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7928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房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房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1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1.1.1施工部署一、施工指导思想以质量为中心,安全为重点,工期为目标,创建文明工地。二、施工准备工作(一)现场准备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用地范围及招标答疑会纪要,并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修建临时道路及现场排水系统、按搭设临建、接通水电管线、配备施工机械、设置料具堆场等。2、建立施工现场测量控制图根据业主提供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依据实际建立适合本工程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在场区内设置永久性水准桩,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二)物资的准备1、编制各种物资需用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堆场面积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2、确定物资运输方案和贮存方式。3、组织物资按计划进场验收、标识和保管。(三)技术准备1、仔细研究设计图纸,深入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2、编制各项工程详尽的施工方案。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4、做好各类原材料的检验实验和砼、砂浆配比申请试配工作。5、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前还应做好详细施工交底工作,使各作业层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四)机具准备1、按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需用量计划,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组织进场。2、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适时对进场机械进行安装、调试、验收。3、根据需要配备专业机械操作手。(五)劳动力组织1、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工期网络计划要求,编制详尽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2、根据劳动力计划要求和专业分工的原则适时组织劳动力进场。3、组织对进场人员进行各项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三、施工目标(一)质量目标确保达到合格工程,主体结构争创优质结构工程,争创优良工程目标。(二)安全目标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三)工期目标确保在45天内完成施工任务,并争取有所提前。(四)文明施工目标合理安排作业班次,防噪音污染,污水合理排放,创安全文明工地。(五)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目标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六)技术创新目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科技示范工程,并确定科技创新目标和实施计划,使技术创新建立在实施、经济、先进、合理和高效的水准之上,使之真正成为支撑工程项目优质高效运行、完善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质量和工期目标的有效手段。五、组织机构本工程按项目法施工,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生产的全面指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下设: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六个管理组,作业层设:土方专业队、土建专业队(下设砼组、木工组、泥工组、钢筋组)、安装专业队、装饰专业队、防水专业队,根据施工需要,各施工队下设专业施工班组。六、施工区段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将本工程划分二个施工段,各施工段之间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七、施工总体安排1、为科学组织,精心管理,把本工程的施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即:施工准备阶段、全面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2、安装工程施工安排(1)、根据土建施工的相应进度,集中力量保质量保工期,在人力、物力机具上给以充分保证。各专业管理人员应组织好本项目的施工工作,并搞好与土建及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2)、按施工顺序、专业的先后,组织分段施工,综合安排,按期达到与其他专业的交接,保证安装质量和进度。(3)、采取重点部位穿插作业组织施工,墙内的管线、箱盖必须配合土建主体施工进行。各工种平行流水作业,以达到土建、安装、装修及内部各工种之间协调统一,确保工程总体进度。(4)、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提高工效。1.1.2主要施工方法1.1.2.1施工测量一)概述测量目标:符合设计图纸和测量规程的规定,测量放线做到工程定位准确,平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正确,层高标高正确,竖向垂直,控制在规范内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目标。二)施工测量准备工作1.人员的配备在工地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的领导下组成以测量技师和测量工程师为组长的测量组,测量技师:1名;测量工程师:1名;放线工:4名;辅助工:若干名。2.仪器的准备仪器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用途普通经纬仪J211台细部尺寸线普通水准仪DS34台高程测量钢卷尺、塔尺、对讲机、计算机等若干作为辅助工具3.测量部署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图,施放主轴线。建立高程控网。控制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三)面控制1.作业依据放线依据: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图。定位条件:根据最终施工总平面图,选取一点和一方向作为定位条件。校核:根据建设单位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2.建立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在场区空阔处测量三点建立控制网,该三点可以用来作为基准点,以控制建筑物在场区内的平面位置,并可依据基准点,对轴线进行引测和复测,并将这三个桩,做成永久控制桩加以保护。3.