填土中含有较大的干土块或含水量较大的粘土块较多,回填土的夯实质量达不到要求。(6)回填土不用夯压方法,采用水沉法(纯砂性土除外),密实度达不到要求。2.1.3危害:(1)回填土的下沉,在建筑物旁,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在铺装道路上,会使铺装的结构层遭到破坏有的几次修补几次下沉,一则影响交通,还会造成交通事故,二则在经济上会造成严重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材的受力特点,是要求管道胸腔和管顶以上都要夯实形成卸力拱,以保护管体,如不进行夯实,会造成管顶以上松土下沉,将管体压裂,无筋管有的会被压扁。2.1.4预防措施:(1)要分层铺土进行夯实,铺土厚度应根据夯实或压实机具性能而定。(2)沟槽回填土前,须将槽中积滞水、淤泥、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及大于10cm的干硬土块,含水量大的粘土块。(3)每种土都应做出标准密度(在实验室进行土样击实试验做出最佳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回填土料应在最佳含水量和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夯实,每个分层都应按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频率,做出压(夯)实度试验,直到达标为止。(4)铺土应保持一定的坡势,采用排降水的沟槽,一定要在夯实完毕后,方能停止排降水运行。不得带水回填土,严禁使用水沉法。(5)凡在检查井周围和边角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有机动夯和人力夯补夯措施,不得出现局部漏夯。(6)非同时进行的两个回填土段的搭接处,应将每个夯实层留出台阶状,阶梯长度应大于高度的2倍。2.1.5治理方法:(1)局部小量沉陷,应立即将土挖出,重新分层夯实。(2)面积、深度较大的严重沉陷,除重新将土挖出分层夯实外,还应会同设计、建设、质量监督、监理部门共同检验管道结构有无损坏,如有损坏应挖出换管或其他补救措施。2.2 管道碰、挤变形2.2.1现象:(1)回填管渠两侧胸腔时,人工或机械运送土方、将管带、基础管座挤压变形,甚至造成管道中心位移。(2)使用装载机运送土方,压路机动力夯压(夯)实时,将管体压裂。2.2.2原因分析:(1) 回填土时接口抹管带砂浆和管座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砖砌沟墙还未安装沟盖,管道及沟墙结构遇回填士的强力碰撞和侧压力而变形。(2)回填土时,只回填管道一侧或两侧填筑高差太大,使管道单侧受力造成管道向一侧推移,使接口抹带和管座混凝土遭到破坏。(3)管顶或沟盖顶以上覆土厚度小,使用机械夯实,由于机械的自重和震动冲击,超过了管体或沟盖板所能承受的安全外压荷载,造成管体破裂、沟盖断裂。2.2.3危害:这种不按规范要求的回填上,所造成明显的管道结构破坏或沟墙倾倒,经过返工修复后尚不会造成什么后患,但也造成工时、材料的浪费;如果发生了没有被发现,或发现了没有进行处理的接口破坏,将会造成管道漏水,冲刷管基,危及大段的结构安全,污水管的渗漏会污染地下水源,或地下水内渗;如果是管体破裂(大都是在180度以上破裂),无筋管易被压碎,有筋管易腐蚀钢筋,年久会造成管道坍塌。2.2.4预防措施:(1)沟槽回填土工序应认真对待,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既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管渠的安全,结构不被损伤,又要保证上部修路时及放行后的安全。(2)胸腔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填土时,应做到分层回填,两侧同时回填夯实,其高差不得超过30cm;回填中不得含有碎砖、百块及大于10cm的冻土块;管座混凝土强度要达到5MPa以上,砖沟必须在盖板安装后,方可进行回填土。(3)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要用木夯夯实;胸腔部位以上的回填土,当使用压路机压实时,管顶以上的覆土高度必须大于1.5m。2.2.5治理方法:(1)由于回填土夯实,所造成的管带接口、管材保护层、管座的损坏,应予修复,同时不应低于原有强度。(2)对管道的轴线位移、管体的破裂问题,应会同设计、建设、质量监督、监理单位共同研究处治方法,一般都应返工重做。3.顶管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3.1 管道轴线偏差过大3.1.1 现象管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过大,使管道发生弯曲,甚至造成管节损坏,接口渗漏。3.1.2 原因分析地层正面阻力不均匀,形成导向偏差,造成管道轴线偏差。顶管后背发生位移或不平整,使顶力合力线偏移,造成管道轴线偏差。3.1.3 危害:顶管管道位移、渗水,严重管道因受力不均匀导致管道损坏等造成经济损失及延误工期。3.1.4 预防措施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通过仪器,指导纠偏。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安装精度。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3.1.5 治理方法重新调整千斤顶行程、顶力、顶速,或重新调整千斤顶的安装精度。对顶管后背进行加固,防止位移进行发展,并确保后背平整。纠偏前认真分析顶进曲线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纠偏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3.2 管道地面冒浆3.2.1 现象顶管施工过程中,在管道轴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地面冒浆,管道周围建筑物和道路交通及周边燃气、自来水、通讯管道等公用设施受到影响,甚至危机到正常使用和安全。3.2.2 原因分析顶进地层有空洞。3.2.3 危害:影响管道周边建筑物、道路交通及管道周边设施安全。