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40(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9691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40(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40(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40(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能力目标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2.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点的不同运动,快慢程度往往并不相同,那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速度CAI课件模拟运动会上运动员正在进行短跑比赛?出示思考题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呢?试举例说明.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有两种方法可行:第一种方法: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的快.例如运动会上的100 m短跑,就是通过到达终点时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运动员的成绩的.第二种方法:同样的时间,比较通过的位移,位移大的,运动的快.例如:甲、乙同时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说明甲运动的快.教师由上分析知,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出示思考题1.如果两物体的运动的时间,所通过的位移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甲运动员4 s内跑出32 m,乙运动员3 s内跑出30 m,比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并讨论.教师提示寻找一个统一的标准,可类比初中学过的功率的知识来思考.学生活动1.回忆“功率”的有关知识: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功W和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P=W/t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做功越快,即功率越大.2.由此类似地: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例如:甲运动员在1 s内的位移: m=8 m,乙运动员在1 s内的位移: m=10 m,在1 s内,乙运动员的位移大,故乙运动员跑得快.教师类似地,为了便于描述运动的快慢,引进了一个物理量速度.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出示思考题1.速度是怎样定义的?速度的符号是什么?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速度的单位有哪些?4.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其运算遵循什么规则?5.速度的方向如何?学生活动在阅读基础上,回答上述思考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并板书1.定义:速度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v=s/t3.单位:m/s,常用的还有km/h,cm/s.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同.速度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强调速度是高中阶段第一个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以后会常常用到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巩固训练1.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1)1 cm/s=_m/s(2)36 km/h=_m/s(3)15 m/s=_km/h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 s的时间内从东往西移动了24 m,其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1)0.01;(2)10;(3)542.v=3 m/s,方向:自东向西.评析拓展1.注意物理量间的单位是否统一及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匀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即运动的快慢程度相同,也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二)平均速度出示思考题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8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0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为30 m,第4 s内通过的位移是10 m.(1)汽车做什么运动?(2)分别求出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的速度.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并求解:汽车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等,故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的定义式:v=s/t,可求得第1 s内的速度为8 m/s.第2 s内的速度为20 m/s.第3 s内的速度为30 m/s第4 s内的速度为10 m/s.教师提问上述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的速度不同.教师为了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引进“平均速度”的概念.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出示思考题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公式?2.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学生活动解答上述思考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并板书1.定义:在某段时间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2.公式: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巩固训练上述思考题中,试计算:(1)最初2 s的平均速度.(2)中间2 s的平均速度.(3)后3 s的平均速度.(4)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1) m/s=14 m/s(2) m/s=25 m/s(3) m/s=20 m/s(4) m/s=17 m/s评析拓展1.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来说的.2.必须注意s与t的对应关系.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教师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即要知其在各位置或各时刻的运动快慢,就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及“阅读材料”.教师出示思考题1.什么是瞬时速度?其物理意义呢?2.瞬时速度的方向呢?3.什么叫速率?学生活动解答思考题.教师总结并板书1.概念: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3.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4.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巩固训练下列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 m/sB.运动员百米冲线时的速度为12 m/s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为60 km/h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1000 m/s参考答案:平均速度的有A;瞬时速度的有BCD.三、小结该节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四、作业1.课本作业:P26练习三2.思考题:汽车从A地开往B地用了2 h,又从B地开往A地用了2.5 h,已知A、B两地相距100 km.求:(1)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2)从B地到A地的平均速度;(3)汽车在往返一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1)=s/t1=50 km/h 方向:自A到B.(2)=s/t2=40 km/h 方向:自B到A.(3)汽车往返一次的位移为零,即=0.五、板书设计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