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6719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考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名词解释1. 地貌面; 是指构成地貌的地表面,如山坡面、平原面、阶地面等。2. 均衡作用;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即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是为均衡现象。均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设想在地幔顶部存在某个平面,即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个柱体因其物质的总重量相等,故它们能保持重力的平衡。均衡现象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都在不断地打破均衡现象。3. 喀斯特;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前南斯拉夫一个地名,是其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名称。那里的灰岩分布广泛,发育了大量的岩溶地貌。在19世纪末,前南斯拉夫学着威治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地貌,他把这种地貌成为喀斯特。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地面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比较缺乏,但地下水系却比较发达。4. 泥河湾动物群; 产自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泥河湾组上部黄色湖河相地层中,属于中国北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含有2种上新世残余种类。早更新世特有的有桑氏鬣狗、板齿犀、步氏鹿和丁氏鼢鼠等。现代种类则有三门马、纳马象、骆驼和野牛。绝灭属占33.3%,绝灭种占93.5%,现生种仅8%。古地磁年龄在1520-1600ka BP。 5. 萨拉乌苏:萨拉乌苏是我国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产地,是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萨拉乌苏组命名地点,代表性剖面在内蒙鄂尔多斯的乌审旗。主要成分有河套大角鹿、赤鹿、普氏野马、野驴等。它在中国晚第四纪的古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古脊椎动物与地层学的研究中有重要地位。萨拉乌苏动物群是华北第四纪晚更新世经典动物群,萨拉乌苏大剖面是揭示中国华北地区第四纪地质、古气候、古环境变幻的窗口。萨拉乌苏组是中国华北地区第四纪生物地层的代表性地层之一。萨拉乌苏河沿岸第四系地层直接覆叠于白垩纪基岩和新第三纪红土上,河岸地区出露着大量的地层剖面,这些剖面出露完整,分层清晰,是研究该地区第四系地层的重点。6. 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动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从宏观上看,所有大地貌单元,如大陆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为地壳变动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貌,如现代火山锥和新断层崖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或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构造地貌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是大陆和洋盆;第二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第三级是方山、单面山、背斜脊、断裂谷等小地貌单元。第一级和第二级属大地构造地貌,其基本轮廓直接由地球内力作用造就;第三级是地质构造地貌,或称狭义的构造地貌,除由现代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火山锥、构造穹窿和凹地)外,多数是地质体和构造的软弱部分受外营力雕琢的结果。7. 断层陡坎由断裂活动造成的陡坎称为断层坎。断层坎不一定就是断层面,常常是断层面被剥蚀后退而形成的陡坡。较新的断层往往在地形上表现为断层坎。较老的断层也可以造成地形倒置的现象,形成断层坎线。8. 洪积扇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9. 宽谷阶地或基座阶地(Strath terrace)阶地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为基岩的阶地10. 马兰黄土马兰黄土名原指北京斋堂马兰峪次生黄土,现广泛用以称中国晚更新世黄土。马兰黄土为灰黄、姜黄或黄褐色,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11. 古土壤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故又称埋藏土壤。古土壤上层腐殖层因造冲刷、淋虑和炭化,不易保存下来。土壤被埋藏地下以后,受到上覆地层的压力,导致土壤结构发生改变。而地下水的作用则使原来不含CaCO3的层也会沿裂隙形成次生CaCO3细脉或形成钙质皮壳等。12. 末次冰期最盛期()末次冰期中气候最冷、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段,出现距今18 000年前后。全球性气温降低到最低,年均气温比现今低6左右,高山及高纬度地区的冰川推进到最大范围13. 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14. 河漫滩二元结构 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当洪水在河漫滩上漫溢时,水流分散,流速降低,加上滩面上植物阻碍着洪水的流动,使泥质和粉砂等较细物质在河漫滩上沉积下来,形成河漫滩相沉积。在其之下,常出现砂和砾石等较粗的沉积物,是早先在河底及边滩中沉积的河床沉积物。15. 黄土与古土壤序列 当风尘堆积作用大于成土作用时形成黄土层,反之,形成古土壤层。因此,黄土沉积与寒冷的冰期相对应,古土壤则对应于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根据黄土层的风化程度和古土壤层发育程度的差别,可进一步推断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差别。