3.2.4 治理方法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发生冒浆地段采取加固保护措施。3.3顶力突然增大3.3.1 现象在顶进过程中顶进压力突然增大。3.3.2 原因分析土层塌方,或机头前端遇障碍物,使摩阻力增大。管道轴线偏差形成弯曲,使摩阻力增大。膨润泥浆配比不当或注入不及时,或注入量不足,减阻效果降低,使摩阻力增大。顶进设备油泵、油缸、油路发生故障。顶进施工中,因故停顶时间过久,润滑泥浆失水后,使减阻效果降低。3.3.3 危害:延误工期,给施工单位增加负担。3.3.4 治理方法发生顶力过大的情况时,立即停止顶进,泥浆循环系统保证正常,查找原因,判明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3.4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渗漏14.4.1 现象管道接口渗水、漏水。3.4.2 原因分析管节和密封材料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或运输、装卸、安装过程中管节被损坏。管道轴线偏差过大,造成接口错位,间隙不均匀填充材料不密实。接口或止水装置选型不当。3.4.3 危害:延误工期,给施工单位增加负担。3.4.4 预防措施严格执行管节和接口密封材料的验收制度。严格控制管道轴线,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在管节的运输、装卸、码放、安装过程中,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保护措施得当。认真进行接口和止水装置的选型。3.4.5 治理方法可采用环氧水泥砂浆或化学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3.5 钢筋混凝土管节裂缝3.5.1 现象管节纵向和环向有明显裂缝,造成管道渗水漏水。3.5.2 原因分析管节质量不合格。顶进过程中顶力超过管节的盛压强度使管节损坏。或轴线偏差过大,致使管节应力集中而损坏。运输、装卸、码放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管节损坏。3.5.3 危害: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给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给施工单位增加负担。3.5.4 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各管节质量验收标准。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退货。顶进时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控制顶力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以内。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3.5.5 治理方法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根据不同受力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处理后能保证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3.6叩头3.6.1 现象顶管机在推进过程中一直往下走,即使纠偏使用也不明显。3.6.2 原因(1)大多发生在粉细砂土中。由于泥水平衡顶管机比较重,而且机器转动起会相起震动,这种震动会使粉细砂土很快液化,从而降低了它的承载力,就会使顶管机产生往下沉的趋势。(2)或者是遇到了上下两层不同性质的土,由于下面一层土较软,而使顶管机往下偏。(3)泥水压力控制不好。3.6.3 危害: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3.6.4 治理方法:(1)首先仔细阅读土质资料,如果在粉细砂土层中顶进偏低,可调低进泥的泥浆浓度,减小顶进速度。(2)如果是遇到两层软硬程度不一样的土时,应注意让顶管机的头部略微往上翘一些,同时把前三至四节管与顶管机后壳体联成一体。3.7 泥水管内产生沉淀、堵塞现象3.7.1 现象泥水管内泥水流动不畅通,顶管机推进因此也不顺利。3.7.2 原因(1)在泥水管内产生沉淀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砂土层中。一是由于排泥泵效率低下流量不足,在泥水管内的流速小于临界流速使泥砂产生了沉淀。二是在顶管机停止推进以前对管内冲洗力度不足致使泥砂产生沉淀。如果是粉细砂,一旦沉淀在泥水管内,时间持久后板结起来就比较难冲洗干净。(2)在含水量少的粘土层中,粘土会变成如同鸡蛋一样的泥团,如果泥团过大,它在管道的弯头和阀门处会把管道堵塞。无论是哪一种管道堵塞,都会影响顶管机的正常推进,时间拖长,顶管机就会往下沉,从而影响到顶管的质量。3.7.3 危害: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3.7.4 治理方法:(1)如果排泥泵达不到所需的流量要求时,就应该更换。(2)停止推进前必须对排泥管道进行较为彻底的清洗。(3)如果是在含水量小的粘土中推进,应减小刀盘每转一圈时所切削泥土的厚度,同时适当加大送水量。另外在排泥管道与基坑旁通之间加一只沉淀箱,可让土块或卵石在该箱里沉淀下来,过一段时间只需打开箱底排出。3.8 地面沉降3.8.1 现象在顶管机过后或顶管施工完成以后,在管子中心线左右两侧的地面产生沉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延,沉降槽的宽度与深度均匀与日俱增。3.8.2 原因沉降原因有四种:第一种是泥水浓度过低,造成超挖塌方所造成的;第二种是顶管过程中对土的扰动而产生的沉降;第三种则是由于润滑浆套内的浆液流失所造成的沉降;第四种由于采取了辅助的降水施工所造成的沉降。3.8.3 危害:影响顶管管道上方的构筑物、结构物、电力、通讯、燃气等、路面交通的安全。3.8.4 治理方法:(1)控制好进尺与出土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不超挖;(2)润滑浆要有一定的稠度,不能太稀。