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的个性的教育.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81790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期的个性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期的个性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期的个性的教育人的个性,在婴儿期开始有某些萌芽,到幼儿期表现有最初的性格特征,一直到青年才基本形成,这是一个长期塑造的过程,个性特征不是天生固有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影响,通过生活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现在的幼儿由于家庭条件特殊缺少同辈小伙伴,处于全家人所瞩目的中心地位。虽然他们的智力发展较好,但性格上有明显不足之处。在幼儿的个性特征中,可以分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极端外向性:任性、逞强、自私。第二类极端内向性:非常神经质、胆小、羞怯。这也是一般公认的传统见解。尽管幼儿的性格有多种不良之处,但是由于人的性格的形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若能设法改变其环境影响因素,并注意教育方式,他们会随着成人的正确引导而发展成良好的性格特征的。作为幼儿教师,为培养具有基本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克服不良的心态,改变教育方法,在教育中既要遵循共同性的教育原则,又要选用特殊性原则。这里着重从“独”字入手,提出三条特殊性的原则(一)加强儿童间的友好往来,贯彻互教原则日本一位教育家山下俊朗强调要以“儿童教育儿童”,即互教。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因此,教师要把孩子动员去找伙伴,同时,也要欢迎他的伙伴进家门,给他们固定的活动范围。当孩子出现矛盾时,教师别急于插手,先让他们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时教师再给予引导。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从中培养出团结合作的精神,友爱宽容的风度,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二)坚持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不够,子女会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因此,我们对子女的爱要理智,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结合。目前,应着重教育他们:一学会关心他人。改变其家庭中特殊地位,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不能只索取而不奉献。要教育他们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所以他在乌克兰巴甫什中学任校长期间,每学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大门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爱父母是人际相爱的基础,只有对父母纯真的亲热感,才能发展到人民真挚的爱,只有对父母炽热的爱,才有可能升华到爱祖国的情感和信仰共产主义的情操。在教育孩子爱父母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教育孩子热爱老一辈,要他们知道,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就没有爸爸和妈妈。老一辈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今年老体弱更需要儿孙们的关心体贴。二培养独立能力。要学会生活,会自己照料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刘少奇曾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干。要教会他们如何关心照料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会照料自己的人,他怎能会关心照料别人呢?所以,不要用全方位的服务去束缚孩子,影响他们独立能力的形成。三艰苦奋斗的教育,北师大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认为:精神上的艰苦奋斗教育才是我们的主色调。我们要培养孩子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坚强意志的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体现在教育子女具有调节自己需要的意识,达到合理消费,节约财富、珍惜时间、奋发向上。(三)坚持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表现在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要求要一致,也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必须一致。如果教育不一致,就会使教育影响互相抵消,正确的要求不能得到贯彻和巩固。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