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类公共关系的学说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6807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关于类公共关系的学说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子关于类公共关系的学说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子关于类公共关系的学说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类公共关系的学说总结引言人类社会是条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公共关系虽然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概念,但作为一种协调社会团体与公众间关系的职能,古代社会中也是需要“公共关系”的。因此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类似的公共关系的观念和活动了。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就对人(关系的主体或客体)及人文关系的处理提出了较深刻的见解,有许多见解还具有超越历史的普遍意义。协调人际关系古代社会存在着各种血缘相连或利益相关个体与群体,相互之间需要联系和合作,这时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孔子就对类公共关系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十分重视,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尊重别人,宽恕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思想基础。“与人恭敬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恭敬,对人有礼貌,与别人和平相处,以礼义相处,这样天下之人就都是你的兄弟了。四海之内皆兄弟,倡导人与人之间要相敬相爱,和平共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用公正来报答仇怨,与老子的“以德报怨”相比,体现了孔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应当公平的思想。人与人相处,不是一味付出,公平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孔子提出了待人处事的三个道理-动容貌(容貌谦和),正颜色(脸色正派),出辞气(言辞得体)。容貌,颜色,辞气,就是举止言谈。得体的举止言谈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这里说到凡事要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这是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人处好关系。“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也是与人相处的技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讲求原则。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也是我们为人处事,协调人际关系的好方法。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谨而信,汎爱众”孔子说到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这里孔子再次提到信的重要性。要通过信与众人形成良好的关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不守信用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在公共关系中,信也是根本。“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这里孔子说到讲信用是要分场合的,要符合礼义,而不是随便讲信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这里又再次说明信的重要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言必信,行必果”;礼 “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孔子尚“礼”,主张恢复周礼。但我们要运用的是合宜的礼仪礼节,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是很重要的,不懂礼就是不尊重他人。因此孔子说,礼是用来达到和谐的,是协调人际关系之用的。“兴于诗,立于礼”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孔子再次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自立是看是否懂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顺与你了。孔子说出了礼的力量,可以天下归心与你。是的,礼在人际关系中就是有归心的力量。治民之道与公众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统治阶层政权的稳固与否,就是所谓民心向背的问题。古代类公共关系就很大部分涉及到统治阶层治民方面的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人文关系处理上的深刻和成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流学派。他们的观点以“仁”为中心,爱民,护民,认为取得民众的支持和信赖是国家治民之道的核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孔子主张任人唯贤,这样百姓就服从了。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孔子强调统治者本身的修养对取得民众支持是很重要的,也劝统治者要尊重百姓。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这里还是强调统治者要做好本身事物,处理好周围关系,才能取得百姓拥护。“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这里孔子还是强调统治者要正自身,提高自身修养能力,公正对待百姓。“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崇尚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说明了礼对治民的重要性,只有将礼推行开来,才能使民众信服,才能更好驱使百姓。“宽则得众”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孔子要求统治者要宽厚待民,不虐待民众。这是他“仁政”思想的体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富足了,国君你怎么会不够用?执政者要爱民,让人民休养生息,先富足起来,这样整个国家就会富起来说服他人的技巧与原则社会组织在协调与公众关系时,需要说服公众,影响公众,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个人在建立人际关系网中,也需要说服他人,让对方信任自己。孔子也阐述了很多关与说服他人及推行学说的技巧与原则。 “言忠信,行笃敬”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推行开来。孔子说“ 说话忠诚老实,做事忠厚,即使走到偏僻的国家,也行得通。”这里孔子提出说服他人应该要做到诚信,老实,这样才能获取别人的信任,才能说服他人,推行自己的学说观点。“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巽与之言,能无说乎?”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孔子提到要用正言规劝,要先赞许别人,这样才能让别人听从自己的话。这不正是说服的技巧“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这里孔子提出见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与人说话时也是这样,要分场合,分人物,要有适当的变化,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