建立轴线方格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出所有导线点间的距离和角度,并做成一闭合图形,以控制建筑物的每个轴线。四)高程控制按国家三等水准进行测量,并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至少两个),用S1水准仪附合测法进行校测,检查高程是否正确。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水准点的高程校测合格后,使用复合测法把高程引测到施工现场,至少三个点,其精度为5mm,并计算出调整后的高程,作出“”红色油漆标记和建筑标高标识,利用首层红“”为标高基准,用经校核的钢尺向上传递,同时按现场施工测量要求建立沉降观测基准点。五)基础、结构施工测量1.轴线投测0.000以下轴线投测:首先使用全站仪校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桩位,经过校测无误后方可投测,接下来用全站仪沿着建筑的长向和短向向基底投测主要轴线控制线,再用全站仪对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测,最后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0.000以上轴线投影:采用外校内控法。首层放线后,使用全站仪在建筑物的四角按照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建立内控点(结构施工前预埋,其位置距离四角1米左右),接下来测量内控点的坐标,请监理验线后作为轴线投测依据。首层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到结构外立面上作为所投测轴线控制线校核的依据。每层顶板砼浇筑后,在首层的内控点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控制线,并组成闭合图形,使用全站仪校核其尺寸。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核无误后请监理验线,合格后作为平面放线的依据。2.平面放线根据轴线投测的控制线,经过校核后,进行平面放线。首先用钢尺把轴线控制线进行分线,测设出其它轴线控制线(距墙边线200),接下来施放出墙边线和轴线,再测设细部的柱、梁、门窗洞口线。放线完毕,请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3.高程传递和控制(1)高程传递0.000以下高程传递采用四等水准路线、精密水准仪、悬吊钢尺法,将高程传递到地下木柱上,以此作为高程施工测量的依据。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传递高程,校核后请监理验线。0.000以上高程传递,首层柱施工完毕后在每根柱子上抄测+50控制线,每个流水段选取三处作为楼层高程控制点并用红漆标注水准符号,经过联测后使用。每层高程传递用钢尺从首层所选择的起始高程控制点竖直向上量取标高,经过校测后作为施工层抄平的控制依据。(2)高程控制根据施工的需要,使用水准仪把首层传递的高程校核后换算成该层的+50线抄测在钢筋或柱子上,复查后作为高程的控制。1.1.3基础工程一)土方工程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2、施工准备2.1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3.2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025m;3.2.1.3硬塑、可朔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3.2.1.4坚硬的粘土-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临时性挖方边坡值土的类别边坡值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一般性粘土硬1:0.751:1.00硬、塑1:1.001:1.25软1:1.50或更缓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1:1.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3.3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3.3.1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3.3.2开挖各种槽坑:3.3.2.1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面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鄱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3.3.2.2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3.3.2.3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3.3.2.4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推车或鄱斗车,同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3.4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挖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3.5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3.6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3.7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3.8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成品保护4.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4.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右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4.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贺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5.2软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5.3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5.4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5.5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5.6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6、安全注意事项6.1挖掘土方,两人操作间距保持2-3M,并由上而下逐层开挖,禁止采用掏洞的操作方法。6.2开挖沟槽、基坑等,应根据土质和挖掘坡深度放坡,必要时设置固壁支撑。挖出的泥土堆放在沟边1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6.3用手推车装运土料,应注意平稳,掌握重心,不得猛跑和撒把溜放。前后车距在平地不得少于2m,下坡不得少于10M.6.4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灯火照明,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6.5当挖土坑深超过2m时,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并应设梯子上下,以保证安全。