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6987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第21章 遗传信息的延续性知识要点:1、 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2、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人的ABO血型可以看作是一种性状,其中A型、B型、AB型和O型互为相对性状。控制生物性状的因子,称为基因。3、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即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4、 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5、 生物体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体细胞中的体是成对存在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携带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下一代。6、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显性时,后代表现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后代表现显性性状;只有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基因时,后代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7、 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其余22对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Y。其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小的多。8、 父母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因此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应接近1:1。9、 我们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时,人体就会患某种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如果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后代的发病情况往往与性别有关,如色盲、血友病等。10、 通过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措施,能够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近亲结婚能使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婚前检查是防止遗传病蔓延、控制遗传病的第一关。遗传咨询时预防家庭内严重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最有效措施。11、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形状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由环境条件引发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发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12、 遗传的变异可以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13、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使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又叫做基因工程。第22章 生命进化的长河知识要点:1、 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形成了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主要由氢、氨、甲烷、水蒸气组成,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物质落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入了原始海洋,演变出原始的生命。2、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表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如动物的贝壳、骨骼、牙齿、植物叶的印痕以及恐龙足迹等都属于化石。3、 越古老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4、 始祖鸟形态结构和生体特征既有些像鸟又有些像爬行动物,是证明鸟类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有力证据。5、 生物进化树可以简单表示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规律,以及各类生物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6、 现代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7、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人工选择对生物新品种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8、 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第23章 人体对疾病的抵御知识要点:1、 部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一些原生动物等能致病的生物统称为病原体。如:脚癣由真菌引起。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2、 人体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黏膜是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人体体液中所含有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一类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三道防线。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由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能产生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等)。4、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病毒、细菌等)叫作抗原。特定的抗体只能对抗消灭特定的抗原。抗体产生后仍然存留在人体内,因此,患过一次水痘病的人,将终生免疫。5、 人体的免疫细胞在病原体(抗原)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一种抗体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叫做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6、 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有关疫苗叫做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当今世界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7、 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狂犬病、乙肝、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一种比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小很多的生物,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大多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包裹着的一段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病毒的寄主是人或动物或细菌。8、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9、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 艾滋病(AIDS)的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第24章 健康的生活知识要点: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加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强身健体的重要措施。拥有愉快地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2.吸烟会损害人的健康。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长期吸烟会使人的呼吸功能减弱,记忆力下降,甚至引发癌症。3.酒中含有酒精,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4.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用脑、饮食均衡,不吸烟、不喝酒,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等。5.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6.毒品不但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力而且由于毒品会让人成瘾,一旦断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严重反应。吸毒者共用的注射器,很容易传播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其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9.面对急病或受伤较重的亲戚朋友,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抢救伤者的最佳办法。10.常用的止血法有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需及时送医院抢救。外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可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流血速度较慢;动脉出血,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11.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伤害事故造成呼吸、心跳停止时,还得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及早让病人恢复心跳与呼吸。12.药物按其作用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并按遗嘱服用。非处方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自己购买,按照说明书服用。购买时请认准非处方药的标志“OTC”。第25章 关注我们的家园1、人类面临的危机: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污染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度增长,会出现粮食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众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对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饥荒、疾病和瘟疫、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拥有量原因是人口众多。我国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迁移。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解放后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后增长减缓。2、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波污染。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保护环境:6月5日世界环境日。作为中学生环保做到:不乱丢垃圾、节约纸张、节约水电全球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第26章 留住碧水蓝天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用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2、环境污染和破坏(如森林砍伐、滥捕乱猎等)、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使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越来越多物种成为濒危物种。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以及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将有些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活着难以找到配偶的动物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海洋馆等场所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属于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5、森林、草原等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6、防治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有探寻清洁能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杜绝污染的随意排放等。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生态农业和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