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资料-复习必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3976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资料-复习必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资料-复习必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资料-复习必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资料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使目标人群能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方法之一是健康信息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实施方法之二是强调社会、部门及个人对促进人类健康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应该采取的行为和策略。第一章 健康及健康层次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三维健康观: 三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1.生理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即无伤残、无病痛,身体各系统无疾病,这是健康的基础。2.精神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和道德健康。3.社会适应完好:是指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均有良好的适应,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健康层次: 第一层次: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是满足生存条件;第二层次: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是满意度条件;第三层次: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最高层次的健康。健康的特性:1.相对性:健康永远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健康。2.动态性: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体,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健康与不健康状态均是健康与疾病动态作用的结果。3.可得性: 每个人都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个阶段:1.医学阶段: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主要是人群卫生宣传2.行为阶段:是对人们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3.社会、环境阶段: 健康的四类影响因素: 一、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1.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者见解的危害,对集体具有潜袭性、积累性和广泛影响的特点。2.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均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3.人们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 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 特点:潜伏期长,作用特异性差,联合作用强,易变性大。二、环境因素:内部环境:机体的生理环境 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生物学因素:表现为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动物咬伤等。四、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疾病的自然史 1.健康问题: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地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2.疾病: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地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3.疾病自然史:疾病从发生到结局的全过程。 4.疾病的四个阶段: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前期、临床期、结局。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通过预防、控制或消除病因以预防和推迟疾病发生的措施。 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缩短病程、延长生命的措施。 三级预防:为治疗和康复的措施。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都是相对的,健康与疾病是没有截然界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过程称为健康疾病连续带。亚健康:是一种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表现在躯体、精神、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疾病的“冰山现象”: 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一小部分。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特点: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2、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1.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划分: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职业人群健康教育等。 2.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划分: 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的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等。 3.按业务技术或责任划分: 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的评价等。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法 1.实态性调查研究:直接从自然存在的现象中,或从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中搜集资料,记录事实,通过分析以找出其规律或发现问题。 2.分析研究 1)前瞻性调查: 2)回顾性调查: 3.社会调查研究:常用于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及信息反馈。 1)选题小组工作法 2)专题小组讨论法 3) 特尔菲法(专家反馈咨询法):设计好调查问卷后寄送给专家进行评估打分,之后统计出得分情况,再返回专家进行评估而最终的出某事件调查结果的方法。 4)案例调查法:将来已经发生的事情写成案例,之后在对某事件进行调查时,直接参考该案例的方法。 5)观察法二.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法 2.准实验研究法三.教育干预方法 1.信息传播法:通过访问、电视、报纸等宣传信息。 2.行为干预法:通过具体知道和技能训练,帮助、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特定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健康教育是整个卫生事业的组织部分,而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1.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完整过程,卫生宣传多为宣传活动,缺乏计划与评价。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卫生宣传多侧重卫生知识宣传。3、健康教育中的信息传播为双向传播,而卫生宣传则是信息的单向传播。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在联系1.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2.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健康促进比叫抗教育更具有社会性,更为宏观。健康促进所涉及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的环境;3.加强社区的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基本特征:1、健康促进是为行为的改变提供各种支持环境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3、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导和基础5、健康促进融主观和客观一体。渥太华宣言指出的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1.倡导: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2.赋权:1)帮助群众具备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激发其走想完全健康的潜力; 2)使群众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家抗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3)使社区的集体行动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与社区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3.