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自来水公司操作规程汇编.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4377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自来水公司操作规程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黄山市自来水公司操作规程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黄山市自来水公司操作规程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市自来水公司操作规程汇编 二OO六年二月目 录制水厂工艺与设备一、沉砂反应沉淀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双阀虹吸滤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加矾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氯瓶运输及管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五、加氯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六、泵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七、水泵维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八、配电站安全技术操作规附:高压倒闸安全技术操作程序九、HBS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规程十、加矾间(反应沉淀池)交接班制度十一、加氯间(快滤池)交接制度十二、泵站(配电站)交接班制度污水厂工艺与设备十三、提升泵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四、进水泵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五、旋流沉砂池及旋流除砂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六、配水井及厌氧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七、氧化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八、二沉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九、污泥泵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回转式粗格栅、细格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一、潜污泵、推流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二、转碟曝气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三、周边传动刮泥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四、高低压配电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五、脱水机房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六、实验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七、仪器分析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八、药品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十九、U-2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机修、维修、安装三十、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一、车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二、砂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三、钻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四、电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五、气焊、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六、CD、MD型0.53T电动葫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七、柴油发电机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八、G100型空气等离子切割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十九、挖掘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十、汽车式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十一、装载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十二、液压破碎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化验与设备四十三、化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十四、电热高压蒸气消毒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十五、TAS-98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操作规程四十六、TAS-98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操作规程四十七、TU-18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四十八、AFS2202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规程四十九、BH1217B型低本底、测量仪器规程五十、4890D型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五十一、2100N型浊度计操作规程五十二、AE-240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五十三、AB-204E天平操作规程五十四、320pH酸度计操作规程五十五、7230G型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五十六、SX2系列电阻炉操作规程五十七、 JPSJ605型溶解氧分析仪器操作规程五十八、PB303E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五十九、DDB303A型电导率仪操作规程六十、JPB607型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操作规程六十一、分析天平操作规程六十二、LSB50L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六十三、XSP5C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六十四、UPW-10N型超纯水纯水器操作规程六十五、DZ-10电热蒸馏水器操作规程六十六、中心调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六十七、管道安装维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沉砂反应沉淀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工艺原理,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二、当沉砂反应沉淀池超过一周未使用,投入运行前应先将池中存水排空;沉砂反应沉淀池停用期间,斜管必须浸水30cm以上,严禁斜管露出水面及暴晒。