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7872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 总 体 规 划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2013 年元月 项 目 名 称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 规 划 单 位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队 长 工 程 师 项 目 负 责 人 参 加 规 划 设 计 人 员 县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设 计 队 县 林 业 局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县城市发展对森林生态建设的需求 1 1 3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定位 2 1 4 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2 1 5 规划指导思想 3 1 6 规划范围和建设期限 3 1 7 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 4 1 8 建设投资与效益 4 第二章 基本概况与建设条件分析 6 2 1 地理位置 6 2 2 自然条件 6 2 3 社会经济状况 7 2 4 生态环境状况 7 2 5 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9 第三章 规划依据 原则和指导思想 11 3 1 规划指导思想 11 3 2 规划原则 11 3 3 主要规划依据 12 第四章 规划目标 13 4 1 战略目标 13 4 2 总体建设目标 13 4 3 阶段目标与任务 14 4 4 主要目标值 15 4 5 土地资源保障与森林覆盖率指标论证 15 第五章 总体布局 17 5 1 总体布局理念 17 5 2 总体布局 18 第六章 建设工程规划 19 6 1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19 6 2 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23 6 3 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25 第七章 重点建设工程规划 30 7 1 湄水生态风光带建设工程 30 7 2 城市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30 7 3 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示范工程 30 第八章 投资估算 32 8 1 估算范围 32 8 2 估算依据 32 8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 8 4 投资估算 32 8 5 资金筹措 32 第九章 保障措施 33 9 1 组织保障 33 9 2 法律保障 33 9 3 政策制度保障 33 9 4 资金保障 34 9 5 人力资源保障 34 9 6 科技支撑 34 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效果展望 36 10 1 效益分析 36 10 2 效果展望 39 第一章 总 论 1 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已步入世界 的轨道 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其资源和环境也面临着严重挑战 注重生态 建设 追求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统一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 重视和加强生态建 设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 国际社会对森林吸 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已将造林 再造林等森林活动纳入 京都议定书 确 立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 对于推动我国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县委 政府于 2012 年 12 月提出建设 绿色 的宏伟目标 而建设 森林生态 体系 是生态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城区属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的中心区域 其生态状况的好坏 对实现生态 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 县地处湖南中部 是 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湘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 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条件的生态状况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建设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 的需要 也是实 现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1 2 县城市发展对森林生态建设的需求 1 2 1 县城市生态安全需求 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是 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国土生态安全 中有着其它任何系统无可替代的作用 加速城区周边森林的培育和保护 构建起安全 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对维护 城市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关系 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主要取决于该区域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 足系统平衡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确定森林资源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 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 增加森林资源数量 提升森 林资源质量 是 生态安全建设的关键所在 森林生态建设是保障 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森林生态建设 增加全市的森林资源数量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优化森林资 源的布局和结构 修复和完善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 促进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 性循环 以确保全市的生态安全 1 2 2 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对森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林产品需求 根据 经济建设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分析 对林产品的需求主要有以建筑 家 具 人造板为主要内容的木材产品 柑橘 板栗等果类产品 以油茶为主的油料产品 等 根据规划区现有商品林经营规模和林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行对比分析 除珍贵 优 质用材和名贵 特色果类产品较缺乏外 其他大众林产品均已基本满足自身消费的需 求 因此 规划区域商品林培育主要是应用先进技术进行品种改良 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 提升产品质量 森林生态服务需求 根据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标准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0 0 以上 绿化覆盖率达 到 35 0 以上 参照联合国环境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城市人均森林面积需达到 60 平 方以上 其城市污染方可得到净化 卫生状况才会有保证的标准 到 2015 年 建 成区需要森林面积 420 0hm2 而现有绿地面积仅为 60 0hm2 存在较大需求缺口 需 要在加强城区绿化 美化的同时 充分利用郊区的林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坡耕地 未 利用地等土地资源 加强森林培育和保护 以满足 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 1 