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法改革-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4751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教法改革-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教法改革-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教法改革-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杜春娟在我国当前的师范教育中,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由于在建国以来,公共教育学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只是机械的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培养目标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了公共教育学高度理论化,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理论,但是严重脱离教学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因此,许多学生从心理上排斥教育学,教师教学也没有积极性,教育理论与学生渐行渐远,教师陷入了“迷茫”之中,教育学教学也陷入了一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者借鉴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MBA 教学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我国于20世纪80 年代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教育学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 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案例,其英文是case,张家军、靳玉乐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郑金洲认为:“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即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孙军业认为,案例“就是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发展比较晚, 到目前为止在教育界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杜萍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黄卫国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指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以提供丰富的情景,使学生们在阅读案例、交流讨论案例和总结升华案例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模式。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革新,他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课程载体和考核评价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教育学走出困境提供了途径。案例教学法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朱迪斯克兰菲尔德认为,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可以概括为5 个方面:案例教学可以提供替代性经验,帮助学生做好教学情感上的准备,而且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让学生学会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探究过程;可以拓展教育策略中的各种教学技能;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反思性探究的习惯。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案例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尤为显著,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有效的进行案例教学,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时间分配问题公共教育学的总学时一般为48 或54 学时,每周大约3-4 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既能将教育理论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给学生,又能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处理好理论讲授时间和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时间,两方面都要兼顾,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讲授,也不能泛泛的讨论案例,为了案例而教学。应该在教学中把理论的抽象和案例的通俗易懂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穿插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完成某一章或某一节知识后进行案例分析,也可以组织专题辩论。二、教育学的案例选择问题教学案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所以要慎重选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案例进行教学。选择案例要根据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选择,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意收集典型案例,从教育类的书籍、专著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介中进行收集,整理改编成教育学案例库,需要时从中选取,也需要借鉴西方的做法,成立教育学案例研究会,对教育学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形成案例库。教学案例选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段视频、有情节的故事片段或一则广告,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有目的的进行选取,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教师要注意案例不等于举例, 不能把举例和案例混为一谈。“案例不是教师提供一句教育名言,如教无定法、或者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一起讨论,这种教学不是案例教学。又如,教师提供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书籍的长篇摘录,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也不是案例教学。”三、教育学案例呈现与案例分析的关系问题在呈现案例时,一定是最原始的资料,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出于保密,可以用假名或代号,呈现时不要对资料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暗示性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案例分析时, 把案例分析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处理案例呈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或组织者,学生才是实际的操作者。四、几种案例的应用问题但武刚认为:“根据案例性质的不同, 把案例分为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 正面案例是指运用来说明规律和原理的案例,反面案例分为反证案例和反常案例。反证案例是运用失败的案例从反面佐证规律的一种案例;反常案例是指违背规律、原理而产生积极效果或遵循规律原理却出现消极效果的一种案例。”一般在教育学课堂上,老师经常采取正面案例或反面案例中的反证案例来说明某些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或采用同时呈现两个一正一反的案例来说明问题这样的案例能比较直接的说明问题,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很少有教师采用反常案例进行教学。一方面,反常案例看似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师担心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对反常案例进行讨论时,会有激烈的辩论,这对教师驾驭把握课堂的要求很高,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使用反常案例进行教学,但是教育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对待教育现象,教师不仅要使用正面案例,也要使用反面案例,不仅要使用反证案例,也要使用反常案例。运用反常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所发展,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能力,彻底突破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僵局,使公共教育学散发其独特的魅力。五、案例讨论时人员分配问题公共教育学为大班教学, 几个系的班级或一个系的不同班级编排倒一个班, 这样的编排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在案例分析时,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组6-7 人,每组选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在讨论时小组长负责维护本小组的纪律和秩序,使讨论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汇总小组意见,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案例教学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或双方辩论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案例教学考核评价问题由于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僵化、传统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也有别于以往的学科考试,平时不听课、考试背笔记、保证一朝过的局面不会再出现,案例教学要构建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成绩的评定也不能简单的以分数结束,而是灵活的进行评定,可以采用等级制。