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8159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设单位: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2 项目位置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临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临安县,南倚黄山市,西和西北与池州市、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马鞍山市及江苏省高淳县、溧阳市、宜兴市接壤。宣城市地处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四大城市群之一的皖江经济带,是皖东南地区同上海和江浙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交往和合作的门户,是安徽省实施东向战略的前沿阵地,也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联系节点之一。(见图1-1)。图1-1 宣城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位于既有宣城市火车站站区,站区位于宣州区东门外,城市中心彩螺广场东侧,站前有叠障东路、宣湖路,车站北端依次有下穿铁路的宛溪路、规划的阳德路(铁跨公),车站南面依次有鳌峰东路(公跨铁)、水阳江大道(铁跨公)、宣广高速公路与铁路交叉,市政府位于叠障中路西北侧。1.3 项目背景既有宣城站为宣杭线与皖赣线的联轨站,衔接芜湖、杭州、贵溪三个方向。宣城站既有皖赣线站中心里程K56+140,现有到发线8条(含正线3条),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各1座,尺寸分别为5506.00.3m、5508.00.3m,站同侧设有货场一处,站房面积600m2。2008年该站发送旅客99.8万人,2008年货物发送到达量为50万吨。根据2008年10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调整以及铁计函2012909号部省会谈纪要,皖赣铁路扩能工程芜湖至宣城段作为商合杭铁路的共用段按新建双线设计。皖赣铁路是苏皖与赣东、闽之间客货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华东二通道的组成部分和南延线;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是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铁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是皖浙与华北、西北等地间快速客运主通道之一。芜湖至宣城共用段新建双线经过宣城地区引入既有宣城站。宣城站采用沿既有线引入既有站落地、普速场与客专场分场并列方案。为将宣城火车站区域打造成富有商贸活力和财富创造力的新城区,必须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经验,解决好车站地区的交通问题,包括高铁、普铁、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以保障和发挥高铁站功能,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为此,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设势在必行。2014年3月,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写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为下阶段的工程设计工作提供依据。1.4 项目建设内容、范围与规模1.4.1 建设范围与内容参考宣城市火车站站前东西广场拟选址红线图,结合广场实际功能需求,本项目站前东西广场建设范围为:东广场东至龙川路、南至长途客运站、西至铁路红线、北至站东一路(拟);西广场东至铁路红线、南至站西二路(拟)、西至站西大道(拟)、北至站西一路(拟)。(图1-2)本次项目建议书研究范围为东西广场范围内的铁路、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等各类交通方式的流线与换乘关系,各类配套设施的数量和地下空间的利用,以及东广场与西广场的沟通联系。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站前东、西广场室外场地以及地下空间:广场室外场地主要包含地面公交车和出租车场站、人行景观广场、普通绿化、地面道路、西广场高架落客车道;地下空间主要包含地下出租车和社会车场站、地下换乘空间、地下商业用房、设备用房等。图1-2 建设范围示意图1.4.2 建设规模本项目总用地约17.3公顷,地下空间总面积约80000 m。其中东广场占地约7.8 公顷、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32000 m;西广场占地约 9.5公顷、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48000 m。1.5 编制依据受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我院承担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主要编制依据为本项目的项目委托书及宣城市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国家相关规定、规范、标准。编制本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如下:(1)宣城“十二五”规划纲要(2)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3)宣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0102020(初稿)(4)宣城市火车站站前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66-2007);(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2006);(7)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1999);(8)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00-2004);(9)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1987);(10)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1998);(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6)其它相关国家规定、规范、标准。