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学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1496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险学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保险学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保险学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险学复习用书上第2页第一段的概念也可。二、社会保险的特性P.2,掌握要点三、社会保险的功能P.4,结合第三章阅读,了解基本观点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2、保证社会稳定3、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1)解决后顾之忧全心投入生产 (2)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竞争 (3)保障基本生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4、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熨平经济波动5、调整消费结构,积累建设资金6、有利于计划生育7、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收入差距减小、互助互济)四、社会保险的项目构成,五大险种五、1.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比较,掌握P.11表格中的基本点;2.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P.12 两者的联系: 1)两者在原理与形式等上有很多类似,实质上都是分散风险、风险共担;2)社会保险吸收、借鉴了商业保险的技术和方法;3)商业人身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层次上(社会保险只是基本保障,商业保险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层次,提供不同的保障。覆盖范围上;保险内容上4)商业保险可接受国家政府委托,办理社会保险(如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两者的区别:P.12-13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要求:一、简单掌握时代背景二、仔细阅读与每个时代匹配的理论背景19世纪的德国新历史学派与俾斯麦P.19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P.23贝弗里奇报告与英国福利国家P.2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模式P.23三、重点掌握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德国,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1911年英国国民保险法-第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险立法,第一个强制失业保险制度1935美国社会保障法-第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立法,SOCIAL SECURITY一词第一个福利国家:英国战后,社会保险形成了多种制度模式,了解四种模式的名称及代表性的国家“现收现付的”投保资助型普遍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典型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英国、北欧国家等苏、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新加坡、智利对象劳动者为核心全体国民(普遍、统一原则)全体劳动者及其家属雇员费用来源雇员、雇主投保,国家资助,并最终兜底国家财政负担,or专项税收国家和企业雇员和雇主待遇与缴费相关较高的待遇高,与工龄挂钩取决于个人账户的多少基金筹集现收现付,不设立个人账户,体现社会互济完全积累四、重点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改革与调整 背景P.29、主要人物(英国撒切尔、美国里根)、调整措施P.30五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进1.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险的特点(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国家-单位保障的特点)195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箭头后为未来改革的方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 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章 社会保险的管理一、社会保险管理的概念、四方面P.58本章导言二、行政管理的内容、业务管理的内容P.63、69三、我国社会保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点:1.政府直接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我国第一部由立法机构制定的社会保险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01年开始起草, 2010年10月28日已由第十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2.行政区域分级管理;3.属地管理;4.行政管理与经办管理分开。我国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是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各种服务,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我国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是1988年以来建立的,名称统一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or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第四章 社会保险的管理一、社会保险基金(P.72) (一)定义: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实施社会保险项目而筹集的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构成。内含于社会保障基金。 (二)掌握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来源、基金用途、管理部门、投资运营方式等二、筹集掌握资金来源、筹资方式(开征社会保险税?各统筹强制缴费?)、筹资原则、筹资模式、费率1来源:国家、企业、个人三方的各种组合2投保资助型模式,国家资助体现在: (P.76) 1/财政拨款(税收或国有资产变现等); 2/税收优惠按税前收入提取保险费;3/利率优惠;4/承担社会保障运行费用; 3筹资的最主要原则:收支平衡。主要有两种形式: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短期平衡(横向平衡):当年(近几年)提取的基金总和应与其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长期平衡(纵向平衡):在全部交费期间所提取的基金总和(包括投资收益)应与其全部享受期间所需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4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各自优缺点P.785. 总投保费率=个人投保费率+企业投保费率 P.80, 个人工资总额包括哪些?6. 费率确定的原则:7. 综合保险费(税)率 分类保险费(税)率8. 缴费上线和下线比如:“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基数,为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300%为基数缴纳;低于60%的,以60%为基数缴纳。”三、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P.80)投资原则:P.81投资途径:我国的规定:2006年09月17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禁止社会保险基金违规投资运营。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本通知后,要立即与同级财政部门核对财政专户的有关账目,如有违规投资运营的资金应抓紧收回,并按规定予以查处。四、给付P.881原则 P.88确定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的原则:1/保障基本生活原则;2/随物价变动调整原则;3/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原则;2.给付的内容:待遇支出、管理支出(我国:管理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额外拨款,不从基金中支付。)3给付条件:五大社会保险项目不需要经过家庭经济调查,符合具体保险制度要求条件即可支付。条件各不相同。五、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1国家授权专门机构根据国家法律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投资、支付等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基金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保障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2征收环节: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征收;有无擅自提高、降低、减免;是否存在少缴、漏缴;是否及时缴存财政专户;是否转移、私设小金库;是否按规定收取滞纳金、罚款投资环节:是否有违规使用;投资结构是否安全合理;投资管理人是否具有相应资格P.93;支付环节:经办机构是否按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支出基金,有无多支、少支、不支,or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有无挪用支出户基金;受益人有无骗保行为制度篇之养老保险补充: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险1按照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是进入老龄化阶段,成为老龄化社会or老年型社会。