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9581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设计说明一、概述1.1 设计概况什邡市位于德阳市西南部,成都市西北部之间,距成都市60 公里、德阳市20公里。南距成都市50km余,以其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素有“川西明珠”的美誉。本次设计项目海河路位于什邡市,海河路起点与现有客运中心南侧道路相接,止点与什绵公路相接,道路总长1625.017m,路幅宽度30m,含2 座桥梁。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全线设置路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地下敷设雨水管、污水管等配套设施。根据什邡市道路控制性详规,项目区位如图所示。序号道路名称起讫点道路长度(m)1海河路客运中心南侧道路什绵公1.2 设计依据及资料1)什邡市道路控制性详规2)什邡市雨水、污水管网规划图3) 项目所在区域1:500 地形图4)什邡市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什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3.75)什邡市规划使用功能图6)什邡市方案海河路设计及业主评审意见7)相关规范、标准及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3 设计概要本次方案设计道路长为1625.017 m,道路规模见表1-2。道路规模一览表表 1-2序号路名编号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红线宽度(m)车道数(双向)建设性质1海河路次干道40304新建1.4 采用技术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4)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033-2012)(1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4)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1.5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本项目区域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是: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日照9001200 小时。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多暴雨,秋季气温下降快,多连绵阴雨,冬季长,气温低,日照少,常有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3.6,年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8(1984),最热为78 月,月平均气温为23,极端最高气温为35.5(199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38.95mm,最高年降雨量1259.5mm,最低年降雨量为529.1mm,每年将于多集中在79 月,月最大降雨量为518.0mm,出现在7 月,降雨分配极度不均匀。拟建道路位于什邡市客运中心南侧道路与什绵公路之间,场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在线路上多农田,灌溉水系发达,部分路段有鱼塘。二、工程设计2.1 技术标准道路规模一览表表 1-3序号路名编号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红线宽度(m)车道数(双向)建设性质1海河路次干道40304新建2.1.1 通行净空主线:4.5m人行及非机动车道:2.5m2.1.2 车行道宽度小型汽车专用道:3.50m大、小型汽车混行:3.75m2.1.3 荷载等级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标准轴载2.1.4 抗震标准抗震设防烈度7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2.1.5 停车视距次干道:40m2.1.6 路面类型及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5 年2.1.7 主要线形标准(1)平面线形标准规范值设计速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最小圆曲线长度40km/h300m110m35m35m(2)纵断面线形标准规范值设计速度(km/h)凸曲线(m)凹曲线(m)最小坡长(m)406007001102.2 平面设计本次设计道路的中心线遵循控制性规划确定的道路中心线,道路平面设计情况如下:道路全长1625.017m,次干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30m,起点(X-11090.866,Y-8781.302)接现有道路客运中心南侧道路,终点(X-11678.194,Y-10128.671)接现有什绵公路。全线共5 处交叉口,由西向东依次与规划道路、双泉安置房西道路、规划道路、筏子河道路北延段、安居家园东侧道路相交。2.3 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按控制性规划中的控制标高标高作为依据,充分结合沿线自然地形,优化土方平衡。海河路起点接现状客运中心南侧道路,起止点设计标高与现状标高一致,起点为531.650,止点为529.768,其余控制点按规划控制标高设计。全线共设5 个变坡点,纵坡依次为0.53%、0.3%、-0.59%、0.3%、-0.62%、0.3%。2.4 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横断面布设按规划执行:路幅布置为2.0m 人行道+2.5m 非机动车道+3m 绿化带+7.5m 车行道+7.5m 车行道+3m 绿化带+2.5m 非机动车道+2.0m 人行道=30m。路拱横坡采用抛物线型+直线型路拱。车行道为向外单向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图)。2.5 路基设计2.5.1 路基材料及压实度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路基填筑建议优先采用相邻路段挖方材料进行填筑,若挖方材料不满足路基填料要求时,应采取晾晒或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换填等措施处理。路基压实度标准填挖类型深度范围(m)压实度()填方00.8960.81.5931.694零填及挖方03096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次干道路堤上路床(00.3m)6.0100下路床(0.30.8m)4.0100上路堤(0.81.5m)3.0150下路堤(1.5m)2.0150(00.3m)6.010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8m)4.0100(1)一般路段路基填筑前先清除地表耕植土或松散土,并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为满足路堤分层填筑、均匀压实的要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路床及压实度过渡厚度时,需超挖回填,压实度不小于相应层位规范要求。