2 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是安徽南部地区打通“向东进”通道的需要宣城地处安徽东南门户显要位置,随着国家大交通网的布局,过境的多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航运项目全面展开,将实现宣城通江达海。随着上述项目的建成,宣城有望确立皖东南交通枢纽地位,特别是面向苏、浙、闽地区的多条国家级交通动脉的开建,也使得安徽东向发展“第二动脉”得到全面升级。(2)本项目建设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皖赣铁路是连接苏皖和赣东、闽的区域干线铁路,其北段也是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南延线,同时也是京沪、沪昆、华东第二通道等华东地区路网干线的重要联系通道。为建设以人为本、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城市建筑风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现代交通建筑及附属工程精品,实现铁路与城市道路、地铁和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系统的最佳衔接,达到旅客“零换乘”或短距离换乘的目的,宣城站站前广场的建设在风格和使用功能上要充分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型、文化性和经济性要求,统一规划、同步配套长途客运站、公共交通场站、出租车场站等综合交通设施,这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扩大铁路服务范围、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3)本项目建设是将宣城站站区打造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需要目前,宣城城东新区的发展已经启动,城东已成为宣称城市扩展的主要空间所在,而宣城火车站正位于老城区向东发展的过渡地带。宣城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的建设,必将带动综合交通、道路沿线整治、绿化景观等重大项目,极大的推动东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其中,宣城站站前区域是城市东扩的核心。(4)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宣城提升产业功能,提高城市能级,塑造城市形象的需要宣南铜高速和宣杭高速从南北两面构成高速环城交通格局。皖赣新双线铁路及规划中其他铁路设施建成后,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一起将基本形成宣城地区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宣城地区社会经济和工农业发展以及居民出行提供坚实的运力保障。同时,作为宣城重要的城市门户地区,宣城站站前区域必将成为宣称城市形象的代表。3 项目建设条件3.1 现状条件3.1.1 站区现状规划区被铁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现有宣城站位于站场以西,彩螺广场以北,站房南边紧邻宣城铁路货站。站前交通组织混乱,无完整停车场用地。彩螺广场及自然水系以西为新建居住用地,叠嶂路以北及宣湖路以西,叠嶂路以南主要为旅馆、超市、餐饮等服务用地。站场东侧多为农田、耕地,有少量水系及居民点建设用地。(图3-1)图3-1 用地现状图站区现状道路情况:站场西侧进出站主干道叠嶂路、宣湖路,均与车站和铁路线成45角,且侧对站房;站场东侧现状道路情况:主干道阳德路、次干道龙川路、建材路,也都与铁路线成45角。阳德路下穿铁路,鳌峰路上跨铁路。周边四条城市道路为站区规划提供了外部条件,但部分路段、节点交通不畅,同时内部道路缺乏,已有的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也不能完全适应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要求。站区现状建筑情况:规划区内大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多层建筑为主,建筑外观多以马赛克作为外墙饰面,整体形象与宣城的城市定位存在差距,城市面貌亟待改善。站区现状环境:规划区紧邻鳌峰东路,做为城市主入口,道路两侧已有行道树,叠嶂路和宜湖路作为城市主要道路,沿路绿化较好。规划区内铁路西侧有彩螺广场内湖面和宛溪河之流穿过,由于紧邻城市已有开发和利用。铁路东侧水体则多呈现自然状态,未经整理。规划可利用现状水体进行改造,形成具有特色的站前区空间。(图3-2)图3-2 用地现状图3.1.2 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既有宣城站位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多辟为村庄、农田,交通便利。地面高程一般为9.014.8m,地面建筑物比较密集。(2)地质构造宣城水东地层多为砂卵石层,水阳江冲积阶地为Q4al+pl棕黄、褐黄色粉质黏土,软塑硬塑,厚约05m,0=120160kPa,施工工程分级为级;一级阶地表层为Q4al+pl粗圆砾土,饱和,稍密中密,厚度515m,0=350kPa,级。下伏基岩为E土黄色粉砂岩、紫红色含砾粉砂岩,强弱风化,强风化厚010m,0=300kPa, 级;弱风化0=400kPa,级。冲积阶地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桩基;以路基通过的一级阶地需进行地基处理,可以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水塘路基需清淤换填,边坡设幔石基础护坡。(3)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4)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宣城市地处水阳江冲积一级阶地,河流众多,地表水发育,多沟渠、水塘。地表水主要为河流水,水塘零星分布,常年有水,水位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水阳江河床宽约200250m,江面宽约50100m,水深约210m,雨季泥砂含量高,水流较急,水位常常暴涨暴落,河流冲刷较严重,河床表层分布有大量的漂、卵石、块石。水阳江沿岸砂厂较多,江两边淘沙严重,导致河道加宽。地下水: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一般水位埋深较浅38m。水位随季节变化影响,水量较丰富,水质较好。