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8591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湖南作为享誉世界的“有色金属之乡”,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曾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而如今,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湘江成了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而中游的衡阳市和下游的长株潭地区是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有“江南聚宝盆”之称的湘南地区的个别地方,却陷入了“有土不能挖,有田不能耕,有水不能喝”的境地。阅读材料,回答12题。1下列有关湘江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湘江流域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的粗放发展湘江流域整体上工业科学技术水平较高高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治理污染的能力较低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投入较低湘江沿岸居民生活用水的大量排放A B C D2下列有利于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的有()整顿矿业采选秩序,切断污染源头,取缔所有采选企业加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渣料的管理和废水治理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加大污染物削减力度,改造完善排污系统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落实化工、颜料、冶炼等重污染产业退出计划A B C D“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据此完成34题。3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的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对流强烈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4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5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 B C D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噪声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右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线(单位:分贝)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噪声污染可能主要来自()A大型商场和体育场B娱乐场所和学校C交通运输和建筑施工D学校和森林公园7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盛行风的影响 B绿化带的作用C声波传播中自然减弱 D河流的影响题号1234567答案二、综合题8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生物种类减少。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甲 某地区人口密度乙 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1)图乙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2)图乙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原因。参考答案1C2.B第1题,湘江重金属污染背后,既有历史包袱沉重、粗放式经营、科学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不足与意识不够、资源盲目开发、河流底泥重金属富集等客观原因,也有长期以来高污染企业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之间“躲猫猫”似的拉锯战等主观原因。第2题,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整顿矿业采选秩序,切断污染源头,取缔关闭非法采选企业,集中建设尾矿库,恢复有色金属采选集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渣料的管理和废水治理,关闭手续不全和污染严重的小冶炼企业,完成一批废水废渣治理项目;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加大污染物削减力度,改造完善排污系统,实现清污分流,实施底泥沉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落实化工、颜料、冶炼等重污染产业退出计划,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的生态工程、电子信息等产业。3A4.B空气污染指数的高低除与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有关外,还与大气状况有关,大风及强对流天气都能使污染气体扩散,而晴朗无风的天气会导致污染气体的积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的增大。我国北方春季多大风天气,且春季北方天气干燥,易暴发沙尘暴,从而引起总悬浮颗粒物的增加。5C自然原因造成的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并不是说地球物种的灭绝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6C7.B图中M、N两地噪声值分别呈现闭合和带状应为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影响。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绿化带的作用。8(1)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2)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大量集中,过度放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解析第(1)题,要仔细读图例,图乙中生态极危急区和图甲中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有对应的关系,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第(2)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位于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林区,森林破坏问题突出;位于内蒙古东部温带草原区,面临土地荒漠化问题。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