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设置一定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7、基础挖好后应立即按下述规定进行铲探:a、探孔间矩1500,梅花型布置。b、孔深2.5m。c、取出的泥条应按顺序排列整齐,以便记录,并及时组织有关方面验槽,办理隐验手续,尽快转入下道工序。如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d、基坑验收后,应及时用中粗砂将探孔填塞密实。1.1.4砌筑工程1、施工要求1)砌筑前,梁上和板面弹好墙身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和构造柱的位置线。2)回填完基础两侧及房心土方,安装好地下管道、管线。3)在转角处,楼梯间及内外墙交接处,已按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不大于20m,并办好预检手续。4)砂浆配制已由试验室开好了配比单,确定配合比,准备好砂浆试模。5)砌筑部位的灰渣、杂物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6)随砌随搭好脚手架,机械设备安装就绪,并由有关部门验收并发放运行许可证。2、施工操作方法1)砖砌筑前应先在防潮层或基础顶面根据弹好的位置线进行排砖,外山墙第一层排丁砖,前后纵墙排顺砖。山墙两大角排砖应对称,窗间墙、扶壁柱的位置尺寸应符合排砖模数,若不符合时,可用切分头砖或丁砖排在窗间或扶壁柱的不明显部位进行调整,门窗洞口两边顺砖的第一块砖应为七分头,各楼层排砖和门窗洞口位置与底层一致。2)砌筑时应根据墙体的类别和部位选砖,应选尺寸合格,棱角整齐,颜色均匀的砖。3)砖砌筑时先盘角,每次不得太高,随盘随吊线,使砖的层数、灰缝厚度与皮数杆相符。4)实心墙砌筑方法采用梅花丁的砌筑形式,墙顶和窗台板顶全砌丁砖,双面挂线,砌筑要求正反墙面基本一致。5)砌砖宜采用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或采用铺浆砌法,第一次铺浆长度不宜大于500mm,砖要砌得横平竖直,灰浆饱满,做到“上眼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采用铺浆砌筑法时,砖的湿水深度一定要符合要求。6)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水泥混合砂浆在30内的气温时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超过30的气温应在2小时内用完,严禁使用隔夜砂浆。砂浆的灰缝宽度控制在10mm,且不宜小于8mm和大于12mm。7)墙体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雨天不宜超过1.2m,雨天砌筑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减少,收工时应将墙体顶部覆盖好。8)墙充墙加气砼砌块砌筑到梁下斜砌部位时停止砌筑,待下部砌体沉降变形基本稳定后(大约5天),再进行斜砌顶砖,顶砖应敲紧砌实。当墙高超过4m时,在墙中部设钢筋砼拉梁,当墙长超过2倍层高时设钢筋砼GZ。9)预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10)砌筑门窗洞口时,窗台标高下一层砖,应砌过分口线60mm,排出墙的砖,出檐砖的立缝应打碰头灰。11)砖墙中的钢筋砼构造柱,在砌筑前先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的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结处,砌成大马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5皮砖,砖墙与柱之间应沿墙每40cm设置28的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m。12)施工中预留的施工洞口净宽不得超过1m,距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的距离大于500mm,上部安放预制钢筋砼过梁,凡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安放预制钢筋砼过梁。13)砌砖采用多功能的双排脚手架,采用内砌的方法,严禁在墙上随意的留设脚手眼,脚手架上砌砖时,堆砖不能超过三层。14)砌筑时在下列部位严禁留设脚手眼。100mm厚墙,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边梁净跨度1/2的范围内,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450mm范围内,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设计中明确不能留脚手眼的部位。3、施工注意事项1)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和边线,当挂线过长时,应检查是否达到平直通顺一致的要求,以防轴线产生弯曲。2)立皮数杆应标高一致,盘角时应均匀掌握灰缝,砌筑时小线要拉紧,不得一层线松一层线紧,以防灰缝出现大小不匀。3)构造柱、外墙内外模板混凝土墙体以及圈梁砼,要分层进行,振动棒不得直接碰冲墙体,以免造成砖墙膨胀,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鼓胀、开裂变形,应随时拆除重砌。4)砌筑混水墙,应注意溢出墙面的灰渍应随时刮尽,刮平顺,半头砌应分散使用,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砌筑要查对皮数杆的层数及标高,一砖厚墙砌筑内外要挂线,起脚灰缝大于20mm用C20细石砼找平,墙内管线较密集的地方用C20砼浇筑,并配合水电安装工预埋预留好复合保温及电气管线的施工口。5)构造柱砌筑应注意使构造柱墙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对称留设,200厚墙体构造柱截面为200200,当齿深为120mm时,上口一皮应按先进60mm后,再上一皮进120mm,以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应清理干净,防止夹渣,以免影响构造柱的整体性。1.1.5钢筋工程本工程所用钢筋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施工前必须经复验合格后,方可采用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钢筋均应由现场取试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5.1钢筋成型制作1、清理钢筋。钢筋表面应清洁,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钢筋加工前清理干净,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剔除不用。2、钢筋调直。钢筋调直采用卷扬机调直,其调直冷拉率不宜大于4。调直后的质量要求应是钢筋平直,无局部曲折。3、钢筋切断工艺。将同规格的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出入,应及时向项目部管理人员反映。质量要求: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4、钢筋弯曲成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临两端长度中各扣一半;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断长度划线时增加0.5d;划线工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的钢筋也可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重新调整。