如果对沉降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顶完全程后,必须用充填浆把润滑浆完全置换出来;尽量少采用降水这一铺助施工手段。3.9 地面沉降超标(或过大)3.9.1 现象在顶管机头位置出现地面沉降超标(或过大)。3.9.2 原因地面沉降超标(或过大)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适于顶管施工的新填土,由于填土较为松散所造成的沉降超标(或过大);第二种是顶管过程中泥水压力过高造成对机头前方土体冲刷成空洞而产生的沉降超标(或过大);第三种则是排泥量过大,使机头前方不能形成压力,造成沉降超标(或过大)3.8.3 危害:影响顶管管道上方的构筑物、结构物、电力、通讯、燃气等、路面交通的安全。3.9.4 治理方法:(1)顶管施工前认识阅读地质勘察报告,土质对顶管施工有影响的地段进行加固注浆处理。(2)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顶管机操作手要严格按照顶管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防止进水压力突然增加或突然减小,严格控制进排泥量,达到泥水压力平衡。4.电力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4.1钢筋骨架成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4.1.1钢筋骨架成型中的质量通病隧道主体结构底板、顶板、中隔墙和侧墙内均设置有钢筋骨架。钢筋骨架成型主要工序有钢筋连接(钢筋绑扎、焊接、直螺纹连接等)、拼装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通病有:(1) 钢筋接头绑扎形式不符合要求;(2) 钢筋接头搭接长度未达到规范规定;(3) 钢筋搭接接头在端部两根连接钢筋轴线不一致;(4) 钢筋焊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氧化膜、夹渣、过烧、未焊透、缩孔、接头区有裂纹等;(5) 直螺纹连接不到位,钢筋伸入长度不够,钢筋车丝长度不符合要求,钢筋丝头的螺纹与连接套筒的螺纹不吻合;(6) 钢筋骨架组成中钢筋规格、数量和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7) 钢筋骨架有变形、松脱等现象;(8) 钢筋骨架中受力钢筋连接接头配置未错开,接头百分率超过50%;(9) 箍筋、支撑筋漏放、设置位置或间距不准确,箍筋未与主筋垂直安放;(10) 钢筋遇预埋件须割断部分钢筋处未按设计要求采取补强措施。4.1.2钢筋骨架成型中发生通病的原因(1)施工单位技术管理部门未向钢筋操作工人作技术交底或交底不详细,在施工中未能达到设计图纸要求;(2)施工过程中有些工序未按规范要求操作;(3)施工过程中工序自检及整改不到位。4.1.3钢筋骨架成型中通病的防治措施A设计方:(1)对钢筋级别、规格等要有明确要求。(2)对钢筋骨架成型、配置及连接形式,设计图纸要清楚、准确。(3)对结构复杂部位有特殊要求的钢筋配置应有详细的说明及详图。B施工方:(1)钢筋骨架成型施工前要按设计图纸的钢筋数量表核对钢筋类型、级别、尺寸,然后进行下料加工、拼装成型。(2)结构梁、板、墙体主要受力钢筋连接必须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采用焊接接头时必须按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3)钢筋骨架的加工成型应在牢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固定绑扎,铁丝必须扎紧,不得有滑动、折断移位,对重点部位及易变形部位按设计要求施以点焊。(4)成型后的钢筋骨架或网片,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在结构中安装及浇注砼时不松动、不变形,钢筋层间距不改变。(5)钢筋骨架中札筋或支撑筋应按图纸要求配制,不得遗漏或错位。扎筋、支撑筋应保持与主筋垂直,并牢固连接。(6)钢筋骨架在主体结构中配置后,其保护层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可取迎土面:5cm,背土面4 cm,内部结构3 cm。在钢筋与模板间应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垫块,垫块大小与保护层厚度吻合,垫块布置间距纵向1.0m,横向0.8m,呈梅花型设置,钢筋转角处适当加密,并与钢筋扎紧。(7)在浇筑砼前,应详细核对相应的结构预埋件图,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有否遗漏,已放置的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对需要割断钢筋处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C监理方:(1)钢筋材料进场时要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单,并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对钢筋焊接的焊接强度、直螺纹连接须见证取样、送检。(3)钢筋组装时,应检查钢筋规格、数量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钢筋骨架在主体结构中配置后,严格按程序检查验收,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4.2模板制作安装中质量通病的防治4.2.1模板制作安装中质量通病(1)使用的钢模平面尺寸准确度差,板面平整度差或翘曲变形;(2)模板拼装时连接节点位置不准,板面拼缝宽度不规则,拼缝不紧密;(3)相邻模板间表面高差超标;(4)模板安装支撑不牢固,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松动,砼浇筑后发生脱模、胀模;(5)模板预留孔洞位置不准,预埋件错放、漏放;(6)主体结构顶板、墙体模板变形、脱落而影响结构物形状和尺寸;4.2.2模板制作安装中发生通病的原因(1)模板制作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相关配置材质差;(2)模板安装施工操作不规范;(3)模板支架连接节点松动,剪力撑不到位;(4)模板安装中缺乏严格的检查。