路基填筑时两侧应增宽50cm 以保证路基两侧压实度,压实后进行边坡修整。全线填方高度不大,均小于8m,按1:1.5 放坡。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临时排水沟。全线挖方高度小于8m,挖方路段按1:1 放坡。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 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当挖方路基路床为土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难以压实时,也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基进行换填处理。(2)零填路基对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080cm)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可采取开沟排水、翻挖晾晒或换填砂卵砾石、片碎石等透水性或掺入生石灰粉拌和均匀后压实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时,可采取换填或掺灰进行处理,掺灰处理时采用掺8.0石灰土处治后作为路基填料,处理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5%。片碎石材料片碎石材料要求:片碎石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碎石含量不小于30%,片石最大粒径250mm,碎石最大粒径40mm。当路床为土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难以压实时,也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基进行处理。(3)特殊路基处理本项目根据业主提供的参考地勘资料显示路基地层主要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粉土、砂土、卵石组成。本工程采用清除素填土采用砂砾石进行换填,换填厚度0.5cm;对于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砂砾石换填,换填厚度1m-2m。施工时若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0.2m 时,应翻挖再回填分层压实。地下水影响路段路基的稳定性时,应设置盲沟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4)沟槽回填路基路基范围布置有给水管线、燃气管线、雨污排水管道,管线开槽回填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障填料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开槽回填分层夯实,一般按照2025cm分层夯实,填料增加5%石灰改良土壤结构,以保证路基压实度达到90%,路床顶面压实度达到94%后。再铺筑级配级配砂砾石底基层。2.6 路面设计2.6.1 设计原则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本地条件与实践经验,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综合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的路面方案。结合当地筑路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经验,参照近年来有关工程的建设经验,建设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2.6.2 设计标准及设计理论1.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沥青砼路面以双轮组单轴100KN 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15 年。设计理论: 沥青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下的弹性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以路表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2.6.3 路面设计参数沥青路面面层设计参数表材料名称推荐配合比或型式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SBS细粒式沥青混合料AC13C140020001.4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20CAC16C120016001基层、底基层、土基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用)抗压回弹模量(拉应力计算用)劈裂强度(MPa)7d浸水抗压强度(MPa)水泥稳定碎石150036000.53.5砂砾石150土基(潮湿)35/2.6.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结构厚度(cm)规格备注SBS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AC13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AC20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水泥掺量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水泥掺量4级配砂砾石底基层30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结构厚度(cm)规格备注SBS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3.5AC13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5AC16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水泥掺量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水泥掺量4级配砂砾石底基层20人行道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结构厚度(cm)规格人行道6花岗石水泥砂莱3M10混凝土基层15C152.6.4 材料要求(1)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608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30T0605软化点(R&B)不小于55T0606135运动粘度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小于1.0T0610或T0609弹性恢复25不小于65T0662表层基质沥青和下面层沥青均采用70 号A 级道路石油沥青,表面层改性沥青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材料为热塑性橡胶类SBS(-D)类热塑性橡胶类弹性材料。