孔隙水中以粗圆砾土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孔隙水中以粗圆砾土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剥蚀丘坡地下水以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为主,水位埋深较大。风化带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弱发育;受构造影响,构造(断层)裂隙水地下水较发育。环境水化学侵蚀性: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3.2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宣城市2013全年生产总值(GDP)8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2.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9.6%。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2928元(折合5400美元),比上年增加3241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2.2:33.1变化为14.2:52.6:33.2,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44.1%提高到44.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3%,涨幅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累计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累计下降2.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5%。根据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宣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一个高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个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一个确保(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表3-3)表3-3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 标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00左右15左右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415预期性财政收入(亿元)84.721020预期性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26570022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40015左右预期性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2305000以上18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9545018预期性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72027预期性五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6.81520预期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1003000015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2001250015预期性城镇化率(%)45提高8个百分点左右预期性市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4355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3以内3.5以内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634.2以内预期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15.112年均增加2.4万人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390以上预期性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预期性森林覆盖率(%)55左右约束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完成“十一五”目标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98以内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氨氮排放量(万吨)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28以内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3.3 区域交通运输情况3.3.1 交通运输现状(1)铁路宣城市境内现有铁路线路主要有两条,分别为皖赣铁路和宣杭铁路。皖赣铁路自安徽省芜湖市至江西省贵溪市,单线铁路,全长570公里,北边连接宁芜铁路,南边连接浙赣铁路和鹰厦铁路。宣城市境内途径宣州区、宁国市和绩溪县,线路长约157公里,贯穿宣城市南北。皖赣铁路既有线技术等级低,设施老化,列车运行速度低,目前皖赣复线在建。宣杭铁路起自皖赣铁路宣城站,经长兴与新长铁路相接,南至杭州与沪杭、浙赣、杭甬铁路相连,途经安徽、浙江两省,穿越3个地区、7个县(区),全长224公里。宣城市境内经宣州区、郎溪县和广德县,为复线铁路,线路长约76公里。宣城市境内现有主要车站8个,皖赣线上有巷口桥站、宣城站、孙家埠站和水东站,宣杭线有建国站、十字铺站、誓节站和广德站。宣城站、巷口桥站和孙家埠站是境内的主要车站。1)宣城站位于宣州区东门外,隶属上海铁路局南京铁路分局管辖,现为三等站。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物整车、零担货物发到,危险货物仅办理农药、化肥发到。现有到发线8条(含正线3条),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各1座,站同侧设有货场一处,站房面积600 m2。2)巷口桥站位于宣州区敬亭山茶场,现为四等站。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整车货物发到,不办理危险货物发到。