三、开进水管闸阀,让源水进入沉砂反应沉淀池内,运行开始时,加矾量较平时适当增加;待絮凝反应稳定后,改正常投加。四、反应沉淀池开始出水后,仔细观察矾花的形成、结构及沉降情况,要求矾花大、重、密实,矾花与清水应分离明显。五、运行中,定期做搅拌试验,根据搅拌试验值指导投药量。六、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不超过10NTU。七、当一泵加机或减机时,须及时调整投药量。八、洪水期,源水浊度猛增或冬季低温、低浊时,应及时适当地增加投药量,或投加助凝剂。九、沉砂、反应池应定时进行排泥,一般每8小时一次,洪水期,还应增加排泥次数;每年须进行12次的排空清理,清理时,须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十、经常消除池面及斜管上的漂浮物和澡类。藻类繁殖旺盛期,应采取预加氯或其它的有效措施除藻;上池操作时,必须穿戴救生衣等防护用品。十一、斜管表面及斜管内沉积产生的絮体泥渣应定期用压力水进行冲洗。二、双阀虹吸滤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工艺原理,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二、运行:1、开启进水虹吸管上的控制阀门。2、启动真空泵,形成进水虹吸后,停真空泵。、3、缓缓开启清水阀门。4、平均滤速宜控制再10M/h以下;水位应保持在滤料层上1.5米左右,严禁水位低于排水槽运行。5、滤池进水浊度控制在10NTU以下,滤后水浊度一般不超过1.0NTU。6、滤池严禁滤干,若发现滤料层滤干,使用前,必须起用反冲洗系统,缓慢将空气排尽后,才能进行过滤。三、反冲洗:1、通知二泵启动反冲洗泵。2、破坏进水虹吸,停止进水;关闭清水阀门时,池内必须保持距滤层30cm左右的水位。3、开启排水虹吸管控制球阀,启动真空泵,形成排水虹吸,停真空泵。4、同时开启反冲洗阀门。反冲洗开始时阀门严禁全部打开(开启度一般控制在四分之一),待气泡释放完毕,再全部打开反冲洗阀。冲洗时严禁跑砂现象产生。5、一格滤池冲洗干净后,破坏排水虹吸,停止排水,开启真空泵,形成进水虹吸,重新投入运行。6、反冲洗应逐格滤池进行,严禁两格或数格同时冲洗;冲洗前,应视清水池水位及供水情况确定冲洗格数,每格历时约69分钟;结束时,排水浊度不高于15NTU。7、滤池冲洗完毕后,通知二泵,停反冲洗泵。8、反冲洗周期一般为24小时,若滤后水浊度超过1NTU,应提前进行反冲洗。9、在冲洗过程中,若发现大量气泡上升,并伴由严重跑砂现象,应立即停止冲洗该格滤池,并查明原因及时向厂部报告和处理。三、加矾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加矾工作原理,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上岗时,必须穿着工作服,配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手套、口罩、耐酸碱鞋等)。二、矾剂入库前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三、矾剂按入库时间先后摆放整齐,并按先后顺序使用,矾库内要保持干燥、通风、整洁。四、溶液配制时,先打开自来水,注水到一定水位,把混凝剂缓缓倒入溶解池;根据化验室给定的配比,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左右。五、开启搅拌机,溶液搅拌均匀后,启动耐腐泵,将溶液输入储液池;在投药时应适当进行人工搅拌。六、采用计量投加的方式(隔膜计量泵,或苗嘴出流),将溶液输入反应池中。七、定期清洗溶解池和储液池。四、液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液氯的运输、使用、管理、应急抢险人员应熟悉氯气的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及应急抢险措施,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二、液氯运输应严格按照公司“液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三、氯瓶储存:1、液氯钢瓶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按期检验和报废。2、液氯钢瓶充装后,无合格证不得入库,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等内容。3、液氯钢瓶禁止露天存放,必须贮存在专用库房内,液氯入库,应按入库时间编号(注明入库时间),并按先后顺序使用。4、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重瓶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5、氯瓶摆放应整齐、固定,头朝一方。根据氯瓶使用情况,分别挂上“正在使用”、“满瓶”、“空瓶”等标识。6、氯库内不得堆放其它杂物,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氯库。四、液氯使用:1、使用液氯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液氯防护用品、抢险器材、抢险工具应放在明显固定位置。3、加氯间应保持适当的室温,冬季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严禁使用蒸气、明火直接加热钢瓶。4、使用氯瓶时,必须有称重衡器,并装有膜片压力表,调节阀等装置,操作中应保持瓶内压力大于使用显示压力。5、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柴铜管连接氯瓶,连接时,氯瓶两只瓶阀要上、下垂直地面放置,且接上方瓶阀。6、氯瓶中液氯不可用尽,必须留有0.050.1MPa余压。充装量为500Kg钢瓶应保留1015Kg的余氯。7、停止加氯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8、氯库设专人保管和使用,并严格执行巡检制度,严禁闲人入内。9、防护用品及安全池应定期检查、定期补充、定期更换。四、事故防范及漏氯处理:1、严格执行液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加氯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泄漏和设备隐患,保证加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加氯铜管及密封垫应定期检查更换,如遇加氯管道、分离器阻塞,应关闭氯瓶,拆除有关连接部分,并将其先预热,再用气筒或压缩空气吹掉阻塞物,严禁用水冲洗。