、粗集料:采用石灰岩轧制碎石,要求采用大型联合式碎石机(反击破或冲击破,联合破碎不少于三级),石质应无风化、坚硬、耐磨、洁净,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碎石压碎指标()20卵石压碎指标()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2针片状颗粒含量()20含泥量(按质量计)()1.5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1.0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表观密度2500kg/m2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粗集料级配范围表级配分称粒级累计筛余(按质量百分率计)方筛孔尺寸(mm)情况2.364.759.5161926.531.537.5合成级配4.7516951008510040600104.7519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粒级4.759.5951008010001509.516951008010001509.519951008510040600150101626.59510055702540251001631.59510085100557025400100、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机制耱间单粒最大压碎指标()30氯固性(按质量损失计)0.0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含泥量()3.0泥块含量()2.0云母(按质量计)1.0机制砂MB值1.4成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7.0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含量(按质量计)5.0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小于6mpa轻物质(按质量计)1.0硫化物硫盐(按SO,质量计)0.5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合格表观密度2500/kg/m2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2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明膨胀率应小于0.10%、填料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必须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机制砂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矿粉质量应符合(JTG F40-2004)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密度,不小于Lm32.50含量,不小于%1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外观无围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抗剥落剂(下面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建议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宜采用:施工易于操作,且性能稳定持久,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4 级,碱性岩石建议采用2%的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取代等量的矿粉,或试验确定矿粉取代量, 酸性岩石建议采用石油化工产品沥青抗剥落剂。、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混合料通过各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401538102872051548AC20F1009010074926282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改性 AC-13C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改性AC-13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kn)不小于8流值(0.1mm)2040空隙率(%)90mm以内空隙率(%)90mm以下3536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不小于6残留稳定度(48h)(%)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2800马歇尔试验密实度(%)98AC-20F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AC-20F由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kg)不小于8流值(0.1mm)240空隙率(%)90mm以内空隙率(%)90mm以下3536沥青饱和度(%)5570矿料间隙率(%)不小于6残留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75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1000马歇尔试验密实度(%)97注:“*”试验温度必须保持低于138,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聚合物的分裂。、沥青下封层、粘层沥青及封层沥青宜用与沥青砼面层所使用的种类、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经乳化制成。施工时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应符合规范要求。铺筑沥青砼前应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后再铺筑。沥青下封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3 型),稀浆封层必须采用专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材料选用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批标应符合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通过4.75mm 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或洁净的石屑。级配满足要求。稀浆封层矿料级配要求混合料通过各封层矿料级配要求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Es-3型100709045702850193412251718515稀浆封层混合料中改性乳化沥青的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沥青粘层: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推荐使用PC3 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6L/m2。