协调:协调个人、社区、卫生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中的利益和行动。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1.社会动员的意义:社会动员把健康目标转化为社会目标与健康促进完全一致;社会动员采取的高效动员社会、政治和群众方面的策略与健康促进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观念。 2.社会动员的层次: 1)领导层的动员 2)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 3)非政府组织的动员 4)动员专业人员参与 3.社会动员的手段 1)利用社会市场学的技术: 2)信息的传播: 3)人员培训: 4)管理技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2.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尤其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第三章 行为与健康行为: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反应。行为构成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目标指向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等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人的任一行为发生过程都可以用公式表示: SPR其中:S代表内外环境的刺激源;P代表人,一个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个体;R代表人的行为反应行为分类是否容易直接观察到:外显行为、内存的心理活动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性: 本能行为:个体生存本能(进食)、种族保存本能(性)、自我防御本能社会行为,健康教育是人类社会调节社会成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手段。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因素:相貌、气质、性别、记忆力等影响到行为2.人类行为的生物节律性:个体的智力、体力、妇女的月经期变化等影响到行为3.神经系统的整合能力与人的行为传入神经收集的信息在大概的整合过程中,大脑的结构与行为活动有着特殊的联系4.内分泌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垂体、甲状腺等分泌腺对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一、需要、动机与健康相关行为: 1.需要与健康相关行为 马斯洛需要五层次:有低向高排列如下,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动机与健康相关行为 动机:人们以需要、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和主观因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以上,并具备相应条件时才能转化为动机。 动机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常常会同时存在一个或数个欲求的目标,因而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动机。 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二、认知与健康相关行为认知的过程: 刺激信号注意承认解释行为 认知的第一步骤是对具体的信号刺激的选择性的注意。人们在获得有关健康的信息时,也是一个选择性获得过程,健康教育应促使人们选择性获得健康知识,明智地选择信息。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环境影响因素:1、教育; 2、大众传播; 3、家庭;4、法规、制度;5、风俗、道德、宗教、社会思潮等;6、经济发展。依据是否有利于健康,分为:1、促进健康行为: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2、危害健康行为: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相关的判断标准:(五大基本特征) 1.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 2.规律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恒常性。 3.和谐性:行为表现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这些行为若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与所处环境和谐。 4.一致性:行为本身具外显性,但它与内心的心理情绪是一致的,没有冲突或表里不一表现 5.适宜性:指行为的强度要在有利于健康的常态水平上。在对具体行为进行判断,看其是否属促进健康行为时需要注意,这一行为至少应具备上述标准中的两条以上。促进健康行为的八大类:1.日常健康行为; 2.保健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5.预警行为; 6.求医行为; 7.遵医行为; 8.病人角色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健康期望的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分为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2. 高危险行为:吸毒、性乱等 3. 致病性行为模式 4.不良疾病行为:患病后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病魔斗争,而是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等。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一、知、信、行模式: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表示为: 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模式的内涵: “知”是知识的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是知信行模式中行为改变的两个关键步骤。 1.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要改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1)信息的权威性:权威的信息号召力大,说服力强;2)传播的效能:传播的感染力越强,越能激发和唤起教育对象的感情,有利于态度的转变3)“恐惧”因素4)行为效果与效益 2.在信念确立以后,如果没有坚决转变态度的前提,实现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会失败,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有:1)利用促进信念建立的方法:如增加信息权威性、增强传播功能等。2)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强化对行为已改变者所获效益的宣传。3)针对那些“名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强化行为干预措施。二、健康信念模式是以树立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信念为核心,以强有力的健康信念推动力,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转变。 健康信念模式在实践中遵循的步骤:1. 对疾病的认知(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2.让人们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3.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行为变化阶段模式:把健康相关行为的转变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促进,最终达到树造个体或群体健康行为的目的。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中将行为的变化分为五个方面:1.无转变打算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2.打算转变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打算在未来(六个月)采取行动,改变疾病危害行为3.转变准备阶段:进入“准备阶段”的人将于未来一个月内改变行为。4.转变行为阶段:在此阶段的人,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木边行为已经有所改变5.行为维持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已经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六个月以上,已达到预期目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是指针对环境以及团体和个体的行为进行影响,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分类:措施分:行为指导、行为矫正对象分:个体干预、群体干预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方法1)开发领导:促进领导群体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议程,给予支持。2)动员群众:对团体的健康教育,必须通过舆论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传播技巧,发动团体内每一位成员参与。3)培训骨干:开展团体健康教育必须树立典型,重点培养一部分骨干,由骨干人员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成员。4)利用舆论和规范的力量:使团体内全体成员目标、行为一致,同时对团体造成一种外来压力,制约危害健康的行为,形成促进健康的氛围。5)在团体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开展评比,总结经验,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手段,对已改变的态度和行为给以支持和强化,并推广成功经验。健康相关行为的矫正: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及生物反馈的原理和方法,矫正个体偏离正常的不健康行为。