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变化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环境周期变化的反映,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中国黄土中的37个黄土-古土壤组合代表了250万年以来气候经历的37次冷暖旋回。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各有18层古土壤,加上全新世形成的土壤S0,中国黄土中共含有37层古土壤。在黄土高原,完成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可以宝鸡剖面为代表。16. 羊背石在冰槽谷的底部和大陆冰川的冰床上,由于冰川的磨蚀与拔蚀作用形成一群石质小丘,称为羊背石。羊背石平面形状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前后坡度不对称,迎冰面平缓,带有擦痕、刻槽及新月形的磨光面,是冰川磨蚀作用的结果;羊背石背面陡峻,由阶状小陡坎及裂隙组成,是冰川拔蚀作用的结果。17. 网纹红土网纹红土沿长江、珠江及其主要支流谷地和丘陵区分布,其特征是具有网纹(蠕虫状)化的红土、红土碎石或红色砂砾层,厚度从几米至30多米。主要为中更新统地层。网纹构造,是一些白色的垂向次生条带,发育在堆积物中,弯弯曲曲,形如蠕虫,其大小、密度、产状等都有变化,在不同成因的堆积物或残留物中都可形成。对于网纹的形成有人认为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的,而有人认为是植物的根系被替换而来的。 18. 河流袭夺一条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夺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仍然存在,称为截头河。截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19. 海面升降海面升降是海水面因受气候(长期的有冰期和间冰期的更替,短期有气温、气压、降水量的变化)、引潮力(涨、落潮的变化)、风(风引起的增水和减水、风暴潮)、海底火山喷发和地震、构造运动(陆块的升降运动和水平移动等)等因素影响,而引起的海水面上升和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水本身容量的增多和减少与海洋底部地壳的上升和下降所引起的海水面变化。如海水量净增时引起海进;海水量净减时引起海退。如海洋底部地壳上升时,则使海容积缩小引起海进;海洋底部地壳下降时,则引起海退。20. 阶地 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由侵蚀剥蚀、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21. 磁性地层学 磁性地层学是根据地层磁学属性所建立的极性单元来划分对比地层的地层学分支学科。磁性地层学是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成岩和沉积岩层序中所记录的地磁场和岩石单元磁场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22. 冻胀丘由于冻土区内土层粒度和水分的分布不均匀,含水多的细土中分凝冰的形成,使其获得比周围土层更高的冻胀率,形成局部隆起的丘状地形,称冻胀丘。23.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4. 地文期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通常表现为不同高度的和形式的古地面-剥蚀面和阶地等,在不同地貌部位上具有不同时代的相应类型的沉积地层,将这些地貌及其沉积的发展时间建立起序列即为地文期。这是地貌分析方法在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应用。25. 风口截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26. 河流位相图阶地位相图又称阶地纵剖面图。在不同河段上,测量不同高度的各级阶地,按一定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绘于河流纵剖面的上方,连接上游到下游同时代的阶地,就是阶地位相图。阶地位相图,在研究活动构造时,可以分析阶地在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特征。27. 黄土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广泛分布的松散土状堆积物,其主要特征是:呈浅灰黄色或棕黄色,主要由粉砂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不显宏观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很强的湿陷性。28. 雅丹地貌是干旱气候区一种地貌的代名词,是指风蚀沟壑纵横,断垣残丘经纬,似迷宫状的地貌形态,它既可由湖泊沉积物改造而来,也可由洪积物、冲积物风蚀而成。29. 丹霞地貌是指厚层近水平的红色砂岩、砾岩、砂质泥岩,沿垂直节理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奇峰异石的总成。30. 断层陡坎断层陡坎是指由于断层错动形成的,由一个倾向下降盘的自由面组成的线状陡坎或陡崖。地震陡坎(earthquake scarp)是指由于地震断层和地震地表破裂带两侧差异升降运动形成的、由一个倾向下降盘的自由面组成的线状陡坎或陡崖;发育在第四纪沉积物中的断层陡坎由上原始面、自由面(随陡坎演化而消失)、冲刷坡、碎屑坡、下原始面等基本微地貌单元组成,其剖面的演化特征可以指示断层重复错动的期次、位移量、相对年代等31. 冰斗冰斗是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形基岩洼地,是雪蚀与冰川剥蚀的结果32. 古季风存在于过去某一时期的季风。其强弱与现代季风可能有明显差别,并且成因机制不同。古季风不能直接观测,但可以通过各种与古季风有关证据的遗存来推断。33. 14C树轮校正曲线根据标准树木的年轮对14C测年进行校正的曲线。在准确测定树木年轮的年代之后,将碳十四年代与精细的树轮年代学方法进行比较,从中找到误差的规律,再用树轮对碳十四年代作精确校正,这就是树轮曲线和树轮校正的方法。34. 冰期与间冰期 冰期是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间冰期是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35. 活动断层晚第四纪或晚更新世以来,即距今10-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现在仍在活动,未来也可能活动的断层。36. 崩积楔是断层陡坎的一种坎前堆积体,由其堆积的形态似楔状而得名。崩积楔的沉积相一般为二元结构,靠近断层的部分为分选差的团块或碎屑堆积,楔体上部和远离断层的部分堆积的物质颗粒相对细小,分选较好,有更好的层理。一般每一次断层陡坎可产生一个崩积楔,因此崩积楔的个数可作为断错事件次数的判据。37. 裂点裂点(Knickpoint)是指河流纵剖面上坡度急剧变化的点。