4.2.3模板制作安装中通病的防治措施A施工方:(1)编制支架、模板制作安装专项方案报监理审批,通过计算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满足承重要求;(2)对大体积砼结构通常采用钢模。对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按审批的图纸加工,必须保证结构形状、尺寸准确,对模板成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模板安装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其纵横向稳定性等均应进行检查与验收;顶模板底部标高应考虑预拱度;(4)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如中隔墙双面侧墙可采用对拉螺杆,并采用斜撑保证模板稳定;(5)模板的接缝尺寸必须准确,相邻模板表面平整,对重复多次使用的模板必须严格控制。两模板间拼装缝隙35mm,模板平整度2mm,相邻模板面的高差2mm;(6)主体结构暗埋段顶板和侧墙,内模均采用满堂支架支撑。为保证支架稳定性,在纵横两个方向按一定间距都要设置通长剪刀撑,纵向在两侧每5米左右连续设一组剪刀撑;同时,沿纵向每间隔5米左右的隧道横截面上安装3组剪刀撑。(7)模板和支架应在砼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对跨度较大的承重结构模板(如跨度在8米以上的顶板)应在砼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对侧墙模板可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拆除。B监理方:(1)对模板和支架方案和验算资料要严格审核。(2)对模板制作和安装均需按相应规范标准进行检查。(3)对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要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经签认后方可进行施工。(4)模板拆除过程中,监理要监督实施。4.3砼浇筑施工中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4.3.1砼浇筑的质量通病(1)砼振捣出现漏振、欠振和过振现象;(2)砼浇筑不连续;(3)砼离析;(4)砼不密实;(5)砼表面渗水过多;(6)砼外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气泡等。4.3.2砼浇筑中发生通病的原因(1)砼原材(水泥、骨料)、外加剂及其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2)砼在拌制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3)砼浇筑前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净、有积水;(4)砼浇筑施工操作不规范,对大体积砼浇筑未能做到分块、分层和连续浇筑;(5)砼浇筑完成后过早拆模或拆模操作不规范;对砼未按要求进行养护。4.3.3砼浇筑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A设计方:(1)提出砼所用各项材料品种、等级及质量要求;(2)明确对大体积砼浇筑施工的要求。B砼供应方:(1)按设计要求选用配制砼的各种材料;(2)确定砼的配合比,外加剂品种及用量等,并随外界条件变化适时进行调整;(3)严格控制砼的拌制工艺,保证砼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4)必须保证砼的供应和泵送作业的连续性。C施工方:(1)砼浇筑前要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自检,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模板内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及时清理并冲洗干净;对模板缝隙应严密填实,模板内要均匀涂刷脱模剂;(2)砼浇筑前,应检查砼的和易性及塌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主体结构采用防水的预拌砼时,入泵塌落度宜控制在162cm,出厂后严禁在现场加水;(3)为防治砼离析,砼浇筑应做到:控制砼的浇筑高度,砼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应控制在2cm以内;(4)砼应按一定厚度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cm;(5)振捣必须达到砼密实为止。对振捣器施工的移动间距、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等均需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6)顶板、侧墙应一次性浇捣完成;(7)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超过规范标准时间应预留施工缝;大体积砼浇筑施工缝位置应预先确定(一般设置在结构物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可采用分段跳仓浇筑方法施工,分段浇筑时分段长度宜控制在15m左右。D监理方:(1)检查原材(水泥、骨料等)质量及审核砼配合比设计;(2)在浇筑前检查砼的和易性,要检测砼的塌落度;(3)对砼浇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旁站监控,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4)按要求对砼试块见证取样、制作、送检;(5)拆模后及时检查结构物尺寸、外观质量。