5、采用连续配料法制作钢筋,当钢筋品种、规格不齐需代换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技术核定资料后,方可代换,制作好的成型钢筋必须分规格、分部位进行挂牌堆放。6、本工程钢筋堆放及制作均在现场进行,原材料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分次进场,并及时取样试验。7、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钢筋下料单审核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钢筋加工应按钢筋下料单加工,钢筋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规范要求。8、配料凭证的制备(1)配料单:按施工图上配筋图进行施工钢筋放样,在配料单上将钢筋直径、式样、根数以及下料长度等内容书写出来。5.2钢筋绑扎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须立即纠正增补;钢筋绑扎时,应根据施工图纸先划线定位,校对正确后再摆放钢筋绑扎。2、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位置,必须加工保护层垫块。3、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须先逐根研究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模板工讨论支模和绑扎先后次序,减少绑扎困难;钢筋确实摆放不下时,要与技术科联系解决。4、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柱角等抗震较高部位用双股镀锌22#铅丝。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扎呈“八”字型,朝向混凝土内部。(一)柱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套柱箍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2、柱筋按要求设置后,在其底板上口增设一份限位箍,保证柱钢筋的定位。柱筋上口设置一钢筋定位卡,保证柱筋位置准确。3、当柱每边钢筋不多于3根时,接头可在同一水平面上;每边钢筋为48根时,接头应在两个水平截面上错开高度不少于35d。4、柱箍筋端头弯成1350,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5、柱上、下两端箍筋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柱长边尺寸;Hn/6、500,取最大者。(Hn为所在楼层的柱净高)柱箍筋在角部弯钩须与模板成450,在中部弯钩须与模板成900;框架梁须放在柱筋内侧。严禁在柱根、顶部设置端头。6、为了保证在浇筑板混凝土时柱钢筋不移位,板筋绑扎完毕后,复测柱位置,将柱钢筋矫正后套上定位箍筋,四角与板筋绑扎牢固。(二)梁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次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箍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4、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5、箍筋在叠合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5d。6、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处。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放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25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8、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何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三)楼板钢筋1、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5、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6、为了保证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砂浆垫块每米间设置一个固定在楼板最下部钢筋上,间距1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当板上部筋为负弯矩筋,绑扎时在负弯矩筋端部拉通长小线就位绑扎,保证钢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端部平齐,外观美观。8、板中受力钢筋:从距墙或梁边5cm开始配置;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至墙或梁的中心线,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9、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1/3范围搭接,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搭接。楼板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Q235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须做弯钩,HRB335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不做弯钩。梁板钢筋如有弯钩时,上层钢筋弯钩朝下,下层钢筋弯钩朝上。(四)楼梯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4、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3钢筋的焊接必须严格按照焊接规范工艺由持证上岗焊工进行操作,在施焊前必须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式焊接。梁纵向钢筋焊接一般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和焊缝高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钢筋焊接部分除HRB335级钢筋之间焊接采用E50型焊条外,其余均采用E43型焊条。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6个试样,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在同一班内,由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完成的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一周内累计不足300个接头时,也按一批计算。(2)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3)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4)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度。(5)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6)当有一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品,不合格接头经切除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5.4钢筋定位固定措施及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为1525mm厚,采用与砼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垫块来保证,规格5050mm,其间距梁、柱不大于1000mm,墙板不大于1200mm,呈梅花形均匀布置。