3、发生泄漏,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用品。4、发生少量泄漏,当班人员可用氨水查找漏点,如属加氯机、分离器、加氯管道等连接点泄漏,应立即关闭瓶阀,进行处理。5、发生非连接点处的较大泄漏事故,应立即启动公司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抢险。6、加氯系统进行修理时,维修现场必须有两人以上。7、发生液氯泄漏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向厂部及公司汇报。五、加氯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加氯工作原理和要求,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二、加氯间内预防保护设施必须正常有效,室温不超过40摄氏度,氯瓶不得再阳光下暴晒。三、氯瓶检修时,应两人以上,检修人员须戴防毒面具,人站上风口。四、加氯:1、开压力水阀,使水射器正常工作,水压不低于0.1Mpa。2、缓缓旋启氯瓶总阀,使分离器内氯压达到0.20.4Mpa,注意氯压不宜超过0.5Mpa。3、开启加氯机上转子调节阀,使转子稳定再所需刻度值上。五、停氯:1、关闭氯瓶总阀。2、待分离器上压力表指针跌至零后,再关闭加氯机上的转子调节阀。3、关闭压力水阀。六、换瓶:1、检查氯瓶及加氯机各环节是否正常。2、旋开氯瓶总阀上帽盖,清除阀嘴上污物,清除时,阀嘴应朝下。3、吊下空瓶,将使用瓶吊至指定瓶位,注意使氯瓶上下两只总阀应垂直地面放置并固定。4、将加氯管一端接在氯瓶上方控制阀上,另一端接在分离器上。5、缓缓开户氯瓶总阀,用氨水对各个接点进行试漏检查,检查正常方可投入使用。七、加氯系统应注意冬季保温,可采用红外线灯加热等措施,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 八、操作人员应经常巡视加氯系统,如遇漏氯、结霜、压力水中断或氯压过低现象,应立即关闭氯瓶总阀,查明原因并处理。无法处理时,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和向厂领导直至公司领导汇报。六、泵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泵站工作原理,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上岗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二、开泵操作规定:、开泵前,应先检查吸水池水位,检查母线电压是否正常。、转动机组联轴器,进行盘车检查,并检查轴承的油位油色。、当达不到自吸水位时,检查并启动真空泵和真空系统。、按下水泵启动按钮,待电机与水泵达到正常运行时,缓缓开启出水阀门。、开泵后应检查各种仪表读数是否正常、机组运行有无剧烈振动、异常声音、焦味、火花等情况,电机温度应不超过规定值,注意电流变化。6、检查盘根冷却水,应有微量水流出,每分钟不得超过3060滴。7、检查水泵轴承温升不得超过35度。8、记录各种仪表读数。三、停泵操作规定:、关闭出水阀门,检查各种仪表是否正常。、按下停泵按钮,停止机组运转。、做好停机记录。、冬季停泵时,应将泵内水排净,以免冻裂。四、电动机运行检查:1、检查运行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2、检查轴承的油位、油色、温度;3检查电动机和各种接触器有无异常声音,各种温度,振动及轴向窜动的变化状况,开关控制设备状况。五、水泵异常情况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机:a水泵不吸水,压力表无压力或压力过低;b突然发生极强烈的振动和噪声;c轴承温度过高或轴承烧毁;d水泵发生断轴故障;e泵站管线、阀门、止回阀发生爆破,大量漏水;f阀门或止回阀板脱落;g水锤造成机座移位;h电机及控制系统发生打火或冒烟;i缺相运行;j吸水池水位过低,形成抽空现象。电动机在运行中发生自动跳闸时,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重新启动,因电源失压可重新启动(温升较高者除外)。2、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先开启备用水泵而后停机:a泵内有异物堵塞使机泵产生振动或噪音,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声响;b冷却密封管道堵塞经过处理无效,依然发生过热或大量漏水;c进水口堵塞使出水量明显减少;d发生较严重气蚀,调节阀门无效;e铁芯和出口空气温度升高较快;f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允许值,电流表指示发生周期性摆动或无指数。六、对于停止使用的电动阀门应将电源切断,开关电动阀门后应按下“停止”按 钮。七、电动机较长时间不运行,在投入运行前,应作绝缘检测。八、对于无功补偿用电容器组应在机泵运行后投入使用,停止时应先切除补偿电容后停机,对于手动投切电容器时,电容器的重新合闸必须在电容放电不少于3分钟后进行,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应敞开电容柜门以加强通风。 电容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退出运行: 1、外壳严重膨胀、漏油; 2、室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外壳温度超过60摄氏度; 3、功率因数超前,母线电压超过440V,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1倍。七、 水泵维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供水设备维护检修应建立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大修理三级维护检修制度。维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一、一级维护(小修)内容: 1、对机泵进行全面擦洗,清扫灰尘。 2、检查各种仪表是否正常稳定,轴承温度是否正常,机件有无震动异常响声,检查连接处并紧固。 3、清洗轴承并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 4、检查轴向串动和轴的旋转情况,检查联轴器销子及橡皮圈。 5、根据运行情况,应随时调整填料压盖松紧度,填料密封滴水宜每分钟3060滴。 6、检查各紧固件情况及靠背轮的同心度。 7、查或更换填料。更换填料时,每根相邻填料接口应错开,大于90度,水封管应对准水封环,最外层填料开口应向下。二、二级维护(中修)内容:1、进行一级维护的全部内容。2、清洗泵轴及叶轮。3、更换或修复轴套,衬垫及未磨损零件。4、清洗或更换轴承。三、三级维护(大修)内容:1、进行二级维护的全部内容。2、全部分解清洗更换各磨损及腐蚀机件。3、对水泵外壳作必要的修理。4、视泵轴情况,必要时进行更换 。 5、冷却水孔,压力表孔,排气水孔应通畅。 6、校正叶轮静平衡。 7、校验或更换压力表、真空表。8、全部刷漆(非加工面应涂无毒耐水防锈漆)。