3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定位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 就是以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状况为目标 通过构建 以森林植被为主体 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功能和谐 符合 城 市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森林产业体系 基本形成山川秀美 生态良好 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 具体定位如下 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生态系统要素健全 结构完整 功能完善 对经济社会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以森 林资源为依托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森林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 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 产品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对 的经济尤其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能 力不断增强 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成为 共同的价值观念 人居环境清洁 舒适 优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4 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1 4 1 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经济 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 境保护相协调 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 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既强调 对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更强调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性 实 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 辨证关系 利用有限的地域空间 处理和协调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充分发挥森林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利用有机 结合起来 注重生态安全 确保发展质量 培养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与和谐 逐步实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 4 2 是建设新农村 构建和谐 的重要举措 农村人口比例较大 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居民 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设 城市森林生态圈 以森林为纽带 生态安全为 目标 构建起城乡一体的生态安全体系 全面改善区域内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高层次 高起点 富于前瞻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 以促进城乡共 同繁荣发展 1 4 3 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区域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重要保障 委 市政府提出 生态立县 的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 同时以建设自主 创新型城市为目标 大力推进 绿色 建设 随着区域生态环境对资金 技术和人 才流向影响的日益增强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新时期城市或区域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因此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 绿色 必须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产业结 构调整的同时 重视和加强 的生态建设 突出自身优势 提升和优化 的绿色生态 形象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以实现 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4 4 是 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过程中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生 态的意识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忽视生态建设或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盲目追 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为 最终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建设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 改善 的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 提升市民的生态意识 是 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1 5 规划指导思想 秉承科学发展观 突出 安全 和谐 持续 的建设理念 以生态学 景观生态 学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等理论为指导 以工程建设为载体 以科技为先导 以国家和省 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 以生态保护 生态治理 产业发展为主题 以森林植被为 主体 构建满足 县城市生态安全要求的森林生态体系和符合 城市生态承载力要求 的森林产业体系 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型人居环境 将 建设成为生态良好 环境优 美 经济繁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1 6 规划范围和建设期限 1 6 1 规划范围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规划范围 以 行政中心为中心 周边 15 里城区生态圈建设范 围内的林地以及根据森林生态建设需要必须进行造林绿化的土地 行政区域包括永丰 镇 印塘乡和经开新区 1 6 2 建设期限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期限为 4 年 即 2012 2015 年 1 7 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 1 7 1 主要目标值 森林覆盖率 43 8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60 0m 3 hm2 生态公益林地占林地面积比例 57 5 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例 3 6 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率 95 0 绿色通道绿化率 95 0 城镇林木覆盖率 30 0 城镇建成区绿地率 35 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 0m 2 村庄绿化覆盖率 35 0 退化土地 林地 治理率 90 0 1 7 2 主要建设工程与规模 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建设规模 942 1hm2 退耕还林工程 建设规模 200 0hm2 长防林工程造林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 40 2hm2 采石 采矿废弃地治理工程 建设规模 60 2hm2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总面积 80hm2 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建立和完善森林公园 1 处 总面积 80hm2 城市森林建设工程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森林体系 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 建设大径级商品用材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 