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粘层油PC-3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信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16T0622道路标准度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5%)97.5T0607针入度(25)(0.1mm)608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个小于2/3T0654常温储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2)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粗集料: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粒料中两个以上的破碎面的比例分别不小于70%和50%。细集料: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基层材料压实度(按照重型击实标准)及其7d(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按下表检测压实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类型压实度(%)抗压强度(Mpa)水泥稳定碎石971.5水泥稳定碎石:其水泥配合比根据试验确定,设计水泥用量不大于6%,实际施工时水泥用量以达到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骨架密实型)通过下列方孔(mm)的质量百分率(%)4031.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限(%)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9(2)底基层(级配砂砾石)应采用几种不同的砂砾和卵石掺配拌制而成,其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规范要求。通过31.5mm 筛孔的通过率为100%,压碎值30%,其级配应接近于圆滑曲线。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8%,要求抗压模量170Mpa。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级配要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指筛孔尺寸37.531.526.5199.54.751.180.60.075级配砂砾石/10090100759050703055153510204102892.7 交叉口设计拟建项目共有5 处与现有或规划道路相交。K0+262.779 处,与规划道路相交,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K0+493.938 处,与双泉安置房西道路相交,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K0+841.067 处,与规划道路相交,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K1+090.102 处,与筏子河道路北延段相交,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K1+352.001 处,与安居家园东侧道路相交,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2.7 无障碍及盲道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道路全线设置盲道,交叉口处设置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本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3m,由于人行道宽度限制,行进盲道宽度采用0.3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 的要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顺人行道行进方向坡度为1:20,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人行道对应公交车站处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车站牌一侧设长度4m的提示盲道。轮椅坡道坡度1:20。2.8 公交系统本项目公交车停靠站按港湾式停靠站考虑,在设置停靠站位置,非机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统一向外侧移动3.0 米。(具体详见公交停靠站布置图)三、环境保护措施1、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总体设计,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乔木用阔叶树种,道路边坡及用地范围种植灌木和花草,以加强绿化和防护的效果。2、合理选择筑路材料、取土坑、弃土堆的位置,注意料场的水土保持及环境的影响。3、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维修保养,安装有效除尘消声和减振装置,将械产生的噪音、振动的影响减少至最小,采用湿式除尘法降低扬尘。4、施工场地周围应按规定设置隔离护栏,机具、材料要摆放整齐,建筑垃圾随产随清;施工废水须沉淀处理后排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须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用,严禁直接排放入水体;施工时民工的生活点要注意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四、施工方案根据过去城市道路建设的施工经验,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经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后确定进场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按时和提前完工的最关键环节之一。由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成立包括地方负责人在内的建设指挥部,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领导管理和督促十分必要,特别是地方负责人参与领导管理,在组织民工,地方材料的供应,协调关系方面,具有地利方面的权威性,并对确保正常施工也是十分必要的。专职的监理机构,负责行使对各专项工程的质量进行旁站监督、计量与支付,将使各部工程的质量自始至终严格处于受控状态,对确保工程质量非常重要。五、施工验收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或当地质检部门指定的标准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六、未尽事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有关规范执行。交通说明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 工程规模、建设范围本次设计项目海河路位于什邡市,海河路起点与现有客运中心南侧道路相接,止点与什绵公路相接,道路总长1625.017m,路幅宽度30m。路幅布置为2.0m 人行道+2.5m 非机动车道+3m 绿化带+7.5m 车行道+7.5m 车行道+3m 绿化带+2.5m 非机动车道+2.0m 人行道=30m。