4.4砼主体结构产生裂缝通病的防治4.4.1砼主体结构裂缝通病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砼结构常产生裂缝,一般有;(1)收缩裂缝;(2)温差裂缝;(3)沉降裂缝。根据设计要求,砼结构裂缝宽度允许值为:迎土面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2mm,背土面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3mm。施工时应尽量控制不产生允许值的裂缝。4.4.2砼主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1)施工不规范,有漏振、过振或欠振,导致砼不密实、离析;(2)砼配合比、水灰比控制不严,掺合料、2外加机添加不当;(3)砼浇筑散热不畅,表里温差过大,造成不均匀收缩;砼浇筑完成后未及时样护,使砼内部干燥收缩;(4)主体结构底版、侧墙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发生裂缝;(5)砼龄期不足既行拆模、落架或承受外载作用。4.4.3砼主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A设计方:(1)明确砼分块、分层浇筑的要求;(2)提出有效的防裂措施。B.砼供应方:(1)设计砼的最佳配合比,适当控制胶凝材料和水灰比;(2)合理配置砼中各种集料,保证集料在砼中形成密实骨架;(3)选用合适的外加机、低水化热水泥,并控制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4)严格按审定的砼配合比和外加机拌制砼。C施工方:(1)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提出的防裂措施施工,不得省减任何一道施工工序。(2)对大体积砼浇筑要求做到分层、分块进行、分块布置、浇筑层厚度合理;砼浇筑应尽可能安排在气温较低的夜间进行,砼的入模温度可是气温而调节,在炎热气候下控制在32以内;(3)加强砼养护工作:在砼浇筑完成时,应在收奖后尽快予以覆盖和保温养护;对抗渗要求较高的砼,保温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尽可能做到蓄水养护。当气温在5以下严禁洒水,并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对大体积砼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砼入模后构件内部与表面温度温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一般不超过20(4)主体结构底版浇筑后,可覆盖胶水养护; 中隔墙浇筑完成后,两侧墙面处于带模养护状态,在墙顶部分采取胶水养护的方法 ,使墙面保持湿润;对顶板的养护,基本同底版养护方法,对地层面采取保温养护措施;(5)施工期间施工荷载、临时堆载,必须严格控制,在砼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使结构物承受外载作用;(6)加强结构 物地基处理,底版基层应确保原壮土不受扰动,防止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D.监理方:(1)审批施工方有关砼浇筑专项方案及砼配合比设计;(2)检查砼原材料是否合格,砼配合比及外加机是否按要求配置;(3)加强对各项砼防裂措施的检查与监控;在砼浇筑过程中对砼浇筑温度检测进行监督,并按要求和控制砼塌落度;(4)砼浇筑完成后需及时检查和监督砼的养护措施是否到位;在养护过程中对砼结构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检测进行监督。4.5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4.5.1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通病(1)施工缝、变形缝有渗、漏水现象;(2)底版、顶板、侧墙渗水;(3)主体结构内细部结构与预埋件、抗拔壮头、立柱桩、降水井连接处渗水。4.5.2主体结构渗、漏水的原因(1)主体结构有裂缝;(2)施工缝、变形缝施工处理不当;止水材料及设置不符合要求 ;(3)主体结构外防水施工处理不符合要求,防水涂料、细石砼保护层未按要求施工;(4)主体结构采用的防水砼,其组合材料及配合比等不符合要求。4.5.3主体结构渗、漏水的防治措施A.设计方:(1)明确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及其标准;(2)提出防水砼的配合比及其使用的材料、外加机的要求;(3)提出防水砼的施工要求;(4)提出主体结构外防水层的材料及其施工要求;(5)对特殊部位(施工缝、变形缝等)的防水处理提出要求。B.砼供应方:(1)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编制防水砼配合比方案并报审;防水砼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并按规定取样实验,其试件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2)严格选用配制防水砼的水泥、骨料、外加机和掺和料;防水砼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含碱量(NA2O)不大于0.6;骨料要求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粉煤灰的级别宜选用一级,掺量不超过20,外加机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质量要求;(3)防水砼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并根据外加机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4)对防水砼运输应编制专项方案,对防水砼运输过程、运输时间控制提出要求;必须保证供应,连续作业;防水砼到场后出项离析或当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禁止使用,现场严禁直接加水。C.施工方:1)对防水砼的施工要求(1)防水砼结构内的各种钢筋,不的接触模板。