5.5钢筋成品及半成品的管理1、钢筋半成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钢筋绑扎的质量与进度,施工中应抓好半成品的管理,半成品的加工按现场的施工流向和进度加工,加工好的半成品按绑扎顺序挂牌堆放,并实行发料、领料登记制度,以便查询及追溯。2、钢筋成品要加强管理,墙柱钢筋严禁攀爬、蹬踩,板筋(尤其是直径较小的负筋)要加以保护,保证钢筋几何形状,不得使其变形。5.6质量保证措施1、认真学习好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弄清各部位钢筋的受力情况,结合砼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钢筋放样。2、钢筋放样后,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审核无误后,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制作,减少返工浪费。3、对进场钢筋严格把好质量关,每批进场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并经现场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到工程中去。4、钢筋绑扎好后,必须先进行自检,确定无误后然后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站的同志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并作好隐蔽验收签证后,才能浇灌砼。5、砼浇灌时,由两人以上的钢筋工值班,以便及时修整钢筋。6、钢筋污染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7、在浇筑砼过程中,安排专职钢筋工值班,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后及时修复,保证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始终符合设计要求。1.1.6模板工程6.1模板的选择模板工程是结构外观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模板系统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本工程模板方案的确定是以工程质量及进度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经济成本分析,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目的。1、柱模:矩形柱模采用竹胶模板,柱子支撑架必须与梁架及楼板满堂架连成整体。2、梁模:梁模采用组合竹胶模板,按35起拱。次梁和板承重架采用双排钢管架,其立杆间距800-1200mm,横杆步距为1200mm1800mm,并设扫地杆和剪刀撑。3、楼板模板:楼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下垫10070mm木方,间距350mm。与竹胶板接触面的木方均采用双面刨光,确保现浇板的平整度,板支撑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6.2模板的支设方法模板的支设方法采用“预组拼”方法,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模板的安装质量。在支设模板前,要进行以下三项准备工作。1、进行中心线和边线及控制线的放线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始线,引出每条轴线。2、模板放线时,应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由专职放线人员弹出模板外边线(即混凝土面)和控制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3、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模板实际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无法直接引测到的地方,必须间接地过渡引测点,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用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一)柱子模板1、采用单片预组拼的方法将事先组拼的单片模板,经检查其对角线、板边平直度和外形尺寸合格后,吊装就位并作临时支撑,随即进行第一片模板吊装就位,同时作好支撑。如此再完成第三、四片的模板吊装就位、组拼;模板就位组拼后,随即检查其位移、垂直度、对角线情况,经校正无误后,立即自下而上地安装柱箍。全面检查合格后,与相邻柱群或四周支架临时拉结固定。2、柱模板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柱模的长度符合模数,不符合部分放到节点部位处理,或以梁底标高为准。(2)柱模根部要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3)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在浇筑砼时,分层浇筑,以免由于高差较大引起砼分离,影响砼质量。(4)确保柱子几何尺寸位置。(二)梁、板模板1、梁、板模板的支设单片预组拼:在检查预组拼的梁底模和两侧模板的尺寸、对角线、平整度及连接以后,先把梁底模吊装就位并与支架固定,再分别吊装两侧模板与底模拼接后设斜面撑固定,然后按要求起拱35。2、梁板模板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梁口与柱头模板的连接特别重要,一般可采用嵌补模板。(2)梁板支撑的设置,经模板设计计算,采用双排钢管固定支架。(3)模板支柱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剪刀撑等,均应按设计要求布置;当设计无规定时,支柱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m,纵横方向的水平杆的上下间距不宜大于1.5m,纵横方向的垂直剪刀撑的间距不宜大于6m。(4)单片预组拼的梁模板,在吊装就位拉结支撑稳固后,方可脱钩;五级以上大风时停止吊装。(5)采用扣件钢管脚手架时扣件要拧紧,要抽查扣件的扭力矩。横杆的步距要按设计要求设置;采用梁架支模时,要按事先设计的要求设置,梁架。(6)由于各种设备管道安装的要求,需要在模板上预留孔洞时,应尽量使穿梁管道孔分散,穿梁管道孔的位置应设置在梁中,以防削弱梁的截面,影响梁的承载力。(7)构造柱钢筋锚固采用预埋钢筋,在梁底模上钻孔预埋钢筋。(8)梁、顶板支模时,起拱35。起拱的具体作法为:用木楔调整高度,木板作辅助,以满足起拱要求。(三)楼梯间模板支设本工程楼梯都是现浇板式楼梯,施工比较复杂,应特别重视。楼梯间支模复杂,是模板不易加固难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部位,均可制作封闭式模板具体支模方法:(1)楼梯模板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放样,确定楼梯板底模高度和踏步平面、立面位置以及梯梁的位置尺寸。(2)设楼梯的斜板模板,确保楼梯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3)搭设竖向脚手管和水平边系杆。(4)搭设支底模的纵向钢管、钢管顶标高为楼梯底标高减去模板及木楞斜向高度。(5)放置木楞,其上同铺楼梯底模。(6)待绑扎好楼梯钢筋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挡木。(7)在侧板上用套板画出踏步位置线。(8)安装踏步立模,模板高度为楼梯踏步高度减支模板厚度,模板顶即为踏步平面,将踏步立模和两边的侧板固定钉牢,并用木条两边加固。