3)孙家埠站位于宣州区孙埠镇,现为四等站。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仅办理整车不怕湿货物发到。(2)公路市域公路网现状:宣城市境内主要公路有1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7条省道和94条县道,形成了以沪渝高速(编号G50,分为芜宣高速和宣杭高速)为主通道,G205、G318、S104、S214、S215、S230、S322和S217等为主骨架的公路网。(表3-4)表3-4 宣城市主要国省干线情况名称技术等级市境里程(km)功能定位G50高速公路102区域主通道,宣城主要对外通道G205二级公路164宣城过境道路,宣城境内联系泾县与旌德G318一级公路110区域性联系道路,宣城主要对外联系和过境干线S104一级公路121宣城联系芜湖、辐射宁国、沟通浙江的重要干线S214二级公路38沟通宣城与郎溪、江苏的联系道路S215二级公路195联系宣城南部县市的干线,区域性联系道路S217二级公路51过境线路,沟通旌德与绩溪、黄山的线路S230二级公路40联系广德与江苏省线路S322二级公路155宣城对外联系重要线路,辐射水阳、泾县干线截止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956公里,公路网密度97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域等级公路11765.88公里,占98%;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1.94公里,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达1010.1公里,占8.45%。现有公路铺装水平较低,有铺装路面仅占58.46%,其中高级铺装路面占36.71%,未铺装路面占41.54%。行政等级中,国省干线里程为823.5公里,仅占总里程的6.89%,而乡村道路、专用公路里程9534.1公里,占比达到79.74%,国省干线里程偏低,市域对外联系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区对外公路现状:城市对外交通主要包括区域性过境交通和城市辐射交通。现状公路网中沪渝高速(G50)承担宣城市市区主要的过境交通,辐射周边的公路主要包括老G318(东至广德、西至南陵)、S104(至孙埠镇、宁国)、S322(至水阳)、宣泾路(至泾县)、宣港路(至港口镇、宁国)、宣向路(向阳镇、宁国)、宣里路(至里桥、高淳)。(表3-5)表3-5 宣城市中心城对外联系主要公路布局公路名称技术等级辐射方向连接城市或地区G50芜宣高速高速公路宣城西北部芜湖、马鞍山、南京地区、合肥地区宣杭高速宣城东部广德、郎溪、苏锡常、湖州、杭州、上海地区G318一级公路宣城西部南陵、铜陵、池州、安庆、江西地区宣城东部广德、郎溪、苏锡常、湖州、杭州、上海地区S104(至宁国)一级公路宣城南部宁国、绩溪、黄山、江西地区S104(宣古路)一级公路宣城西北部古泉镇、芜湖等地区S322(宣水路)二级公路宣城北部水阳、高淳、南京地区S322(宣泾路)二级公路宣城西南部泾县、旌德、绩溪、黄山、江西地区宣港路二级公路宣城南部港口镇、宁国宣向路二级公路宣城南部向阳镇、宁国宣里路二级公路宣城东北部里桥、高淳、南京地区宣城市共有公路客运站3处,分别为客运总站、客运东站和客运西站,占地面积40100 m2,停车场面积20400 m2,日均发班755班,高峰日发班次1005班,高峰日发送量2.1万人次。客运班线分别发往合肥、南京、芜湖三市及其周边县市,2010年发往三市客运量分别为43650万人次、13986万人次和48434万人次,占比分别为41.2%、13.2%和45.6%。(3)水路宣城市境内河流水系较多,内河航道共有22条,里程共423.26公里。按照技术等级分,六级航道145.31公里,七级航道163.69公里,等外航道114.26公里,整体航道等级较低。其中天然及渠化航道里程为327.7公里,湖区航道里程为38.39公里,库区航道为57.17公里,常年通航里程达70.1公里。结合现有的航道网络,宣城市辖区内共有海棠湾(中心)港区、新河庄港区、定埠港区、狸桥港区、郎溪港区、宁国港区及泾县港区等7个内河港区。全市共有渡口97道,其中学生渡口18道,旅游渡口2道,长期停渡12道,季节性渡口3道。(4)航空宣城目前无民用机场,航空出行主要依托合肥骆岗和南京禄口机场,距离合肥骆岗国际机场196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272公里,上海浦东机场321公里,杭州萧山机场200公里,黄山机场19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约154.6公里。南京禄口机场已在宣城市设立候机楼,通过机场大客车便捷沟通宣城市与禄口机场联系,大大方便了居民的航空出行。3.3.2 交通发展规划(1)铁路为加强宣城市对外联系通道承载能力,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水平,规划提升既有皖赣铁路、宣杭铁路运输能力,新建商杭客运专线、京福高速铁路。规划形成“三纵两横”的铁路网,即皖赣铁路、商杭客运专线、京福高速铁三条纵线和宣杭铁路、苏皖高铁两条横线,经过宣城市、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广德县等市域各主要节点。布局形成“一主五辅”的铁路客运站和“一主多辅”的铁路货运站场体系。1)客运站场:一主即宣城站,五辅分别为泾县、宁国、广德、旌德和绩溪北五个客运站。2)货运站场:一主为巷口桥站,多辅分别为宁国、广德、泾县、绩溪、郎溪、旌德等县市境内的各铁路货运场站。3)宣城综合客运枢纽:在原有宣城站位置上改造,结合公路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承担宣城市域及周边地区居民客运出行。按照旅客最高聚集人数2500人标准设计。4)巷口桥站:定位货运二等站,衔接S322、水阳江,形成集合铁路货运、公路货运及海棠湾码头水运的综合型货运中心,皖赣线上重要枢纽,皖东南货物集散中心,承担宣城市域及周边地区的货物运输任务,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现代物流。(2)公路为发挥宣城市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面对接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规划构建完善的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外与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对接,市域范围内沟通重要节点,服务宣城市客货的便捷出行。宣城市现有高速为沪渝高速(G50),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有两条高速从宣城市经过,形成两纵一横的骨架路网,综合分析宣城市节点重要度及对外联系强度,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二联”的市域高速公路网,总里程705公里。