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9458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 张月兰 审稿人:崔桂芳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3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共分三目:第一目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变迁的影响;第三目讲述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二、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文内容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间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时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所举实例要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和鲜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补充,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8、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电子邮件_网络(因特网)是从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所用地址与具体地点无关_很_普通邮件邮政网络是从地址到地址的通信方式,离开特定场所就无法收到邮件_(承转)交通与通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形态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读课文P102-P103的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二)和课内【探究活动1】)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讲解)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提问)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 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道两侧和河流的 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 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提问)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总结)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并且理解了交通发展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理解,并能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9、 板书设计一、交通工具的发展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市场最优原则 2、交通最优原则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的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对教材内容处理时我注意利用了教材的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补充一些有关交通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 张月兰 审稿人:崔桂芳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课前预习学案1、 预习目标1、 了解交通和通信与全球化2、 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3、 理解交通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二、预习内容(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1、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的意义: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 、 、 的桥梁,是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2、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产业革命后: 的出现,缩短了 距离,促进了 的发展。(2)当今社会, 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1、聚落:分为 和 ,城市一般有乡村发展而来,在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中,交通运输_和_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_形态及方向。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_集聚。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沿_两侧不断地延伸和发展。2、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历史进程时期运输方式城市分布形态历史上 现代3、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工具步行马车时期火车电车汽车时期高速公路时期城市形态(3)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1、 商业中心往往与_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沿江、沿海以及_、_沿线,水路交通便利的_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_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要求有便捷的_条件,很多商业网点以_建立在_或市区边缘的_附近。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 惑 点疑 惑 内 容课内探究学案1、 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重难点: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2、 学习过程(1) 交通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探究活动1聚落的形态和分布深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交通运输时期,聚落的空间形态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时期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分布城市形态古代步行-马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近代火车-电车时代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现代火车时期私人汽车,使人们 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高速公路时期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实例分析1】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2) 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_扩展,基本呈_状,这说明交通条件对城市_的影响很大。(3) 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探究活动2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 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探究活动3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实例分析2】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 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_的东部地区在地形上以_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2) 大型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_、_或_沿线地区。(3) 长江沿岸全国性的重要商业中心有_、_、_和 _。(4) 由图可知,_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关于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商业网点的密度与交通条件有关B商业网点主要沿铁路线分布C商业网点的效益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有关D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2、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C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D上海高等学府云集,技术力量雄厚3、内容按因果关系排列,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 ()商业网点的形成 生产地域分工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商品交换ABC D4、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形成原因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 ,原因是 。(3)图中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表明:农村地区的集市贸易基本上是沿 自发形成的,这符合 原则。(5)A、B、C三处聚落中,最容易发展成城市的是 处,因为该处 。5、读 “我国城市区位示意图”(图5-6),回答:(1)图中城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在我国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3)是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市的选择影响很大。课后练习与提高1.当前成为许多国家技术竞争制高点的是( )A.全球定位技术B.航天航空遥感技术C.信息高速公路技术D.克隆技术2.某县医院医生用最经济的方法邀请各大中城市里大医院的著名主任医师为疑难急症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们所依靠的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国际互联网D.传真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金桥”工程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45题。4.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A.B.C.D.5.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火车电车时期B.是汽车时期C.是高速公路时期D.是步行马车时期6.下列有关城市分布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9.在下图所示三个地点,最先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A.A点B.B点C.C点D.都不能10.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北京B.广州C.上海D.沈阳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B.交通方式的变化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容易形成商业中心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它是一个铁路交通枢纽12、交通和通信是联系_的纽带() 生产和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地区与地区A B C D13、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移动电话A B C D14、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1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16读某历史名城图(图5-8),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2)你认为老城区中区域和区域形成较早的是 ,原因是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_。老城区的形态大体伸展成 ,这主要与_有关。(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参考答案探究活动1 古代:沿陆路、水路及其交点形成与发展 紧凑的带状或块状 近代:沿铁路、公路分布 带状发展 火车时期: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密度增大 城市郊区沿交通线向外扩 展,并在外围形成次级城镇 高速公路时期:城市规模和密度进一步增大 城市空间联系加强,出 现城市群【实例分析1】(1)河流 (2)交通干线 带 空间形态 (3)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形态变 化的原因。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市沿河布局变成沿河、沿 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地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特点更见 明显。探究活动2 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 道两侧和河流的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 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探究活动3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实例分析2】(1)交通便利 平原 三 (2) 沿海 沿江 铁路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交通位置当堂检测 1、B2、D3、C 4、(1)沿公路和河流呈带状分布 临近公路与河流的地方交通便利 (2)小 山区路况差,交通不如平原便利,吸引的购物者比平原少。 (3)街道(或交通线) 交通最优 (4)B 因为B处位于两条公路交汇处,交通最为便利 5、(1)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2)沿河设城宜宾武汉 (3)河运河流 课后练习与提高1、C 2、C 3、C 4、A 5、C 6、C 7、D 8、D 9、B 10、C 11、A 12、C 13、D14、C15、A 16、(1)交通 矿产资源 (2) 早期城市大多临河分布,在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出现 在工业革命后 (3)铁路交通 带状 河流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