我国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2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短缺;经济活动人口老化;经济活动人口的老年负担系数提高;政府和社会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愈益沉重3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劳动人口老化,影响国家的经济成长,进而影响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发展;养老金支出压力加大,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峻考验;老龄人口增加将必然导致医疗费用开支增加,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面临挑战;对老年福利事业提出更多要求;一、概述:基本养老保险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1、含义:P.992、特征五支柱2、 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则:1/.权利与义务相对应;2/.保障基本生活水平,随物价上涨调整;3/.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果3、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我国目前实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设计的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理论上为58.5%左右。略高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养老保险金替代率最低标准 (55%)。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评估1、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1)单方负担;(2)现收现付;(3)封闭运行,单位保障;(4)离岗不离单位;(5)制度分立。2、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1)强调公平权益,增进了劳动者的福利;(2)解除了城镇职工的养老后顾之忧;(3)因内在缺陷而不可持续 封闭性(非社会性,单位保障,负担畸轻畸重);层次单一,替代率不断攀升,财政企业压力大, 责任单向3、制度变革:向统帐结合的养老社会保险模式迈进(1)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动摇了传统退休养老保险的制度基础;传统养老制度自身 面临无法自拔的困境: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老龄化、计划生育等.(2)1997年7月16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总目标: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2/贯彻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3/统账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企业缴费,原则上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现收现付;职工个人缴费不超过个人工资额的8%,全部进入个人帐户,完全积累;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3)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评估:1/.从单位化走向社会化 ;2/.责任共担机制取代单一责任主体;3/.单一层次保障正转变为多层次保障;4/.覆盖面持续扩大;5/.统筹层次低,目标是全国统筹,现在很多地方还未做到全省统筹;6/空帐问题原因、对策;7/.缺乏合理的投资运营机制,保值增值压力大;8/. 双轨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别较大;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艰难;9/农村养老问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新农保制度篇之失业保险制度篇之失业保险一、失业与失业类型1、定义: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又要求就业的人员尚未能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失业的四个基本特征:(1)劳动年龄之内;(2)具有劳动能力;(3)有就业愿望、工作要求;(4)没有在市场上找到适当的劳动机会2、失业人员 :就业转失业的人员(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中的保险对象仅指此);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3、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4、失业的类型(按原因分为):(1)摩擦性失业: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2)结构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二、失业的社会影响三、失业保险制度1、定义: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2、第一个强制实施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英国(1911年)。(法国1905年,非完全强制)3、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P.170:(1)制度的覆盖范围;(2)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3)基金筹集:我国个人投保费率1%,企业投保费率2%,全部进入社会统筹(4)失业保险金的给付:失业期间的津贴;失业期间的医疗补助;失业期间的丧葬补助;再就业支出;给付原则:1)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保障基本生活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3)效率原则(现金发放;银行发放)给付水平: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城市低保标准的水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给付期限:我国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4、“两个确保”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三条保障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制度篇之生育保险制度篇之医疗保险(略)掌握全民医保体系的构成制度篇之工伤保险制度篇之工伤保险一、工伤与工伤保险概述1、什么叫工伤?也叫职业性伤害,或工作伤害,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因素引起的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和死亡。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职业病,得了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目前我国职业病目录中列入了类种疾病。(20世纪50年代13种,1987年99种)。我国目前对工作有关疾病暂末列入职业病目录,不属于规定的职业病范围。2、什么叫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由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劳动者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3、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德国1884年颁布的工人伤害赔偿法,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强制实施工伤保险计划的先河。该法强调工伤社会保险的三项任务:预防;医疗、康复;补偿二、工伤社会保险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一)工伤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相同的特征1、强制性2、互济性3、福利性、非营利性 (二)工伤社会保险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特征 1、赔偿性2、具有事故预防和职业康复性3、待遇优厚、项目齐全(三)基本原则: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2、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3、风险分担、互济互助、社会化原则4、保障与赔偿相结合原则 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6、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7、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的原则(待遇水平与此挂钩)三、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工伤保险条例2004.1.1实施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安排(构成要素)1、基金来源: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2、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or行业差别费率,行业内不同档次费率3、工伤认定:享受待遇的前提,属于行政行为 工伤认定机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伤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确定职工受到的伤害,按照规定是否属于应当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以及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4、工伤鉴定:(确定待遇给付标准的依据,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技术性工作) 劳动能力鉴定 致残等级鉴定(工伤评残)5、工伤保险待遇:6、工伤康复待遇之一7、工伤保险的争议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