它的形成受构造变形的影响、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岩性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反映了河流处于动力不均衡状态。38. 断头沟尾部被断层错断的冲沟。39. 冻融作用冻融作用是因气温周年变化,使含水土(石)反复冻结和融化,使土层裂开、扰动、变形、破坏和流动的一种复杂过程,它造成一系列冻土小地貌和次生土层构造。40. 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41. 重力均衡地表地形的起伏造成的载荷差异将在地壳深部乃至更深的部位得到充分补偿。在某一补偿深度之下,地球的压力处于流体静平衡状态,因此,在补偿界面以上的单位截面柱体中的重量必须相等,过多的地表负荷会导致在补偿界面之上要有等量的质量亏缺才能达到静态平衡,反之亦然。42. 荒漠荒漠是不适宜耕种和生存的地带,是一种大型的地貌组合。根据荒漠的物质组成特征和风力作用特点,把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等。43. 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44. 河流纵剖面河流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所作剖面,只要把足够数量的垂直主流线过水断面上的最低高程(或平均高程)连接起来就得到河流纵剖面。45. 夏威夷式火山底部宽、坡度小(10)、表面平坦、外形似盾牌的火山。它们主要为易流动的玄武岩浆迅速聚集所产生的火山。46.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时期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新构造时期是新构造运动的时期,一般是指新近纪以来的。47. 休眠火山与活火山休眠火山是指长期没有喷发,但是将来还会喷发的火山。活火山还在喷发,或者现今虽未喷发,但有活动性,预料将会喷发的火山。48. 断层三角面断层三角面是指断层崖经河流或冲沟切割侵蚀后,形成的三角形陡崖。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49. 大陆裂谷大陆裂谷有大断层围限的规模巨大的断陷谷地,其宽度大多在30-75km,少数可达几百公里,长度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不等。50. 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始于75ka BP,终止于11ka BP,一般划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阶段。早冰阶气候寒冷但非最严寒阶段,年均温比现代低5-6度。中期是相对温暖的寒冷气候阶段。晚期(尤其是18ka BP)是末次冰期气候严寒干冷的盛冰期。 51.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受现代沟谷切割后,保存下来的大型平坦地面。52. 活动构造晚第四纪或晚更新世以来,即距今10-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现在仍在活动,未来也可能活动的构造,比如断裂,褶皱等。53. 第四纪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是指距今2.6Ma以来的历史。54. 风化壳是指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55. 河流阶地是指分布在谷坡上,由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56. 古地震与历史地震古地震即没有文字记载、采用地质学方法或考古方法发现的史前地震事件。历史地震即发生在地震仪器记录以前、有历史文字记载的地震事件。57. 夷平面与山顶面夷平面是指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由于外力长期的夷平作用,夷平了由构造运动所创造的崎岖起伏的地形和构造面,形成向侵蚀基准面趋近的平缓起伏的地形,后又被构造运动抬升切割形成的残留面。山顶面原来曾是夷平面或准平原的地貌形态,由于后来的差别性隆起和侵蚀剥蚀作用而被破坏,只留下了一些顶部大致平坦、面积较小的残存山体,它们具有大体相同的海拔高度。58. 旋回地层学费希尔(Fischer)和其他一些地层学家,根据米兰科维奇理论提出了旋回地层学。地球轨道旋回周期性的韵律与沉积旋回之间的成因联系是旋回地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旋回地层学主要是研究由于行星轨道参数变化所造成的地层韵律性变化。59. 氧同位素阶段在深海古气候记录研究中,根据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含量变化,将2.5 Ma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104个阶段,其中偶数阶段代表冰期,奇数阶段代表间冰期。二、 简单题1. 简述近年三种用于研究第四纪全球环境变化的技术方法。(15分)氧同位素:通常以n18On16O含量比值表示氧同位素的组成。在海洋环境中,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水体中氧同位素构成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被生活在海水中一些微体生物(如有孔虫)的钙质壳体记录下来。当这些微体生物死亡后,它们的壳体沉积到海底,并保存在沉积物中。只要我们分析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比值变化,就可以恢复到当时的海水温度。即可以恢复全球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地貌学标志: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外营力特点,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干旱气候区,风成地貌、暂时性流水地貌发育;寒冷气候区,冰川地貌、冻土地貌发育;温暖湿润气候区,岩溶地貌、河流地貌发育。根据这些可定性地恢复第四纪气候。孢粉组合:孢粉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第四纪沉积物中,沉积物形成环境不同,所含孢粉组合亦不同。孢粉组合反映的是一个植物群落,不同的植物群落与不同的气候类型相适应,如热带雨林、温带雨林、暗针叶林、干旱草原、高山草甸等都有自身的植物组合特点,有它的优势种,代表的是一定的气候类型。2. 简述3种流水地貌或构造地貌现象及形成机理。(15分) 流水地貌:河流阶地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因此阶地面实质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滩,而阶坡则是河流纵向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坡。河流侵蚀作用改变的原因往往是构造运动或者气候变化引起的。 “V”型河谷 是河流发育早期形成的一种形态。