是长期的过程,更注重自觉投入。方法:1)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消除个体因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包括系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2)示范疗法:通过病人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或神经症性反应。3)厌恶疗法: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恶疗法4)强化疗法: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第四章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当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即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健康心理的标准: 1.智力活动正常, 2.积极稳定的情绪, 3.心理行为反应适度, 4.人际关系和谐, 5.心理行为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6.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7.具有完整和健康的人格。情绪: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时间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的特征:1)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2)情绪是主观体验;3)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情绪对健康的影响:1.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获得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2.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3.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方面:心理刺激的质和量,个体对心理刺激的易感性和抵抗力。4.要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必须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不良情绪两种情形: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健康情绪的培养1.培养幽默感 2.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4.以积极的态度观察事物个性: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时间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特点: 1.组和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一般性和独特性 4.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人们个性生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先天生理素质、主要指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的影响。个性特征与健康 1.气质: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个体心理特征。气质是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学内涵;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面和消极面,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的人都可培养和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2.性格: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较稳定、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和改变。性格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环境,因此性格与气质相比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三、A、B、C行为模式与健康 A型性格的人: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为成绩而努力奋斗,性格急噪、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A型性格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B型性格的人:与A型性格的人相反,不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做事不慌不忙。 C型性格的人:童年时期遭受过挫折、经历坎坷、性格克制、情绪压抑、压抑愤怒、焦虑抑郁、过分谦虚、谨小慎微、过分合作等。C型性格人是一些癌症患者的人格表现特征。人际交往与健康 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因素:1.接近性;2.相似性; 3.互补性; 4.个性特征; 5.能力和特长; 6.仪表。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恐惧心理、孤僻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敌意心理。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个性缺陷或人格障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曾受挫折;压抑情绪或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5.赞扬原则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内容: 1.智力和认知评估; 2.情绪评估; 3.个性特征评估; 4.临床心理症状评估; 5.危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的评估。心理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交谈法 4.活动产品分析法 5.个案研究法 6.测验法 7.问卷法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心理咨询的方式:1.直接咨询 2.间接咨询 3.个别咨询 4.团体咨询 5.门诊咨询 6.现场咨询 7.信函咨询 8.电话咨询 9.专题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 1.如实接受 2.整体性 3.坚持性 4.保密性 5.尊重与平等 6.自助性 7.艺术性 8.预防性 9.发展性 10.不评判 11.伦理性手段:宣泄、领悟、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心理健康的促进: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和适应环境; 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4.直面挫折。第五章 传播与健康教育健康信息: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信息加工:对信息的接受、存储、提取、处理和传送的加工信息工程。 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策略:有组织、有系统的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几)种传播渠道向目标人群(受众)传播特定讯息的全面计划。传播的基本特性: 1.社会性 2.普遍性 3.符号性 4.互动性 5.共享性 6、工具性人类传播活动的五种基本类型和概念1.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2.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3.群体传播(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5、群体传播:指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传播结构:从传播者到受传者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传播模式:为了研究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5W模式) 即: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就是回答5个问题:1)谁(who)? 2)说了什么(says what)? 3)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4)对谁(to whom)? 5)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信息媒介受试者效果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传播是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双向循环往复的过程。传播的要素: 1.传播者 2.信息、讯息和符号 3.媒介渠道 4.干扰 5.把关人 6.受传者 7.反馈:是指信息使受众产生的反应,又通过某种传播形式返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 8.传播效果建立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1.共同经验域: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2.契约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3.反馈: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行为反应。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交流简便易性,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2.