(9)安装踏步水平模板,模板宽度为踏步加上两倍的模板厚度,使模板底板与踏步水平线一致,并分别与侧板模,踏步立模固定钉牢。(10)在靠近楼梯侧板模两旁,每个踏步模上固定三角木,三角木成一条直线,三角木的两角边长分别为踏步高度和宽度,并将木楞50mm100mm固定在三角木上。(11)混凝土从上端浇筑,振动棒斜插入分层振捣密实,保证了梯段面也解决了传统的支模方法中混凝土未达到强度前人踩物碰不易保护的问题。6.3模板的安装质量标准及拆除要求1、安装质量标准竹胶模板安装完毕后,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检查,合格验收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1)组装的模板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2)各种连接件、支承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模板拼缝要严密。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2、模板的拆除(1)模板的拆除,除了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底模应按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执行。悬挑部位及机房模板应待砼强度达100%才能拆模,其余部位应砼达到75%才能拆模。(2)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和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3)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4)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持用。1.1.7砼工程7.1、砼制作1、材料要求:(1)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3)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C.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4)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5)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6)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1)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3)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4)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5)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6)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7)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8)泵送混凝土应掺加适量外加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9)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任意使用。掺用引气剂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4。(10)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3、泵送混凝土的拌制(1)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采用的搅拌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的规定。(2)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3)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4)混凝土搅拌时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5)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6)每种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毕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4、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1)混凝土泵的选型和布置a、混凝土泵的选型,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及混凝土浇筑计划确定。b、弯管的弯曲角度小于90度时,需将表列数值乘以该角度与90度角的比值;c、向下垂直管,其水平换算长度等于其自身长度;d、斜向配管时,根据其水平及垂直投影长度,分别按水平、垂直配管计算。(2)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a、由试验确定;b、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配管情况、混凝土性能指标和输出量,按有关规定计算;c、也可参照产品的性能表(曲线)确定;(3)混凝土泵的泵送能力,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验算,同时应符合产品说明中的有关规定。a、按上表计算的配管整体水平换算长度,应不超过由本规程确定的最大水平泵送距离;b、按换算的总压力损失,应小于混凝土泵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出口压力。(4)混凝土泵的台数,可根据混凝土浇筑数量、单机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和施工作业时间,按下式计算:QN2=.TQ1式中N2-混凝土泵数量(台);Q-混凝土浇筑数量(m3);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T0-混凝土泵送施工作业时间(h)。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泵的所需台数,除根据计算确定外,宜有一定的备用台数。(5)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便于配管,接近排水设施和供水、供电方便。在混凝土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等障碍物。(6)混凝土泵转移运输时的安全要求,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有关标准的规定。5、配管设计(1)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配管。宜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装拆维修。(2)在同一条管线中,应采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输送管;同时采用新、旧管段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管线宜布置得横平竖直。应绘制布管简图,列出各种管件、管连接环、弯管等的规格和数量,提出备件清单。(3)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泵型号、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输送难易程度等进行选择。