(3)水运宣城市地处长江之南,境内河流水系丰富,为充分利用内河水运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经济优势,宣城市实现通江达海发展奠定基础,本次规划考虑与长江、芜申运河等干线航道的衔接,形成以水阳江、芜申运河(宣城段)、青弋江等干线航道为主,郎川河、华阳河、中津河、东津河等为辅助的航道网络。宣城港是宣城市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通江达海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在现有设施基础上,结合航道升级改造,提升港口规模及功能,按地理位置共设9个港区以及若干港点,以海棠湾港区(中心港区)、新河庄港区和郎溪定埠港区3个主要港区为龙头,以宣城水阳港区、文昌港区、郎溪港区、宁国港口湾港区和泾县陈村港区等5个一般港区为依托,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大小结合的港口体系。(4)航空宣城市自身并无机场,但紧邻长三角,拥有丰富的机场群资源,可利用的机场主要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苏南国际机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及黄山机场。利用轨道和公路打通与周边机场群的快捷通道,是充分利用周边城市机场资源的关键。4 客流量与建设规模预测4.1 客运量预测的主要思路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工程作为宣城市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衔接的重要场所,主要承担铁路宣城站旅客到达、发送与城市内部交通换乘,满足旅客出行的任务,此外,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区域道路客运站场,在宣城市道路客运系统中还承担了宣城长途客运任务,是宣城东部对外客运的重要通道。在客运量预测中,考虑了东西广场交通流量的配比,考虑了除铁路客流外,还综合考虑了长途汽车站的对外道路客运量以及周边地区公共交通的预测,预测年度为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4.2 分交通方式客流量预测站区内考虑常规公交车站、出租车、社会车、铁路、近郊/长途汽车等交通方式,根据宣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0102020(初稿)及宣城市火车站站前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宣城站分交通方式客流量及东西广场比例分配如下:(表4-1、表4-2)表4-1 宣城站分交通方式客流量及比例方式2020年2030年全日发送(万人/日)高峰小时发送(人/日)全日发送(万人/日)高峰小时发送(人/日)常规公交1.6 2201 2.3 3032 出租车0.5 734 0.7 1042 社会车辆0.4 651 0.6 940 铁路0.8 2080 1.3 2750 近郊/长途汽车1.5 1300 2.1 1800 其他0.2 235 0.2 282 合计5.0 7201 7.3 9845 表4-2 宣城站东广场分交通方式客流量及比例方式2020年2030年全日发送(万人/日)高峰小时发送(人/日)全日发送(万人/日)高峰小时发送(人/日)常规公交0.5 693 0.7 1025 出租车0.2 334 0.3 485 社会车辆0.1 200 0.2 289 铁路0.2 598 0.4 818 近郊/长途汽车1.5 1300 2.1 1800 其他0.04 67 0.1 81 合计2.7 3192 3.8 4498 4.3 各交通设施规模测算4.3.1 公交车场站表4-3 公交站测算指标汇总表名 称线路规模运营车辆总占地面积总公交需求量13条169辆其中东广场4条52辆6240其中西广场9条117辆4.3.2 出租车场站表4-4 出租车场测算指标汇总表名称车 位特 征落客区总数不小于9个,其中东广场4个,西广场5个落客区总长不小于54m,其中东广场24m,西广场30m上客区总数不小于8个,其中东广场4个,西广场4个上客区总长不小于48m,其中东广场24m,西广场24m蓄车区不小于48个,其中东广场22个,西广场26个总用地面积不小于1920,其中东广场894,西广场为10264.3.3 社会车场站表4-5 社会车场测算指标汇总表名称车 位特 征落客区总数不小于17个,其中东广场6个,西广场11个落客区总长不小于102m,其中东广场32m,西广场70m。停车库停车区总数不小于1003个,其中东广场309个,西广场694个。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不小于40128,其中东广场12337,西广场面积需要277914.4 本次交通设施需求量预测汇总表4-6 交通设施需求量预测与设计量汇总类型名 称需求量预测公交车东广场公交车首(末)站停车位32个西广场公交车港湾站停靠车位18个出租车东广场出租车落客区长度24米东广场出租车蓄车场车位22个东广场出租车上客区长度24米西广场出租车落客区长度30米西广场出租车蓄车场车位26个西广场出租车上客区长度24米社会车东广场社会车地下车库停车位309个西广场社会车地下车库停车位694个5 工程设计框架方案5.1 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5.1.1 设计目标铁路站房及其广场,被称为城市的门厅,是提供人们交通引导、聚集、疏散、等候、休憩、交往等公共活动的场所。本项目作为提升城市交通能力的重要举措,将以创建高品质交通枢纽环境质量、塑造国际现代化特色城市风貌作为设计目标,力争将宣城站片区打造成为集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各类交通场站结合人防工程、综合商业开发、城市景观广场的建设,以各类公共交通为导向,东西组合、拓展地下、无缝换乘、公交优先、尊重步行,使宣城火车站片区成为整个宣城市的交通枢纽、经济枢纽与城市地标。建成后的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将体现两大特征、两大功能。两大特征:对外,它将展现宣城的城市特点,空间开放,尺度宜人;对内,它将成为城市的活力枢纽、公共客厅,成为城市片区发展的催化剂和生长点。两大功能:宣城火车站片区以综合性现代交通枢纽为基础,是宣城市最重要的城市窗口,将成为宣城地标性地段,并将引发人群、公共活动与综合功能的聚集,成为宣城城市的活力中心;人群的大量集散是本片区的基本特征,本项目在解决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基础上,把大量的集散人群视为最好的宣传、展示宣城的受众和推动本片区发展的重要资本。