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4.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的速度慢,信息量相对较小,在一定时限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数量远不如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五种人际传播形式: 1.个别劝导 2.小组讨论 3.讲座 4.培训 5.咨询人际传播技巧: 1.说话技巧, 2.问话技巧, 3.非语言传播技巧, 4.倾听技巧, 5.反馈技巧, 6.观察技巧, 7.表扬与估计的技巧 8.距离引证技巧 9.示范和演示技巧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效率高)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传播技术手段;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3.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4.传播对象为数众多,分散广泛,是匿名的,自由的;5.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授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且缺乏自发性。媒介组合: 在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介。媒介组合的理由1.达到第一种媒体所未达到的目标人群,提高媒介的覆盖率;2.在第一种媒体得到最佳到达率后,再以较便宜的第二种媒体提供额外的重复暴露;3.利用每体所固有的某些价值以扩展传播活动的效果4.协同作用,各种媒体经混合所生产的总和效果,远大于各种媒介个别效果相加的总和。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1.保证效果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速度快原则: 4.可及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大众传播常见障碍 1.讯息障碍:机械障碍(首要)、人为干扰。 2.语意学障碍 3.符号障碍 4.心理障碍:是导致传而不能的直接原因健康传播效果: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健康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1.知晓健康信息(最低层次)2.健康信念认同: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息理解,认同一致。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1.健康传播者方面1)作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作用,要求教育人员做到追踪了解医学发展前沿,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要有精品意识;2)选择合适的传播者,注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威信与吸引力;3)加强传播双方的意义空间共同经验域2.健康信息方面1)信息内容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2)同一信息,反复强化; 3)注重信息反馈。3.媒介渠道方面1)媒介渠道的选择应注意保证效果、有针对性、速度快、可及性和经济性等5个原则;2)注意多媒介渠道的组合策略 4.受传者(受众)方面1)在受传者的不同接受心理阶段采用不同的健康促进方式;2)注重受众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的心理;3)密切结合受众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4)紧密结合受众的健康状况,发掘他们的健康需求。 5.环境方面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深入分析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第六章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分类及作用P9293健康促进结果评价的测量指标: 1.知、信、行的测量; 2.社会行动与影响的测量; 3.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的测量; 4.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测量; 5.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 6.健康环境的 测量; 7.社会结果的测量; 8.健康结果的测量; 9.能力建设结果测量。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1.生理健康测量指标1)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2)行为发展指标3)营养摄入指标: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心理健康测量指标1)人格;2)智力;3)情绪和情感;4)总体心理健康评价;3.健康结果指标1)发病率, 2)罹患率, 3)患病率, 4)死亡率, 5)围生期死亡率, 6)新生儿死亡率, 7)婴儿死亡率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死亡率, 10)病死率, 11)期望寿命4.社会健康测量指标1)行为模式:指个人为满足各种生理、社会的需求和达到特定目的等所形成的特定的模式,人类的行为都必须等到社会的允许与承认,都必须符合社会准则2)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个人活动谱、主导生活内容、不利于健康的活动、生活满意程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3)人际关系5.生活质量评价指标1)主观评估指标:生活适应度、生活满意度2)生存质量指标:失能(伤残)调整生命年、无残疾期望寿命、质量调整生存年、活动期望寿命6.卫生政策指标1)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 2)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 3)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4)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7.社会经济测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人均居民收入; 3)人均住房面积及热量摄入量; 4)就业率和失业(待业)率; 5)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 6)人口自然增长率; 7)安全饮水普及率8.卫生服务测量指标1)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 2)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指标;3)卫生资源指标 4)卫生服务费用指标9.健康行为测量指标常用的健康行为测量指标有吸烟率、人均烟草消耗率、饮酒率、人均酒精消耗量、未婚少女怀孕率。(记住公式)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1.目的性原则:要求在选择指标时,所选指标的应用范围、测量内容和测量时间与所要描述的健康状况相对应。2.可行性原则3.公认性原则:选有权威专家经常选用的或者事实上已为大家公认的指标。4.系统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6.科学性原则:客观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性和精密性第七章 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指定目标的5W3H: 1)Who,对何人做?(目标人群) 2)Why,为什么做?(目的) 3)What,做什么?(内容、目标) 4)Where,在哪里做?(地点、范围) 5)When,何时做?(日程计划) 6)How,怎样做?(步骤、策略、技术) 7)How much,做到怎样程度?(行为、政策的改变程度) 8)How to measure,如何测量这种变化?(评价)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计划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2.重点突出原则:计划的重点必须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包罗万象 3.整体性原则:制定计划时必须明确卫生保健总体目标,遵循相关政策和方针 4.前瞻性原则:要考虑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弹性原则:指定计划时候要尽可能预见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要留有余地并事先预定应变对策 6.从实际出发原则:应当根据人力、物力、财力因地制宜,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7.科学性原则:要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敢于模式8.参与性原则: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项目的制定及项目的各项工作活动。 9.多样化原则:要设计多样的活动内容,在实施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模式 PrecedeProceed 模式: 该模式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式进行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该模式包括诊断需求评估阶段和执行评价阶段。Precede 阶段: 该阶段是基线诊断过程,从分析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入手,评估出人群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且根据现状和资源确定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Precede 阶段包括: 1、社会诊断: 通过了解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评估他们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包括生活质量、健康问题、卫生服务问题、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资源情况。