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备课资料2《时间和位移》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9624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备课资料2《时间和位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备课资料2《时间和位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备课资料时间的基本单位 时间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物理量,其基本单位的定义一直在发展.这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概念的实际理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直线运动中用到时间的国际单位为秒,但到底多长时间为1秒,理想的单位时间必须要寻找一个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的事件所经历的过程来作为单位时间的定义. 1.生物时 昼夜的更迭、月亮的盈亏、寒暑的交替为定量测量时间提供了自然的单位日、月、年.但这些单位都是很长的时间段.为测量更短暂的现象,需要更小的时间单位.比如,老中医以自己一次呼吸长短来感觉病人脉搏的快慢.在先进的测量工具出现之前,人们靠心脏搏动间隔、一次呼吸的长短,即凭感觉来定时,也就是靠生物钟来定时,这必然是不科学和不准确的. 2.恒星时 理想的孤立的刚体旋转的周期是恒定的.地球非常近似地看作与外界没有任何力的联系的孤立体,其自转周期基本恒定.地球的自转是由星球划过天空的运动反映出来的.北极星是天空时钟的轴.一颗恒星绕北极星转一圈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这也是地球的自转周期. 3.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能计算出诸行星及其卫星的运动. 在20世纪,天文学家指导计算出的位置和实际位置进行对照并发现了偏差.这些天体到达它们的计算位置比预期的到达时间早了几秒.这表明地球并不是孤立的刚体.它的自转周期在变慢,选择地球自转事件作为不变时间的基础是不太妥当的.1956年国际天文学会便以地球公转替代地球自转作为时间标准单位的基础.并定出历书时的基本时间单位“秒”定义为1900年回归年时长的1/31 556 925.974 7. 4.原子时 由于地球、太阳等天体的能量E在外界其他天体的摄动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故天体时钟的标准也要发生变化. 一个天然钟必须具备的条件可由原子得到很好的满足.原子中能级间的跃迁时间这一事件在现在看来是恒时的.因此,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又采纳了新的时间基本单位定义:1秒钟等于铯133原子在其F=43,MF=00的超精细能级跃迁中所对应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原子时以其极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确定了自己的地位.或许我们的同学在以后还能找出更精确的恒定不变的事件来定义新的基本时间单位.原子钟的发明史 到20世纪20年代,最精确的时钟还是依赖于钟摆的有规则摆动.取代它们的更为精确的时钟是基于石英晶体有规则振动而制造的,这种时钟的误差每天不大于千分之一秒.即使如此精确,它还是不能满足科学家们研究爱因斯坦引力论的需要.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引力场内,空间和时间都会弯曲,因此,在珠穆朗玛峰顶部的一个时钟,比海平面处完全相同的一个时钟平均每天快三千万分之一秒.所以精确测定时间的唯一办法只能是通过原子本身的微小振动来控制计时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的拉比和他的学生在研究原子及其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时所获得的成果使基于上述原子计时器的计时钟研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拉比设想的时钟里,处于某一特定的超精细态的一束原子穿过一个振动电磁场,场的振动频率与原子超精细跃迁频率越接近,原子从电磁场吸收的能量就会越多,并因此而经历从原先的超精细态到另一态的跃迁.反馈回路可调节振动场的频率,直到所有原子均能跃迁.原子钟就是利用振动场的频率作为节拍器来产生时间脉冲.目前,振动场频率与原子共振频率已达到完全同步的水平.1949年,拉比的学生拉姆齐提出,使原子两次穿过振动电磁场,其结果可使时钟更加精确.1989年,拉姆齐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战后,美国国家标准局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都宣布,要以原子共振研究为基础来确定原子时间的标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钟是由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埃森和帕里合作建造完成的,但这个钟需要一个房间的设备,所以实用性不强.另一名科学家扎卡来亚斯使得原子钟成为一个更为实用的仪器.扎卡来亚斯计划建造一个被他称为原子喷泉的、充满了幻想的原子钟,这种原子钟非常精确,足以研究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对于时间的作用.研制过程中,扎卡来亚斯推出了一种小型的原子钟,可以从一个实验室方便地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 1954年,他与麻省的摩尔登公司一起建造了以他的便携式仪器为基础的商用原子钟.两年后该公司生产出了第一个原子钟,并在4年内售出50个,如今用于GPS的铯原子钟都是这种原子钟的后代. 到了1967年,关于原子钟的研究如此富有成效,以至于人们依据铯原子的振动而对秒作出了重新定义.如今的原子钟极其精确,其误差为10万年内不大于1秒.历经数年的努力,三种原子钟铯原子种、氢微波激射器和铷原子钟(它们的基本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元素的使用及能量变化的观测手段)都已成功地应用于太空、卫星以及地面控制.迄今为止,在这三类中最精确的原子钟是铯原子钟,GPS卫星系统最终采用的就是铯原子钟. 今天,名为NISTF1的原子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但它并不能直接显示钟点,它的任务是提供“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准确计量.这一计时装置安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物理实验室的时间和频率部内.1999年才建成的这座钟价值约为65万美元,可谓身价不菲.在2 000万年内,它既不会少1秒也不会多1秒,其精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这架昂贵的时钟既没有指针也没有齿轮,只有激光束、镜子和铯原子气.计时标准 时间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物理量,其基本单位的定义一直在发展.这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概念的实际理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直线运动中用到时间的国际单位为s,但到底多长时间为1 s,理想的单位时间必须要寻找一个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的事件所经历的过程来作为时间的定义. 时间标准的选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很久以前,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季节更替等自然现象确定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后来又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设计制造了各种机械时钟.“秒”最初定义为一年的31 556 925.974 7分之一.由于季节变化和潮汐等影响,地球自转并不完全均匀,这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精度受到限制. 科学研究发现,原子振动的快慢由原子的内部结构决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钯原子振动9 192 631 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 s.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每3 000年只有1 s的误差.原子时钟的极高稳定性和准确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确定了自己的地位.或许我们的同学在以后还能找出更精确的恒定不变的事件来定义新的基本时间单位.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