5.1.2 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宣城火车站片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交通集散活动场所,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各类交通场站无缝衔接、便捷换乘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们的交通引导、等候、休憩等多种活动需求;(2)形象窗口:宣城火车站片区作为城市的内外联系纽带,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形象窗口,各种交通场站与建筑工程应充分结合城市景观进行布局,着重体现城市品质和形象;(3)生态经济:依托宣城火车站片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广场与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谐,并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实现经济美观实用的价值核心。5.2 规划布局5.2.1 规划内容本项目的规划内容主要为宣城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站前广场被站场划分为东广场和西广场,两广场分设地下空间,并充分考虑东、西广场地面和地下互联互通。本项目研究范围为宣城火车站前东西广场:东广场东至龙川路、南至长途客运站、西至铁路红线、北至站东一路(拟);西广场东至铁路红线、南至站西二路(拟)、西至站西大道(拟)、北至站西一路(拟)。站前东西广场总占地面积约17.3公顷。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站前东西广场室外场地以及地下空间:广场室外场地主要包含地面公交车和出租车场站、人行景观广场、普通绿化、地面道路、西广场高架落客车道;地下空间主要包含地下出租车和社会车场站、地下换乘空间、地下商业用房。5.2.2 核心区总平面布局宣城站房分别布置于站场东西两侧,通过天桥连接。西站房总长为179m,总宽43.5m,总建筑面积约为17370;东站房总长为143m,总宽34m,总建筑面积约为12600。站房均为主体两层,局部三层。站前平台为东站房正前方及两侧12米旅客活动平台范围,西站房正前方及两侧15米旅客活动平台范围。西站房入口平台设置高架车道与西广场连接,广场作为车站旅客集散广场,兼以城市绿色景观广场,中央为含有下沉广场的步行区,西广场北侧设置出租车蓄车场、南侧为公交车车场;西广场地下设置换乘空间、社会车停车库以及部分商业空间。东站房入口平台设置高架车道与东广场连接,东广场作为铁路站房和长途客运站共同的广场,南侧直接与长途客运站相连,在北侧设置公交车首(末)站;西广场地下设置换乘空间、出租车蓄车场。东西广场在地面通过设置在南侧的社会通道连接,方便两侧行人沟通,同时增强了东西两侧行人到长途客运站的通达性。东西广场在地下通过设置在北侧的地下联系车道连接,真正达到了两侧车辆的互联互通。5.2.3 交通组织(1)公交流线西广场进站公交车可由站西二路进入西广场港湾式公交站落客和上客,由站西大道驶离车站。东广场进站公交由龙川路驶入,站东一路落客后驶入公交车首(末)站,公交站台上客后由站东一路驶入龙川路离开站区。(2)出租车流线西广场送客出租车由站西二路进入高架落客车道,在高架站前平台前方落客,落客后的出租车可由匝道下至站西一路直接驶离,也可由站西一路左转进入出租车蓄车场蓄车、上客区上客。接客出租车可由站西大道直接进入出租车蓄车场蓄车、上客区上客。东广场送客出租车由站东一路进入高架落客车道,在高架站前平台前方落客,落客后的出租车可由匝道下至龙川直接驶离,也可下匝道后右转进入地下出租车蓄车场蓄车、上客区上客。接客出租车可由龙川路地下出租车库入口直接下至地下出租车蓄车场蓄车、上客区上客,由龙川路地下车库出口驶离。(3)社会车流线西广场停即走的社会车由站西二路进入高架落客车道,在高架站前平台前方落客,落客后的社会车可由匝道进入站西二路直接驶离;需停留的社会车可由站西大道和站西二路的车库入口进入地下社会车库,由站西一路和站西大道驶出。东广场即停即走的社会车由站东一路进入高架落客车道,在高架站前平台前方落客,落客后的社会车可由匝道下至龙川直接驶离;需停留的社会车可由站东一路的车库入口进入地下社会车库,由龙川路地下车库出口驶出。5.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5-1所示。表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项 目占地(建筑)面积地下空间地下出租车和社会车场站53000地下换乘空间12000地下商业用房15000室外场地地面公交车和出租车场站29800地面道路33700人行景观广场96500普通绿化13000西广场高架落客车道60005.3 道路工程5.3.1 区域市政道路概况本项目范围内共计4条市政道路和1条高架道路,分别为站西大道(拟)、站西一路(拟)、站西二路(拟)、站东一路(拟)以及高架落客车道。各道路概况见表5-2所示。表5-2 用地范围内市政道路概况表道路名称红线宽用地范围内长度备 注站西大道(拟)40m407m地面道路站西一路(拟)20m175m地面道路站西二路(拟)20m175m地面道路站东一路(拟)40m245m地面道路高架落客车道匝道7m,落客区15m匝道538m,落客区150m高架车道5.3.2 路面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设计坚持稳定耐久、美观自然、节约资源、经济合理的原则,与路面工程统筹考虑,综合设计;(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协调;(3)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中湿状态,其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等于3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4)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坚持稳定耐久、美观自然、与环境景观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统筹考虑,综合设计。(5)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对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在路面设计方案中积极、慎重地加以利用。(6)路面设计方案应注意环境保护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5.3.3 路基工程(1)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说明1)路基填料强度要求路基填料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不得选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细粒土或特殊土做填料时,应进行改良处治。桥涵台背采用砾石类、碎石类渗水性良好的填料。路基填筑时采用分层填筑,重型机械压实。软土分布段,因软土沉降产生的沉降土方,应选用含泥量少(低于5%)的粗砂、砾石等渗水性填料。