八、配电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配电站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高、低配电工作原理,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在从事巡视、操作、检修变配电设施时都必须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二、在操作前,应先检查各种保护用具(绝缘棒、验电笔、绝缘尖钳、手套、靴鞋等)是否正常,安全保护用具应保持干燥清洁。 三、在使用绝缘棒、验电笔安全用具时,需核对用具是否适合于拟定使用设备的电压。四、安全保护用具须按照要求及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验、妥善保管。 五、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按操作顺序进行操作:1、操作时须有两人以上,操作前对“分”、“合”位置进行检查。2、送电操作顺序:合进线柜隔离开关,合进线油开关,合PT隔离开关,合主变压器隔离开关,合主变压器油开关,然后再合低压进线开关。3、停电操作与送电操作顺序相反,停电前应先切断低压负荷。4、对于低压线路的操作应遵循送电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停电先分断路器,再分隔离开关。5、操作人员应随手关好门窗,防止鼠蛇等潜入。六、隔离开关因没有灭弧装置,在系统中仅作隔离电源之用,只允许切断很小的电流,故严禁带负荷操作;电动操作机构储能弹簧停止操作时,应处于释放状态,以防止弹簧疲劳。 隔离开关直接断、合操作应包括下列范围:1、合上或拉开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2、合上或拉开母线及直接连接母线上设备的电容电流;3、合上或拉开电压10Kv以下,容量为320KvA及其以下空载变压器。七、室外跌落式隔离开关,应由两人进行操作,使用令克棒,断开时,应先拉开中间相,再拉逆风相,最后拉迎风相;合闸时,顺序与断开时相反。八、配电装置运行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1、绝缘瓷瓶有无碎裂、闪络、放电痕迹;2、少油断路器油面指示是否正确,油标管等部位是否渗漏油;3、隔离开关刀闸的接触及合闸和断开后的手柄状态;4、硬母线的接头和刀闸等连接点有无过热或变色;5、有无异常声响和放电声,有无气味;6、仪表、信号灯、断路器等指示位置是否正确,继电器外壳是否损伤,反时限继电器圆盘转动是否灵活;7、电器设备接地是否完好;8、断路器“分”、“合”状态机械指示是否正确;9、避雷器是否完好,特别是在雷电后应增加巡视检查;10、门窗护网、照明设备是否完整可用,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或失效。九、电力电缆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1、电缆终端头的绝缘套管是否完整清洁和有无放电痕迹;2、电缆接头及固定端头有无发热和变色。十、变压器运行时,上层油温不宜超过85摄氏度,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班至少巡视一次,每天夜间关灯巡视一次,当运行负荷较大时或气温较高,天气恶劣时应增加巡视次数;接班时,应检查气体保护装置和油枕油面。1、变压器运行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a三相电压变化情况;b变压器运行温度,运行声响是否变大,有无异常声响发生;c绝缘套管表面有无积灰,碎裂和放电痕迹;d油位计是否清洁,油位是否符合环境温度下的位置,防爆管隔膜有无破损和裂纹;e呼吸器内的吸潮剂是否达到饱和状态;f变压器外壳接地是否完好;g检查变压器室门窗、护网是否完好,房屋是否漏雨等。2、变压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断开变压器:a变压器内部有强烈的不均匀的声响和爆裂声;b在正常负荷和正常冷却条件下,油温不断升高;c油枕向外喷油或防爆管喷油;d变压器严重漏油;e绝缘套管上出现大量碎块和裂纹、滑动放电;f变压器着火。变压器运行中,发生因气体继电器动作或继电保护动作跳闸时,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重新合闸运行。十一、异常情况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断路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电检查;a合闸后,内部有声音;b拉闸或合闸失灵;c故障跳闸三次以上;d因漏油引起严重喷油、喷烟。2、隔离开关触头发热变色时,应断开断路器切断电源。不允许断电时,则应降低负荷,并加强监视。3、当发生断电故障时应检查是否因外线断电引起,若外线停电则应在三分钟之后五分钟之内进行切换线路;若为设备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断电故障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处理。十二、对开关柜进行检修维护时,应采取有效的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确认无电后,方可进行工作;工作时,须两人以上(其中一人为监护人);工作完毕,工作人员需仔细检查开关柜内有无遗漏物,经负责人复查后,方可投入运行。附:高压配电倒闸具体安全操作程序一、高压停电前须知:先退出运行电容器,再停用电器设备(机泵),再停低配进线柜进线断路器(指正常换线路)。二、高压停、送电程序(一厂):(一)停电程序:1、用手按主变柜弹簧储能开关分闸按钮,这时,弹簧储能开关动作,高压油开关分断(并有响声);2、将进线柜高压隔离开关闭锁钥匙逆时针转到“分”指示,左手将闭锁插销向外拔出,右手将高压隔离开关手柄往下板,检查刀闸是否分断,停电完毕。(二)送电程序:1、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变柜弹簧储能开关的位置是否已合闸(必须处于分闸位置)或储能(平时严禁电动储能备用);2、将待换线路进线柜高压隔离开关闭钥匙逆时针转到“合”指示,左手将闭锁插销向外拔出,右手将高压隔离开关手柄往上扳,检查刀闸是否到位;3、将主变柜弹簧储能开关人工储能到位;4、按弹簧储能开关“合”闸按钮,即可合闸,送电完毕;5、合闸送电后观测各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三、高压停、送电程序(二厂):(一)停电程序:1、用手按进线柜弹簧储能开关分闸按钮,这时,弹簧储能开关动作,高压油开关分断(并有响声);2、将进线柜高压隔离开关闭锁钥匙逆时针转到“分”指示,左手将闭锁插销向外拔出,右手将高压隔离开关手柄往下板,检查刀闸是否分断,停电完毕。(二)送电程序:1、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待换线路进线柜高压油开关弹簧储能开关的位置是否已合闸(必须处于分闸位置)或储能(平时严禁电动储能备用);2、将弹簧储能开关人工储能到位; 3、将待换线路进线柜高压隔离开关闭钥匙逆时针转到“合”指示,左手将闭锁插销向外拔出,右手将高压隔离开关手柄往上扳,检查刀闸是否到位;4、按待换线路高压油开关弹簧储能开关“合”闸按钮,即可合闸,送电完毕;5、合闸送电后观测各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九、HBS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规程一、原料规格要求1、工业盐酸(浓度31%)应符合国家GB320-93 工业合成盐酸的标准要求。严禁使用废酸,尤其是内含氢氟酸、油脂或其他有机物的工业盐酸。氯酸钠(纯度99%)应符合国家GB1618-1995工业用氯酸钠的标准要求。