在初期,河流的下蚀作用强于其侧蚀作用,使河床快速地下切,导致河谷的加深速度大于其拓宽速度,其结果就形成窄深、谷坡陡直的河谷,即“V”型谷。冲沟 切沟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就形成冲沟。冲沟的深度可大于1m,甚至达几十米或上百米。沟床纵剖面明显下凹,与斜坡地形线不一致。横剖面为“V”字形,沟底有少量的洪流沉积物。在冲沟阶段,洪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形成纵比降大的沟床和陡峻的沟壁,是对地面破坏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冲沟在平面上纵横交错,将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构造地貌褶皱地貌褶皱的类型影响或控制地貌的形成。在背斜的形成过程中,其轴部处于拉涨状态形成一系列断裂和节理,因此沿轴部经侵蚀作用常形成谷地。但背斜也可以形成穹窿或山丘。沿向斜的轴部多形成山,但也能形成谷底,相对较少。总的来说,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断层地貌 断裂构造造成岩石破碎,形成软弱带,使岩石的抗风化和侵蚀能力降低,常形成沟谷地貌。多条正断层的组合构成地堑或地垒,在地貌上形成谷地或山地。平顶山、单面山或猪脊岭 水平岩层形成塔状的山丘,山坡的坡度陡缓相间变化,形成平顶山;缓倾的地层形成一侧山坡缓、另一侧山坡陡的单面山;随着地层倾角增大,地形的坡度变陡,如果地层中夹有坚硬的岩层,可形成猪脊岭。3. 指出两种新年代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测年范围和野外采样的技术要求。(20分)(参见2008年考题)释光测年原理:释光是指一些物质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会放出射线的现象。当使用可见光或者红外光激发矿物晶体陷阱俘获电子产生释光信号的定年方法被称作光释光定年。在天然条件下,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在沉积前经历了太阳光晒退或者热的作用,使释光信号(部分)归零。沉积后矿物晶体接受周围环境U、Th、K等放射性元素提供的、粒子和射线以及部分宇宙射线的能量,开始累积释光信号。在百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相对U、Th、K的半衰期来说,可以认为晶体周围环境剂量率为一恒定值。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内通过获得晶体累积的能量(等效剂量De)及其样品周围环境剂量率(Dr)来得到沉积物的埋藏时间,所测的年龄为矿物最近一次曝光年龄,也为沉积物沉积时的绝对年龄或者事件年龄。测年范围:释光测年使用的时间段较宽。从研究结果来看在低环境剂量率的条件下,释光定年方法可以测定300-500ka乃至更老的沙丘砂沉积年龄。基于石英和长石释光信号热稳定研究,初步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石英和长石的释光测年范围可以达到几十万年甚至可以达到百万年。采样技术要求:选择埋深超过三十公分的位置进行采样;清理掉采样位置外面的物质,以免采集到曝光的样品;用皮锤把装有报纸的不锈钢管水平敲进沉积物中;当钢管完全敲进去以后,在露出的报纸上编写样品编号,并进行照相;然后把钢管慢慢取出,并在另外一端用锡箔纸和报纸包上,以防曝光,最后用胶带把钢管两端封住,并写上样品编号;在野簿上记录样品的GPS位置、地貌位置、埋深以及样品的详细描述。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测年原理:岩石中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主要是16O与次生中子发生散裂变反应生成,少量10Be也可以由快中子与Si发生散裂反应生成,或者通过负介子与16O原子相互作用产生。地表岩石中产生10Be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当岩石在暴露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产生核素10Be,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素10Be就会不断地增加。所以就可以利用AMS测量出岩石中核素的浓度,利用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岩石暴露的时间。测年范围: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范围主要受侵蚀速率、核素半衰期以及核素生成速率的影响。当岩石长时间暴露时,核素浓度就会达到平衡。在无侵蚀的条件下,核素经历4-5个半衰期后会达到或接近一个稳定浓度,测年的应用范围理论限定在3-4个半衰期范围内。所以10Be暴露测年上限应为几百万年。采样技术要求:4. 简述第四纪研究的气候地层学方法、磁性地层学方法和岩石地层学方法(20分)。1)气候地层学第四纪全球性气候波动的重要特征是冷与暖、潮湿与干旱的多次节奏性的波动变化。这种气候的波动可以引起植物群的迁徙和古地理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环境的改变和自然界一系列环境因素的连锁反应,在第四纪地层中留下了诸多气候因素的烙印,因此利用气候标志划分第四纪地层,既可行又可信。 可以利用反映气候特征的一切标志。(1 )冰期、间冰期地层的划分 通常根据地貌和沉积物之间变化的关系来划分。例如:利用冰川谷中的谷中谷地貌、冰水沉积物的排列与破坏情况以及不同地貌单元中沉积物的特征划分地层。 以沉积物、生物化石为主要证据,地貌为主要的引证.(2)干、湿气候地层的划分:A、植物化石(草本植物:代表干旱气候;木本植物:代表潮湿、温暖气候) B、沉积物(风成黄土:干旱气候;红土风化壳、石钟乳、冲积层:潮湿气候) C、化学元素(CaCO3含量的变化:含量高代表气候干旱,低代表潮湿。2)岩石地层学方法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地层的方法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堆积物形成的气候时间不同,沉积物的上述特征不同的原则划分对比地层。 主要根据下面几个指标:(1)颜色:沉积物颜色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某个地区露头主要受时间和风化作用因素的影响时,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颜色的深浅具有时代意义。 颜色深时代老,颜色浅时代新 深红色-红色-红黄色-黄色-灰色,具有从老-新的地层意义。(2)砾石的风化程度 A 风化砾石百分比含量风化砾石 ; 未风化砾石 B 砾石风化圈厚度平均值 ;均方差 (4)粘土矿物 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等 常见碎屑沉积物中重矿物抗风化能力分类 3) 磁性地层学: 依据岩石层序中磁学属性所建立的极性单位来进行地层学研究的学科称磁性地层学。