经济 林 花卉苗木等基地 80hm2 1 8 建设投资与效益 1 8 1 项目建设投资 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总投资为 2036 0 万元 其中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投 资 1300 0 万元 占 64 森林产业体系建设投资 400 0 万元 占 19 6 支持 与保障体系建设投资 336 万元 占 16 4 资金来源主要依托社会资金投入 占 62 0 县财政投入占 38 0 1 8 2 建设成效 城市森林生态圈建成后 将在以 区为中心 7 5km 半径范围内 构建起以森 林为主体 乔 灌 藤 草立体配置 点 线 面协调配套 集约式动态发展 体现 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 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森林环抱城市 凸现出 城在林中 路在绿中 房在园中 人在景中 的森林城市形象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生 态文化氛围浓郁 生态文明意识高涨 使 成为具有较发达的生态经济 和谐的生态 家园 繁荣的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第二章 基本概况与建设条件分析 2 1 地理位置 县 位 于 湖 南 省 中 部 为 320 国 道 210 省 道 交 汇 处 距 离 长 沙 150km 其 地 理 位 置 为 东经 112 18 24 与 112 31 07 和北纬 27 00 07 与 27 27 35 之间 总面积 171500hm2 2 2 自然条件 2 2 1 地形地貌 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 东南两支 海拔最高点 818 8 米 位于紫云峰仙女殿 最低点海拔 64 米 位于 县东北涟 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 境内地貌形态复杂 呈四周山丘崛起 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 类型多样 呈山地连片 岗丘交错 平 地绵展的组合 地势西南高 东北低 大体分为五区 即西部山地区 中部平原区 北部丘陵区 东南及东北山地区 2 2 2 河流水系 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 是湘江二 三级支流上游 境内分两大水系 以九峰山 牛立寨 紫云山 白石峰为分水岭 将流经境内的涟水 测水 涓水分为 东西两大水系 全境共有长 5 公里的河流 49 条 总长 655 6 公里 其中涟水水系 42 条 流域面积 1503 平方公里 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 87 6 涓水水系 7 条 流域面 积 212 平方公里 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 12 4 县内主要河流测水 为涟水的一级 支流 从 入境 流经侧石桥 湄水桥 永丰 湾头 街埠头 于江口汇入涟水 全 长 105 公里 境内流程 65 2 公里 流域面积 1347 3 平方公里 平均坡降 0 89 多年平均流量 2819 立方米 秒 2 2 3 土 壤 县成土母岩主要有 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石灰岩 砂砾岩 花岗岩 变质岩等 土壤分布为 600M 以下为红壤和四纪红壤 600M 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山地黄壤或黄 红壤 山地土壤的全 N P K 含量平均为 0 089 0 069 3 14 土壤 PH 值在 5 5 6 5 之间 土层厚度多在 80MM以上 2 2 4 气 候 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寒潮频繁 气温变化剧烈 夏季暑热 期长 伏旱明显 前秋干旱频繁 后秋天气多变 冬季严寒期短 阴睛少雨天多 全 县年平均气温 17 0 年降水量 1200 至 1350 毫米 年日照 1500 至 1600 小时 无 霜期 260 至 300 天 2 2 5 植 被 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 植物种类繁多 森林资源较丰 富 森林植物分布属南岭西部植被区系 植被类型主要是杉木 马尾松为主的亚热带 常绿针叶林 以樟科 壳斗科 山茶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全县 森林资源有 138 科 835 种 其中用材林树种 46 科 189 种 经济林树种 53 种 乡土树 种 43 科 14 种 全县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尚存古老 稀有 珍贵树种 20 余种 其中属国家 I 级保护的有银杏 II 级保护的有金钱松 杜仲 香樟等 丰富的森林 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 为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建设模式 为突出 山 水 林 城 的自然特色奠定了基础 2 3 社会经济状况 2 3 1 规划区范围与人口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包括 等 39 个村的范围 总面积 5815 3hm2 总人口 92175 人 2 3 2 经济状况 全县 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 62 46 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 25 8 亿元 比上年增加 2 1 林业总产值 2 15 亿元 仅占农业总产值的 8 8 全县人平纯收入 3030 元 2 3 3 区位条件 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位置 县域面积 1715 平方公里 辖 16 个乡镇 1 个省级 经济开发区 898 个行政村 28 个居委会 总人口 92 万 属江南丘陵地带 距省会 长沙 150 公里 距黄花机场 2 小时车程 属于 长株潭 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和 泛珠 三角 经济辐射区 具备典型的后发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 洛湛铁路南北纵贯境内 33 2 公里 潭邵高速公路纵贯境内 49 公里 320 国道东西横跨县境 51 公里 省级公路 1822 线 1828 线 1838 线 1847 线 娄 衡线纵横交错贯穿全境 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湖南省 十一五 重点建设项目 衡邵高速公路 和 潭衡高速公路 连接线将相继开工建成 2 4 生态环境状况 2 4 1 城市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状况 2012 年 县城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 0 072mg m3 较上年下降了 30 77 二氧化 氮年均值为 0 033mg m3 较上年下降了 10 81 可吸入颗粒物为 0 064mg m3 较上 年下降了 33 63 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但降尘量和酸 雨频率较上年有所上升 年均月降尘量为 9 50t km2 上升了 55 48 降水 pH 均值 4 69 水环境质量 2012 年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 全县河流整体水质符合水功能区目标要求 但也有部分断面的个别污染指标出现超标 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重金属 城市热环境状况 据 气象资料显示 最近 10 年 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前 45 年平均值升高了 0 6 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2 4 2 城市绿地系统 县城建成区土地总面积 1152 4hm2 园林绿地面积 36 4hm2 绿化覆盖率为 31 9 绿地率 27 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5 2m2 拥有公园 个 小游园 2 个 广场 4 个 风光带 1 个 花园式单位 15 个 优美校园 4 个 与国家和省的有关建设标准相 比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绿地面 积总量不足 绿地主要统计指标差距较大 公园绿地布局不合理 不能满足服务 半径 500m 的要求 城市防护绿地严重不足 生产绿地不足 绿化苗木自给 率较低 绿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绿地景观质量较低 2 4 3 城郊森林生态系统 林地资源概况 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内现有森林用地 2180 7hm2 占国土面积的 37 5 人均林 地面积 0 03hm2 在森林用地面积中 有林地面积 697 8hm2 占 32 0 疏林地面积 239 9hm2 占 11 灌木林地面积 911 5hm2 占 41 8 无林地面积 含无立木林地 和宜林地 320 6 0hm 2 占 14 7 苗圃地面积 