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03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8548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0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0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0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1.2 重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3、知道重力的概念及确定方法.4、知道等效法在建立重心概念中的应用.二、重点难点1、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 难点:物体重心的确定.三、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观察知道重力的方向用测力计测量重力重心的确定.四、教具弹簧秤、台秤、砝码、钩码、不同形状的薄板(带有悬线).五、课时:1节六、教学过程(一) 重力1、重力的产生: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 重力的方向演示1:用绳子悬挂物体时,观察绳子的方向竖直下垂.演示2:让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竖直下落.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讨论:能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不能.因为平面不同,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但重力的方向只与当地水平面垂直,即竖直向下.3、 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2)用弹簧秤悬挂(课本图1-2甲)或支持(课本图1-2乙)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3)用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原理讨论上面的结论(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以“静止时”作为前提?匀速运动行不行?变速运动呢?为什么说“大小等于”?能不能说“就是”?(4)运用重力G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式G=mg计算重力.式中g=9.8N/kg.(二) 重心1.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 引入重心概念之后,研究具体的物体时,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3. 重心的确定(1)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2)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 质量的分布有关; (3) 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处,而圆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环的几何中心处;(4) 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演示)依据:二力平衡原理.(学生讨论)(三) 课堂练习课本练习一(3)(四) 课堂小结: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重力大小:G=mg三要素: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确定) (五)作业与思考1演示:双锥体“往上爬”。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揭秘。轨道低端窄,双锥体的重心高;轨道高端宽,双锥体的重心低。表面看来双锥体由A端释放,会自动地向较高的B端“爬升”。实际上仍是从重心高处向重心低处滚下来。2用一个手指支持铅笔的一端使铅笔直立而不倒不易做到,而把铅笔换成一根教鞭,小头立在手指上,就比较容易做到使其不倒,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去查一查有关资料。五、说明1重力及其三要素在初中已经学过,从知识上讲,本节内容很容易掌握,属于复习性质的课,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2重心概念的建立,渗透了“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对于以后学习“力的合成、分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注意指导学习阅读教材。请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并加以讨论,加深理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如何阅读教材,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4介绍“欹器”,增加“双锥体”和“模拟铁锹”的演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查找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体会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