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6918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方法与过程:通过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情感与价值: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1、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1、认识“十万” 引导学生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巩固与应用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四、作业: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板书设计数一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人口普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方法与过程: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3、情感与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二、较大数的读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三、较大数的写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 1、练一练 1、2、3、4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方法与过程: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与价值: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写方法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3、师生共同小结: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个万字;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个亿字。4、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三、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四、作业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板书设计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森林面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方法与过程:通过收集数据、小组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与价值: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巩固与应用1、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2、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四、作业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方法与过程:通过练习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第二单元 线与角线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开展学习活动。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用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平移与平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进行。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一、感受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认识平行1、移一移: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三、画平行线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平行ABCD平行线的特征永远都不相交。 相交与垂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垂直,会用三角尺画垂线。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知识。3、情感与价值: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一、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三、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练一练1、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 OA垂直于OB可记作“OAOB”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2、方法与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角。3、情感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角、周角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三、围绕哪一点旋转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四、作业:练一练 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绕一点旋转180度。 周角:绕一点旋转360度。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测量,掌握方法。3、情感与价值: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二、认识量角器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2、量角器的特点。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四、作业:练一练 2、3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殊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画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进行学习。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2、交流、总结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3、画一个15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二、试一试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三、作业:练一练 2、3板书设计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 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练习二教学内容 教书第29-30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2、练习二第2题: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走进大自然教学内容 教书第31-3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开展。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 引入活动。1、 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2、 学生用小棒摆出互相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二、 运用知识。1、 复习第一单元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读或写出画线的数据。(1) 我国最大青少年活动中心面积3735200,其中水域面积1334000,国家投资近1000000000元。(2) 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平方米的大草坪。2、 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段。3、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4、 学生动手绘图,独立设计房子的门和窗,然后集体展示交流。5、 让学生设计从A点到小房子最短的路。6、 学生看教材上的图后,提出图中的数学问题,讨论交流。7、 学生思考:已经参观了2小时,时针走了多少度。三、课堂小结。第三单元 乘 法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方法与过程: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情感与价值: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2、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3、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3、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4、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体育场(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2、方法与过程:通过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 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部分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三、旅游中的估计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板书设计体育场 教学挂图 223228= 教学挂图练习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方法与过程: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 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神奇的计算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2、方法与过程:通过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认识计算器: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2、全班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3、老师适当补充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出示题目:1+2+3+4+5+100=9999= 99999= 999999= 12456+4568-3216= 4841219=46766(4728-4661)=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三、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1、试一试第一题: 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并请学生再举例。经讨论让学生体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大的规律。同样积最小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体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2、试一试第二题: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体,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习,再做这道练习题。探索与发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方法与过程: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讨论。3、情感与价值: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2、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三、第三关:神奇的9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出示题目: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计算工具的演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并会操作计算器。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观察与具体操作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教学重、难点 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收集,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收集的有关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每人查找的资料:1、每人读自己查找的资料2、小组汇总所查资料3、写出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二、全班交流查找的资料1、小组汇报2、相互补充资料三、小结。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探索活动。 2、方法与过程: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3、情感与价值: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 教学挂图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2、方法与过程: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3、情感与价值: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练一练: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教学挂图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练习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方法与过程: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整理复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教学目标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 第1、2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第6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第7题用竖式计算第8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第9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第四单元: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4页5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方法与过程: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 欣赏美丽的图案。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充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可以选择离旋转点较近的边做参照,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具准备:自制图形A、B、C、D、三角板; 学具准备:自制图形A、B、C、D、三角板、格子纸、自己喜欢的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 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会欣赏) 1、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案。 2、学生欣赏生活中有旋转方式设计的图案物品。 3、学生欣赏图案,发现基本图形通过旋转的方式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明确旋转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4、激趣探索新知,揭示课题。 5、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我会探索) 1、学生探究、师生互动,获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己探索如何在图形A的基础上设计图案。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此环节充分利用学具直观演示,随着学生的汇报灵活处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或创造一些错误资源让学生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旋转过程。) 、 观察、猜测,加深理解旋转点。 思考:如果图形A旋转时的旋转点变了,方向、度数不变,图案会有不会有变化呢?请认真观察。 小结:看来小小的旋转点不可轻视,它会使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 开拓思维,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图形旋转时的三要素。 思考:如果把图形A绕点Z顺时针旋转和右图同样的90度,会形成怎样的图案?在脑海中想象这幅 图案,合作摆一摆。 思考:在旋转的过程中,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有没有变化?什么因素使得基本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方向有什么重要性呢?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同的方向使得基本图形占据空间的位置不同。 三、 启发引导,拓展思维(我会做) 第五单元:除法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情景,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 二、 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 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注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三个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小结 第二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2、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情景,进行学习探究。 3、情感与价值: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 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讨论,要判断谁跑得快,就是求什么?引出速度的概念,推导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回到上课开始时的竞猜活动结果,由学生得出,看谁跑得快不快,就是看他的速度: 1202=60(千米/时),2103=70(千米/时)。着重介绍速度单位的写法。 得出结论:速度=路程时间 3、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4、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利用课本“试一试”帮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说出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 ”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第三课时:参观苗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 3、 情感与价值: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课前准备。让学生做一道整十数的除法计算。进行热身运动,温故。 2、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先让学生估估可能有多少盆花?学生自由发言,说他们估算的方法与理由,然后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 2、让学生利用算法多样性,得出结论后,着重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竖式,说说是如何试商的。 学生完成15422的竖式(四舍:把154看作150,把22看作20来试商,150里有7个20。) 3、老师给出除法正确的竖式。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试商? 4、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学生完成12018的竖式,学生在讲算理时,让他们与上题比较,说说为什么“18”看作“20”而不是“10”(五入) 5、举例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试商竖式计算,最后还要进行验算。 三、 知识应用及拓展。 112018= 7031= 怎样试商? 让学生明白体会到“四舍”“五入”,把复杂的问题简便化,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归纳出填数的方法。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图中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让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哪辆车快。 第四课时:秋游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3、情感与价值: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