10 9hm2 占 0 5 森林覆盖率 31 8 林木资源概况 在现有森林资源中 主要树种有杉木 马尾松 湿地松和其他阔叶树种 以松类 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现有森林总面积的 89 9 其次为阔叶林 占 8 0 针阔混 树种 组 面积较小 仅占 2 1 活立木总蓄积为 33756m3 以森林蓄积为主 占 96 5 疏林 散生木 四旁树蓄积量较小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为 48 4m3 hm2 人均活 立木蓄积量为 0 5m3 人 森林资源现状评价 在现有森林资源中 灌木林和以马尾松为主的纯林比重较大 且存在 10 2 的无 立木林地 宜林地和疏林地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仅为 48 4m3 hm2 与全国平均森林单 位面积蓄积 84 4m3 hm2相比 均存在较大差距 森林质量较低 景观结构单一 整体 森林生态防护效益不高 难以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因此 必 须统筹兼顾 科学规划 通过森林景观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以及改造提质 提升城市森 林的生态功能等级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改善 城市的生态环境 2 5 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2 5 1 有利条件 明显的区位优势 地处湖南省的中部 长江流域湘江水系湄水的中游 东毗 南接 西邻 距省会长沙 150 公里 距黄花机场 2 小时车程 属于 长株潭 一个半小时经济圈 和 泛珠三角 经济辐射区 具备典型的后发区位优势 森林城市 生态城市等新型 城市建设模式的兴起 也为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钟灵毓秀 是英才辈出的名人故里 三国蜀相蒋琬 元朝大学士冯子振 明代大理寺右评事贺宗 清代中兴名臣 湘军统帅曾国藩 晚清 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 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 理论家 宣传家蔡和森 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新中国第一任全国妇联主席 蔡畅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等志士名人 就诞生在 这块热土上 还是 女杰 之乡 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中 就占了一半 其中蔡畅是 的女儿 秋瑾 唐群英 向警予是 的媳妇 奔流不息的湄水孕育了 悠久灿烂的历史 承载了 厚重的文化 底蕴 曾国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精华深刻影响了勤劳 智慧 朴 实的 人 也激发了 人追求文化艺术的激情 如走马街镇的农民书画 洪山殿镇的 木偶戏 井字镇的唢呐 青树坪镇的铜管乐 杏子铺镇的溪砚 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 远播 县被命名为 中国农村文化艺术之乡 和 湖南省农民书画之乡 文化 生态 两个元素的结合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不仅彰显了城市 森林生态圈建设的特色所在 也极大地丰富了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的内涵 良好的森林发展态势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森林发展奠定 了基础 在 茂密的森林里 栖息繁衍着各类生物 全县森林面积 活立木蓄积量以 及杉木 油茶等木材和林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2006 年 国务院提出了 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的具 体部署 县委 县政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 实际 提出了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安排和部署 新农村建设已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 农村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是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 县城区 森林生态圈建设 构建起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安全的森林生态体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森林产业体系 以促进乡村生态 经济的协调发展 绿色 四年行动的实施 2012 年 绿化 四年行动计划 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正式在 开始启动 在 确保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其主要内容包 括 通过 绿化 四年行动计划 的分步落实推进 到 2015 年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到 47 17 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 30 以上 绿化覆盖率达到 35 以上 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达到 6 平方米 力争创建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 2 5 2 不利因素 城市森林景观质量不高 县城周围森林主要集中在东部的蚊子山森林公园 城区森林景观较为缺失 且 分布极不均衡 城区绿地面积较少 景观配置简单 斑块间缺乏自然紧密的廊道连接 整体景观质量不高 随着 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加强 城市生 态建设尤显重要 城市环境质量 区域水土流失等问题较突出 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县 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不到位 加上近 年经济发展 汽车拥有量大增 带来有尾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城市生态建设急需解 决的主要问题 周边区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也不断加剧了 城市的生态危机 随着 人口的不断聚集和城市的快速扩张 人口 资源 环境的矛盾将不断加剧 所导致的 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将愈加突出 城市生态建设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地矛盾突出 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 人均耕地面积仅 0 5 亩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 41 亩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 的不断增长 人地矛盾将日益突出 森林生态建设用地将逐步减少 如何利用有限的 土地资源 构建起满足 城市生态安全需求的森林生态体系 是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 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城市森林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国内许多发达城市的生态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城市森林补偿机制 虽然已经完 成森林分类区划 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也基本到位 但除国家重点公益林之外的其它 城市森林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加上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与高回报利润的经济林相 比也明显偏低 林农对城市森林的保护和建设积极性不高 不利于 城市生态建设的 快速 健康发展 第三章 规划依据 原则和指导思想 3 1 规划指导思想 秉承科学发展观 突出 安全 和谐 持续 的建设理念 以生态学 景观生态 学 生态足迹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等理论为指导 以工程建设为载体 以科技为先导 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 以生态保护 生态治理 产业发展为主题 以 森林植被为主体 构建满足 县城市生态安全要求的森林生态体系和符合 城市生态 承载力要求的森林产业体系 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型人居环境 将 建设成为生态良 