为了有效管理道路交通,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美观的目的,道路沿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1.2 设计依据(1)什邡市道路控制性详规及什邡市规划使用功能图;(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 号;(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4)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5)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8)什邡市方案海河路设计及业主评审意见。二、交通工程设计2.1 交通标志1、标志布置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并应满足夜间行车视觉的效果,版面注记及结构形式应与道路线形,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以满足视觉美观要求。本工程标志设计中依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进行设计。本项目设置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2、版面设计及反光材料的选择为了满足40km/h 车速时道路使用者对标志信息的视认要求,主线指路标志采用汉字高度30cm,汉字高宽比为1:1,部分为1:0.75,字体为国家标准矢量汉字标黑简体,英文字高为汉字高度的1/2,版面尺寸按不同版面内容确定,尽量达到统一,版面内容中汉字间距、笔划粗度、最小行距、边距以及版面布置等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版面反光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各类反光膜的反光特性,使用功能、应用场合和使用年限,又要分清版面中不同内容部分的主次关系,这样才能使版面交通信息在夜间有较好的视认效_果。因此采用三级反光膜。3、标志结构设计根据标志版面尺寸大小及设置位置的需要,本段标志的支架结构有单柱式和单悬臂等。标志底板采用铝合金板,为了保证标志版面的平整度,对于版面尺寸较小的单柱式标志板厚度采用2mm,版面尺寸较大的单悬臂式标志板厚度采用3mm,并均采用铝合金龙骨加固,各种标志板的具体采用厚度详见设计图。所有钢材均采用Q235,焊条全采用T42。所有钢材均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处理,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根据板面的大小及地基承载力决定其尺寸及埋置深度。4、标志的施工要求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通畅和行车安全为目的,应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交通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不得被道路两侧的树木遮蔽,根据具体情况设在道路行车方向的右侧、车行道上方。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版面对驾驶员的眩光。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和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2.2 交通标线标线、导向箭头的布设应确保车流分道行驶,起导流作用,保证昼夜的视线诱导,车道分界清淅、线向清楚、轮廓分明。1、标线的平面布设本工程全线布设的标线类型有车行道边缘线、中央双黄线、人行横道线、接近人行道标线、停止线、导向箭头等。2、标线的材料选择为了使标线在黑夜具备同白天一样的清晰度,需要使用寿命长、反光效果好的材料做标线,使用的标线涂料,应具备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耐磨性,持久性,抗滑性等特点。另外标线厚度要考虑路面排水的需要。本次设计标线采用加热型标线涂料,表面撒布玻璃微珠。3、标线的施工要求标线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标线涂层厚度均匀,无起泡、开裂、发粘、脱落等现象;(2)标线的端线与边线应垂直,误差5,其他特殊标线,其角度与设计值误差3;(3)标线涂层厚度为2mm;(4)标线表面均匀撒布玻璃微珠,含量为0.3-0.34 kg/m2。2.3 信号灯交通信号控制主要设在大型平交口,除使用标志标线疏导和渠化外,并使用交通信号灯控制。本项目平交口标志标线设计暂时按没有信号控制的情况考虑,后期建议设置信号灯。排水说明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设计为什邡市海河路新建工程排水部分施工图设计,本工程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工程设计范围内的地质、气象水文资料与道路部分相同。本次设计沿道路同侧敷设雨、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敷设在距道路中心线以北5.5m 的车行道下,主管管径为DN4001200。污水管道敷设在距道路中心线以北2m 的车行道下,主管管径为DN400800。管线布置详见综合管网横断面图。污水:排入相邻道路污水预留支管,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雨水:雨水就近排进沟渠、涵洞和相邻道路雨水预留支管。其他:本项目K0+000K0+220 段雨污水管道因需要排入已建好雨污水管道中,为保证本项目中雨污水的排入,管道覆土较浅,为保证行车安全及管道的正常使用,该段雨污水主管采用360 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二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排水规范(GB 50014-2013);(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5)相关道路设计图。三管材及附属构筑物(1)暴雨强度公式:t b nA C P( )q 1(1 lg )+=雨水管道: 按满流设计,设计重现期P=5 年,综合迳流系数=0.95,地面集水时间t5 分钟。污水管道: 按单位面积定额法计算污水流量单位面积定额指标为:人口密度:800 人/ha ,污水定额120L/d最小管径: 无论雨污水管道,位于街道下的城市排水管道dmin400,单位预留管污水管dmin400,雨水管dmin400。(一)管材及基础1.雨水口联络管采用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 度混凝土满包基础。2.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 度混凝土满包基础。3.管顶覆土1.0mH7.0m 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180 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 第11 页。管顶覆土1.0mH4.5m 时采用II 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 时采用III 级管。4.