即古地磁地层学,是古地磁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利用古地磁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划分和对比地层、并研究地层形成条件的学科。古地磁地层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古地磁极法、古地磁极性法、古地磁参数比较法等.5. 简述河流阶地类型、形成条件(可图示)(分)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河流阶地。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四类。 1.侵蚀阶地 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并由基岩构成,其阶地面为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有时阶面上有少量的河流砾石分布。侵蚀阶地发育在河流的上游或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地段,表示河流强烈的下蚀作用。2.堆积阶地 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全是由河流沉积物组成,无基岩暴露。此类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未达到冲积层底部的情况下形成的。3.基座阶地 阶地下方有基岩暴露,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组成。形成条件与堆积阶地近似,区别在于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因此阶地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则为基岩。4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 简述两种常用第四纪定年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分)(基本上同2005)释光测年:在天然条件下,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在沉积前经历了太阳光晒退或者热的作用,使释光信号(部分)归零。沉积后矿物晶体接受周围环境U、Th、K等放射性元素提供的、粒子和射线以及部分宇宙射线的能量(用Gy表示),开始累积释光信号。在百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相对U、Th、K的半衰期来说,可以认为晶体周围环境剂量率(Gy/ka)为一恒定值。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内通过获得晶体累积的能量(等效剂量De)及其样品周围环境剂量率(Dr)来得到沉积物的埋藏时间,所测的年龄为矿物最近一次曝光年龄,也为沉积物沉积时的绝对年龄或者事件年龄。具体公式如下:光释光的年龄计算: A=De/Dr=De/(aDa+bDb+Dg+Dc)可以达到几十万年甚至百万年尺度。宇宙成因核素是指来自外层宇宙空间的宇宙射线粒子(包括原生和次生粒子)通过轰击地球外表物质(大气层或地表)使其发生核反应而产生的新核素。7. 试述近年来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分)新生代以来的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的印度板块的契入不仅造就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喜马拉雅造山系和青藏高原,还导致了亚洲内部强烈的新生代构造变形以及频繁发生的板内地震,并对其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环境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和动力学机制至今已提出了多种理论和假说,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认为板块构造理论适用于大陆内部变形,以“大陆逃逸”为代表(Tapponnier)。该理论认为青藏高原以沿大型断裂的走滑运动和刚性块体的横向滑移为主要方式,斜向俯冲的应变分解形成了巨型走滑断裂和地壳缩短,大陆块体沿这些走滑断裂向东挤出,其变形方式以“非连续变形”为特征。另一类认为板块构造理论并不适用于大陆内部变形,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变形以地壳的缩短和增厚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连续变形”( EnglandandMolnar,1997)。该理论认为大陆岩石圈具有分层的力学性质,上部以脆性变形为主,下部以塑性流变为主,地块边界断裂只切割岩石圈的上部脆性层,下部的塑性流变驱动着上部脆性地块的相对运动。该模式更强调青藏高原陆壳南北向的强烈缩短、垂向增厚和均衡隆升,其走滑量和向东挤出规模均是有限的。这些理论模型均可解释一些构造动力学现象,但无法令人完全满意。因此,最近几年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型,企图解释青藏高原的构造动力学特征。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下地壳流模型,它认为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存在低粘性的弱物质,高原东北缘和东南缘是弱物质流经高原边界的两个通道,地表随着中下地壳物质的流动而被动抬升,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中下地壳,上地壳没有明显的缩短增厚(ClarkandRoyden,2000)。据此,一些学者进一步根据河流发育的时代对高原东缘-东南缘地表抬升的时限进行了约束(Clarketal.,2005;Ouimetetal.,2010)。8. 简述流水地貌类型及成因(可图示);流水地貌:河流阶地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深向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因此阶地面实质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滩,而阶坡则是河流深向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坡。河流侵蚀作用改变的原因往往是地壳运动或者相当大范围气候的变化。V字形河谷 V字形河谷是山区最常见的一种河谷,又称为峡谷。从河流发育阶段看,V形谷属幼年或成年河谷,它反映了河流以加深河床的深向侵蚀为主,侧向侵蚀作用不明显。在构造运动上升区域,河谷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抬升速度与河流下切作用协调时,最易形成V形谷。河流上游深向侵蚀作用十分显著,河谷横剖面也多呈V字形。冲沟 切沟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就形成冲沟。