好 环境优美 经济繁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3 2 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 市 森 林 生 态 圈 应 充 分 满 足 提 高 人 们 生 活 质 量 的 需 要 又 能 使 区 域 生 物 多 样 性 得 到 科 学 有 效 地 保 护 实 现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相 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与 生 态 环 境 的 协 调 统 一 保 障 人 们 在 良 好 的 生 态 环 境 中 安 全 而 舒 适 地 生 活 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 市 森 林 生 态 圈 建 设 必 须 处 理 和 协 调 好 与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城 市 水 体 保 护 原 生 生 态 景 观 以 及 国 家 重 点 森 林 工 程 建 设 的 关 系 在 空 间 布 局 上 注 重 与 城 市 园 林 城 市 水 体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协 调 性 和 一 致 性 在 树 种 选 择 和 植 被 配 置 时 注 重 保 护 和 利 用 原 生 森 林 植 被 古 树 名 木 和 原 生 地 貌 的 自 然 生 态 价 值 以 充 分 展 示 城 市 森 林 深 厚 的 历 史 文 化 底 蕴 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为 充 分 发 挥 森 林 在 城 市 生 态 建 设 中 的 作 用 县 城 区 森 林 生 态 圈 建 设 必 须 最 大 限 度 地 利 用 时 间 与 空 间 大 幅 度 增 加 城 市 绿 量 营 造 一 个 城 郊 一 体 林 水 一 体 分 布 均 衡 结 构 合 理 功 能 完 备 多 效 益 兼 顾 的 森 林 生 态 体 系 做 到 既 注 重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的 改 善 也 强 调 对 促 进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提 高 土 地 使 用 价 值 创 造 就 业 机 会 增 加 城 郊 农 民 收 入 等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以 实 现 综 合 效 益 的 最 大 化 持续有序推进原则 县 城 区 森 林 生 态 圈 建 设 是 一 项 长 期 的 社 会 公 益 性 事 业 必 须 立 足 当 前 着 眼 未 来 协 调 好 森 林 生 态 建 设 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辩 证 关 系 并 与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长 远 规 划 相 衔 接 同 时 做 到 局 部 利 益 与 全 局 利 益 当 前 利 益 与 长 远 利 益 的 有 机 结 合 切 忌 急 功 近 利 盲 目 开 发 避 免 以 破 坏 生 态 环 境 为 代 价 换 取 局 部 经 济 利 益 的 现 象 确 保 持 续 健 康 有 序 的 推 进 森 林 生 态 圈 建 设 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坚 持 预 防 为 主 在 保 护 优 先 的 前 提 下 强 化 生 态 建 设 在 保 护 中 建 设 在 建 设 中 保 护 并 充 分 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和 社 会 文 明 协 调 好 兴 利 与 除 弊 之 间 的 关 系 切 实 加 强 综 合 治 理 3 3 主要规划依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森 林 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保 护 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土 保 持 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野 生 动 物 保 护 法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林 业 发 展 的 决 定 全 国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纲 要 湖 南 省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条 例 湖 南 省 森 林 资 源 管 理 办 法 县 生 态 建 设 十 二 五 规 划 县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县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县 林 业 发 展 十 二 五 规 划 第四章 规划目标 4 1 战略目标 以近自然的方式 构筑以森林植被为主体 乔 灌 藤 草立体配置 点 线 面协调配套 山 水 林 城相结合的森林生态体系 建立符合生态承载力要求 具 有和谐生态功能 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对森林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森林产业体系 彰显生态文化 维护生态安全 推进生态文明 使 的生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实现生态良好 山川秀美 社会 经济 生态的协调发展 4 2 总体建设目标 4 2 1 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生态安全得到保障 到 2015 年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林地面积将稳定在 2535 9hm2以上 森林面积 将达到 2151 6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 36 9 以上 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 942 1hm2 占林地面积的 31 5 构筑起分布均衡 结构合理 功能完备 多效益兼 顾的良性森林生态系统 建成自然保护区 1 个 保护小区 6 个 保护点 29 个 总面 积达到 585 0hm2 占国土面积的 21 7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 95 0 以上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促进人与自然 森林与环 境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4 2 2 森林质量全面提升 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全面提升 构建起多树种 多层次 复 合式 高效益的生态公益林体系 区域内生态公益林达到 75 0 以上 退化土地 林 地 治理率达到 90 0 以上 生态退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 60 0m3 hm2 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自然生态得到改善 区域生态安全得到 有效维护 4 2 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 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内建成各类森林公园 7 处 总面积达到 1010 7hm2 占国土 面积的 1 9 构筑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文化底蕴深厚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 森林 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营造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 生态良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的人居环境 城镇林木覆盖率达到 30 0 以上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2 0 以上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35 0 以上 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4 2 4 森林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商品林基地总面积达到 830 0hm2 占商品林地面积的 79 8 基本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 以基地化原材料供应 规模化经营 高科技含量 为特征的第二产业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以森林旅游业为主体 多功能 高效益的森林 第三产业模式基本形成 有力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 