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见表5-3。表5-3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表专案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路床0308610下路床30805410上路堤801504315下路堤150以下3215零填及挖方路基0308610308054102)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影响路堤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填料、地基、压实三个方面,其中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中最重要的工序,对路基的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路基填料与压实要求见下表,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均匀压实(表5-4)。表5-4 填方路基压实度表(重型)填 挖 类 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2下路堤150以下91零填及挖方路基030943080(2)一般基底处理填方路段先将草皮、耕土、腐植土以及树根等清除,其深度根据各地段实际情况确定,旱地为30cm、水田为50cm。(3)边坡防护路基填方高度小于4m的,采用植草防护。大于4m的路基边坡采用C25混凝土拱型截水骨架内植草防护。5.3.4 路面工程路面设计应符合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4-2004)的规定。结合本地气象、工程地质及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参照省内其它城市类似工程,拟定主线的行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部、路缘带的路面结构组合如下: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沥青)中面层: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封层40cm 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5cm 级配碎石底基层总厚71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层间设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基层顶面设乳化沥青透层和热沥青碎石封层。5.4 建筑工程本项目建筑工程主要为东西广场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包含出租车场站、社会车停车库、换乘空间、商业用房以及设备用房。5.4.1 建筑设计(1)功能布局西广场靠近站房为换乘空间,便于旅客在铁路出站后近距离换乘各类交通工具,换乘空间两侧为带有停车转乘功能的社会车库,按平战兼备考虑人防工程,并考虑部分地下商业用房;东广场靠近站房为换乘空间,两侧分别为出租车场和社会车停车库,并考虑在换乘空间布置部分地下商业用房。在北侧设置地下联系车道联系东西两侧地下车场,将地下空间有机整合。(2)空间效果西广场地下结合下沉广场综合考虑地下商业用房的空间造型,椭圆形的开敞空间,平面上增强了商业的向心汇聚作用,空间上丰富了西广场的景观层次。5.4.2 结构设计(1)主要设计原则的初步意见1)主体结构按50年设计使用年限进行结构设计。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50年一遇0.35kN/m2。基本雪压:50年一遇0.50kN/m2。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期0.35s)。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4)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中单项抗震设防类别均为标准设防类。5)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6级。(2)地下室结构方案1)结构缝的设置东西广场地下空间主要包括换乘空间、出租车蓄车场、社会车停车库、商业及设备用房,拟根据建筑功能分区结合结构布置,设置伸缩缝,将地下空间分为若干区域。2)结构选型地下空间,共一层。地下室顶面上方有一定高度覆土,且需通行车辆,部分区域需设置消防车通道,地下室顶面有较大的荷载。地下室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地下室顶板厚度为180300mm。(3)基础方案 基础形式根据现有场地勘探情况,暂按采用筏板、钻孔灌注桩基础考虑。(4)主要结构材料钢结构:采用Q235B或Q345B钢材。主体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均采用C30C40混凝土,钢筋采用HRB400、HPB300级钢筋;地下室混凝土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钢结构的防锈及涂装:所有钢构件表面均进行喷射除锈,防锈等级为Sa2.5。外漏钢构件均进行防锈防腐,防火涂料采用薄型防火涂料,防火涂料和防锈漆应相容,不产生化学反应。(5)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问题地下室人防抗力等级暂定6级,需由工程所在地人民防空部门批准核定。5.4.3 暖通设计本工程地处夏热冬冷地区,不设集中采暖,设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区域,有条件的采用热泵采暖,并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和末端装置。商业、换乘大厅等人员场所设置舒适性空调。地下停车场等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室内给水排水的设置除符合工艺要求外,还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的要求。室内消防按照建筑防火的有关规定设置室内消防系统和防排烟设施。通风、空气调节设备采用高效、低噪声的节能产品,采取综合噪声治理措施。5.5 景观设计站区轴线遵循城市肌理,广场中轴线连接连接东西广场,东达明镜湖,西至谢公苑,广场轴线的设置不仅形成视觉通廊,而且在功能上沟通广场各功能分区,增强了站区轴线的延展性。西广场设置下沉广场,高效沟通广场层与地下层,同时成为站区轴线的景观中心。广场步行区域通过设置文化展示长廊、结合地面铺装、景观灯柱、景观小品设施等强化轴线景观,传达文化品质。步行区域的景观布局寓意宣城未来蓬勃向上的发展前景,由自然景观、造型草坪、造型旱喷广场、主题雕塑群、造型景观长廊等构成,并布置有服务设施建筑、休憩小树林等,适当提供旅客等候、交流、休憩等多功能场所。