输送管应具有与泵送条件相适应的强度,应使用无龟裂、无凹凸损伤和无弯折的管段。输送管的接头应严密,有足够强度,并能快速装拆。(4)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5m;或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在混凝土泵机Y形管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应设置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合物反流。(5)泵送施工地下结构物时,地上水平管轴线应与Y形管出料口轴线垂直。(6)倾斜向下配管时,应在斜管上端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5倍高差长度的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增加弯管或环形管,满足5倍高差长度要求。(7)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b、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墙和柱或楼板顶留孔处。在墙及柱上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在每层楼板预留孔处均应固定。c、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d、当垂直管固定在脚手架上时,根据需要可对脚手架进行加固。e、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8)炎热季节施工,宜用湿罩布、湿草袋等遮盖混凝土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9)严寒季节施工,宜用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受冻,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10)应定期检查管道特别是弯管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7.2、砼的输送1、模板的设计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计模板时,必须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大的特点,确保模板和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b、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密度、坍落度、温度、外加剂等主要影响因素。2、钢筋骨架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手动布料杆应设钢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骨架上。b、板和块体结构的水平钢筋骨架(网),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或钢支架。钢筋骨架重要节点宜采取加固措施。c、浇筑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一旦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3、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可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等进行混凝土泵和搅拌站与浇筑地点之间的通讯联络。4、混凝土泵送施工现场,应有统一指挥和调度,以保证顺利施工。5、混凝土的泵送(1)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应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规定。同时,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订专门操作要点。(2)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3)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支腿应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销。(4)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空运转。(5)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6)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湿润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a、泵送水泥浆;b、泵送1:2水泥砂浆;c、泵送与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份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7)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8)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9)泵送混凝土时,活塞应保持最大行程运转。(10)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11)泵送混凝土时,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护充满水。(12)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接长3m以上(含3m)的输送管时,仍应预先用水和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和润滑管道内壁。(13)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14)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弯管、锥形管等部位,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15)当输送管被堵塞时,应采取下列方法排除:a、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泵送;b、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将混凝土击松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c、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出混凝土堵塞物后,方可接管。重新泵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后,方可拧紧接头。(16)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有计划中断时,应在预先确定的中断浇筑部位,停止泵送;且中断时间不宜超过1h。(17)当混凝土泵送出现非堵塞性中断时,应采取下列措施:a、混凝土泵车卸料清洗后重新泵送;或利用臂架将混凝土泵入料斗,进行慢速间歇循环泵送;有配管输送混凝土时,可进行慢速间歇泵送。b、固定式混凝土泵,可利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内的料,进行慢速间歇泵送;或利用料斗内的料,进行间歇反泵和正泵。c、慢速间歇泵送时,应每隔4-5min进行四个行程的正、反泵。(18)向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