2、流行病学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认目标人群特定的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行为和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诊断的目的:发现威胁目标人群声民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找出对该疾病或健康问题有影响的危险因素,确定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描述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人群、地区、季节、时间上的分布、频率和强度。3、行为与环境诊断: 确认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行为和环境问题,即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行为诊断的目的是区分健康行为和不健康行为。4、教育与组织诊断: 包括对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三个方面因素的诊断。健康行为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 1.倾向因素: 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以及理解,是诱发行为发生的因素。2.促成因素: 包括技能、资源或计划执行中的障碍、可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各种因素。3.强化因素: 指激励行为产生、维持、发展的因素及采纳健康行为后的反馈信息,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和物质因素。包括社会支持、亲朋的支持、对行为后果的感受及实质性的奖励和惩罚。5、管理与政策诊断 评估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以及在计划执行中资源、政策、人员能力和时间安排。Proceed 阶段:指执行教育/环境干预中应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执行和评价过程。 这一阶段包括:执行过程及评价、近期评价、中期评价、结局评价。 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程序的七大步骤需求评估确定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确定计划目标制定教育(干预)策略制定教育活动和日程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 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为计划的指定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和依据,是制定健康促进计划的第一步骤。需求评估主要包括PrecedeProceed 模式中诊断阶段的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和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确定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 1. 确定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1)重要性原则:卫生问题或健康问题对目标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2)有效性原则:健康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健康促进干预得以解决,以及健康促进是否会得到目标人群、尤其是干预对象的支持和赞同,干预计划执行以后是否会受到明显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2.确定优先项目的方法1)环境因素联合排序法 2)问题的重要性与可变性评估法3)问题树方法 4)德尔菲法目标人群的确定一般分为三级:1)一级目标人群预期接受健康教育后将直接采纳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2)二级目标人群与一级目标人群关系密切,并对一级目标人群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有一定影响的人群 3.三级目标人群对计划的执行与成功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人群 确定健康促进的目标应当注意:1)目标要明确;2)要提出数量要求;3)应限定预期影响的重点人群;4)要明确涉及的地理范围,是整个社区还是社区的某一部分;5)要限定达到目标的时间。健康促进的目标分类: 1)计划的总体目标:该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即远期目标实现目标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2)计划的具体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设计的在计划的每一阶段要实现的明确的、具体可测的目标。制定教育(干预)策略健康促进的策略包括确定健康促进的方法.材料.场所三方面。1)健康促进的方法,包括教育方法、社会干预方法、环境干预方法。 2)健康促进的材料,是指健康信息的载体,主要分为视听材料、印刷材料和网络材料。3)健康促进的场所,包括:教育机构、卫生机构、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居民家庭。4)健康促进策略的框架结构P122123第八章 健康促进计划的执行第一节 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SCOPE模式 SCOPE模式:指定实施时间表,实施质量的控制,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实施人员的组织和培训,配备实施的材料设备。SCOPE模式图见P125制定实施时间表 时间表的用途时间表用于对工作内容、要求、实施起止时间、地点(场所)、负责人、经费预算等内容的安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可用于工作进度的安排和评价各项目工作的进展速度和完成数量。时间表的内容: 1)工作内容:各项具体的实施活动,如启动会、培训班、材料制作、传播活动、干预活动等。2)工作地点:指该项活动发生的地点。3)负责人员:该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员。4)经费预算:对该项活动所需要的费用的估计。5)特殊需求:指该活动所需要的特定设备、资料、场所以及技术支持等特殊需要,如果投影仪、车辆、媒体材料等。工作表示例见P126图8-1实施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内容:对工作进度的监测、对活动内容的监测、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监测、对人群知信性及有关危害因素的监测、对经费开支的监测。 质量控制的方法:1)记录与报告方法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分项目和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切实作好实施记录。2)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主要负责人员对实施活动现场进行考察或亲自参与实施活动,了解实施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即使解决。3)审计方法主要是对财务方面(经营开支)的监测。4)专项调查方法通过调查来获取资料,监测实施过程和控制实施质量。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包括:1)领导机构,2)执行机构,3)部门协调与合作,4)政策支持实施人员的组织与培训1.实施人员的选定及其相关知识技能 实施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1)管理知识, 2)专业知识, 3)专业技能 2.实施人员培训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班的组织、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的评价。培训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配备实施的材料设备1.健康教育材料2.健康教育的设备第二节 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要素1.领导重视政府或领导部门的领导对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当地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获得成效的关键。2.组织网络健全首先,要建立与完善市、区和街道三级健康教育与促进领导机构。其次,要建立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业务指导机构。形成以医疗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机构为主题,以专兼职健康教育与促进专业人员为骨干的健康教育与促进纵向网络和以主管领导牵头,由教育、卫生、财政、环保、群众团体及各单位领导等共同组成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横向网络。 3.资源保证资源是健康促进计划实施的物质基础,是计划顺利进行的保障。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社会动员潜力。 4.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是健康教育与促进计划实施的群众基础,是计划成败的决定因素。第三节 健康促进计划执行中的教育形式 社会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措施对社区人群的各种教育活动。1.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社区卫生服务,2)各种传播渠道, 3)社会组织运动, 4)社区典型2.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形式1)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2)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有线广播、民间传播渠道农民技术学校、文化活动站、卫生科普赶集、传统的民族节日。