模板的固定不应采用对拉螺栓的型式;(2)加强到场砼的检查,入塌落度控制在16+20;(3)砼施工时必须保证无水作业,必须时采用降排水措施,以整个施工过程基坑水位均在垫层下50cm;(4)砼浇筑自落高度不得大于2m。分层浇筑厚度不应大于30cm;(5)砼浇筑后必须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和振点间距根据振捣器功率预先综合确定,以砼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6)砼的入模温度可视气温而调节,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30,砼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一般不高于20,新浇筑砼与邻近的已硬化的砼的温差不大于20;(7)隧道顶板砼浇注完成后,应立即收水,初凝后及时覆盖胶水养护不少于14天,保证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8)顶板的底面及侧面墙要做到保温、保温养护。2)对外防水层的施工要求(1)外防水层应采用膜防水层等耐水、耐裂和耐腐蚀性材料。本工程主体结构防水层:顶板用聚氨酯涂膜材料,侧墙用聚合物沙浆,底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层施工前,应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均施工完毕;对基层表面的突出物应凿除并找平处理。基层处理完并经验收合格后,可开始进行大面积的防水层施工。(2)防水层应采用多遍(一般23遍)分层涂刷,涂刷应待前层干燥成膜后进行;(3)每层涂料顺向均匀涂唰,上下层方向应垂直;同层涂料的先后搭接宽度宜为3050mm;(4)侧墙的聚合物沙浆应连续刷至底板,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表面,并与其搭接不小于25cm;聚合物沙应连续刷至顶板外表面以上5cm的高度,并进行临时封口处理;(5)聚氨脂防水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细石砼,在浇注细石砼前需在防水上覆盖一层隔离层(本工程采用350#纸胎油毡),立面防水层上覆盖厚度不小于5cm的聚乙烯炮沫塑料或聚苯板进行保护。3)特殊部位防水处理(1)施工缝防水处理浇筑砼前,应在施工缝表面凿毛并将浮将和杂物清楚干净,使其表面坚实;施工缝采用预水膨胀治水胶时,应根据其膨胀性能确定适宜的涂唰时间,并保证连续均匀,宽度、厚度符合要求,位置准确。在施工缝表面靠迎土方向1/3处设置镀锌钢板(板宽350mm,厚度5mm),钢板应牢固,沿施工缝通长设置,不能间断,采用搭界法进行连接,有效搭界张度不小于100mm,并要全断面焊接。该处砼浇筑时,应有专人负责,砼振捣时整训先下后上,先外后内的原则,却保密实。(2)变形缝防水处理变形缝采用中置式橡胶止水带、背贴失式汁水带进行防水处理。止水带应采用热接法对接,保持焊缝平整、严密、不透水。汁水带设置应居中,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汁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砼浇筑应做到:浇筑前应校正汁水带位置,并将表面清理干净;顶、底版汁水带 下侧砼应振实,汁水带应压紧;侧墙处汁水带需固定牢靠,内外侧砼应均匀、水平冠注,保持汁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中置式橡胶止水带注将管的设置间距,预留长度能够符合要求,并做好保护。顶板无法设置背贴式汁水带,可采用结构外侧变形缝内嵌缝蜜蜂的方法与侧墙背贴式汁水带进行过度连接形成蜜蜂防水,同时在结构内表面变形缝两侧预留凹糟,设置镀锌钢板接水盒。底版和侧墙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厚度不同后嗣,需将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做成等厚度处理,以便设置背贴式汁水带,在距变形缝不小于30cm以外的部位再进行变断面处理。(3)管井封堵处理浇筑垫层前将降水井管顶敲平同垫层顶标高;浇筑垫层时,将一定尺寸钢掏管插入垫层内,钢管外壁焊两块钢质止水翼环,并浇筑在底版砼内,在深入垫层内的钢管四周用麻丝加油膏包封住,并浇筑在垫层内。封堵降水井管用C30、S8微膨胀砼浇筑在套管内,并用钢盖板与钢管焊接,周边要连续满焊,最后在钢板上浇筑砼与顶板顶面相平齐。D.监理方(1)严格审核防水施工方案、防水砼配合比及供货方案等;(2)检查防水砼原材料、防水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各种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3)见证各种原材料抽样送检,砼抗压、抗渗试块制作、试验,并平行抽检;(4)监控防水砼的制配、运输及其浇筑施工过程,并进行各工序验收;(5)检查验收外防水层与基层应粘贴牢固;防水层涂刷均匀,不得有露底、开裂等缺陷以及脱皮、皱折、鼓泡、露胎体等现象,涂膜收口部位应连续、牢固,不得出现翘边、空鼓;(6)检查细部结构所用止水带、水膨型止水胶和接缝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验收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防水处理各工序,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各接缝处密实、干燥,严禁有渗漏。5.电力排管质量通病及防治 5.1土方回填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5.1.1. 基坑(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 5.1.2 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 5.1.3 如回填土料含水量偏大时,应对回填土料进行晾晒,待其含率符合要求后,先挖其 表面较干的土进行回填,依次进行。禁止采用刚开挖出来含水量不符合要求的土料进行回填。 