冲沟的深度可大于1m,甚至达几十米或上百米。沟床纵剖面明显下凹,与斜坡地形线不一致。横剖面为“V”字形,沟底有少量的洪流沉积物。在冲沟阶段,洪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形成纵比降大的沟床和陡峻的沟壁,是对地面破坏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冲沟在平面上纵横交错,将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河漫滩河谷 河流长期侧向侵蚀作用的结果使谷底加宽,形成河漫滩河谷。河床在谷底仅占一部分面积,其余都是河漫滩。形成河漫滩河谷后,河流在自己形成的谷底平坦地面上蜿蜒流动,完全不受谷壁的限制,这种河曲称为自由河曲。洪积扇 洪积扇是暂时性流水作用在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它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山麓地带分布相当普遍的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向外围倾斜,坡度由大变小,逐渐过渡到周围平地。洪积扇上广泛发育放射状沟谷。 这种地貌风化强烈,山地形态险峻。相邻洪积扇连接成倾斜平原,外缘呈波状弧形轮廓。9. 简述我国2个第四纪标准地层组的基本特征1) 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 为含有泥河湾动物群的一套河湖相砂砾、砂与粘土沉积物。代表性剖面在河北省阳原-蔚县盆地的泥河湾。2) 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 为一套湖相灰黄色砂质粘土夹风砂沉积,产萨拉乌苏动物群。代表性剖面位于内蒙鄂尔多斯的乌审旗。10. 分别举例说明走滑断层和倾滑断裂运动可能造成的构造地貌现象(需图示);走滑断层:线性谷、河流段错或扭曲、断层陡坎、断陷塘、阻塞脊(或闸门脊) 11. 举两个以上例子说明第四纪纪录中识别环境变化的信息;当风尘堆积作用大于成土作用时形成黄土层,反之,形成古土壤层。因此,黄土沉积与寒冷的冰期相对应,古土壤则对应于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根据黄土层的风化程度和古土壤层发育程度的差别,可进一步推断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差别。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变化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环境周期变化的反映。氧同位素:通常以n18On16O含量比值表示氧同位素的组成。在海洋环境中,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水体中氧同位素构成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被生活在海水中一些微体生物(如有孔虫)的钙质壳体记录下来。当这些微体生物死亡后,它们的壳体沉积到海底,并保存在沉积物中。只要我们分析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比值变化,就可以恢复到当时的海水温度。即可以恢复全球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18O值升高,海水温度降低,反之,海水温度则升高.12. 分别试述冰碛物与洪积物,以及冲积物与崩积物的区别与判据;冰碛物 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物。冰碛物具有以下特点: 1皆由碎屑物组成; 2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 3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 4无成层现象; 5绝大部分棱角鲜明; 6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擦痕的长短不一。冰擦痕形状多样,有的呈钉形,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有的砾石受冰川压力长期作用而弯曲,称为“猴子脸”; 7根据扫描电镜观察,冰碛物中的石英砂粒形态不规则,棱角尖锐,表面具有碟形凹坑,坑内有贝壳状断口及平行阶坎; 8含有适应寒冷气候的生物化石,如寒冷型的植物孢子等。 洪积物 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挟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砂、砾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选性也差,大小混杂。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次棱角状。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崩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崩塌形成的堆积体。在陡峭的山坡、如遇地震、流水、人工开挖等影响,均能造成崩塌,产生崩塌堆积物,即崩积物。最易发生崩塌的是具有粘土夹层、地下水润滑夹层的山坡和含大量云母、石英与长石颗粒,层理和片理很发育的山坡或陡坎。崩塌可堵塞山区河水造成天然湖泊。冲积物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冲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总是粗的、比重大的先沉积,细的、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在河谷内随着水流的变化,冲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如在河流的纵向分布上,冲积物粒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沿河流横向分布,冲积物粒径从河床中部到岸边逐渐变细。冲积物的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度,一般都有比较清晰的层理。河流沉积物的特点,随着在河流的不同地段而不同,并且表现在不同的地貌形态上。如河床沉积、河漫滩沉积和河口区沉积等。13 简述地面抬升(surface uplift)与岩体抬升(Rock uplift)的区别与相互关系地面抬升是指地表面相对大地水准面的抬升。地表面的海拔高程是取一个区域的平均海拔,而非某个点的海拔。岩体抬升是指岩体相对大地水准面的抬升。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式:Surface uplift=rock uplift-exhumation这里的剥蚀量(exhumation)是指岩体相对地表的位移量。这里尽量画张图来表示三者的关系。14 简述侵蚀作用及其对构造与气候的影响侵蚀作用为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用的总称。