管顶覆土9.0mH,采用III 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 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二)管道接口采用砂石基础的承插式钢筋砼管道采用橡胶圈接口,所采用接口橡胶圈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并与管材配套供应,参见06MS201-2326;钢筋砼平口及企口管,采用砼基础时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采用砂_石基础时采用滑动胶圈接口;承插管采用砼基础时采用水泥砂浆、膨胀水泥砂浆等刚性接口,采用砂石基础时采用滑动胶圈接口。每隔2025m 管段长度设置一个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部位的现浇砼基础应用变形缝分离。做法详见06MS201(三)检查井检查井井墙及底板混凝土为C25、S4,M槽用M7.5水泥砂浆砌MU10砖等,具体做法参照06MS201-3图集。高分子复合材料防盗井盖座技术标准应严格按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 211-2005)和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道路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查井盖、水箅技术规程(DB51/5057-2008)要求执行,车行道井盖(座)采用JJG-D-700-Z;人行道、绿地等禁止机动车通行的地方井盖(座)采用JJG-D-700-Q。(四)雨水口一般采用偏沟式(防盗型)单蓖雨水口(井),大交叉路口或汇水面积较大处采用偏沟式(防盗型)双蓖雨水口(井),雨水口设于车行道边缘,局部地方可适当调整,道路交叉口局部低洼处应增设雨水口,雨水口参见详:06MS201-8/10、9雨水口连接管采用2 种形式连接,详见“ 雨水口管道连接图”。雨水箅子建议采用复合型材料井篦(座),其材料应符合相关质量验收及行业标准。(五)预留支管(井)雨水预留支管管径为DN400800,i=0.3%,污水预留支管管径为DN400,i=0.3%。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0m 处。(六)沉泥井雨污水检查井每隔一定距离设带沉泥槽的检查井。该井可以把雨污水中泥土等杂质聚集起来,泥土可以在该井内沉淀,保证雨污水的顺利排放。六施工要求(一)施工放线雨(污)水管(渠)中心线应严格按标准横断面管位排列图放线定位,检查井按道路桩号定位。为了避免截断管材,检查井井位可沿道路纵向移动不超过1.0m。(二)施工准备施工前应首先核对与本工程相交(或相接)的外部道路排水管平面位置与高程,确保管线衔接平顺。施工前应了解、探测清楚现状管线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其它已有管线产生破坏。(三)管槽开挖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0.2m 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果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清况确定。边坡高度大于6.0m 地段基坑支护工程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地面堆积荷载不得大于10KN/m2。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验槽后应即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四)管基及检查井回填管道基础应落在有一定承载能力(fak100Kpa)的原状土层上,如开挖沟槽至设计标高为淤泥、耕植土等不良状况,必须清理至原土后,回填砂砾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道基础,沟槽回填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第3.5节的要求执行。沟槽回填土要求见如下:(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0.90;(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900.93;(管顶以上0.5m)-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85(要求用木夯夯实);(管顶以上0.52.5m)-回填土压实系数0.90;(土路床下0.6m)-回填土压实系数0.95(土路床下0.61.5m)-回填土压实系数0.90;其中、区采用砂砾石回填,若、区域与道路设计路基重合,应按道路回填要求进行具体施工,未重合部分用砂砾石回填。为防止检查井及雨水口周边地面不均匀沉降,在检查井及雨水口周边宽0.8m范围内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路面层。(五)闭水试验污水、雨水管道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有关要求作闭水试验。七、施工验收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合格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或相关分部工程的施工。本说明未尽事宜,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国标图集06MS201-1 之总说明执行。其它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现行相关规范及规定执行,施工中如遇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桥梁工程桥涵设计总说明一、概述1.1 设计概况本次设计项目海河路位于什邡市,海河路起点与现有客运中心南侧道路相接,止点与什绵公路相接,道路总长1625.017m,路幅宽度30m。本项目共设小桥两座,均为跨小河而设,小桥上部结构均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简支空心板梁,下部结构均采用桩接盖梁式桥台。本项目共设涵洞9 道,其中盖板涵7 道,倒虹吸2 道。1.2 设计依据及资料1)什邡市道路控制性详规2)什邡市雨水、污水管网规划图3)项目所在区域1:500 地形图4)什邡市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什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3.75)什邡市规划使用功能图6)相关规范、标准及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3 采用或参考的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4)城市桥梁设计抗震规范CJJ166-201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级。(2)、设计荷载:城-B 级。(3)、设计洪水频率:1/100。(4)、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5)、桥梁全宽: 30m。(6)、设计通航标准:无通航要求。(7)、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8)、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 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 年。(9)、结构重要系数:1.0,环境类别:级。