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4749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音乐教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年级音乐教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年级音乐教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一 单 元 红灯停 绿灯行 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眼晴绿眼晴,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晴绿眼晴。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晴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 2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晴,眼晴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晴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们举绿牌。 3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举纸牌。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 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 三、请学生自己设计图标,推荐给同学们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书上己标志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还有哪些是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公共道德的,应该提倡的,用文字或图标表达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标做游戏。 第2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蚂蚁。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过程一、复习红眼睛绿眼睛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2教师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三、跟教师学唱歌曲。四、跳邀请舞。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和上节课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1学生跟教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或对唱等。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第1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小雨沙沙沙。2沙锤。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用插图引人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教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9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 1听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玲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告诉学生曲名。 3再播放一遍春天悄悄来临,同时播放有关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音像资料。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5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6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第3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2歌曲云。3附点二分音符。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云。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人歌曲云的教学。2教师范唱一遍。3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4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含义。5用听唱法教唱歌词。6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学生分句唱歌词。7学生完整齐唱歌词。8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9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10用课本中的插图认识附点二分音符。11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1课时一、教学过程:1、学习歌曲咏鹅2、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咏鹅,感受鹅的形象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三、教学过程:1、活动:古诗大赛2、说说背诵的古诗中,哪些是描写动物的?3、学习歌曲咏鹅(1)指名背诵古诗(2)教师简单介绍诗词的含义(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4)教师范唱(5)学生学唱歌曲(6)体会歌曲的情绪-悠闲自在4、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1)初听歌曲,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还听到了什么声音?(2)复听,主人和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3)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4)对比两首歌曲的情绪:咏鹅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5、布置作业:将今天学习的歌曲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歌曲小动物在唱歌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第一册中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三、教学过程: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2、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并模仿它们的声音。3、指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4、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5、认识f和p(1)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2)在音乐中声音大的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7、学习歌曲小动物在唱歌:(1)教师范唱(2)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8、布置作业:画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头像。 第3课时一、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咏鹅2、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二、教学目标: 1、复习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2、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三、教学过程: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1)教师范唱(2)教师分句教唱(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所描绘的小毛驴爬坡的情景。(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讨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样敲击?4、总结 第4课时一、教学过程: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二、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的音乐内容,为插图排序。教师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三、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感受乐曲情绪。2、分段欣赏(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3)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干什么?(4)这段音乐描绘了小熊猫在干什么? 4、完整的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序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6、随音乐即兴表演7、总结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乃哟乃了解土家族民歌特点, 2运用听、写等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听辨的能力,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和记忆能力。 3通过认认、听听、唱唱,掌握s01的音高,熟悉它在高音谱表和键盘上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小白船。 1第一遍听赏,感受朝鲜族民歌特点听辨演奏所用的乐器。 2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速度、力度并想象歌曲 表现的美好意境。 (二)认识呼吸记号及“sol”。 1复习“”(渐强)与“”(渐弱)记号。 2区别“V”与“”“”的不同点,知道“V”(呼吸记号)的名称与用处。 3认识“sol”的唱名、音位及音高。 (三)学唱歌曲乃哟乃 1教师范唱2介绍土家族民歌特点及民族风格。 3分句拍击歌曲节奏,找出相同的节奏型。 4视唱乐曲,找出do、mi、sol的唱名,做好歌曲后面的练习。 5鼓励学生自己用乐器吹奏旋律,大胆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中进一步感受民歌特点。 (四)拍击节奏。 1复习一下大钟与小钟中学过的4种节奏,分析一下书上4组节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看图模仿拍击。 2听教师拍击,让学生凭记忆把节奏拍击出来。 3教师按4个不同方向连接拍击,让同学们作出判断并按图示要求将节奏拍击出来(具体操作也可照教参P11)。 (五)听音练耳运动场上。 1。看图唱出小动物身上的唱名,跟琴唱准音高。 2,听出每组音的不同点,并用手位动作表示。 3按教师弹奏的顺序为音程写上编号。 4按编号用二分音符写在五线谱上,巩固对音位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2、欣赏。