2、设备所用原料氯酸钠和盐酸应分开单独存放,氯酸钠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处,严禁与易燃物品如木屑、硫磺、磷等物品共同存放,严禁挤压、撞击。二、使用及操作(一)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1、使用前应检查的事项:(1)打开压力水阀门,将水压按要求调至稳定状态。(2)检查设备各部门是否正常,有无泄漏。(3)检查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准确。(4)检查安全阀,将安全塞塞紧。(5)从加水口给加热水套加满水。(6)初次使用时先给反应器加水至液位管1/3处。(7)打开控制器开关,观察计量泵和温度显示是否正常。2、使用前的准备 原料的配制与添加:(1)氯酸钠溶液的配制和添加:将氯酸钠与水按1:2(重量比)比例混合,例如:1公斤氯酸钠加2公斤水,搅拌至氯酸钠完全溶解抽入原料罐即可投加。(2)盐酸的添加:将浓度31%的盐酸抽入盐酸储罐中即可投加。注意:严禁两个原料罐混用。加完料后应将吸料管从容器中抽出,保证原料罐内外通气。(二)设备运行1.启动:开启温控器电源,使温度升至设定温度。打开压力水阀门,将水压力调至稳定状态,使水射器正常工作。启动计量泵,如果计量泵管道中有空气应先排出空气,然后调节计量泵运行频率,使之达到所需流量,设备即可正常运行。2.设备产量的调节:(1)调节设备的产量,主要是通过调节设备进料量的大小来实现,即通过对计量泵的调节来实现,设备进料量越大,产量就越大,反之,产量就越小。(2)设备产量是否调节,一般根据水中余氯量的大小来决定。如果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中余氯较高,可以将产量调低;如果余氯不够,可以加大产量。(3)计量泵流量可通过调节行程和运行频率来实现。行程的调节:计量泵运行时,调节泵后行程调节旋纽即可;频率的调节:设备控制器上有一频率调节按钮,运行时“+-”调节即可。 一般情况下,应固定行程,调节运行频率。(注:出厂时行程已经调好,不得随意变动)。3、关机:关机时,应提前30分钟关闭计量泵电源,停止加料,使水射器将设备中的气体尽量抽完,以防止滞后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外溢,停料半小时后关闭动力水,水射器停止工作,设备即关机。4、巡检:设备运行时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状态及时处理,如发现设备间有较大气味时,应立即检查安全阀,如安全阀打开,应及时复位。5、设备清洗:设备长时间运行后,反应器中沉淀物会增加,影响设备产率,应定期进行清洗。一般半年清洗一次。设备主机背侧有排污口,可进行清洗排污。清洗时,在水射器正常工作状态下,从进气口抽入清水,清水将随反应器内的液体一同被水射器抽走;也可打开安全阀,往里注入清水进行清洗,当反应室液位管液体颜色边浅后,打开排污阀,将残液排净,反复几次,直至清洗干净为止。6、清理过滤阀:原料罐出口阀门中带有过滤网,应定期进行清洗。清洗时先关闭阀门,然后将球阀外丝头卸下,清理其中过滤网上的杂质。7、计量泵的维护:计量泵在使用时或冲洗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防水,否则会烧毁控制器。原料罐加完料后应检查计量泵输料管中是否有气体进入,如有,应及时排掉。应经常检查计量泵有无泄漏,如有泄漏,应及时上紧泵头螺栓或进行维修。三、注意事项:1、设备的软塑料管长时间使用易老化和密封不严,应经常检查,定期更换。2、计量泵应注意防水。3、设备外壳为PVC塑料,禁止碰撞、挤压,避免日晒。4、冬天应注意防冻,并采取必要的取暖措施,以免损坏设备及加药管道路。设备间应干燥、避光、通风良好。十、加矾间(反应沉淀池)交接班制度1、接班人员须提前10分钟接班,酒后者禁止接班。2、交接班内容:a上一班各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包括一、二级泵房开机台数和编号);b沉砂反应沉淀池的投药情况,加药管道和苗咀计量(计量泵)的工作运行情况;c预加氯设备运行情况;d配制药剂溶液的设备(包括搅拌机、计量泵、加压泵等)运行情况;e混凝剂浓度,储液池内溶液储量;f四通排泥阀、压力水管道、仪表运行情况;g沉淀池出口水浊度,源水浊度;h各种自检用化验仪器和工具的清点;i上级指示;j各工作点内外环境和设备的卫生是否达到要求,反应沉淀池面是否有杂物;k认真检查上一班生产日报表和交接班记录是否完整。3、以上十一条,凡不符合要求,接班人员应拒绝接班,待交班人员处理好后,方可接班,否则因接班不细,接班后发生一切问题,均由接班人员负责。4、接班手续完毕后,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簿上签字。十一、加氯间(快滤池)交接班制度1、接班人员须提前10分钟接班,酒后禁止接班。2、交接班内容:a滤池运行情况:各手动、电动阀门是否工作正常,各滤池水位是否符合标准;b检验滤池出口浊度和余氯是否符合标准;c检查反冲洗系统和真空系统的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d加氯机和氯瓶(含加氯管道)的运行情况,认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e上级指示;f各种自检化验仪器和工具,用具的清点;g各工作点内外环境和设备卫生是否达到要求;h认真检查上一班生产日报表和交接班记录是否完整。3、以上八条,凡有不符合规定,接班人员应拒绝接班,待交班人员处理好后,方可接班,否则因接班不细,接班后发生一切问题,均由接班人员负责。4、一人不准接班。5、接班手续完毕后,双方在交接班记录簿上签字。十二、泵站(配电站)交接班制度1、接班人人员须提前10分钟接班,酒后者禁止接班。2、交接班内容:a各机组(电机、水泵、进出水阀门、开关柜)运行情况,高压电源、变压器、电容器柜、真空泵等使用情况;b各仪表指针和读数是否正常;c源水水位、清水池水位和水质运行情况;d上级指示和供电部门的通知;e泵站(配电站)内外环境和设备的卫生是否达到要求;f各种工具、用具和岗位自检的仪器的清点;g认真检查上一班生产日报表和交接班记录是否完整。3、以上七条凡不符合规定,接班人员可拒绝接班,待交班人员处理好后,方可接班,否则因接班不细,在接班后发生一切问题,均由接班人负责。4、交接班手续完毕后,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簿上签字。十三、提升泵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污水入池前准备 1、根据生产运行指令,了解运行状况,及时开启规定设备。 2、开启闸门启闭机,如用电动时切换手柄将自动复位,切不可手动强行扳回,否则将损坏机构;如用手动时,先关掉电源,将手柄推至手动位再转动手轮,若推不下去时需边推边转手轮,切换到位后即可手动操作。 3、闸门启闭机开闭时应守机使用,待停机后方可离开,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 4、回转式粗格栅开启规程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执行,并守机十分钟,检查机械设备,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机,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 5、当池内水位达到工艺规定标高时,方可启动水泵。(二)、启动、运转1、水泵启动后应至少守机五分钟检查设备情况,如声音、振动或出水量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机泵。 