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标准模版-参照拟写赵自乾编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1358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标准模版-参照拟写赵自乾编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标准模版-参照拟写赵自乾编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标准模版-参照拟写赵自乾编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九中 学校 语文 学科导学案执笔:赵自乾 审核:董艺 审批:赵自乾 学案编号: 005号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课 题烛之武退秦师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填空形式记住左传有关知识;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通过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达到文章翻译通顺的程度。3提取有关“烛之武”的写作素材并进行片段写作。重点难点1、 重点在于文言知识点的积累;2、 难点在于素材的积累与写作。学法指导1、自主阅读、教师点拨;2、合作学习、相互补充。知识链接(一)、左传知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预习检测一、 基础自测1.秦军氾南:氾, ; 2.佚之狐:佚, ;3.夜缒而出:缒, ; 4.君之薄也:薄,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 6.共其乏困:共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夫晋:夫, ; 9.阙秦:阙, ;10.秦伯说:说 ; 11.使杞子、逢孙:杞, ;逢,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二、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三、翻译句子:“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 四、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鄙 越国以鄙远 ( )食肉者鄙 ( )蜀之鄙有二僧 ( )亡 郑既知亡矣 ( )广故数言欲亡 ( ) 亡羊补牢 ( )学生笔记栏课堂学习1.学习第一段: 反复诵读阅读注释口头翻译标出难点解决难点2. 学习第一段:反复诵读阅读注释口头翻译标出难点解决难点3. 学习第一段:反复诵读阅读注释口头翻译标出难点解决难点4. 学习第一段:反复诵读阅读注释口头翻译标出难点解决难点5、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明确 学生笔记栏 达标测评达标测评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9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版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4翻译下列句子。(9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5分)(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答案:(1) 。(2) 。延伸拓展【写作训练】我评“烛之武”其人。(角度自选,不少于100字) 拓展阅读材料课下熟读并背诵烛之武退秦师作文材料提炼。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忠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烛之武:迂回曲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 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学(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