教学目标:1、用茶杯 、碟子、演奏 。2、欣赏。教学过程:一、复习1、齐唱歌曲。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们用茶杯 、碟子、碗演奏。三、请同学们用其他乐器演奏。四、欣赏。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的高山族的知识。2、欣赏。3、随歌曲做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师小结补充。二、范唱三、学唱歌曲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2、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地学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学唱一遍并记忆歌词。5、分小组学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 四、练习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比曲调上区分与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五、课下活动: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傈族的相关资料。 第四课时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傈族的相关知识 ,教师补充总结 。二、范唱要求同学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教师的学唱进行评价。三、学唱歌曲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2、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 两个 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颜色。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 五、复习歌曲1、。2、。要求:体会这两首不同民族歌曲 的不同风格 。六、总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鄂伦春族、傈傈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提问2:谁会学唱其他 少数民族民歌 ?给我们在家唱一唱。 第五单元 我们多快乐 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2、学习有表情的朗读歌词,吐字清晰、灵巧。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三、教学过程:1、出示鸟儿飞翔图、蜜蜂采蜜图和夜空流萤图,结合课本上快乐孩子的歌唱图,引入教学主题。2、教师范唱歌曲。3、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正确、清晰。4、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向分句教唱,在整体教唱。5、用琴教唱歌曲。6、听琴齐唱歌曲7、边听歌曲,边在每小节的后两拍拍手。8、分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9、自己为歌曲设计动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在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2、继续培养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3、在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感情发展配合,做出恰当的反应。4、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感到兴趣。二、教学过程:(一)歌表演1、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2、请学生表演自己的动作。3、教师结合学生的动作教学动作。4、全体同学进行歌表演。(二)听赏1、教师提出要求:(1)要保持安静,才能听赏音乐。(2)要展开自己的想象,随音乐的起伏联想。2、听赏音乐节日舞曲3、听赏音乐多快乐呀多幸福(1)简介藏族的风土人情,突出介绍美丽的雪山、辉煌的布达拉宫、鲜艳的民族服饰和优美的歌舞,使学生初步认识西藏、向往西藏。(2)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3)介绍唢呐和喇叭(4)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2、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3、通过续编第2、3、4.段的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二。教学过程:1、从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和多快乐呀多幸福导入幸福拍手歌。2、听录音两遍,教师用恰当的动作提示连续的附点节奏和过门中的拍手动作。3、按节奏朗读歌词4、学唱歌词第一段,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5、随琴齐唱歌曲6、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图标,创编第2、3、4段的歌词和动作,以突出幸福拍手的主题。7、随琴齐唱歌曲,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必要的动作,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第四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化妆舞会这一音乐活动形式,全面复习本课和前几课学习的五首歌曲。2、增进同学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协调能力。3、能听辨三拍子和四拍子两种不同节拍的舞曲。4、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三、教学准备:磁带、头饰、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播放云的伴奏带,教师与学生随音乐表演动作。在动作表演中,教师示范明显的三拍子的动作。使学生边舞边干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2、同样的方法复习快乐的孩子爱唱歌3、复习勇敢的鄂伦春,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骑马、打猎、群舞的动作。4、边唱边舞小雨沙沙沙5、复习幸福拍手歌,学生边唱边舞,可互相拍手,对拍肩,动作多样。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藏猫猫。2、背唱歌曲藏猫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几个学生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2、教学范唱,请同学评价。3、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 。4、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第1-4小节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第5-8小节用连贯声音演唱歌曲。(3)唱好第12小节的八分休止符 。(4)第14小节的道白不仅要唱准节拍,还应带有惊喜的语气。(5)结束句要唱准一拍,不要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唱歌曲。2、为歌曲创编 歌词。3、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涂上相应的颜色。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范唱,请学生进行评价。2、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涂上相应的颜色。4、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词。5、把学生创编的歌词演唱一遍。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唱歌曲。2、会演唱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藏猫猫数蛤蟆2、导入新课,出示蝴蝶花的实物或图片,学生观察它像什么?继而引出要学习歌曲的题目。3、范唱。教师范唱时尽量把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演唱对比鲜明一些。唱完后请学生进行评价。4、按节奏朗读歌词。5、学生跟教师模唱歌曲 。6、教师弹旋律,学生唱歌词。(1)教师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1-8小节。(2)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9-16小节。(3)“吆”字用高位置说出。(4)教师带领学生为歌曲中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涂上不同的颜色。(5)请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2、能随音乐走步。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2、完整欣赏,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1)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2)随音乐走步。(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伴奏。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辨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是否相同?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结尾时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像是玩具兵惊慌地跑回箱子里的情景。6、安静地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仔细地听辨第一部分的旋律。听到时可举手表示,或用动作表示。7、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学生可随音乐走步表演。当听到结尾下滑音时,可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 第五课时教学过程:欣赏。教学目标:1、感受优美的情绪。2、为童话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教学过程:1、复习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在第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2、听,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有什么不同?3、介绍芭蕾舞剧的故事。4、再次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5、欣赏乐曲第三遍,引导学生分辨其中钢片琴的音色,并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6、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主同学们想一想,用哪一首乐曲配乐更合适呢?7、还能用其他的音乐配吗?8、现在主同学们为老师播放音乐,老师朗诵,部分同学可随音乐表演。9、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