2、水泵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指示值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2)检查粗格栅及进水口是否堵塞,水位是否过低。 3、水泵启动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严禁频繁启动水泵。(三)、停机停机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或接受厂部指令进行。(四)、设备事故的处理1、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及时报告厂部,并做好记录。 2、由于电气原因引起停机时,应立即报告厂部,不得擅自处理。3、闸门、粗格栅有异物阻塞时,应及时清除,当回转式粗格栅出现事故讯号时,应立即停机,并报告厂部处理。4、所有设备应认真做好开、停及运行记录。十四、进水泵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污水入池前准备 1、根据生产运行指令及时与提升泵站联系,按程序开启各类设备。 2、开启闸门启闭机,如用电动时切换手柄将自动复位,切不可手动强行扳回,否则将损坏机构;如用手动时,先关掉电源,将手柄推至手动位再转动手轮,若推不下去时需边推边转手轮,切换到位后即可手动操作。 3、闸门启闭机开闭时应守机使用,待停机后方可离开,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 4、回转式粗格栅开启规程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执行,并守机十分钟,检查机械设备,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机,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 5、当池内水位达到工艺规定标高时,方可启动水泵。(二)、启动、运转1、水泵启动后应至少守机五分钟检查设备情况,如声音、振动或出水量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 2、水泵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2)检查粗格栅及进水口是否堵塞,水位是否过低。3、水泵启动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严禁频繁启动水泵。4、水泵应有规律地轮换开启使用。(三)、停机停机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或接受厂部指令进行。(四)、设备事故的处理1、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及时报告厂部,并做好记录。 2、由于电气原因引起停机时,应立即报告厂部,不得擅自处理。3、闸门、粗格栅有异物阻塞时,应及时清除,当回转式粗格栅出现事故讯号时,应立即停机,并报告厂部处理。4、所有设备应做好开、停及运行记录。十五、旋流沉砂池及除砂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旋流沉砂池:1、操作人员根据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细格栅,旋流除砂系统。2、沉砂池排出的沉砂应及时外运,不得长期存放。3、清捞出的浮渣应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除。4、沉砂池上的电气设备应做好防潮湿、防腐蚀处理。(二)、旋流除砂系统:1、检查各个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然后向程控柜内各空气开关送电。2、开机前必须对现场电控箱设置进行检查,检查两个转换开关:自动/手动、三通阀提砂/自动/反冲是否设于正确位置。3、在手动控制时,必须处于现场控制状态,操作人员通过程控柜、控制箱面板按钮依次控制单台设备开、停,正常开机顺序为:搅拌电机鼓风机砂水分离器润滑油泵,再通过三通阀转换开关进行冲洗与提砂操作。4、在自动控制时,通过将程控柜、现场控制箱上的自动/手动转换开关依次进行启、停操作,各设备按PLC程序控制顺序起停,周期自动运行。5、开机后,操作人员必须经常巡视检查,如发现有异响、温升等不正常现象,应马上停机,并报告厂部处理。6、转换开关必须在系统启动前设定好,在系统正常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切换。操作人员在系统正常工作后,锁闭柜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7、当设备运行出现紧急故障时,操作人员方可按下急停按钮,并报告厂部处理。十六、配水井及厌氧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及时调节配水井启闭机闸门开启度,严禁配水井溢流。2、开启闸门启闭机,如用电动时切换手柄将自动复位,切不可手动强行扳回,否则将损坏机构;如用手动时,先关掉电源,将手柄推至手动位再转动手轮,若推不下去时需边推边转手轮,切换到位后即可手动操作。3、启闭机闸门开闭时应守机操作,并观察水位5分钟,人方可离开。4、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厌氧池工艺原理,熟悉本厂厌氧池设计池容、负荷等工艺参数。 5、正确调整厌氧池进水量,观察池内水位是否处于工作水位,不得低于或高于工作水位。 6、按照相应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推流器、出水调节堰。 7、遇雨、雪天气,应及时清除池走道上的积水或冰雪。8、厌氧池严禁放空,池内水位至少保留1米以上。十七、氧化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氧化沟工艺原理,熟悉本厂氧化沟设计池容、流量、负荷等工艺参数。 2、正确调整氧化沟进水量,观察沟内水位是否处于工作水位范围(3.84.0m)内。 3、按照相应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氧化沟转碟曝气机、推流器、出水调节堰。 4、根据进水水质确定转碟开启数量,并按照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要求,合理调节厌氧、缺氧、好氧各区段的溶解氧范围。 5、合理调节回流污泥量及进水量,根据混合液污泥浓度沉降比、溶解氧(沉降比、溶解氧每班必须检测一次)保证氮磷处理效果。 6、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7、因水温、水质或氧化沟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二沉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排放。 8、当氧化沟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9、遇雨、雪天气,应及时清除池走道上的积水或冰雪。10、氧化沟严禁排空,池内水位至少保留1米以上。十八、二沉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二沉池工艺原理及主要工艺参数。2、按照相应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刮泥机。3、每班两小时必须巡视检查一次,及时清理池面和出水槽内截留杂物及漂浮物,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并根据水质处理效果,合理调节回流污泥量。