化 4 2 5 推进社会文明 构建起具有生态道德特色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系 形成以 天人合一 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风貌 推动 社会文明的进步 4 3 阶段目标与任务 4 3 1 前期目标与任务 2007 2010 年 建设目标 全面启动森林生态圈建设 初步架构起森林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 生态保护 恢 复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旱灾 洪涝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减弱 石漠化 等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城乡人居环境初步改善 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 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日趋合理 产业体系框架形成 特色优质林产品资源的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初步建立起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绿色生态形象 主要建设任务 加强现有生态公益林保护 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 150hm2 封山育林 200 0hm2 完成退耕地和配套荒山造林 200 0hm2 封山育林 500 0hm2 完成通道绿化 40 2hm2 重点建设高速环线森林景观带和湄水生态风光带 做好 城市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工作 加强商品林基地建设的引导和管理 确保商品林基地建设的有序推进 全面推进城镇 村庄绿化 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建设 4 3 2 后期目标与任务 2011 2015 年 建设目标 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以拓展生态公益林和森林产业建 设为重点 进一步充实和巩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旱灾 洪涝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的危害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 生物 多样性环境得到改善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 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 源总量逐步上升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特色优质林产品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明显 绿色生态形象凸现 主要建设任务 加强对 城市森林生态圈内 942 1hm2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并对其中的低质 低效林分和林中空地进行补植和改造 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 150hm2 封山育林 200 0hm2 重点加强沿河生 态风光带区域的生态风景林景观改造 完成退耕地和配套荒山造林 200 0hm2 封山育林 500 0hm2 进一步加强绿色通道的森林景观改造 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进行培育或改造 全面启动 森林文化广场建 设 加强商品林基地建设的引导和管理 全面推进城镇 村庄绿化 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建设 4 4 主要目标值 森林覆盖率 33 8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60 0m 3 hm2 生态公益林地占林地面积比例 57 5 生态公益林一 二类林面积比例 75 0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例 3 6 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率 95 0 绿色通道绿化率 95 0 城镇林木覆盖率 30 0 城镇建成区绿地率 35 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 0m 2 村庄绿化覆盖率 35 0 退化土地 林地 治理率 90 0 4 5 土地资源保障与森林覆盖率指标论证 4 5 1 森林生态建设用地供求分析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规划区国土总面积为 5815 3hm2 其中 农业用地面积 2429 2hm2 占 41 7 森 林用地面积 2180 7hm2 占 37 5 水域面积 53 0hm2 占 0 9 建设用地 1152 4hm2 占 19 8 在以上土地利用结构中 农地和林地比例较大 但由于规划区 人口密度较大 人均拥有农地和林地的数量相对较低 建设用地比例不高 但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 建设用地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建设用地的比例也将逐步提高 森林生态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分析 根据 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的总体要求 结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规划区社 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对规划区森林生态建设用地的保障能力进行分析 在 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对规划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以保障 城市森林 生态圈建设的用地需求 在对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的基础上 对部分水土流失 较严重区域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 用于改善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环境 规划期内可 通过退耕还林增加林地面积 200 0hm2 结合工矿废弃地治理 通过封山育林和人 工造林等措施 逐步将规划区内部分未利用地改造成林地 有望增加林地面积 60 2hm2 根据城乡建设用地需求 部分林地将通过合理 合法的征 占用途径 逐步转化为建设用地 综合上述调整 到 2015 年 城市森林生态圈内森林用地面 积可保持在 2443 0hm2以上 4 5 2 森林覆盖率建设指标论证 城市森林生态圈内现有森林覆盖率为 31 8 与 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目标 33 8 低 2 个百分点 根据森林生态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分析 规划期末 规划区林地 总面积将保持在 2443 0hm2以上 为实现森林覆盖率建设目标提供了林地资源保障 其中通过退耕还林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封育和造林 可增加森林面积约 700 0hm2 提高 森林覆盖率 1 2 个百分点 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措施 对现有无立木林地和宜 林地进行造林绿化 可增加森林面积 200 0hm2以上 能提高森林覆盖率 0 4 个百分 点 结合采伐利用 森林火灾以及合理的林地征 占用等因素分析 到规划期末 城市森林生态圈森林覆盖率提高 2 个百分点是完全可行的 第五章 总体布局 5 1 总体布局理念 5 1 1 城市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设想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结构景观生态 安全格局理论认为景观中存在着由一些关键性的局部 点及位置关系组成的某种潜在 的空间格局 对维护和控制系统的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典型的生态安全格局 由源 缓冲区 辐射道 源间联结 战略点五部分组成 城市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 根据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 结合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目标 以城市为生态系 统的核心服务对象 对规划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识别 5 1 2 总体建设思路 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 