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8783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2011年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解析:选D。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只不过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尊重自然规律就会缓和。2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破坏资源短缺ABC D解析:选A。当今世界,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概括起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2011年辽宁大连联考)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选D。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地震频繁都只是在地球的局部地区发生。4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D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解析:选C。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被人类破坏的环境不能完全恢复其原貌,例如,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有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比如植树造林。5(2011年河北承德调研)下图中数字表示我国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读图分析这些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_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南方丘陵山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_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黄淮海平原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解析:答案:西北干旱半干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旱涝、盐碱和风沙一、选择题1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BC D解析:选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24题。2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3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4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答案:2.B3.D4.C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解析:选D。A项为噪声污染,B项为水污染,C项为大气污染,均属于环境污染。6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解析:选A。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模拟,因此许多环境问题的危害是难以预见的。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答学习时报记者问时说:“截至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减排已超过十一五目标,化学需氧量减排也接近十一五目标要求必须坚持环保为民的根本宗旨,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据此回答79题。7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B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境污染C美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D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不断蔓延解析:选D。目前美国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自古有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环境问题更突出。固体废弃物可以借助自然和人为的力量进行扩散。8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解析:选D。个人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如不节约用水,随地吐痰等,最终会影响到大众的利益。9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A BC D解析:选C。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地区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二、综合题10.右图是环境问题的产生示意图,请将备选答案中的有关内容的代号填入相关的位置,并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90年代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请判断下列选项的内容,将代号填入图中适当位置。伏旱、夏涝海啸我国草场沙化、碱化面积增加粗脖子病池塘鱼类大量死亡上海附近地面下沉泥石流土壤次生盐渍化台风、寒潮城市人口膨胀(2)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形成原因是:A自然方面_,B人为方面_。解决措施是_。这一现象的产生,告诉人们注意的问题是_。解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些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如伏旱、夏涝、海啸、粗脖子病、泥石流、台风、寒潮等;有些则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如我国草场沙化、碱化面积增加、上海附近地面下沉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和地表植被破坏等因素有关,所以治理水土流失必须大力植树种草,走农林牧综合治理的道路。答案:(1)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高原上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缺乏植被的保护植树种草,退耕还牧,走农林牧综合治理的道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11读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AB(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3)B图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据A图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要认真观察图片,将题目要求和图片结合起来考虑。答案:(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2)火山爆发海啸(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12读某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社会部落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内容填入图中的空白处:建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2)简要分析该部落农业生产模式导致该地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该部落应该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避免走向衰落的厄运。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2)人口的增长导致大量的森林遭到砍伐,土地的肥力不能恢复导致其利用效率低下,而土地的自然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当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超过土地的自我恢复的能力时,该地必将走向衰落。(3)控制人口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燃料、建筑材料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森林要采育结合,不要超过目我恢复的数量;耕地要采取措施恢复其自然肥力以提高其利用率。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