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6600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泰安市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泰安市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安市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卫战略,着眼于为实现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人才支撑,特制定本纲要。一、前言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坚持推进人才强卫战略,进一步加快卫生人才资源开发,不断提升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增强全市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工作,着力推进以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卫生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卫生人才队伍总量逐年增加,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吸引、培养、使用和管理卫生人才的政策逐步完善,卫生人才效能不断提高。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省内外先进地市的卫生人才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市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建设强市名城、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匮乏、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不高,等等。未来十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期,也是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着眼于应对激烈的卫生人才竞争,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卫战略,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人才强卫战略,以高素质卫生人才梯队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人才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加大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各类卫生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强市名城和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卫生人才保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规划为先、开发为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低结合、整体提升。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全市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建设强市名城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确立卫生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卫生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卫生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卫生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卫生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卫生人才优先发展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为先、开发为要。把卫生人才规划作为卫生人才工作的先导工程,突出规划的导向作用,引导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充分发挥卫生人才的效能。将卫生人才资源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卫生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把用好卫生人才作为全市卫生工作的中心环节,坚决破除束缚卫生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卫生人才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卫生人才作用,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高低结合、整体提升。科学确定以重点学科和重点中医专科带头人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与基层卫生人才在增量扩容和结构优化中的比例,以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卫生管理人才、公共卫生和综合执法监督人才为主体,推进卫生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推动卫生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职业化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公共卫生和综合执法监督队伍,确立全市卫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卫生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卫生人才总量适当增加,队伍规模逐渐壮大。未来十年,全市从业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卫生技术人才总量从现在的2.36万人增加到3万人,增长22;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由现在的42人增加到50人。卫生人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卫生技术人才接受专科以上高等医学教育的比例达到85,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总量达3000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高级卫生技术人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0。卫生技术人才在学历、职称、年龄、专业、单位、区域等方面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均衡发展。卫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大重点学科、重点中医专科和重点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在重点学科、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急危重病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重点领域建成人才集聚高地。到2020年,西医打造重点专科人才梯队国家级3个、省级10个,中医打造重点中医专科人才梯队国家级8个、省级10个,均处于全省先进行列。卫生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利用效能明显提高。努力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卫生人才发展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鼓励卫生人才干事业、支持卫生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卫生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人力资本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四、主要任务(一)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省、市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急危重症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重点领域,以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处于省内先进行列的卫生人才梯队。要注重培养一线的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优秀卫生人才和高学历青年卫生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达到3000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的10。主要举措:创新卫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重点领域,努力营造开展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对卫生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坚持单位培养优秀卫生人才与引进国内外、省内外优秀卫生人才并重的方针,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护机制,为全市高素质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大高层次和紧缺急需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加大投入,每年提取或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高层次和紧缺急需卫生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单位的沟通协作,实施合作培养高层次卫生人才战略。采取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聘请国内外医学院校及医院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专家或客座教授,通过坐诊、查房、咨询、讲学、带教示范、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方式,带动全市卫生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优秀卫生人才的定向、连续、跟踪培养,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有利于优秀卫生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依托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打造培养一批全市卫生行业的领军人才。遵循医学教育特点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力度,探索建立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全科、专科医师培养步伐。不断巩固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建立起制度化的学习型行业。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探索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市内优秀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市内外卫生人才交流,促进区域间、单位间、科室间的人才合作。整合全市卫生人才智力资源,促进市域内卫生人才的均衡发展,推动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发展目标:遵循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律,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医疗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为方向,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大胆管理、善于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到202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领导干部及各县(市、区)直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中层以上卫生管理干部均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职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主要举措:适应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和管理人才成长的规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建立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培训,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教育培训工作格局。鼓励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者参加医疗卫生管理专业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参加医疗卫生管理在职教育培训。适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医疗卫生管理专家来泰授课。定期举办医疗卫生单位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培训班,组织选派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优秀年轻管理干部到市外培训进修。逐步建立医疗卫生管理岗位执业上岗制度,提高医疗卫生管理的整体职业化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全市医疗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队伍。(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省、市重点中医专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以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重点,以中医药“三名三进”为载体,着力造就一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医药专业技术梯队。注重培养一线的具有中医临床科研创新意识的优秀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青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善于传承、敢于创新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举措:大力实施“名医”战略,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开展多层次的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师承人员参加国家设置的各种学历与学位培训考试,获得相应学历与学位。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加强登记、考核、评估管理。搞好中医药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加强与省内中医药院校联系,鼓励中医药人员参加在职培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全员中医经典著作学习,重视中医药管理型、外向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发掘全市中医药临床学术研究潜力,依托现有中医药医疗单位设立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整理研究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建立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中医药研究队伍,加强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提升中医临床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结合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专家队伍。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培养基层优秀中医人才,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明确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设置标准,采取录用和聘用相结合的办法配齐中医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或能中会西的医疗人员。(四)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发展目标: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重点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及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灾害事故、疫情处置等快速应急能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到2020年,全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总数达到合理需要,并保持适度增长,人员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应急能力和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主要举措:注重培养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实行公共卫生人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员培训制度,通过岗前培训和在岗经常性培训,人员培训率100%,持证上岗率100%。通过有计划地全员培训,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对暴发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中毒、灾害事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健全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准入制度,吸引各类优秀人员进入卫生监督执法队伍。