4、每班至少两次用量筒观察出水水质,避免二沉池污泥漂浮。5、清理二沉池内漂浮物时,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救生衣、救生圈等)。十九、污泥泵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污水入池前准备 1、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及时开、停规定设备。2、开启二沉池回流闸门启闭机,如用电动时切换手柄将自动复位,切不可手动强行扳回,否则将损坏机构;如用手动时,先关掉电源,将手柄推至手动位再转动手轮,若推不下去时需边推边转手轮,切换到位后即可手动操作。 3、闸门启闭机开闭时应守机操作,并观察水位5分钟,人方可离开。 4、当池内水位达到工艺规定标高时,方可启动水泵。(二)、启动、运转 1、水泵启动后应至少守机五分钟检查设备情况,如有不正常的振动和声音或出水情况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人即离开。 2、水泵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2)检查出水管水流情况。(3)水位是否过低。3、水泵启动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严禁频繁启动水泵。4、水泵应有规律地轮换开启使用。(三)、停机停机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或接受厂部指令进行。二十、回转式粗、细格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合上电源,将转换开关置于“现场”和“手动”位置,起动格栅运转,观察格栅运转、排渣和卸渣情况,有无杂音、异常等现象。若有异常,应立即停车,并报告厂部予以处理。2、细格栅手动运转正常后,可投入自动运转状态,操作者应守机十分钟,观察运转情况,并每两小时巡查一次。3、机械传动部分及减速机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加注润滑油脂。4、应经常检查运动部分有无卡、堵及紧固件有无松动等异常现象,如出现上述现象,应立即停机处理,过载时,安全销自动切断,此时应停机检查和处理。5、应定期检查操作控制系统的电气装置可靠性,安全性和控制动作的准确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车检查和处理。6、设备应保持清洁,每天清理耙齿、刮板、卸料口上的污物。二十一、潜污泵、推流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开机前将转换开关旋至“就地”位。2、水泵、推流器启动后应至少守机五分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振动或出水不正常应立即停机检查,严禁设备启动后人即离开。3、水泵、推流器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2)检查出水管出水和水位变化情况。(3)观察推流器运行情况。4、如需远程控制,则将转换开关旋至“远控”位。5、水泵启动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严禁频繁启动水泵。6、水泵应有规律地轮换开启使用。7、停机停机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或接受厂部指令进行。二十二、调节堰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调节堰门的升降应以工艺要求为准,调节时应分步调整堰门高度,每次调整时应密切观测液位的变化,待液位达到工艺要求且液位稳定后方可离人。2、调整堰门时,如用手动,应先关掉电源后将手柄转至“手动”位再转动手轮,手动时应注意堰门的行程限位;如用电动,转换开关必须置于“现场”位,电动时切换手柄将自动复位,切不可强行扳回,否则将损坏机构。3、调节堰门的调整也可采用远程控制,此时转换开关应置于“远控”位置。4、调节堰门运行时,应密切注意电机及传动机构是否有异常声音,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报告厂部处理,同时做好记录。二十三、转碟曝气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开机前,要对各润滑点润滑情况进行检查。 2、将转换开关旋至“就地”位。 3、启动后,操作人员应经常巡视,检查紧固件和碟片有无松动,电机有无异响或异常温升,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4、如需远程控制,则将转换开关旋至“远控”位。5、定期对轴承座与联轴器添加润滑脂,定期更换减速箱润滑油,务必保持通气阀畅通,否则会造成减速机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漏油。6、对曝气机进行维护和保养时,应停机并将转换开关旋至“就地”位,同时按下“急停”按钮;检修时间较长时,应在变电间切断电源。二十四、周边传动刮泥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操作维护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开机前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减速机及各传动部分是否按规定添加润滑油脂,周边轨道是否清扫干净。3、操作分远控操作和就地操作两种情况:(1)、手动操作:将工作方式开关拨到“现场”位,现场方式下可按动“启动”或“停止”按钮控制设备运行。(2)、远控方式:将工作方式开关拨到“远控”位,这时设备的运行由远控启动信号(闭合)控制,并传递给远端控制室。4、运转过程中,每两小时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运转是否平稳、振动、撞击,电机减速箱有无过热、异常噪音等异常现象,电流、电压是否符合规定。5、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或电机过载情况,应立即按动急停按钮,停止设备运行,并报告厂部进行检修。故障排除后,恢复运行。6、传动和润滑部分定期检查并添加润滑油脂。7、工作桥严禁超载和在上面跳跃等。二十五、高低压配电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配电间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高、低配电工作原理,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在从事巡视、操作、检修变配电设施时都必须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二)、操作前,应先检查各种安全防护用具(绝缘棒、验电笔、绝缘尖钳、手套、靴鞋等),安全防护用具应保持干燥清洁。(三)、在使用绝缘棒、验电笔等安全用具时,需核对其电压等级是否适合于使用设备的电压。(四)、安全防护用具需按要求及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验、妥善保管。 (五)、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按操作顺序进行操作:1、操作时须有两人以上,操作前对“分”、“合”位置进行检查。2、送电操作顺序:合进线柜真空断路器,合主变柜真空断路器。停电操作与送电操作顺序相反,停电前应先切断低压负荷。3、倒闸操作顺序:将在运行进线柜真空断路器退出至试验位置,将备用进线柜真空断路器推入工作位置,其余操作同2。