如优、良、及格或A、B、C、D 等。同时教师要以表扬为主,鼓励新颖的、独到的观点和思想,不要过分注重考查的结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平时课堂的表现和期终考核成绩结合起来,全面进行评价。总之,案例教学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教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模拟、感悟,使学生获得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和提高。摘自: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 卷第2 期 2009 年2 月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实施原则张宝臣一、案例的界定教育学案例教学法里的案例具有特定的内涵,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必须对“案例”进行界定。案例一词,具有状况、情形、事实、事例、实例等含义,它具有求实描述的特点。案例最早源于医学领域,常被称作“病例”,法学称为“判例”或“案例”。“案例”又称“情境”。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在谈到工商管理的案例时,格柯( Gragg ,C.I. ) 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托尔( Towl ,A. R. )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万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在谈到师范教育的案例时,理查特(Richert.A. E. ) 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又被称为教育情境,所谓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它包含林林总总的形象化的典型的教育现象。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媒体形象图的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育中介、要素间的联系、实施教育的过程、时间、地点。”二、案例教学法的界定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以及深刻、具体、丰富的实践背景,对学生掌握知识,吸收理论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首推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 年在院长兰革戴尔的指导下,学院强调在教学中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认识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到20 世纪初,案例教学已被美国所有的著名法律学院所采用,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1919 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任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情有独钟,并主张在商学院推广这种方法。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教学中用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或直接由学生到商业实际中去搜集整理。在此之后,案例方法几乎成为美国所有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充分显示了它的教学价值。有资料表明,在哈佛大学研修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MBA) 的学员,两年期间,总共要接触800 多个案例。哈佛大学不仅教学上,甚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都是通过案例来进行的。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相关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也把案例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既有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所谓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的教育教学实例,阐述、验证、运用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原则、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联系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在此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教育思想和能力,从而得到发展。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所运用的教育实际材料要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典型性,操作的过程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而且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是培养学生生动性和能力的手段。三、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提出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一) 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提出的理论背景师范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师范性,教育专业类课程则是师范教育真正具有师范性的体现。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教育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各科教材教法等教育课程一起体现出高师课程结构的特殊性,在高师课程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师范教育是否真正具有师范性,师范生专业思想是否牢固,能否胜任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学开设的质量有关。教育学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师范生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师的职业文化修养,使师范生在学校期间就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形成教育的基本功,成为合格的教师。(二) 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提出的实践背景教育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教学效果难以测定,这种情况多年来没有多大的改观。教育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判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突出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同时借鉴其它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采用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育课程开设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高师学生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影响其今后教书育人的效果。为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育学课程改革中,从内容、体系到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借鉴国外先进教学论思想的合理部分,以及其它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先进经验,并结合高师教育学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形成了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总体思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实施教育学案例教学法要遵循的原则(一) 要遵循科学先导的原则所谓科学先导首先是指教育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知识结构的确立,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后才能进行,以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其次,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科研能力,学习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把学习的创造和科学训练结合起来。(二) 要遵循渗透方法论的原则教育学是研究未来的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学科,因此教育学的教学首先应在解决师范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下功夫;再说,教育学中每一个基本理论的形成,也都蕴含着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渗透方法论主要是向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学教学中的弊端是,要么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造成了学生只是背条条,感到枯燥乏味,因而不愿学;要么只强调实际应用,只讲实际经验,把教育学变成了经验学,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教育学不是一门科学,因而也不重视教育学。因此,教育学必须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学好理论,又培养学生动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掌握教育理论,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四) 要遵循拓宽知识领域的原则教育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靠教育学教材学的知识不仅远远满足不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需要,而且单纯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往往也很难掌握。