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份阶段性测试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9805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份阶段性测试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份阶段性测试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份阶段性测试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份阶段性测试B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测量液体温度 D . 闻气体气味 2. (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 .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C .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D .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3. (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水能灭火,所以酒精一旦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C . 稀硫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所以盐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也变红色D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 . 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5. (2分)下列几种物质的名称中,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盐酸、胃酸、氯化氢B . 冰、干冰、水C . 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D . 氢氧化钠、消石灰、生石灰6. (2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 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产生;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减轻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 Na+一定存在B . SO42可能存在C . 一定不存在Ba2+ , NH4+可能存在D . 可能存在Cl7. (2分)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 . 18%B . 20%C . 22%D . 25%8. (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 、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A . CaCO3B . Na2SO4C . BaCl2D . NaCl9. (2分)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B . 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C .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D . a至d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10. (2分)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碳酸氢钠在270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 H2O+CO2。现取碳酸氢钠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 . 4.4gB . 8.8gC . 10.6gD . 6.2g11. (2分)参照图示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厨房清洁剂比厕所清洁剂碱性强B . 肥皂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 . 白醋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 . 西瓜汁的酸性比橘子汁的酸性强12. (2分)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 . 红色-蓝色B . 蓝色-红色C . 红色-无色D . 无色-红色13. (2分)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 .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B . 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 .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 . 验证烧碱中是否含Cl , 先加盐酸除去OH , 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含Cl14. (2分)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 A . NaOH、FeCl3、MgSO4、NaClB . KCl、HCl、CuSO4、KNO3C . Na2SO4、NaOH、HCl、KClD . Na2CO3、KNO3、NaCl、CaCl215. (2分)某同学对化学反应A2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C的化学式为AB3B . 若a克A2完全反应生成b克C,则同时消耗(ba)克B2C . 若m克A2和n克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克CD . 若A2和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和y,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9分)16. (3分)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1)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A . 将甲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中,观察烧杯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B . 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2)若装置中的物质如右表所示,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17. (5分)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石灰浆 煤 金刚石 稀盐酸 小苏打(1)可作燃料的是_;(2)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_;(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 ;(4)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5)可保护树木、防止虫害,涂刷在树干上的物质是_18. (6分)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拟用 BaCl2 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_,如发生的现象是_,所取得溶液是 H2SO4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如发生现象为_,所取得溶液为 NaOH 溶液。(3)无明显现象的为_。19. (4分)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瑞下降。(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_。(3)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4)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20. (4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_性,所以它的俗称叫_、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还易与空气中的_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1. (4分)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根据溶液颜色即可确定CuSO4溶液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鉴别出来;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酚酞溶液B . MgC . CuOD . Ba(OH)2溶液E . AgNO3溶液22. (2分)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 Na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BaSO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 NaOH 来吸收 SO2 气体,现有吸收 SO2 一段时间后的 NaOH 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Ba(OH)2 溶液、Ba(NO3)2 溶液已知 Ba(NO3)2 溶液呈中性、pH 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 NaOH 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取少量吸收 SO2 一段时间后的 NaOH 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往试管中逐滴加入_时,停止加入。后续实验的操作是_,则 NaOH 已完全反应。23. (1分)在一密闭容器内盛有20gH2、O2、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容器,混合气体发生了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的H2O为18g,请帮助该同学判断一下,剩余气体是_。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4分)24. (3分)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向Ca(OH)2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如图A所示)。小科想: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呢?通过查找资料得知: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H2O分子、Ca2、OH。小科猜想后设计探究实验,如图B、C。(1)设置图C的实验,观察到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紫色,说明了_。(2)根据上述所有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对本实验进行交流与反馈中,小红发现小科的实验设计中,图_(填序号)的实验可以省略。 25. (3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酸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约 5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全部变成无色。【提出问题】反应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吗?【作出猜想】大家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 NaCl;猜想二:含有 NaCl 和 NaOH;猜想三:含有 NaCl 和 HCl。(1)针对猜想,大家讨论后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指出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及判断理由_。 (2)【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用镊子夹取一片 pH 试纸, 浸入烧杯的溶液里,片刻后取出,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用试管取样品溶液约 1mL,滴加AgNO3 溶液用试管取样品溶液约1mL,滴加Na2CO3 溶液实验现象pH=2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 HCl溶液中有 HCl【评价与反思】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26. (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进行试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3)【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填序号)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 , 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 四、 分析解答题 (共3题;共24分)27. (3分)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1)A组实验有: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用实验室方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如下器材:则他抽到的实验是_(选填序号)。(2)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固体氯化钠_克。(3)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另一个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束后,他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倒入废液缸,混合溶液呈蓝色,则混合溶液中除石蕊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28. (10分)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所用试剂及质量见下表; 试剂及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甲CaO质量a1g 10%盐酸b1gC1g乙 Ca(OH)2质量a2g 10%盐酸b2gC2g丙 CaCO3质量a3g 10%盐酸b3gC3g已知:a1+a2+a3=30.6g b1+b2+b3=292g,现将甲、乙、丙三位同学所得溶液全部到入一个容器内,称得此混合溶液的质量为316克,试求:(1)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a3的值。 29. (11分)小明的妈妈经常为小明蒸碱面馒头吃,有一次小明仔细查看了包装说明,发现此品牌中碳酸钠含量大于98%他从家里带样品来学校实验室检验其中碳酸钠含量是否属实现准确称取11g试样放在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50g,此时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56.6g(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生成CO2质量是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判断样品中碳酸钠含量与标签是否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9分)16-1、16-2、17-1、18-1、18-2、18-3、19-1、19-2、19-3、19-4、20-1、21-1、21-2、22-1、23-1、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4分)24-1、24-2、24-3、25-1、25-2、26-1、26-2、26-3、四、 分析解答题 (共3题;共24分)27-1、27-2、27-3、28-1、28-2、29-1、29-2、2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