处理好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和森林产业体系二者的关系 建立起完备的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和发达的 森林产业体系 以实现森林生态建 设的双翼齐飞 坚持自然生态化 重视和强调生态能力建设 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整体协 调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和空间 营造一个分布均衡 结构合理 功能完备 多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以维护 的生态安全 将森林引入城市 大力发展城市森林 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区 近郊 远郊协 调配置的绿色 森林 生态圈 形成点 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 线 城区道路 河流 林网 面 城郊生态公益林 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弘 扬森林文化 提升城市品位 扩大 在国际 国内的影响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 高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强调在保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 提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强化生态保障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建设 建立科学的运行 调控与管理系统 以维护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在突出以森林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同时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包括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管理 工业污染防治 噪声环境管理 生态农业建设等 确 保环境污染治理的进度与森林生态建设同步 正确定位各级政府与各部门的职能 采取政府主导 森林部门主管 相关部门配 合 社会各界支持 全市人们共同参与的运作方式 全面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实现森林生态圈建设目标而奋斗 5 1 3 总体建设框架 根据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 气候 植被 土壤等自然特征 主要生态问题及自然灾害 类型 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建设的主导需求 结合 山 水 路 城 村 的自然特色 构建大尺度森林生态景观网架 编织森林保护网络 采用面 块 线 点的组合链接方式 构筑 一带 两环 二廊 的森林生态建设总体格局 构建安全 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健全 和谐的森林产业体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 在 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一带 湄水生态风光带 依托规划区内湄水段两岸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林以及生态风景林的 改造提质 建成沿江防护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风光带 二环 第一道环状森林生态景观带 依托公路所构成的 区外围两侧山地的绿化和美化 建成环绕 区的第二道环状 森林生态景观带 二廊 根据 城镇发展规划 以 中心城区周围主要对外交通线路为轴线 构建四条绿色 森林 生态廊道 以 210 省道为轴心 构筑以花卉苗木 生态果园 工业原料林为主体的绿色生态 廊道 以 320 国道为轴心 构筑辐射生态公益林和工业原料林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廊道 5 2 总体布局 设置生态公益林保护 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林建设 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 野生动植 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森林公园建设等基础性森林生态工程 构筑起覆盖规划区 域的绿色森林基底 面 设置交通道路 江河干流等绿色通道工程 编织贯穿规划 区域的森林通道网络 线 以城乡人居环境工程建设为点 组合构建维护 城市生 态安全 点 线 面 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以速生丰产用材林 经济林 果 药 茶 竹林 种苗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 林产工业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和服务为主要内容 组织起既符合森林生态系统承载力要 求 又具有高效经济收益的森林产业体系 以宣传 教育为基础 以弘扬生态文化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 价值 观 强化生态技术研究及森林 绿色 生态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 架构起 县城区森 林生态圈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第六章 建设工程规划 6 1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6 1 1 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建设范围 规划区现已区划的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以及生态区位重要 且不适宜开发建设 的林地 包括未列入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市 县级森林公园 中小型水库周边以 及湄水两岸第一层山脊以内区域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和未利用地封山育林等新增生态 公益林地 建设要求 各乡镇 区 成立相应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 林建设和保护的管理工作 建立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管理责任制 乡 镇 各级政府 森林主管部门 以及管护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 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 切 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在贯彻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 制定和完善切 合 实际的地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 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提供资金保 障 任务与目标 对所有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管护 加强规划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并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 进行林种 和树种结构调整 增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重 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占生态公益 林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50 0 以上 对规划区内现有低质 低效生态公益林进行提质改造 提升生态功能等级 6 1 3 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 规划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 火烧迹地 采伐迹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以及部分未 利 用 地 建设要求 因 地 制 宜 宜 造 则 造 宜 封 则 封 人 工 造 林 与 封 山 育 林 相 结 合 森 林 保 护 与 森 林 旅 游 相 结 合 注 重 近 自 然 森 林 群 落 的 培 育 与 保 护 遵 循 因 害 设 防 综 合 治 理 的 原 则 以 水 源 涵 养 和 水 土 保 持 林 建 设 为 重 点 适 当 发 展 生 态 效 益 与 经 济 效 益 兼 备 的 经 济 林 竹 林 薪 炭 林 以 及 以 采 脂 为 目 的 的 松 类 工 业 原 料 林 本 着 适 地 适 树 的 原 则 优 先 选 择 防 护 效 益 好 经 济 效 益 