所以,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拓宽知识领域,即在学习教科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一两本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育理论书籍。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基本理论,同时也可以增加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五) 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个师范生都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但是学生的专业思想水平不等,智力水平有高低,学科兴趣有差别,学习的方法也不同,所以要求全体学生按大纲要求修完这门课程并达标,又要使对其有兴趣的学生有较高的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可以在使学生普遍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对愿意深造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 本文摘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陈红艳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体现师范性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在普通高校,心理学不再仅仅是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一看是“心理”,学生就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希翼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遗憾的是:据调查,高校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没趣,学后没用”,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机到了心理学课程本身的价值和理论。由于各种因素,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各类老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和谐校园的发展,开展和这门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一、 目前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1、教材编写的普教化合理论化。我国心理学教材存在:对心理学原理和理论进行哲学式阐述多,操作性的阐述少;对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大学生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调控的操作性知识少。理论色彩和普教色彩过浓,实际操作的案例过少,无论体系还是内容都可视为对普通心理学的简单模仿,缺少非专业特色和应用操作性。 2、在教学中忽略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第一节“绪论课”,是心理学课程与学生的首次相识,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了学生以后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首应效应又叫第一印象,是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有“先入为主”的效果,其并非总是正确的,却影响并决定着双方之后交往的进程,也由此产生相应性质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时,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良好的首因效应应有助于引发积极的晕轮效应,反之亦然。学生对心理学神秘的好奇感和轻松的兴趣,被缺乏“心理化”的惯例绪论模式忽视。这种模式从研究对象、任务、方法等切入,难以给学生以心理化的启迪。3、教学模式从填鸭式到呈现式的简单过渡。今天课堂提倡多媒体教学,旨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和缺陷。4、远离“心理”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本来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希望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的谈心理,真实的讲自己,实用的指导生活。5、考核评估侧重理论而忽视现实问题的挑战能力。 心理学课程的考核分两种方式:一种为必修课用严格的闭卷考试,试题内容以概念原理的记忆和重视为主;另一种为比较宽松的论文检查。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教师在批改和审阅时往往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且均未能及时将详细的考核结果反馈学生。当心理学课程学过后,学生面对各类考试,很难自己排解焦虑紧张;面对紧张的人际关系,不能妥善管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没有足够的挑战能力。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建议 1、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按其重心,分为理论板块和实训板块。理论板块增加“心理健康和心理应付”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学会处理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及负面情绪,并将这种能力带入未来的学习或职业生涯。在实训板块中,突出“问题 解决策略训练”和“学习策略运用训练”,侧重体验和感受,并能做出相应的有效行为。2、心理效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心理学的期望与兴趣的满足,第一节“绪论课”的效果无疑是块试金石。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绪论课教学,力求体现心理学特色,避免格式化和雷同化,精选一些趣味性、科学性、典型性、实用性的心理案例,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觉得学的有趣,愿意学,乐于学,拉近学生与心理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学是实实在在的学科,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和价值。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结合学生课余的思索和现实问题,以教师的讲解和教师辅助下的案例分析法为主,使用CAJ教学法、深度访谈法、讲座法等予以配合;实训教学围绕某个训练的项目,大量采用模拟和训练法,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感受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心理分析法等辅助,使学生逐渐获得相应的心理能力,真正习得有效的策略和行为。 4、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现实依托是心理气氛,即良好的人际关系。罗杰斯像其他的心理学家一样非常重视个体内在的情感因素,他的非指导思想实质上是情感的,他说“我们对某种情境中整个有机体的感受比我们的理智更值得信任。”所以他强调建立一种良好的、开放的自由心理氛围,以保证个体自身的潜力和资源的开发。5、考核评价。逐渐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实际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如果课程成绩评定按百分制核算,可分为20%案例分析报告或深度访谈报告,30%实训表现和50%课程考试三大模块。案例分析报告主要是围绕某一心理话题对一个或多个个体的深度访谈记录;实训表现则由小组共同评定;课程考试以真实数学案例的材料分析和综合性的论述题为主。 6、教学反馈。 在平时教学与实训中,尽量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表现,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鼓励和表扬;课程考试后,坚持最快速度批改试卷,同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并接受学生的个别查询和质疑;课程结束后,请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评价和建议,供教师改进教学时参考;此外,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考核方式、师生关系、学习收获等多角度,了解学生对教学及考核的评价。 通过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把大学生培养成自主性强、具有一定耐挫折能力、有坚定意志及善良、快乐的人,力争实现学以致用。 本文摘自2007年第30期科技咨询导报公共心理学的课程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教改探索 韦雪艳 公共心理学课目前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领域最广、影响最深的一个领域,也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认识心理学,提升个体人文素质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目前高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由于课程性质定位的局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内容、教材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却不能更充分的发挥效能,教学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一、课程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的必要性 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不端模式是高校公共心理学课失去魅力的主要原因。许多学生都是带着希望而来,怀着失望而去。哪种单一、呆板、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课程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迫于考试压力而应对上课。因此,公共心理学课从必修课变成了逼修课。迫于问题的存在,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紧迫而必要的。