起伏的山脉反映了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之间最强烈的相互作用。起伏山地中的融雪和强降雨不仅导致快速剥蚀,同时洪水携带这些剥蚀物质在就近的低地中沉积下来。剥蚀作用的长期速率和样式影响着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构造运动速率和样式。剥蚀和沉积作用可直接地影响变形作用数值。物理实验已揭示聚中剥蚀作用可触发新断裂的产生或活化老断裂。由于剥蚀作用的速率和发生可能受气候控制,因此,地球岩石圈的变形也可能受气候控制。例如,沿新西兰 Alpine 断裂的快速岩石抬升,与南阿尔比斯的西缘的湿润季风的山影效应导致的高强度降雨相关。如果沿该山脉的降水和剥蚀作用的分布更加均匀, 那么沿 Alpine 断裂的垂直运动的速率将是我们所观测到的几分之一。在气候、地形、生态系统、物理和化学剥露作用、和岩石变形之间存在无数的反馈作用,需要详细了解这些反馈的相对敏感度和速率,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些复杂的反馈作用。例如,复杂反馈机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山影效应增强降水、地球内部温度场在变形中的演化及岩石强度和粘度的变化之间存在正反馈效应。快速剥蚀作用可明显地提高地温梯度,导致地壳温度的升高,温度的升高导致岩石强度的降低,进而导致变形的聚中和变形速率的增高,这可反过来增加地形起伏,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化学和物理剥蚀速率,从而构成正反馈链。在远离活动造山带的地区,低地也保存了气候和构造事件的有趣记录。15 简述如何确定地貌面年代 地貌面的年代可分为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和形成的地质年代。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 即地貌形成的相对年代。确定地貌形成的相对年代可根据地貌之间的切割、掩埋和过度关系来确定。A地貌的切割关系 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B地貌的掩埋关系 埋者新,被埋者老。C地貌的过度关系 同期形成的地貌具有过渡关系,就是在横向上一种地貌过度到另一种地貌。如在河谷中,位于冲沟口附近的阶地在横向上常与同时代的洪积扇呈过渡关系。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貌形成的地质年代通常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物理学方法测年、古生物学、考古学等方法来确定。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如14C、10Be、26Al、36Cl、铀系法、钾-氩法等。物理学方法测年,如古地磁、热释光、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等。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方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生物组合,根据化石的特征来确定地貌的年代。在考古学方面,不同时代的人类化石特征和人类文化特征不同的,这也可以确定地貌的年代。16 根据Davis地貌侵蚀旋回理论简述河流的三个演化阶段根据Davis地貌侵蚀旋回理论,可将河流地貌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从早期到晚期依次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幼年期是河流发展的初期,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弱,但正在逐渐加强,发展很快。这个时期的河流短,河谷浅,谷底窄,横剖面为“V”字形,切割程度低,所以地形起伏不大。这个阶段的河流特征相当一条河流源头地区的状态。壮年期是河流侵蚀作用最强盛的时期,尤其是下蚀作用更为强烈,也是河谷地形起伏最大的时期。水流湍急,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深窄的河谷,河谷横断面为陡峻的“V”字形,谷底窄,谷坡上可发育窄小的侵蚀阶地。这个时期的河谷特征相当河流的中、上游河段。老年期是处于河流作用的衰弱时期,河流的下蚀作用极其微弱,甚至丧失了下蚀作用,河床在宽缓的河谷中极度弯曲并左右迁徙。地形起伏小,谷底非常宽,而谷坡很矮,两河流的分水岭地形模糊或为小的残丘,河谷的横剖面为“碟”形。17 简述造成第四纪气候波动的主要因素造成第四纪气候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天文因素、地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天文因素和地球自身因素起主导作用,是地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人为因素处于次要地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目前还不能使气候产生本质的变化。影响地球气候的天文因素包括来自整个宇宙空间,但最主要的天文因素有太阳活动、太阳系运动、天体撞击、地球轨道参数等。太阳辐射量存在一定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地球地表温度的变化,进而会引起气候的波动。地球转动的三个轨道参数(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对地球的气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认为是控制第四纪气候周期变化或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最主要因子。地球轨道三参数并不是单个孤立的因子,而是具有叠加性,共同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变化。第四纪中的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大量尘埃也可能引起气候波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地球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地球的自转、极移、火山爆发、陆地表面性质的变化、海水性质等。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CO2释放、大气污染、森林砍伐等。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面性质和大气成分。18 简述华北地区第四纪区域地层有生物地层和黄土-古土壤地层两类生物地层1) 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 为含有泥河湾动物群的一套河湖相砂砾、砂与粘土沉积物。代表性剖面在河北省阳原-蔚县盆地的泥河湾。