5.6 电力工程5.6.1 设计范围地上公交首(末)站、公交车场、出租车场、景观广场,地下层换乘空间、商业用房、社会车停车库、出租车场、设备房屋照明和变配电系统,以及地下层换乘空间、商业用房、出租车场、社会车停车库、设备房屋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6.2 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1)电源线路:由地方变电站接引两路10kV电力线路作为本工程10kV配电所两路高压电源,两路电源相互独立,10kV电源线路采用全电缆形式。(2)变配电系统:设置10kV配电所一座,并分散设置10/0.4kV变电所6座,给本工程范围内用电负荷供电。(3)动力照明系统:动力配线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结合的混合式配线网络,动力设备控制方式一般采用就地控制,部分设备控制纳入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照明系统主要由建筑物室内照明以及广场、车库室外照明组成。(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地下层换乘大厅、商业、社会车停车场、设备房屋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地下层换乘大厅、商业、社会车停车场、设备房屋内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防雷及接地系统:对本工程范围内的建筑物按照建筑结构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金属屋面建筑利用屋顶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其他建筑在屋顶敷设避雷带及避雷网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室外照明接地方式采用TT系统,其他低压配电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统。5.6.3 需注意的问题由于本阶段电力供电分界点尚未与地方供电局协商,暂将10kV配电所及其10kV电源、10/0.4kV变电所、低压配电均纳入本次电力设计范围。待下阶段与地方供电部门商定供电分界点后,按分界点重新调整电力设计。5.6.4 电力迁改(1)迁改原则原则上按电力线路现状技术条件进行迁改,对产权部门已列入近期(五年内)规划改造的线路则应同规划技术标准;站场路内电力线路的处理,应结合车站电线路改造一并考虑,避免二次改造。(2)技术要求迁改施工标准按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定(GB50061-20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7)中有关要求 ,并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等标准执行。其中,电缆一般采用交联聚乙烯铠装铜芯电缆,截面应留有发展裕量,电缆径路和敷设方式应符合当地电网发展和规划部门要求。5.7 给排水工程5.7.1 给水工程(1)给水工程方案设计1)用水量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预测用水量1150m3/d,其中东广场515m3/d,西广场635m3/d。2)给水水源:供水水源为宣城市城市自来水。3)供水方式:生活供水和室外消防共用管网。4)水质、水压生活用水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执行,并参照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水压:配水管网供水水压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要求。5)供水系统管网计算及复核:给水管径按最高日最大时供水量确定,时变化系数取1.4,最不利点水压按28m水头考虑,并按生活、生产最大时加消防时及事故时两种情况进行校核。消防系统计算及复核:本设计片区室外消防按一处最不利点同时发生火灾,消防流量30L/S。事故时按引入管一段最大管径的给水管断管时校核,用水量按设计水量的70%考虑。6)管网布置:从广场大道和北站大道主干管接管,沿广场双侧布置DN200供水干管设计范围内供水管环状布置,满足室外供水、消防要求。最小覆土0.7m,距建筑物最小距离为5m。7)加压设施及管材:根据次研究范围,不增设加压设施,给水管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5.7.2 污水工程(1)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2)本片区污水性质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各类污水需达到城市下水道排放标准后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3)污水管近远期结合,流量计算留有适当余地,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变化。4)污水管一般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道路宽度超过36m时(包括道路两侧绿化带)采用双侧布管。(2)污水量计算污水量由城市排出的综合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组成。由于设计片区内用水基本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所以污水基本为城市供水转化的污水量。污水综合排放系数取0.85,污水量考虑10%地下水渗入量,预计污水量为1072m3/d,其中东广场483m3/d,西广场589m3/d。(3)污水处理设计范围内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含油污水采用隔油池处理, 达到排入市政污水设施标准后,方可接入市政污水管。(4)污水管道设计方案根据污水汇水区域的划分及道路、场地竖向情况,沿规划道路设置污水管。污水尽量保证区内的污水都能靠重力流顺利排放,尽可能不设污水提升泵站,在污水系统布置时,尽量满足以下原则:1)污水管管径的计算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2)市政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取d300,最小坡度取0.3%。3)污水管充满度h/d=0.7,同时满足排水维修最小管径的要求。4)污水管起始覆土深度取1.8-2.0m。5.7.3 雨水工程(1)设计原则1)行雨、污分流制。2)利用规划排洪、涝设施,就近排放场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