5.1.4 回填土应分层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一夯压半夯。回填先深后浅17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5.1.5 回填前必须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回填时管理人员、试验人员必须到位,严格控制回填质量。 5.1.6 填土土料中不应含有大于50mm 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不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5.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5.2.1 露筋 5.2.1.1 砂浆垫块垫得适当可靠,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 5.2.1.2. 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 5.2.1.3. 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超过允许偏差。 5.2.2 钢筋绑扎接头松脱 5.2.2.1. 钢筋搭接处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位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 5.2.2.2. 搬运时轻抬轻放。 5.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5.3.1 混凝土表面麻面 5.3.1.1.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5.3.1.2. 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5.3.1.3.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禁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5.3.2 混凝土表面蜂窝 5.3.2.1.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5.3.2.2. 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5.3.2.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如超过应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5.3.2.4. 混凝土的振捣要分层捣固。 5.3.2.5.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175cm。 5.3.2.6. 混凝土振捣时17严格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5.3.3 混凝土表面缺棱掉角 5.3.3.1.混凝土浇筑后要认真养护,一般砼养护时间不少于7d,抗渗砼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浇水覆盖养护,一天的浇水养护次数以保持砼表面湿润为准。 5.3.3.2. 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浇筑完后养护1天以上方能拆除侧模。 5.3.3.3. 拆模时注意不得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3.3.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注意给予适当保护。 5.4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5.4.1 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砖砌电缆沟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 5.4.2 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过水槽位置上为整块盖板。 5.4.3 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 5.4.4 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 5.4.5 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验合格。砖砌电缆沟回填土时,应采取防治沟壁变形的措施。 5.4.6 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 5.4.7 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盖板平整、稳定。电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 5.4.8 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 倍扁铁宽度,三面围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6.砌块、砖砌筑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6.1 砌缝砂浆不饱满6.1.1 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瞎缝)。6.1.2 危害:造成砌体的砌块间粘结不牢,砌块因砂浆不饱满而受力不匀,使墙体的抗剪强度降低。6.1.3 原因分析:(1)用推尺铺灰法砌筑。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6.1.4 治理方法:(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