2) 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 主要为石灰岩角砾与砂土交替沉积,夹砂砾与石钟乳层。含有周口店动物群。代表性剖面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3) 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 为一套湖相灰黄色砂质粘土夹风砂沉积,产萨拉乌苏动物群。代表性剖面位于内蒙鄂尔多斯的乌审旗。4) 全新统(Q4) 含半坡动物群或殷墟动物群亚化石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黄土、冲积层和湖积层。黄土-古土壤地层1) 早更新世午城黄土(Q1) 颜色较红且均匀,岩性较致密(故有石质黄土之称),含多层钙质结核层。产泥河湾动物群成分化石。代表剖面在山西午城柳树沟2) 中更新世离石黄土(Q2) 代表剖面在山西离石县陈家崖,离石黄土内又以一侵蚀面分为两部分。离石黄土下部(Q21)色较红,含十几层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较薄,间距较小,与午城黄土以侵蚀面分开,顶部为3层密集古土壤(S5-红三条)叠置的古土壤系。含肿骨鹿等化石。离石黄土上部(Q22)色较浅,土质较疏松,含5-6层红色古土壤层,其间距较大,古土壤结构较清晰。含较多方氏鼢鼠化石。与上覆马兰黄土以一侵蚀面分开。3) 晚更新世马兰黄土(Q3) 马兰黄土为灰黄、姜黄或黄褐色,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代表性剖面为北京斋堂马兰峪。4) 全新世黄土(Q4) 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有一层灰黑色古土壤层。19 简述14C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采样要求及适用范围基本原理:放射性碳十四是碳的一种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它是在大气圈中通过宇宙射线中的次生中子与14N核相互作用形成的。14C一旦生成便在大气中氧化成CO2,然后通过交换进入海洋和地下水,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假定12C:13C:14C的比率在大气圈中随时间保持相对稳定,那么通过连续的交换和快速混合,大气圈中碳同位素的这种比例在生物圈和水圈中也同样是恒定的。由于14C是不稳定同位素,它通过放射粒子,衰变成稳定的14N,其衰变速率是固定的,呈指数下降。假定自然界中14C含量不变,加之14C有一定半衰期,就可以测定一些与自然界不发生碳同位素交换的地质样品的年龄。比如用AMS测量出样品中14C浓度,在已知14C原始浓度的情况下,根据14C的衰变规律就可以计算出其年龄。14C测年基本假设条件为:1)近几万年来宇宙射线强度不变;2)在交换库中14C处于动态平衡,14C含量一定;3)样品被埋藏后处于封闭体系,无14C的加入。采样要求:1)不要采集受污染的样品,避开污染源,要避开在地表水、地下水、裂隙、生物尸体和草皮等受污染地带取样,要在清除表土后的新鲜露头上取样;2)不要让样品受污染,防止标签和包装袋污染样品,可用新双层塑料袋装样,并连同标签一起封存好置于阴凉处,并及时送实验室处理测试。适用范围:广泛用于50kaBP以来的地质、环境和考古研究。适合采样的对象为木炭、木头和其他植物遗体、泥炭、贝壳等。20 简述活动断层分段的标志1)断层与断层或其他构造的切割;2)断层两侧的岩性、断层面的宽度和结构的变化;3)断层迹线的复杂程度。断层迹线分支分叉的复杂地段由于应力分配到多条断层上,不易积累应力;而断层迹线简单且有弯曲现象时则易于积累应变而发生强震。4)断层阶步组合状况。阶步过度部位的状况对破裂的延展或终止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断层的分段。5)断层走向。当断层的走向与区域滑动矢量方向斜交时可造成很高的有效正压力,具有高摩擦强度,易于发生强震。当断层平行或接近平行于区域滑动矢量方向时,正压力低,则不易于发生地震。6)沿断层新的火山活动。这种火山活动可对断层起到焊接作用,从而成为断层分段的影响因素。21 简述黄土-古土壤序列1)早更新世午城黄土(Q1) 颜色较红且均匀,岩性较致密(故有石质黄土之称),含多层钙质结核层。产泥河湾动物群成分化石。代表剖面在山西午城柳树沟2)中更新世离石黄土(Q2) 代表剖面在山西离石县陈家崖,离石黄土内又分为一侵蚀面分为两部分。离石黄土下部(Q21)色较红,含十几层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较薄,间距较小,与午城黄土以侵蚀面分开,顶部为3层密集古土壤(S5-红三条)叠置的古土壤系。含肿骨鹿等化石。离石黄土上部(Q22)色较浅,土质较疏松,含5-6层红色古土壤层,其间距较大,古土壤结构较清晰。含较多方氏鼢鼠化石。与上覆马兰黄土以一侵蚀面分开。3)上更新世马兰黄土(Q3) 马兰黄土为灰黄、姜黄或黄褐色,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代表性剖面为北京斋堂马兰峪。4)全新世黄土(Q4) 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有一层灰黑色古土壤层。22列举两种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并论述之。宇宙成因核素技术激光探测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该技术已经在国外应用十几年了,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内科学家开始把该技术应用到地貌研究中。安装在航天器、卫星、车辆等的激光雷达探测器,利用激光准确地测量目标在地理坐标框架中的距离,陆地和水下均能实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s)、数字地貌模型、等高线、三维特征数据。该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该技术不受日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够全天候实施对地观测;第二,LIDAR发射的激光脉冲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部分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真实地面的高精度三维地形信息;第三,该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目标空间信息;第四,具有精度高、密度大的特点,现有技术精度可以达到垂向5-10cm,水平方向20-30cm,数据点距为数十厘米。根据返回数据,可以创建高程数据点云图,之后可以利用各种分析手段来区分地表植被和真实地面。通过不同时段的探测,可以比较研究地貌形变。比如地震前后的LIDAR数据对比研究,使得更为详细地研究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此外,通过这些数据,使我们更容易获得高分辨率的断层位错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