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4)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9264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适用年级:高一年级(上)使用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构思设计】教学力求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展示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导出言简意赅的规律,进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并指导学生运用所推导的规律解答教师已设计好的典型例题,从而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掌握运用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分组合作编题和作图活动,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学生编题和作图的成果,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最后教师补充点评,教学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了解黄赤交角的度数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成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导出言简意赅的规律,提高学生观察、读图分析归纳以及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想象等能力,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分析,学生相互合作编题、作图,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动手创新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三、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准备教师:利用FLASH软件制作“地球饶日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发地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画光照图”等动画。学生:课前准备好铅笔、尺、橡皮等画图工具。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疑导趣展示镇江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由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求知欲。自主探究展示“地球饶日公转”动画并引导学生思考:1、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2、地球公转的方向?3、太阳直射点分别在赤道、南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对应的节气(日期)分别是?观看动画并思考、回答问题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一种直观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化繁为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4图1-3-2“地球的公转”完成:1、提取图中的地理信息。2、观察图中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思考回答对知识难度较小的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P15图1-3-3“黄赤交角”示意图要求学生思考:1、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有什么特点?2、自转的轨道面和公转的轨道面是否平行?3、黄赤交角是多少?讲授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区别思考做好“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探索前的知识铺垫协助探究分别播放春秋分和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动画图,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比较并完成: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归类总结引导学生归类总结: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在教师指导下归纳规律培养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验证规律再次播放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动画对上述两规律进一步加以验证观看动画并思考使学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小试身手要求学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夏至日,镇江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国最大( )一年四季,镇江正午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北京( )冬至日,镇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学生个别回答后,要求补充判断理由,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独立作出判断检验学生对规律的运用及掌握情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7图1-3-8“昼弧和夜弧”示意图并回答:晨昏线与昼弧和夜弧的变化特点阅读材料做好“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探索前的知识铺垫协助探究1、播放太阳直射赤道地球自转光照图,要求学生思考: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如何?2、播放直射点向北移动,并将直射点暂停于北半球某地,要求学生思考:此时北半球各地昼夜状况如何?此时北半球随着纬度的升高,昼(夜)长有什么变化?3、播放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要求学生思考: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长状况如何?4、播放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的动画要求学生思考:北半球的昼(夜)长有什么变化?观看动画并进行思考1、利用动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归类总结的能力。3、使学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归类总结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的情况,进行点评、补充,最后展示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小组合作交流小试身手展示问题(读图分析):bcda300600上图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时的示意图。(1)图中a、b、c、d四点昼夜等长的是 ,昼最长的是 ,昼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有 。(2)此时,a、b、c、d中( )A、c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b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四地同高度建筑物正午影子由长到短的排序abcdD、白昼和正午太阳高度均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a、b两点在学生答题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典型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独立完成问题或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对规律的运用及掌握情况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两个自然段了解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解释激疑导趣中的问题发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梳理知识展示知识体系浏览构建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协作探究NS将全班分为ABCD四大组(ABC三组:同座两人合作编写一题,D组:每人按要求作图)A组编一道有关昼夜长短变化的习题B组编一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习题C组编一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综合题D组绘一幅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要求作出晨昏线、南北回归线、太阳光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来回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按要求活动1、向学生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2、通过小组动手绘图,培养学生制图的基本技能和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动手创新的能力。4、要求学生相互点评、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5、利用动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展示成果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所编题目举一反三。如果发现学生对作图有困难,可通过“画光照图”动画进行指导。各组派一代表展示活动结果,其他组回答问题,然后由出题者进行点评课后探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P19的1、2两个“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将探究活动向课后延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