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9121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古人说:“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A . 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 . 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 . 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 . 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2. (1分)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 ( ) A . 小脑失去平衡B . 耳蜗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C . 体质衰弱D . 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3. (1分)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频率4. (1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 真空不能传声B .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 . 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 (1分)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听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 .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 .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6. (1分)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 .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 .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 .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7. (1分)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林志炫翻唱了周杰伦的烟花易冷,唱出了和原唱不一样的韵味。听众能分辨出林志炫和周杰伦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 ) A . 音色不同B . 响度不同C . 节奏不同D . 音调不同8. (1分)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B . 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C . 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D . 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9. (1分)过多使用化肥会引起水污染,这是因为过多化肥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蓝藻看上去呈蓝绿色,是因为蓝藻能( ) A . 发出蓝光和绿光B . 透过蓝光和绿光C . 吸收蓝光和绿光D . 反射蓝光和绿光10. (1分)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 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和月食B . 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C . 太阳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形成圆形的光斑D . “手影”游戏11. (1分)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 . 把台灯换为吊灯B .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 .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 .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12. (1分)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 . 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 . 放大镜把数字放大D .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13. (1分)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 . 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 . 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 . 目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 .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14. (1分)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以用来研究光路是可逆的B . 用白屏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C . 只适用于研究镜面反射的反射定律D . 可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15. (1分)在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同时,还在水面发生反射。用箭头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6. (1分)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7. (1分)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不但可以拍照,还能扫描黑色二维码登录网页、网上支付或加微信好友,如图所示是手机扫描广告纸上二维码时的情形,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维码是光源B .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线C .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 . 手机的厚度小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18. (1分)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 . 从黑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瞳孔会缩小C . 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D . 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19. (1分)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 .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 .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20. (1分)如图所示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21. (1分)在17世纪,有多位科学家在几何光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改变了光学世界。 (1)1666年,英国科学家_在暗室中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图中仅标出红光和紫光光路)。 (2)图乙画出了平行的紫光经凸透镜后的光路,请你在图乙上画出平行的红光经凸透镜后大致的光路(请画在所示图上)。 22. (2分)图中,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_(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_(填“实”或“虚”)像。若其中的一个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水深只有5m,那么它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_m。 23. (4分)某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将光从不同方向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获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01530455060反射角01530455060折射角0112130 41(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_现象。(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增大值_入射角增大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上述规律判断:当入射角为50时,折射角大小的范围是 。 A . 30B . 3041(4)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入射角为45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大小为_。 24. (3分)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甲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如图乙所示一束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_。 25. (1分)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开讲。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很多同学对太空中的特殊环境提出了猜想,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如图,王亚平太空中制作了一个“水球”,利用图中所示水球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如图)。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的装备受到的浮力_重力(选“大于”、“等于”或“小于”)。(3)如果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装备的总体积为0.1米3 , 则其在水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4)在天宫一号中,你认为下列实验中能完成的有 。 A . 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B . 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飞行器内的相对湿度C . 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D . 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26. (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表示,即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米,它的焦度就是:1/0.52米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米1 , 它的焦距是0.25米。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A . 近视、凸透镜B . 近视、凹透镜C . 远视、凸透镜D . 远视、凹透镜(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米,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米1 , 度数为_度。 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8分)27. (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 28. (4分)小苛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如图甲所示,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透镜(选填“凸”或“凹”)。 (3)在图乙中的光屏上已经呈清晰像的情况下,若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对光屏上的像会造成什么影响? (选填)。 A . 像变成原来的一半大小,但变亮B . 像的大小、亮度均不变C . 像变成原来的一半,但变暗D . 像大小不变,但变暗29. (1分)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科学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21-1、21-2、22-1、23-1、23-2、23-3、23-4、24-1、25-1、25-2、25-3、25-4、26-1、26-2、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8分)27-1、27-2、27-3、27-4、28-1、28-2、28-3、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