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坛》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0889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论坛》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主任论坛》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主任论坛》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过程所形成的课堂活动中成员所具有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整体情绪状态、情感体验、人际关系的综合反应。它的建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条件。我们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一、尊重个体,给予信任。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氛围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氛围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氛围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虽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识,但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教师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就是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也要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样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我们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师是让学生喜欢的,学生是学得快乐的。二、融入情感,激发热情。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氛围的长久动力源泉。作为教师应该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学生;用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举止去塑造学生在课堂上,我们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差距。每一节课都应该带着良好的心境,把真诚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和蔼的微笑送给全体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交融的良好课堂氛围。三、师生平等,民主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地位是平等的,因而也是民主的。新课程理念中的民主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平等的自由人而相遇与交往,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而不能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的人而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参与课堂交流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让他们也感到学习的快乐,并积极参与学习。民主关系不是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独特地位,没有消除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没有消除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只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互相交往的基础上,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上,使教育、知识、学习真正地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关联,使教师在与学生的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让教学体现其真正意义上的价值,“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四、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对于教师的工作成败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滋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总之,营造课堂心理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力,培养起敏捷的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导学生快乐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