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关键岗位的执业准入制度,以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主线,以基层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卫生监督队伍执法能力为突破口,建设一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能打硬仗的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五)卫生教育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大力加强“双师型”、“双语型”骨干教师的培养,着力加强有教学、教研、教改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2020年,专职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达200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5以上。主要举措:选派专任教师到医院进行顶岗实践,做到所有专任教师每两年累计有不少于半年时间实践经历,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努力争取“高职”教育,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卫生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加大资金投入,以保障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重点学科教师进修学习的费用。加大教研支持和教研奖励的力度,通过支持校本研究的开展及上级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六)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增强基本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能力为中心,不断强化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的综合卫生服务水平。到2020年,社区卫生人才均为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以上人员,专科以上学历人员达90。主要举措: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养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进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发展和不断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对招聘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工作的人员,按全科医师要求进行培训。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医疗资源,设立一批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批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师资。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度,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岗位培训,到2020年培训率达到100。(七)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目标: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需求,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专科以上学历人员达80;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人员达60。主要举措: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调整并合理利用已有的医学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做好乡镇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对招收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实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作,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村卫生室中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在岗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继续组织实施乡村医生普通大、中专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省里安排,适时启动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继续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城市卫生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之前必须到农村服务一年的制度。积极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支持市直及各县(市、区)直医疗卫生单位的退休医师或在职医师,利用节假日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的支援、扶持力度,尽快提高农村卫生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五、重大人才工程在积极组织参加市里的“市级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泰山英才”梯次培养工程基础上,重点组织开展“泰山医学家”建设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训提高工程、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工程和中医药人才梯队培养工程。(一)“泰山医学家”建设工程 着眼于加强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科研创新水平和能力,自2010年起,实施“泰山医学家”建设工程,每批建设培养“泰山医学家”50名左右,周期为三年。至2020年,培养“泰山医学家”150名左右,力争培养推荐10名左右的“泰山医学家”跻身全省卫生行业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着眼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培养后续领军人才队伍,组织实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自2011年始,每两年选拔20名左右医德医风好、学术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有培养发展潜力的高学历中青年优秀卫生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共选拔培养100名。制订选拔培养管理办法,通过对其科研、学术交流合作、传帮带、国内外短期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促其快速成长,力争部分进入山东省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员。(三)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训提高工程为全面提高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中级以上职称业务骨干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促进各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充分发挥驻泰省、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教学医院作用,组织实施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训提高工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每年要选拔3-5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到三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6-12个月,切实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四)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工程为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改善卫生技术人才结构,实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工程。开展全科医师培训,每年招聘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省卫生厅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定向为重点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培养临床医师骨干。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人员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严格学分制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在岗卫生人员开展以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适宜技术为重点的岗位培训。每年组织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参加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不少于3000人次。每所乡镇卫生院每年可选派3-5名业务技术骨干到县级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五)中医药人才梯队培养工程为在全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人才梯队,更好的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组织实施中医药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共分五个层次。至2020年,重点培养学术造诣高、临床经验丰富、引领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受市内同行公认的市级中医药临床学术领军人物泰山中医大师20名。继续开展名中医专家评选活动,遴选临床经验丰富、知名度高、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疗效方法的优秀中医专家,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名,在已有30名的基础上再培养30名名中医专家,总数达到60名。培养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60名。培养200名中医业务骨干,建立中医高层次人才后备队伍。培养基层中医人才,重点培养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临床经验较丰富,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受广大患者欢迎的基层优秀中医200名。六、创新体制机制(一)完善卫生人才工作管理体制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地各级党组织负责的卫生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卫生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各地各级党组织卫生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卫生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完善党组织联系专家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各级各单位政工人事部门牵头抓总职责,发挥各职能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形成卫生人才工作整体合力。2、完善卫生人才的管理体制健全卫生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职责体系,克服卫生人才发展行政化倾向,完善卫生人才管理体制。分类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卫生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 ,建立与现代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卫生人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发挥市场配置卫生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二)创新卫生人才发展工作机制1、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卫生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社会参与的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和带薪培训办法。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各县(市、区)、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办卫生专业培训班。2、卫生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健全科学的专业分类体系,分类建立卫生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分类建立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评价制度。按照上级部署,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统筹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建立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规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依法严格管理。发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水平评价制度,提高社会化程度。改革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实行评聘分开,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业绩为中心的卫生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在重大科研、重大项目实施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3、卫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选拔方式。坚持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轮岗制和职务任期制。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分类建立单位领导人员选拔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健全高端卫生人才选拔使用制度。4、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单位间合理流动,有关单位和卫生行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执业变更、人事劳动关系衔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档案转接等手续,医务人员在学术地位、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不受工作单位性质变化的影响。整合卫生人才市场,建设全市统一开放的卫生人才资源市场。建立卫生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加快建立社会化的卫生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卫生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卫生人才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引导卫生人才合理布局。5、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卫生人才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优化执业环境,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医务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和医德医风档案制度。统筹协调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卫生人员倾斜。探索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研究制定卫生人才补充保险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卫生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七、组织实施(一)切实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领导,定期研究本地卫生人才工作,要将卫生人才引进、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各县(市、区)、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本单位和重点领域、重点专业的卫生人才发展细则和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二)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全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开展人才发展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卫生人才资源开发和卫生人才工作规律,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和卫生人才工作实践的指导。加强卫生人才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卫生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提高卫生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卫生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对卫生人才工作队伍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卫生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营造实施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用良好环境感召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才强卫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卫生人才工作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具体内容,宣传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卫生人才发展、促使优秀卫生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