(一) 提升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博士和塞尼。M。斯潘塞设计的素质冰山模型对人的素质作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为我们以问题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素质提供了理论支持,至少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冰山水面以上部分是知识与技能,水面以下则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潜能”,从上到下,随着深度的逐渐加深,每一种素质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就逐渐加强。潜在的素质不易被人感知,培养和挖掘潜在素质很困难,而且成本很高,收效周期很长。由于公共心理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收集心理学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案例,不仅能够拓展公共心理学应用领域的范围,也会使课程更加生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理解自我,挖掘潜能,也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直接渠道。而冰山模型水下内容与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密切相关。通过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二) 教师专业化合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相辅相承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案例和问题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会充分感知自己价值的存在。一方面,案例的集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动态的过程,公共心理学涉及领域广泛,因此要求心理学教师收集交叉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综合案例,这本身对教师就是一个挑战,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问题式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精细准备、控制、协调、指导等环节的全方位综合素质,而不是传统教学所赋予的单一角色。二、课程案例集成 首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包括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心理学课程体系包括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的普通心理学知识,更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其他应用领域的知识,课程体系本身的要求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的同时集成综合案例库,其中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案例,同时也要涉及到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案例。其次,案例的时效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由于时代和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收集到的案例库要随时保持时效性和动态性,保持吸引力和趣味性。最后,文字和声音多渠道融合模式。案例的文字描述是其中的一个单一模式,如果结合声音和对话多渠道融合模式,案例集成就会更加丰富。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会有多方位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有益的集成方式。三、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创新模式 “问题式学习”是指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通过问题解决进行的学习。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以问题式学习为主流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想。此外,使学生在问题式模式中不断提升,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步骤和细节流程。 教学规划。(1)参与者。高校公共必修课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2)人员组织。以小组模式自愿组合,每组67人,临时设定组长一名。(3)任务安排。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心理学知识,由教师指定其中一章内容,采用开放式模式,学生可以拓展到不同领域。(4)评价标准。明确标准,其中包括团队的合作性、信息与知识的收集充分度、责任心。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评价不同小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效果。(5)时间安排。一节课用于讨论,确定问题,另外两节课用于呈现方案,展示问题解决过程。 实施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与问题驱动。基于课程内容,设定一个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结合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确定问题解决情境。请同学们设计一节课程内容,说明问题解决全过程。其中包括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到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以及相关的普通心理学知识涉及到的内容,如意志、情感、动机、需要、注意等。(2)组织讨论。形成以问题解决模式为中心,每个小组有组长专门负责协调和指挥。教师要了解讨论状态。一方面,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评性精神。另一方面,强调趣味与严谨思维风格相结合。基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引导学生心智统一协调。激发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3)成果展示。由各个小组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最后问题解决过程以及成果。着重观察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团队精神。通过这个过程,各个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互动、相互学习不同问题、不同情境、不同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途径。(4)反思与总结。通过学生的深度卷入,探讨内心感受,激发问题解决热情和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四、结论与思考创新性。案例集成有利于从多元化、多视角、跨学科把握心理学知识,普及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案例库的流动性、多元化以及实效性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从创新角度,多学科交叉视角进行全方位分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公共心理学的创新模式。通过这个模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心理学的知识,而且“会学”了心理学知识。从知识结构的深度和精加工程度上都得到了提升,并且深入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要求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创新精神。操作性。案例集成是一个长期、可操作过程。适宜教师把握。问题式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事实上,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把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能够独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实际操作工具真正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目前,操作性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未来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实用性。无论是多媒体案例还是文本案例无疑对教学目标多有着巨大的实用性。它能透彻的解释和说明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觉枯燥,教师也会更生动的传递心理学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实用性价值。而问题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魅力和实用价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本文摘自2009年第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蔺永诚 刘箴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教学的特点体现在:(一) 平等参与 整个参与方式教学的过程需要学员以一种开放的心参与其中,而且强调平等相处,这一点是参与式教学区别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特点。老师与学生的地位相等,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学生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信息,而是成了“参与者”,是教学内容的主动参与者,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教学的“协作者”,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易放松身心,大胆投入,尽可能地展现各自独特的风采。