3)家庭保健员4)乡村卫生所第九章 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在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中通过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的过程,来判定健康促进计划的价值、进展和预期目标达到的效果,是健康促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的性质1.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2.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3.确定价值标准是评价的前提;4.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准确的信息是评价成功的保障。分类按评价内容分类: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结局评价和综合评价按评价研究方法分类:社会学评价、经济学评价、卫生(健康)学评价按评价时间分类:基线评价、预试验评价、近期评价、中期评价、远期评价、跟踪评价。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 适宜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影响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类: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按评价的形式分类:函评、会议评价、现场调查评价评价的基本程序为:确定和阐明目标明确定义和测量标准进行预评价和正式评价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和建议选择指标应考虑的特征:1)重要性和实用性 2)有效性 3)可获得性4)灵敏性 5)特异性 6)可靠性 7)代表性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1)全面与系统性 2)一致性 3)结构层次性4)指导性 5)简单可行 6)联系性资料的获取途径:访谈调查法、信访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健康调查法。评价的内容: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结局评价、综合评价一、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为制定干预计划所做的需要评估及为计划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其目的在于使健康促进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二、过程评价: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评价,起始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计划执行的始终。过程评价的作用:评估项目运作情况、修正项目计划。过程评价的实施方法:观察法、专项调查法、会议评价法、日志评价法。过程评价指标(识记)1.项目提供的干预活动:项目活动执行率、媒介拥有率、干预活动覆盖率2.目标人群参与情况,可用干预活动暴露率、目标人群满意度3.有效指数4.资源使用进度指标:活动费用使用率、年度费用使用率、费用进度比过程评价中的质量控制: 1.内部质控 2.外部质控三、效果评价: 对健康促进计划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变化的评价。1.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1)卫生知识知晓率2)卫生知识合格率3)卫生知识平均分数4)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2、中期效果评价对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的改变情况所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健康行为流行率、不良行为改变率、环境改变率(如安全饮用水普及率)等。四、结局评价: 是对健康促进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健康状况的指标、生活质量的指标。1)健康状况的指标:身高、体重、人格测量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等2)生活质量的指标:生活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等。五、综合评价 是对健康促进计划设计、执行过程的全面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总结评价、比较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影响评价的因素历史因素和测试、观察因素,测试观察因素包括测量者因素(项目工作人员外在素质、内在素质、成熟性、暗示效应等)、测量工具因素、测量对象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失访因素、评定错误、因果混淆等。第十章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学校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树立健康价值观,培养巩固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制,促进身心发展,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目的。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1)学生群体是健康教育的最佳对象; 2)学校健康教育影响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3)学校健康教育有利于健康教育效果向家庭和社会的辐射。全球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突现的两大主流特点: 1)学校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在促进儿童青少年系统全面的健康观念及能力,进而促进公民健康素质,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作用。 2)多角度、多层面的健康促进内涵已融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成为更为广泛而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常规健康教育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环境卫生、体育锻炼、预防常见病、安全与伤害预防、心理卫生。中学健康教育内容: 1)在小学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对知识技能的培训,适当提高理论层次; 2)根据中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重点开展科学的性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常用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示教、案例分析、同伴教育。健康促进学校:学校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风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健康促进学校的内容: 1)学校卫生政策 2)学校物质环境 3)学校社会环境4)社区关系 5)个人健康技能 6)卫生服务第十一章 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妇女健康教育:用健康教育的理论、策略和方法促使女性树立健康观念,激发健康行为,以条妇女和女性群体的健康水品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妇女健康教育的意义1.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保护妇女健康的需要;2.搞好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促进民族健康、增强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3.搞好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改造家庭、社会面貌的一个基础条件。第三节 妇女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青春期家抗教育主要内容1.性教育2.健康理念的培养和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防止青春期不良行为倾向婚前健康教育1.性生活与生育教育;2.婚后心理卫生教育。孕产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妊娠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2)定期产前检查的必要性,3)孕期劳动、休息、均衡营养等保健知识,4)孕期用药及性生活等注意事项,5)孕期胎儿自我监护,7)产褥期常见疾病的预防,8)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知道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持续时间及添加辅食知识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内容 1.围绝经期生理知识, 2.心理知识, 3.学会自我调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4.个人卫生教育, 5.性激素替代治疗知识的教育, 6.自我监测, 7.预防疾病妇女健康促进的目标1.使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2.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3.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4.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5.将妇女爱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6.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