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6871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大洋环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的过程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本节教材共两目。第一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阐述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形成与环流方向,并通过“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实际洋流的分布更为复杂。第二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环境污染几方面的影响。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大洋洋流的名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通过大洋环流模式简图的绘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盛行风、洋流、气候、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感受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一步认识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性并做到趋利避害。3、内容结构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 西暖东寒分布规律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 东暖西寒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渔业 航海污染二、教学思路设计1、学情分析该节要记忆的洋流名称很多,洋流名称又大多与当地地名相联系,而区域地理中的地名知识很多学生欠缺;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盲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点拨一些地名,并引导学生分析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洋流分布图。2、教法设计(1)从生动有趣的史事“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让学生结合地球风带知识,分析归纳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并记忆各大洋主要洋流名称。(2)让学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并进行知识迁移:“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3)结合教材“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3.7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和“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给出的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扩散图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出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性、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在变式训练中强化整体意识。三、课堂教学实录【学生课前准备】回顾或查阅:1、明代郑和下西洋去、回的季节,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的月份。2、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3、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资料以及当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旱灾的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史事“日本海军偷震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下图是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日本海军选择了M路践,而没有选择N路线。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与海水运动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设计自学:出示问题探究讨论:(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你知道海水运动还有哪些形式吗?(2)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类?下面等温线图中,若A、B处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A、B处分别应是什么性质的洋流?答题讨论举例:生1: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B为寒流。生2;A处等温线向冷处(等温线低值处)凸出,表明该处水温低,应为寒流。B为暖流。生3:根据等温线可确定该图为南半球,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高玮流向低蚌,应为寒流。B为暖流。生4:我同意生3的观点。师:大家都能认真思考,3同学思考问题更为周密。谁能归纳一下根据等温线弯曲来判断寒、暖流的方法?生3;分两步,一确定南北半球;二由高纬流向低纬即为寒流,反之为暖流。生4:看水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水温高则为暖流,反之为寒流。师:3、4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了判定寒、暖流的方法。4同学的方法更简洁,在没有洋流流向的图上也能判定。观察思考:播放电脑动画“行星风带引起大洋环流”。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思考下列问题:(1)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还有哪些原因?(2)你能根据全球风带图绘出大洋环流模式图吗?(模式图见右下)(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一起画洋流模式图。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为无风带)(3)洋流模式图中,世界表层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是什么?(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西暖东寒;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东暖西寒)(4)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不同,为什么?(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自主学习:观察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你有什么新发现了能解释原因吗?举例:(1)南半球中高纬度不存在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却有一个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2)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流向随季节变化。(3)北半球西风漂流处的洋流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4)南极大陆外围有一流向与西风漂流方向相反的南极环流。激发引导: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帮助其解释原因?解答举例:(1)南半球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切断?(对比海陆分布的差异)(2)观察图中北印度洋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顺时针的大洋环流?(要点: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顺冬逆”)(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何为寒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水温比周围低,是因为邻近酷寒的南极洲、南极附近冰川融化以及咆哮的西风带阻隔了与低纬的热量变换等)说明:通过讨论思考上述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的记忆,只需要记住各大洋赤道两侧均由东向西流,北半球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转圈成“8”字,南半球则向南转圈成逆时针。观察思考:观察图3.5,看世界大洋洋流的命名有什么规律?(洋流命名规律:大洋东西两岸洋流名称与当地地名一致;由盛行风引起的洋流名称各大洋有共性)竞答:出示“世界大洋洋分布简图(见上图)”,竞答洋流名称。(教师提醒学生记忆洋流名称要注意:西风漂流中“漂”非“飘”;墨西哥湾暖流非墨西哥暖流;东格陵兰寒流非东格陵兰岛寒流,加那利寒流非加拿大寒流等)变式训练:出示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和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抢答洋流名称。(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航海的影响自主探究: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讨论举例)生1:M路线是顺北太平洋暖流,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生2:M路线处有北太平洋暖流,海水温度较高,蒸发旺盛,天空中含有大量水汽,冬季遇冷凝结,多形成大雾天气,使日本舰队的行动隐蔽性强,便于接近目标。生3:M路线处于盛行西风带,选择该路线还顺西风,航速加快。生4:M路线比N路线距离短。根据第一单元的知识,日本和珍珠港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平面图上,不是直线距离,而是偏向高纬的弧线距离,即M路线。师:前两位同学从洋流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非常准确、全面。后两位同学又结合前面的知识进行补充,补充得非常好!说明他们爱动脑,知识迁移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这个事例也说明洋流知识对我们航海非常有用,地理就是对我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举一反三: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就是利用了洋流。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洋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行舟,说明洋流的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作为21世纪的公民学好地理义不容辞!)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特定的月份,也是这个道理。拓展升华:“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顺风、顺洋流、尽量避开寒、暖流交汇处的海雾、注意寒流从两极地区带来的冰川碎片给航运造成的威胁等)2对气候、渔业、海洋污染的影响自主探究:(1)出示挪威卑尔根(约600N)和亚洲东部符拉迪沃斯托克(约450N)的气温、降水资料;南美洲西海岸城市伊基克(约200S)和与其纬度相近的南美洲东部城市圣保罗(约230S)的气温、降水资料。思考:纬度更高的卑尔根为什么比符拉迪沃斯托克气温更高、降水更多?而纬度较低的伊基克却比圣保罗气温低、降水少?(寒、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大的原因。(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世界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均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与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有关)(3)出示世界洋流与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叠加图。思考:渔场与洋流分布有何关系?分析寒、暖流交汇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要点:寒、暖流交汇,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饵料集中;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4)美国东部油轮泄漏,而欧洲西部沿海却遭受污染,为什么?洋流对海洋污染会带来哪些影响?(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得污染范围扩大)(上述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井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过渡: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洋流对航海、沿海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洋流变化又会给气候、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呢?3洋流变化对气候、渔业的影响合作学习:结合教材“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讨论秘鲁附近洋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秘鲁沿岸海洋生物的影响:(1)正常年份,受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表层海水在大洋西部堆积,使太平洋西部水温比东部高。太平洋东西部冷热不均,会形成一个怎样的热力环流?东西部降水会有何差异?(2)异常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怎样变化?原有的热力环流会怎样变化?东西部的降水又会怎样变化?(3)秘鲁渔场与秘鲁附近海区深层海水上泛(受离岸风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海区深层海水上泛有何影响?对秘鲁渔场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对秘鲁沿海的海鸟等生物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结合“大气运动”知识)拓展升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梳理知识质疑释疑】梳理知识,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总结感受收获】1、我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时地理环境的影响。2、讨论可使人思维缜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3、分析某个问题要从多个十角度,要用联系的观点、综合的方法。4、地理非常有用、非常有趣,我一定要学好地理。5、自然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人类只有掌握了其分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做到趋利避害。【教师小结 提炼升华】l、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多用联系对比法、综合法,进步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我们一定要学好它。3、自然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厄尔尼诺现象,希望大家以后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为人类造福!【延伸探究】收集、查阅相关资料,看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哪些不解之谜?四、教学案例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步骤明确。整节课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展示一些图表、资料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逐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学生参与行为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教学过程中还有些地方表述得不够具体,不利于实际操作。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