(二) 重视过程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所传播的知识和技能与其实际运用具有前后关系,人们只有在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以后才能把他们运用到实践中,而参与式教学的倡导者则认为学习不只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资本,而是为了学生自身参与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实践是可以同步的,因此,参与式教学特别重视教学的过程,因为过程本身能够引起学生思变,而思变能够改变他们的知觉从而采取行动。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本身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与自尊,进而更加积极地去学习。(三) 完全开放 从教室内桌椅的布置呈圆形或椭圆形、马蹄形、U型入手,到学生的行为举止,到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对教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也要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建议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也可以采用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一)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是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内容繁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问题,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全部内容讲完,为此,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将老师自己初步选定的教学内容方案公布,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认真参考学生的方案,确定最终教学方案。同时,向学生介绍几本相关书籍以供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拓宽知识面,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此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偏离教学大纲,二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及前沿性,三是尊重学生的意见。(二)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其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课堂即兴讨论,在每次课的最后1520分钟,提出一个既紧扣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二是分组讨论,由教师拟定或由学生提出热点、难点问题,每个小组一个问题,先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再推举小组代表在全班将本组的观点、意见和想法进行交流,分享,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同,二者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更多学生获得发言机会,三是 ,由教师提出一个中性的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查阅资料,查找论据,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强记忆,活跃思维,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三)恰当选择有效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一般是不一致的。刚开始时,学生可能期望值高,注意力相当集中,但是当时间过半时,精力开始疲惫,注意力开始分散,课程很难进行下去;当快结束时,学生又产生了释放的期望,注意力再度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学习的注意曲线”规律,如何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注意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都是有效的形式,比如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与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变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意及灵感,从而解决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人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四)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目前,高校普遍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而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许多院校采用了大班上课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使得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信息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的平台。如师生可以通过E-mail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上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用互动式课件在网上答题或提问,让学生共同解决或把找到的答案发布在论坛上,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投注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利用网络等作为知识构建的工具,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应采用过程性评估,注重学生的反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方法,已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学生根据前阶段的学习感受做出判断,教师由调查结果调整教学过程节奏。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参与式教学表面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教育改革的成功,教育质量的提高深深地植根于教师内在价值与信仰之中,要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得以改进,必须改变潜存于他们心中的,有关于实际工作的一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体系。怎样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选择适当的“参与载体”、如何设置“参与热点”、如何创新教学手段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在课前进行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其次要钻研新理论,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意拓宽知识面;再者要讲究沟通艺术。注重面向所有的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身能力较强的学生踊跃参与使能力更强,而自身能力较弱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意参与使能力更弱的现象。对于一局限性我们要设法避免,即教师对那些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它并不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矛盾,传统的教授法、练习法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摘自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 树立创新观念 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黄庆丰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言,创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创新”。书本知识对学生而言均是“前所未有”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内化为己有知识,这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视为“创新”;另一方面指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创新”。创新性思维就是这种“思维创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讲课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学校可以把学生赶到教室,但怎样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关键要看教师听课的效果。课堂教学重构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教育精神的观念,即树立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的观念,树立课堂是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辩论的场所的观念;树立课堂是教师艺术化地进行教学,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智慧和经验的圣地的观念。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活动,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要以实践为重点,要师生共同参与。推行互动式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互动式教学可以采用的几种方法1、案例法 2、现场感受法 3、模拟演练法 4、讲授与讨论法相配合 5、自学指导法二、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评估通过以上诸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互动式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接近了工作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虽然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册子点不同,锻炼能力的具体方面不同,但不同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能力。