二、桥梁工程设计2.1 桥梁总体设计本次桥梁设计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跨度、净空满足规范要求;桥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外形新颖优美,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施工工艺成熟,施工难度小;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桥梁工程的设计还应通盘考虑、统筹全局,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应充分利用场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结合周边构筑物及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以“宜桥则桥,宜挡则挡”的基本原则,力求工程投资最省,工期最短。同时,应结合工程所在地地形地貌以及城市特点及施工能力,材料的供需状况等因_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选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施工简便,与环境协调一致、经济、美观的结构形式。2.2 桥梁设计2.2.1、K1+042.5 小桥(1)桥位设计本桥为跨越本项目范围内的规划河道而设,规划河道宽13 米,桥位根据什邡市控制线路中轴线及规划河道位置确定,桥梁中心桩号:K1+042.5。桥梁中轴线与河流流向交角94 度,桥梁按4 度斜交设计。(2) 桥梁长度的确定及孔径布置根据确定的桥位,经勘察计算桥位1/100 洪水位标高为529.3,确定需求的孔径,进行桥台位置的布设及孔跨布置为113m 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桥梁全长19.04 米。(3 )桥梁横断面布置本桥横断面布置与路基相同为2m(人行道)+2m(非机动车道)+26m(车行道)+2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30m。行车道向外侧设1.5%的双向直线型横坡,人行道向内侧设2%的单向横坡。人行道路面比非机动车道高出15cm,人行道外侧设人行道栏杆。人行道下预埋电力、通讯等管道。(4) 桥梁总体设计根据确定的桥梁孔径,结合现有的成熟技术,根据初步设计的建议,考虑到本工程要求工期短的现实情况及业主的要求,拟定了113m 预应力空心板桥(空心板采用08 部版空心板通用图),桥梁全长19.04 米,上部采用有利于抗震的简支结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因为桥梁属城市桥梁,故桥梁断面采用整幅设计,桥总宽30 米,桥梁纵轴线和规划河道交角94 度,桥梁按4 度斜交设计。上部结构13m 跨板参照交通部颁标准图设计,板净高0.7m。桥梁横向由24 块板组成。过桥管线均布置在人行道下。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桥台,后接路基,桩径1.2m,经计算0、1 号台基桩长度均为16 米。详见桥型布置图。本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的施工方案。桩基础统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结构施工应考虑季节因素,应避开雨季及严寒天气。(5) 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上部采用 113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板净高0.7 m,板宽1.24米,预制长度为12.96m 板间采用加设钢筋的现浇铰缝连接。空心板顶板及底板厚0.12 米,侧壁厚0.16 米。采用后张法施加预应力。桥面铺装采用4cm 厚AC-13C 沥青混凝土+6cm 厚AC-16C 沥青混凝土+10cm 厚C50 防水砼。桥面横坡由盖梁中心弯折形成。(6)桥梁下部结构设计根据受原地面情况,0、1#桥台采用桩基接盖梁式桥台,盖梁顺桥向宽1.5米,横桥向宽度为30.675 米(含挡块),高度为1.2 米,悬臂端长为2.306 米,左右对称布置。(7)桥梁基础设计每个桥台采用六根基桩,桩径1.2 m,0、1 号台基桩长度均为26 米,桩基顶接盖梁。(8)主要材料空心板: C50 预应力混凝土;桥面铺装:4cm 厚AC-13C 沥青混凝土+6cm 厚AC-16C 沥青混凝土+10cm 厚C50 防水混凝土;钢绞线: 采用标准为GB/T5224-2003 1860 级S=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面积A=139.0mm2,公称质量=1.101kg/m,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锚具及波纹管:预应力锚具技术条件必须符合GB/T14370-2007 的规定。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采用真空压浆工艺。普通钢筋: 一般情况下直径10mm 采用HPB300 钢筋;直径10mm 采用HRB400 钢筋。桥台耳背墙、盖梁、挡块:C40 混凝土桩基: C30 水下混凝土;栏杆基座:C25 混凝土。护岸、挡墙及河底铺砌:M7.5 浆砌片石;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运输和浇注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执行,并应符合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2.2.2、K1+517.3 小桥(1)桥位设计本桥为跨越本项目范围内的河流而设,河流河道宽8 米,桥位根据什邡市控制线路中轴线及业主确定的河道位置确定,桥梁中心桩号:K1+517.3。桥梁中轴线与河流流向交角75 度,桥梁按15 度斜交设计。(2) 桥梁长度的确定及孔径布置根据确定的桥位,经勘察计算桥位1/100 洪水位标高为528.1,确定需求的孔径,进行桥台位置的布设及孔跨布置为110m 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桥梁全长16.04 米。(3 )桥梁横断面布置本桥横断面布置与路基相同为2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3m(绿化带)+15m(车行道)+3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30m。行车道向外侧设1.5%的双向直线型横坡,人行道向内侧设2%的单向横坡。人行道路面比非机动车道高出15cm,人行道外侧设人行道栏杆。人行道下预埋电力、通讯等管道。(4) 桥梁总体设计根据确定的桥梁孔径,结合现有的成熟技术,根据初步设计的建议,考虑到本工程要求工期短的现实情况及业主的要求,拟定了110m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空心板采用08 部版空心板通用图),桥梁全长16.04 米,上部采用有利于抗震的简支结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因为桥梁属城市桥梁,故桥梁断面采用整幅设计,桥总宽30 米,桥梁纵轴线和规划河道交角75 度,桥梁按15 度斜交设计。上部结构10m 跨板参照交通部颁标准图设计,板净高0.5m。桥梁横向由30 块板组成。过桥管线均布置在人行道下。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桥台,后接路基,桩径1.2m,经计算0、1 号台基桩长度均为15 米。详见桥型布置图。本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