高 速 生 丰 产 的 乡 土 速 生 树 种 和 经 过 成 功 引 种 实 验 的 外 来 优 良 树 种 进 行 造 林 乔 灌 藤 草 相 结 合 营 造 多 树 种 多 林 种 多 层 次 的 防 护 林 体 系 任务与目标 结合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 构建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为主体 农田林网 村庄绿 化等多林种相结合的长江防护林体系 提高规划区范围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 力 6 1 4 退耕还林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 规划区坡度在 25 以上的坡耕地 生态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的江河两岸 湖库周 围地区陡坡耕地以及其它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的耕地一律实行退耕还林 建设要求 按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技术标准和 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细则 实施 重点营造 生态林 生态林面积比例达到 80 0 以上 适度发展非木材生产性商品林 坚持突出 重点 先易后难 适地适树 生态优先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和 县的退耕还林政策 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任务与目标 对规划区内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脆弱地区的坡耕地进行退耕造林 并结合坡耕地 造林 加大退耕区域的封山育林力度 以加快造林绿化进程 提高森林质量和数量 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规划期内 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 200 0 hm2 封山育林 500 0hm2 6 1 5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320 国道和 210 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的可绿化用地 建设要求 道路绿化 在各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可绿化地段各建设 20 100m 的防护林带 近通道一侧以绿化美化为主体 主要营造有季相色彩变化的矮化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 外侧营造高大常绿乔木树种 建成乔灌藤草相结合的生物通道 将公路两侧可视一面 坡范围的宜林荒山荒地和适宜退耕还林的耕地进行造林绿化 架构起以道路为轴线 连接规划区各森林板块的生态廊道网络 河流通道绿化 利用规划区内湄水两岸的可绿化用地 营造 15 100m 宽的 护岸防护林带 河道两侧为山地且属林地的 可视面应全部绿化 护岸林带造林树种 尽可能以乡土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块状造林以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 注重 林 水 结合 改善和提升沿河生物多样性环境 生态风景林改造 结合 一带 两环 二廊 的建设思路 通过补植 间种 季相变化明显 色彩丰富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和其他绿化植物 对规划区内主 要通道两侧可视区域的森林景观进行改造 提升沿线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 任务与目标 通过绿色通道工程建设 在规划区构建起 森林 田园 炊烟 流水 相间有序 富有韵律变化的通道网络 建设总规模为 40 2hm2 建设期 2013 2015 年 6 1 7 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工程 保护区建设现状 由于规划区城镇密集 人口密度较大 森林资源分布较为破碎 目前 规划区除 部分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以及森林公园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公益林地外 还没有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的受保护土地面积 严重制约了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 和环境建设 建设思路 以生态系统结构理论为指导 运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宜性原理 遵循就地保护 为主 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 重点考虑野生动植物的濒危程度 集中 优先保护珍稀 濒危 特有物种及生态关键物种 优先建设自然保护区 为物种栖息繁衍创造良好的 环境 在面积较小的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 充分利用当地居民重视保护村旁 风 水林 的传统习惯 建立保护小区 保护点或禁猎区 对分布较为分散的野生动植物 资源进行保护 对濒危程度或受危害程度高的野生动植物物种采取积极有效的拯救和 保护措施 建立起重点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 以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 协调发展 任务与目标 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 在规划区形成一个以保护区为核心 以自然保护点 或禁猎区为网络 布局合理 类型齐全 设施先进 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 使规划区以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为目的的受保护土地总面积达到 200 0hm2 占规划 区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0 5 建设内容 新建保护区面积 80 0hm2 6 1 9 城市森林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 城市圈内的所有重点镇村 建设思路 依托城区现有的公园 园林绿地 街头绿地以及道路水系两侧绿化用地 结合原 有的森林植被 古树名木以及原生的地形地貌 建设以森林植被群落为主体 体现城 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区 森林 绿岛 根据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建设环城 森林绿带 形成与城区森林系统相协调的环城森林景观带 依托湄水两岸绿化 构建 镶嵌在 区 林水相依 富有动感的森林景观带 结合生态公益林 森林公园等项目 建设 大力发展城市郊区森林公园 以丰富城市的森林景观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主要技术要点 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体 采用乔 灌 藤 草复层共生的近自然方式配置森林 和以林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 以城市规划为依据 结合城市功能分区 合理配置区间森林隔离带 实现城市 功能区域组团分隔的绿色连接 达到改善城市景观格局 消除或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混浊效应 噪声污染等负面影响 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的生态价值 丰富城市森林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 充分结合城市郊区农村的生态建设 统一规划 协调布局 以提高城乡森林 生态建设的配套性和互补性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体系 建设目标 县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 50 0 以上 绿地率达到 35 0 以上 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达到 10 0m2 以上 县城和重点集镇林木覆盖率达到 25 0 以上 绿地率达到 30 0 以上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0 0m2 以上 区街道绿化率 达标率分别达到 95 0 和 80 0 以上 县城及重点集镇街道绿 化率 达标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75 0 以上 6 1 10 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 规划区所有村庄以及乡镇驻地 建设思路 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是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