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学生不仅扮演各种角色,而且需要相互配合,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2、 书面表达能力。3、口头表达能力。主持会议、会议发言、即席翻译英文文件等环节,都要求学生沉着冷静,说话准确,口齿清楚,这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4、协调沟通能力。课堂上的实物练习和操作训练都要求学生相互之间配合默契,这使学生从中掌握了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三、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超越自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要塑造自己的创新性教学品格,主要有以下途径:(一) 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教师要丰富知识库藏,完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教高的人文素养和渊博的学识;始终关注学科研究动态,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抛弃使用多年的过时的讲稿;关注实践现状,搜集第一手实例材料,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丰富和更新教学和研究内容,及时把国家及有关业务部门发布的关于公文写作的最新规定和要求反映到教学中去。同时,要以活页的形式不断补充新的案例和例文,以弥补教材更新较慢、内容陈旧的不足。坚持开展教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保持一种创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二) 选择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相对固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提高教学效益。在应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性质和班级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三)教师自身要具有反思能力 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很大,在课堂上如何实施和组织,需要教师事先进行很好滴设计,还要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配合意识,只有经过精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虽是相同的课程内容,但学生不同,课堂上的授课情况也是不相同的,课后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下一次授课质量。三是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例如讨论题目的设计、写作时间的控制等。(四)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生活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诱导、激励、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条件和空间。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本文摘自2005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王 舟 一、研讨式教学法的概念 70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我自问建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的必要,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多”。可惜的是,70年过去了,这种情形仍然没有多大改观。在日益注重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今天,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和严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讨式教学法是近年提出并逐步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即研究讨论式,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法。重在传授方法、培养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它是符合教改方向、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又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改善了师生关系,是具有鲜明科学性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二、研讨式教学法的步骤研讨式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5个步骤,故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第1步: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该课程概貌或线索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公布教学计划和改革方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规定每组研讨的内容;最后,向学生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让学生分头准备。第2步: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根据就教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到图书馆检索文献、研读资料并撰写讲稿。第3步: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逐个在班上讲课,同组同学就其教学内容、仪态、语言及板书设计等加以评论;最后各小组推选其中最优秀的同学到全班讲课。第4步:学生讲课,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各组推选的代表逐个在班上讲课,时间30分钟左右,师生共同听课并加以评议。讲评完毕,教师作一个简要的系统性综述。第5步:期末总结。每个学生根据切身体会写一篇学习总结或教改评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确定本门课程的成绩,其中讲稿占40%,组内报告、讨论占20%,讲课或评课占20%,学习态度及期末总结共占20%。三、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改中的作用高校背负着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的重任。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扩展、深化及系统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探索学习知识的方法或途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它不仅广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因而深受学生欢迎。1、研讨式教学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目标。师生双方的作用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越充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越高,本质上,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较为充分地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第1步中,教师制订了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的方案,并由教师演示范例、传授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第2、3步,学生自己动手检索文献、研读资料、撰写讲稿并积极展开试讲和讨论,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听取学生的讲课,并加以评议,完全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第4步中,学生通过讲课、评课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表现出对主体作用的重视。为了弥补学生系统知识的不足之处,教师做阶段性总结,传授综合性、系统性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5步,教师评阅论文、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知识竞赛,以实际表现给予学生准确的评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通过回答问题、撰写评论文章表达自己在这门课中的得失,还可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建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在研讨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互动中实现了有机结合,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2、研讨式教学法体现了传统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涵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得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知识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把知识和认识方法自觉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因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既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了。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形式的知识教学都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因而怎样才能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大学传统教学法的主流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实际上,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