4、对于低压线路的操作应遵循送电先合进线断路器,再合每路空气开关;停电先分每路空气开关,再分进线断路器。5、操作人员应随手关好门窗,防止鼠、鸟、蛇等潜入及雨水刮入。(六)、室外跌落式隔离开关,应由两人进行操作,使用令克棒。断开时,应先拉开中间相,再拉逆风相,最后拉迎风相;合闸时,顺序与断开时相反。(七)、配电装置运行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1、瓷绝缘有无碎裂、闪络、放电痕迹;2、空气开关的接触及合闸和断开后的手柄状态;3、硬母线的接头和开关等连接点有无过热或变色;4、有无异常声响和放电声,有无气味;5、仪表指示、信号、指示灯等指示位置是否正确,继电器外壳是否损伤;6、电器设备接地是否完好;7、断路器“分”、“合”状态机械指示是否正确;8、避雷器是否完好,特别是在雷电后应加强巡视检查;9、门窗护网、照明设备是否完整,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或失效。(八)、电力电缆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1、电缆终端头的绝缘套管是否完整清洁和有无放电痕迹;2、电缆接头及固定端头有无发热和变色。(九)、变压器运行时,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班至少巡视一次,每天夜间关灯巡视一次,当运行负荷较大时或气温较高,天气恶劣时应增加巡视次数。2、变压器运行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1)三相电压变化情况;(2)变压器运行温度,运行声响是否变大,有无异常声音发生;(3)套管表面有无积灰,碎裂和放电痕迹;(4)变压器外壳接地是否完好;(5)检查变压器室门窗、护网是否完好,房屋是否漏雨等。3、变压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断开变压器:(1)变压器内部有强烈的不均匀的声响和爆裂声;(2)套管上出现大量碎块和裂纹、滑动放电;(3)变压器着火。(十)、异常情况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断路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电检查;(1)合闸后,内部有声音;(2)拉闸或合闸失灵;(3)故障跳闸三次以上;2、开关触头发热变色时,应断开断路器切断电源。不允许断电时,则应降低负荷,并加强监视。3、当发生断电故障时应检查是否因外线断电引起,若外线停电则应在三分钟之后五分钟之内进行切换线路;若为设备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断电故障应及时向厂部报告和处理。4、当MMC出现故障跳闸时应及时根据相关代码查找故障,确认故障已排除后方可进行复位操作。(十一)、对开关柜进行检修维护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确认无电后,方可进行工作;工作时,须两人以上(其中一人为监护人);工作完毕,工作人员需仔细检查开关柜内有无遗漏物,经监护人复查后,方可投入运行。二十六、脱水机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运行前的准备1、对脱水机、浓缩机及污泥泵、药液泵、二次加水流量计、絮凝剂制备稀释系统、空气压缩机、冲洗水泵等配套设备进行检查,使各设备处于完好启动状态。 2、检查电控箱及各个开关、按钮、指示灯是否正常。 3、检查污泥、药液、冲洗水等管路中的阀门是否应启动灵活,无泄漏现象。 4、开机前必须清理喷淋系统内杂物,以免堵塞喷嘴,影响冲洗效果。 5、配制絮凝剂:一般使用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每班按规定过磅配制溶液,加药前应开动药液罐搅拌器,以免絮凝剂结块,搅拌药液半小时以上,使絮凝剂溶解均匀。严禁储料斗内存放絮凝剂。 二、开机 1、启动空气压缩机,观察其工作情况,直至空压机停机。 2、检查并调节气缸压力,确保滤带正常运行。 3、启动加药螺杆泵,按工艺要求调整好加药及稀释水流量。4、依次启动带式压滤机及冲洗水泵、动态混凝罐电机、转鼓浓缩电机及剩余污泥泵。并根据出泥情况及时开停无轴螺旋输送器,水平及倾斜输送器必须同时开停。5、冲洗水压力一般宜控制在0.50.7MPa。 三、运行过程 1、操作人员必须对浓缩脱水机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并根据出泥质量,及时调整进泥、絮凝等运行参数。2、操作人员必须随时注意浓缩脱水机运行状况。 (1)全机运转是否正常,自动纠偏是否有效,有无异常杂音和气味。 (2)空压机供气是否正常,自动开关是否有效。 (3)冲洗水压力是否正常,滤布冲洗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必要时清理上、下滤布及冲洗喷喷嘴、工作腔。 3、工作时如出现报警或停机,操作人员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方可恢复开机。四、停机 1、停机时首先关闭污泥泵和加药泵。加药泵在停机前必须用自来水对加药管路进行3分钟的冲洗。2、浓缩脱水机继续运转至机内污泥全部排出,再依次关闭动态混凝罐电机、转鼓浓缩电机、带机、冲洗水泵。3、停机后,必须将动态混凝罐余泥排空,然后冲洗干净。二十七、化验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化验室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设备的性能,并按规范要求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及操作记录。2.检测前,应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性能是否正常,了解所用试剂、药品的性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3.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易燃、有毒气体、易挥发物质试验时,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中途不得离开。4.实验室内使用的各类设备必须经常检查有无损坏,检查电源线保险及接地装置是否正常;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5.化验室各类仪器设备使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随时注意其运行状况,便于及时调整;化验人员必须守机操作。6.化验室必须配备各类消防器材,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化验人员必须熟悉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7.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化验室,化验室内不得饮食、吸烟;严禁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实验室。8.保持化验室清洁卫生。下班前,应由专人检查门、窗、水、电、气是否关闭完好。9.化验室发生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厂部处理。二十八、仪器分析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